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下综合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2013新课标卷)关于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解析:选C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中既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又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由于细胞膜上不同离子的载体数目不同,故细胞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不相同;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导致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降低;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细胞呼吸产生ATP,且只有活细胞的细胞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能发生在活细胞中;叶肉细胞能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2(2014南京、盐城一模)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Na进入液泡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降低了细胞的吸水能力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解析:选C“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体现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该载体蛋白的作用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提高了细胞吸水能力。3下图代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一定外界水溶液中的相关体积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外界溶液中的溶剂分子不能进入细胞液Bt1时细胞壁不再有伸缩性Ct2时细胞液的浓度不再增大Dt2比t1时更容易引起细胞死亡解析:选A表皮细胞内外溶剂分子均有移动,即外界溶剂分子也可以进入细胞,但总体进入细胞的溶剂分子少于从细胞出去的溶剂分子,导致细胞失水;分析图1可知,t1时,细胞体积不再改变,此时细胞壁不再收缩,即t1时细胞壁不再有伸缩性;t2时原生质体体积不再改变,说明此时内外浓度差为0,细胞不再失水,细胞液的浓度不再增大;因细胞壁伸缩性远小于原生质体,即原生质体不再收缩时t2浓度,远大于细胞壁不再收缩时t1浓度,故t2比t1时更容易引起细胞死亡。 4实验表明:不同的化学试剂处理细胞,对细胞吸收物质的影响有差异,下表是人体成熟红细胞与血浆中的K和Mg2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比较,据表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处理前(mmol)用鱼藤酮处理后(mmol)用乌本苷处理后(mmol)细胞内血浆中细胞内血浆中细胞内血浆中K1455115135Mg2351.41.81.4351.4A.鱼藤酮影响K和Mg2的吸收可能是因为抑制了ATP的合成B鱼藤酮一定是抑制了运输K和Mg2载体蛋白的作用C乌本苷只抑制了运输K载体蛋白的功能D血浆中K和Mg2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解析:选B因用鱼藤酮处理后细胞对K和Mg2的吸收量都减少,故其最可能是抑制了ATP的合成。用乌本苷处理后细胞只是对K的吸收量减少,故乌本苷只抑制了运输K的载体蛋白的功能。5.某同学为探究膜的通透性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开始时烧杯内的液面和长颈漏斗内的液面相平。在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的过程中()A液面上升的速率先加快后减慢最终维持稳定B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蔗糖溶液向清水扩散的速率逐渐减慢C当半透膜两侧液体浓度相等时,水分子不再通过半透膜扩散D当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时,长颈漏斗内液面最高解析:选D实验开始时,由于单位体积清水中水分子数量多于蔗糖溶液,因此,水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进入蔗糖溶液的速率大于由蔗糖溶液扩散进入清水中的速率;随着水分子进入漏斗内量的增多,蔗糖溶液浓度下降,同时由于漏斗液面升高与烧杯中液体形成的压力差增加,水分子扩散进入漏斗内的速率下降,而反方向水分子扩散速率升高,当水分子在半透膜两侧进出速率相等时,漏斗内液面达到最高并停止上升,即最终液面上升的速率变为0。6(2013福建高考)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至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 d,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别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结果NaCl茉莉酸部分细胞质壁分离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注:“”表示有添加,添加后NaCl浓度为100 mmolL1,茉莉酸浓度为103mgL1;“”表示无添加。