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与身心健康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医养生与身心健康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医养生与身心健康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医养生与身心健康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医养生与身心健康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养生与身心健康 1 中医养生与身心健康 邱敏 副主任中医师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博士在读 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中医工作室负责人 中华中医药协会络病学重庆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会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会员 擅长各类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运用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治疗各种内科疑难杂症 疗效显著 在如何养生防病 调理亚健康状态等方面也有一定研究 授课老师邱敏 2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在宪章中指出 健康乃是一种生理 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完满的状态 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1999年 WHO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 又将道德健康纳入健康概念之中 提出了 四维健康 概念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 而且包括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健康的概念 3 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健康 健康的概念 4 亚健康 是国际医学界20世纪后期的医学新思维 亚健康状态是指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特殊状态 是机体尚无器质性病变仅有某些功能性改变的 灰色状态 或称 病前状态 亚临床潜病期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 全世界真正健康人仅占5 经医生检查 诊断有病的人也只占20 75 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 5 亚健康 的基本特征是身体无明显疾病 但是该类人群普遍具有以下特征 三减退 活力 反应能力 适应能力减退 三高一低 高血脂 高血糖 高血粘稠度 低免疫力 亚健康 可以间断或持续的出现 是内脏各种疾病如肿瘤 心脑血管病等的重要起源和基础 而如果 亚健康 处理得当 则身体可向健康转化 因此 调整亚健康是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一项全球性健康策略 是本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亚健康 6 眼睛有神 呼吸平稳 二便正常 脉象缓匀 形体壮实 面色红润 牙齿坚固 双耳聪敏 腰腿灵便 声音洪亮 须发润泽 食欲正常 精神愉快 睡眠良好 记忆力好 中医对健康状态的评价 7 养生 保养生命 健康为本 中医养生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 具有中医特色的 研究人体生命规律 阐述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 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 