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CNaCl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D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解析:选C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方式是渗透作用;质壁分离是细胞失水的结果,其液泡体积会变小;该探究实验的因变量是成熟胡杨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组别、的自变量是是否添加茉莉酸,组别、的自变量是是否添加NaCl;组在不添加茉莉酸时有部分细胞质壁分离,组添加茉莉酸时无细胞发生质壁分离,通过对照说明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7下图为动物肌肉细胞膜对部分物质的转运过程,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A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BNa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梯度运输C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D葡萄糖与甘油跨膜运输的方式相同解析:选D物质跨膜物质的能量来自细胞自身产生的ATP,乙侧有ATP供能的反应式,故乙侧为细胞内,甲侧为细胞外;图示中甲侧Na浓度高于乙侧,Na可顺浓度梯度进行细胞内,也能逆浓度梯度从细胞内进入细胞外;图示钠驱动的葡萄糖载体蛋白驱动着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ATP;图中葡萄糖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而甘油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膜,不需要载体。8(2013盐城二模)下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ANa BKC胰岛素 DCO2解析:选B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在细胞外的浓度小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能量ATP,为主动运输过程。只有K与图乙符合,Na在细胞外的浓度大于细胞内,胰岛素通过胞吐运输到细胞外,CO2的运输不需要载体和ATP。9两组溶液比较时,浓度大的称为高渗溶液。现将甲、乙两个洋葱的鳞片叶外表皮撕下,置于0.30 g/mL的蔗糖溶液中,发现甲表皮细胞的原生质略微缩小,乙表皮细胞的原生质明显缩小。就实验开始时,有关甲细胞液、乙细胞液、蔗糖溶液浓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较该蔗糖溶液而言,甲细胞液为高渗溶液,乙细胞液为低渗溶液B较该蔗糖溶液而言,乙细胞液为高渗溶液,甲细胞液为低渗溶液C较甲细胞液而言,乙细胞液为高渗溶液D较乙细胞液而言,甲细胞液为高渗溶液解析:选D甲表皮细胞在0.30 g/mL的蔗糖溶液中原生质略微缩小,即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而乙表皮细胞明显缩小,则外界浓度比其细胞液浓度高得多,由此可判断较蔗糖溶液而言,二者都是低渗溶液,较乙细胞液而言,甲细胞液浓度大于乙细胞液浓度,甲细胞液为高渗溶液,乙细胞液为低渗溶液。二、多项选择题10(2014淮安调研)下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的运输方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是根毛细胞的细胞膜,通过中耕松土可促进A物质的吸收B若是人体心肌细胞膜,b和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O2、CO2C若是突触前膜,可通过d方式释放神经递质D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组成的结构厚度变小,说明其具有选择透过性解析:选ABA项中耕松土,可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根毛细胞的有氧呼吸,促进矿质离子的吸收,A正确;B项心肌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吸入O2,放出CO2,B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方式为胞吐(外排作用),C错误;磷脂双分子层厚度变化,说明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11.(2013徐州、宿迁三模)右图为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后画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的和及两者间的细胞质组成原生质层B在用显微镜实际观察时,结构不容易看到C整个实验过程中需要始终保持细胞的活性D该细胞正在发生渗透失水解析:选ABC图中的细胞膜和液泡膜及两者间的细胞质组成原生质层;在用显微镜实际观察时,由于液泡呈现紫色,结构不容易看到;如细胞死亡,细胞膜失去活性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因此整个实验过程中需要始终保持细胞的活性;该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或质壁分离复原状态,故不能说明细胞正在发生渗透失水。12某哺乳动物红细胞在不同NaCl溶液中的渗透表现如下图,其中纵轴表示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红细胞的体积与初始体积之比。由图可知,以下说法合理的是()A将红细胞置于等渗溶液中,单位时间内的水分进出平衡B制备细胞膜,选择的NaCl溶液浓度应低于80 mmol/LC对于该哺乳动物来说,其生理盐水的浓度应为150 mmol/LD红细胞长时间处于220 mmol/L 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细胞活性解析:选ABC细胞置于等渗溶液中时,单位时间内水分进出动态平衡。图示反映NaCl低于或等于90 mmol/L时,动物红细胞会吸水涨破,故制备细胞膜,选择的NaCl溶液浓度应低于80 mmol/L,有利于红细胞快速破裂。在NaCl溶液浓度为150 mmol/L时,细胞体积与初始体积相等,则150 mmol/L即为生理盐水浓度。红细胞长时间处于220 mmol/L NaCl溶液中,会因失水过多而丧失活性。三、非选择题13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仅能使无机盐离子选择性被动通过的一类通道蛋白。在离子通道上常具有门,因此又称为门通道。根据门开关条件的不同,大体分为电压门通道、配体门通道和压力激活通道(如图一)。电压门通道由膜电位控制门的开关;配体门通道门的开关取决于细胞内外特定的物质(配体)与相应的通道蛋白(受体)结合,从而影响离子进出细胞;压力激活通道门的开关取决于机械力的作用。图二是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神经冲动、刺激肌肉收缩过程中相关离子通道先后开放和关闭的示意图(各门通道开放顺序以数字标注)。请分析回答。(1)乙酰胆碱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_性。(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离子通道X、Y、Z中属于配体门通道的是_。(3)进入突触小体中的Ca2的作用是_,从而使兴奋传导信号类型发生的转变是_。(4)图二中,Na和Ca2跨膜运输过程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能量。(5)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属于细胞的_系统,但它们执行不同的功能,从其组成成分上分析,原因是_不同。解析:(1)乙酰胆碱的释放方式是外排,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2)解读图二的信息: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细胞膜内正外负的电压差引起电压门通道X打开,Ca2内流,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特定的受体结合,使配体门通道Y打开,Na内流,由于Na内流,突触后膜内正外负的电压差又引起电压门通道Z打开,加快Na内流,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所以X、Z为电压门通道,Y为配体门通道。(3)进入突触小体中的Ca2促进了神经递质的释放,电信号转变成了化学信号。(4)题干中说离子通道是无机盐离子选择性被动通过的通道蛋白,Na和Ca2都经被动运输出入细胞,所以不消耗能量。(5)突触前膜、突触后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膜的组成成分有脂质、蛋白质和糖类,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其上的蛋白质来行使,功能越复杂的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答案:(1)流动(2)Y(3)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电信号化学信号(4)不需要(5)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14(2013江苏高考)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 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_。(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_。(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实验材料:紫色洋葱。实验器具: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实验试剂:蒸馏水,0.3 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 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 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_(填代号)。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_,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_,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 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_。 (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_。解析:(1)图中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漏斗外,而起始时漏斗内外液面一致,说明水分子的总移动趋势是从漏斗外进入漏斗内,故起始时漏斗内的蔗糖溶液浓度大于漏斗外,由于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当水分子进出达到动态平衡的时候,漏斗内的蔗糖浓度仍然大于漏斗外,即S1S2。(2)图中的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半透膜是物理性膜,一般没有生物活性,不具有选择透过性,只要分子的直径小于半透膜的孔径就能通过,否则不能通过;而组成原生质层的细胞膜和液泡膜具有生物活性,有选择透过性,可以主动转运有关物质。(3)两套渗透装置中,加蔗糖溶液的渗透装置会出现液面差,因为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该装置中水分子的总的移动趋势是从蒸馏水移到漏斗内;而加KNO3溶液的渗透装置不出现液面差,因为KNO3溶液中的K和NO可以通过半透膜,所以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最终会相同。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标号,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蒸馏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四人合作项目股权合同
- 工商企业管理 毕业论文
- 酒店毕业论文选题
- 经济系电脑管理毕业论文
- 北影表演系毕业论文要求
- 国际合作交流会致辞模板
- 化工生产工艺流程探讨
- 环保公益项目申请计划
- 医药类专业毕业论文
- 幼儿园小班活动《父亲节》教案
- 初中数学+认识方程+课件++鲁教版(五四制)数学六年级下册
- 《MATLAB基础及应用》全套教学课件
- 《中医经络学说》课件
- 初高中一体化贯通培养教育管理探索与思考
- 港股基础知识入门培训
- 2 我是什么 第二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化工设备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保证金合同模板
- 标准预防-课件
- 新能源汽车技术测试题(附答案)
- T-CISA 323-2023 极寒环境用结构钢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