中医养生 8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的优势传统 容易理解接受贴近生活 可操作性强方法多样 任君选择疗效明显 有五千年的历史 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9 中医养生理论 中医学认为 人是天地的产物 与人类社会 自然界乃至整个宇宙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是一个与天地相应的五行稳态系统 生理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 而且具备自我平衡 自组织 自维护的能力 当人体在内因 外因 不内外因的作用下失去这种平衡时 就会患病 医学的作用就是找到疾病的根本 恢复人体的平衡 10 中医养生理论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散其真 不知持满 不时御神 务快其心 逆于生乐 起居无节 故半百而衰也 素问 上古天真论篇 11 中医养生理论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 皆謂之 虚邪贼风 避之有时 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素问 上古天真论篇 12 中医养生理论 是以养性之方 唾不及远 行不疾步 耳不极听 目不极视 坐不极久 卧不及疲 先寒而衣 先热而解 不欲极饥而食 食不可过饱 不欲极渴而饮 饮不可过多 凡食多则致积聚 饮多则成痰癖也 晋 葛洪 抱朴子 极言 葛洪 284 364 为东晋道教学者 著名炼丹家 医药学家 字稚川 自号抱朴子 世称小仙翁 他曾受封为关内侯 后隐居罗浮山炼丹 著有 神仙传 抱朴子 肘后备急方 西京杂记 等 13 中医养生理论 不欲甚劳甚逸 不欲起晚 不欲汗流 不欲多睡 不欲多啖生冷 不欲饮酒当风 不欲数数沐浴 不欲远愿广志 不欲规造异功 冬不欲极温 夏不欲过凉 不露坐星夜 眠不动扇 大寒大热 大风大雾 皆不欲冒之 五味入口 不欲偏胜 晋 葛洪 抱朴子 极言 葛洪 284 364 为东晋道教学者 著名炼丹家 医药学家 字稚川 自号抱朴子 世称小仙翁 他曾受封为关内侯 后隐居罗浮山炼丹 著有 神仙传 抱朴子 肘后备急方 西京杂记 等 14 太平御览 养生要诀 曰 若能摄生者 当先除六害 然後可以延驻 何名六害 一曰薄名利 二曰禁声色 三曰廉货财 四曰损滋味 五曰屏虚妄 六曰除嫉妒 六者若存 则养生之道徒设耳 盖未见其有益也 中医养生理论 15 太平御览 养生要诀 曰 诚知所以保和全真 当须少思 少念 少笑 少言 少喜 少怒 少乐 少愁 少恶 少好 少事 少机 夫多思则神散 多念则心劳 多笑则藏腑上翻 多言则气海虚脱 多喜则膀胱纳客风 多怒则腠理奔浮血 多乐则心神邪荡 多愁则头面焦枯 多好则气智溃溢 多恶则神爽奔腾 多事则筋脉乾急 多机则智虑沈迷 中医养生理论 16 太平御览 养生要诀 曰 无久行 无久坐 无久立 无久卧 无久视 无久听 不饥强食则脾劳 不渴强饮则胃胀 体欲常劳 食欲常少 劳勿令过 少勿令虚 冬则朝勿虚 夏则夜勿饱 早起不在鸡鸣前 晚起不过日出後 中医养生理论 17 太平御览 养生要诀 曰 心内澄则真人守其位 气内定则邪物去其身 行欺诈则神悲 行争竞则神沮 轻侮於人当减算 杀害於物必伤年 行一善则魂神欢 构一恶则魄神喜 魂神欲人生 魄神欲人死 常欲宽泰自居 恬淡自守 则神形安静 灾病不生 养生之理 尽在此矣 中医养生理论 18 养生尤重养心 喜 怒 忧 悲 思 恐 惊 谓之七情 七情通于五脏 喜通心 怒通肝 忧通肺 悲 思通脾 恐通肾 惊通心与肝 七情太过 则伤五脏 如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忧伤肺 恐伤肾等 七情内伤 则有所亏损 治疗不易 素问 举痛论 曰 百病生于气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寒则气收 热则气泄 恐则气下 忧则气乱 劳则气耗 思则气结 怒则气逆 悲哀愁忧则心动 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灵枢 口问 19 养生时空框架 纵向 人的一生 包括生 长 壮 老 已各个阶段 子曰 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 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 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 及其老 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 论语 横向 饮食调摄 劳逸结合 起居有常 调畅神志 慎用医药 远避外邪 20 中医养生的特点 天人相应 顺应四时变化 遵循生物节律 顺从地理环境 适应社会环境 形神合一 形是神之宅 神是形之用 形神共养 养神为先 动静互涵 动以养形 静以养神 动静互济 因人而异 和谐平衡 和谐平衡是养生的核心目标 正气为本 正气 是指人体功能活动和抗病能力及康复的能力 邪气 则泛指损害人体正气的一切致病因素 21 养生总纲 饮食调摄劳逸结合起居有常调畅神志慎用医药远避外邪 22 饮食调摄 食物 毒药攻邪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服之 以补精益气 素问 脏气法时论篇 以五谷为主 切忌 饥饿疗法 降血糖 减肥 23 饮食调摄 食物 全面膳食 24 饮食中的性味 食物的性 指寒 热 温 凉四种性质 寒凉食物一般有清热泄火 解毒消炎的作用 适合于春夏季节 阳脏之人或患温热性疾病的人食用 这类食物有粮谷 绿豆 赤小豆 梨 香蕉 柿子等 温热食物则有温中 补虚 除寒的作用 适合于秋冬季节 阴脏之人或患虚寒性疾病的人食用 这类食品有糯米 肉类 鲫鱼 黄鳝等 不同味的食品也有不同作用 25 饮食中的性味 食物的味 指酸 苦 甘 辛 咸五种味道 素问 至真要大论 中说 五味入胃 各归所喜 故酸先入肝 苦先入心 甘先入脾 辛先入肺 咸先入肾 久而增气 物化之常也 素问 五脏生成篇 指出 多食咸 则脉凝泣而变色 多食苦 则皮槁而毛拔 多食辛 则筋急而爪枯 多食酸 则肉胝皱而唇揭 多食甘 则骨痛而发落 此五味之所伤也 五味调和 有利于健康 26 肝木青色宜酸 心火赤色宜苦 脾土黄色宜甘 肺金白色宜辛 肾水黑色宜咸 内为五脏 外主五行 色配五方 27 木生酸 火生苦 土生甘 金生辛 水生咸 辛散 酸收 甘缓 苦坚 咸软 此五味各有所利 四时五脏 病随所宜也 阴之所生 本在五味 阴之五宫 伤在五味 骨正筋柔 气血以流 腠理以密 骨气以精 长有天命 五味要均衡 五味不可太重 28 辛能宣散滋润 疏通血脉 运行气血 强壮筋骨 增强机体抵抗力 常用食品有葱 姜 蒜 胡椒 花椒 萝卜 各种酒类等 甘能补益和中 缓急止痛 常用食品有大枣 糯米 动物肝脏 鸭梨 椰子 豆腐 蜂蜜 白糖等 酸有收敛固涩作用 与甘味配合能滋阴润燥 常用食品有食醋等 29 苦能泄火燥湿坚阴 与甘味配合有清热利尿 祛湿解毒的作用 如苦瓜 茶叶等 咸有软结散结泻下作用 如海产品 猪腰子 鸽子肉等 淡味食品有渗湿利尿作用 如苡米 白扁豆 冬瓜 藕 花生 鸡蛋等 30 饮食调摄 四季 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 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以养心气 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咸以养肾气 31 饮食调摄 宜忌 生冷勿食 粗硬勿食忌过冷过热饮食饮食有节 忌暴饮暴食忌肥甘厚味 不可偏嗜 忌过咸 宜清淡 勿强食 勿强饮 已饥方食 微渴则饮 忌怒后进食注意餐后养生 32 饮食调摄 食疗服食 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 悦神爽志以资血气 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 可谓良工 长年饵老之奇法 极养生之术也 夫为医者 当须先洞晓病源 知其所犯 以食治之 食疗不愈 然后命药 药性刚烈 犹若御兵 兵之猛暴 岂容妄发 发用乖宜 损伤处众 药之投疾 殃滥亦然 33 食疗注意事项 合理选用食品保健 对于防治常见病 多发病 增强体质 延年益寿 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若食用不当也会事与愿违 反而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 应掌握以下几条原则 1 注意食物性味 适应个人特点 2 因时因地灵活选用 3 注意食物搭配 34 春季气候温暖 万物生机盎然 宜食清淡 可食麦凉之 应多吃些菜粥 如荠菜粥 夏季气候炎热 多雨湿重 可食菽凉之 宜食甘凉之物 如绿豆汤 荷叶粥 薄荷汤 西瓜 冬瓜等 秋季气候转凉干燥 宜食能生津的食品 如藕粥等 冬季寒冷 食品宜温热 可食八宝饭 涮羊肉 桂圆枣粥等 以温补机体精气 35 北宋杰出的文学家 养生学家苏东坡 提倡服茯苓 黑芝麻 芡实以补益强身 健体美容 茯苓 性温 味甘淡 归心 肺 肾 脾 胃 小肠 三焦经 别录 云 茯苓 开脏腑 调脏气 伐 肾邪 长阴 益气力 保神守中 日华子本草 云 茯苓 补五劳七伤 暖腰膝 开心益智 止健忘 黑芝麻 性平 味甘 归肺 肾 肝 脾 大肠经 本经 云 黑芝麻 补五内 益气力 长肌肉 填脑髓 玉楸药解 云 黑芝麻 补益精液 润肝脏 养血舒筋 疗步迟 皮燥发枯 髓涸肉减 生肌长肉 长秃发 经阻诸症 芡实 性平 味甘涩 归心 肾 肝 胃经 本草新编 云 芡实 补中去湿 性又不燥 故能去邪水而补真水 芡实不但益精 且能涩精益肾 日日米饭调服 本经 云 芡实 益精气 强志 令耳目聪明 36 已饥方食 未饱先止 散步逍遥 务令腹空 当腹空时 即便入室 不拘昼夜 坐卧自便 惟在摄身 37 劳逸结合 华佗曰 人体欲得劳动 但不当使极耳 动摇则谷气得销 血脉流通 病不得生 譬犹户枢 终不朽也 38 按摩导引之法 所以行血气 利关节 辟邪外干 使恶气不得入吾身中耳 语 云 户枢不蠹 流水不腐 人之形体 亦犹是也 故延年却病 以按摩导引为先 此诀传自先哲 至平至易 非他奇技异术可比 即大圣所谓血气有未定 方刚 既衰之时 此则预保其衰 固守身之要道之 传统体育项目 太极拳 八段锦 易筋经等都可 比较简单易学的方法 如 39 养生十要 面要常擦用两手掌相摩使热 随向面上高低处揩之 皆要周到 再以口中津唾于手掌 擦热 揩面上多次 能使容颜光泽 故要常擦 道家谓之修神庭 目要常揩每睡醒且勿开目 用两大指背相合擦热 揩目十四次 仍闭住 暗轮转眼珠 左右七次 紧闭少时 忽大睁开 能保炼神光 永无目疾 耳要常弹即鸣天鼓 可免耳患 故要常弹 齿要常叩齿喜动 故要常叩 叩齿三十六遍 凡小便时 闭口紧咬牙齿 40 津要常咽能宣通百脉 故要常咽 舌抵上颚 津液自生 再搅满口 鼓漱三十六次 作三口吞之 要汩汩有声 背要常暖肺系近背 暖则不受风寒 故要常暖 胸要常护胸即心窝 故要常护 腹要常摩歌云 食后徐行百步多 手摩脐腹食消磨 故要常摩 足要常搓平坐 以一手握脚指 以一手擦足心赤肉 不计数目 以热为度 即将脚指略略转动 左右两足心更手握擦 倦则少歇 此名涌泉穴 搓脚底涌泉穴 能去风湿 健步履 固真元 故要常搓 睡要常曲仰面伸足睡 恐失精 故宜侧曲 又曰 睡则气滞于百节 养生家睡宜缩 觉宜伸 41 擦涌泉穴令腰足轻快法 每日趺坐 两足相向 闭目握固 缩谷道 一手扳足趾 一手擦摩足心 至极妙 少息 再行 日五六度 能令步履轻捷 昔欧文忠晚年患足疮 痛不可忍 得此法 用之三日而愈 盖此穴在足心 湿气皆从此入也 42 摩肾俞 临卧时 坐于床 垂足解衣 闭息 舌拄上腭 目视顶门 提缩谷道 两手摩擦两肾俞各一百二十 多多益善 极能生精 固阳 治腰病 43 行立坐卧养生法行 挺胸收腹 行如风 养益五脏气机 以锻炼髋 膝 踝关节 防 人老先老腿 立 双腿挺直 立如松 养益下肢筋骨 以锻炼腿部肌肉之坚实 坐 神态端正 坐如钟 养益肩 胸 腰 臀 以锻炼胸背 腹 腰之坚强和舒缓 卧 身体舒展 四肢放松 养益肌肤筋骨 以锻炼头 项 胸背 腰腹 四肢的协调性和通经活络 养益形态 以强化身躯 通达脏腑 官窍和肢解 44 起居有常 生活规律顺应自然节律 生命节律运气周期四时节律十二时调摄 45 自然之天数 女子 七歳 肾气盛 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 任脉通 太冲脉盛 月事以时下 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 故眞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 发长极 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 面始焦 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 面皆焦 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 太冲脉衰少 天癸竭 地道不通 故形坏而无子也 46 自然之天数 丈夫 八歳 肾气实 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 天癸至 精气溢冩 阴阳和 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 筋骨劲强 故眞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 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 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 面焦 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 筋不能动天癸竭 精少 肾藏衰 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 肾者主水 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 故五藏盛乃能冩 今五藏皆衰 筋骨解堕 天癸尽矣 故发鬓白 身体重 行歩不正 而无子耳 47 四时节律 内经 云 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苛疾不起 是谓得道 道者 圣人行之 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 逆之则死 从之则治 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 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 治未病 不治已乱 治未乱 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 譬犹渴而穿井 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 48 春三月 春三月 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 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 广步于庭 被发缓形 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 予而勿夺 赏而勿罚 此春气之应 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 夏为寒变 奉长者少 春季 阳气升发 万物苏生 平肝养脾 化痰热乃养生之道 宜食用补益脾胃的食品 还有凉性食物 以化解冬季壅滞于脏腑的痰热 如 萝卜 竹笋 小米 小麦 胡萝卜 山药 芹菜 猴头蘑菇 赤小豆 花生 芝麻 荸荠等等 49 到了春天 凡有肝阳上亢的人 特别容易出现头痛 眩晕 这就是祖国医学早已指出的 春气者诸病在头 的原因 现代医学也发现 春天的气候变化 容易使人血压增高 出现头痛 头晕 失眠等症状 可用芹菜500克水煎 加白糖适量 代茶饮 或用芹菜250克 红枣10枚 水煎代茶饮 或将生花生米浸泡醋中 5日后 每日晨空腹吃10粒 这些 也均有较好的降压效果 50 夏三月 夏三月 此谓蕃秀 天地气交 万物华实 夜卧早起 无厌于日 使志无怒 使华英成秀 使气得泄 若所爱在外 此夏气之应 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 秋为痎疟 奉收者少 冬至重病 夏季 乃生长之季 炎日盛暑 既要防暑 更戒之阴湿 饮食不宜贪生冷冰凉 以免湿热或寒湿郁滞于内 善食素淡以健脾和胃 少食生冷油腻 辛辣刺激之物 以免内生湿热或寒湿而患秋季痢疾 适合食用 藕 茭白 茄子 黄瓜 草菇 小麦 小米 绿豆 西瓜 萝卜 菠菜 木耳等等 51 夏天食疗举例 夏天是暑湿当令的季节 应选食有健补脾胃 化除湿邪 性质平和 补而不腻的补益食品 可常饮冬瓜汤 百合汤 红枣汤 绿豆汤等 以解暑止渴 生津凉血 雪羹饮 把荸荠同等量的海蜇漂清后 加冰糖适量煮成 每日3次分服 高血压 高血脂 常服此方 有治疗作用 鲜白扁豆100克 煮粥食 可治疗消化不良 慢性腹泻 中暑发热等症 52 白木耳煮粥 常食不仅能解热清暑 还具有抗衰老作用 常食百合粥 可润肺养胃 治疗老年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等 白菊花5克 用500毫升开水冲泡 凉后饮用 可清热解毒 用冬瓜500克 切块 煮汤3碗 少加些盐调味 1日服3次 用鲜藕250克 白糖适量 共煮水服 每日1剂 如经常饮用 对年迈体弱或多病的老人 可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 53 秋三月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奉藏者少 秋季 阴气初盛 万物收藏 人体宜和秋燥 平顺金气 滋养肺阴 适合食用 苋菜 洋芋 山药 银耳 蘑菇 黄豆 胡桃仁 南瓜子 甜杏仁 红枣 罗汉果 百合 橘子 苹果 桑葚 猕猴桃 柠檬 葡萄 秋梨膏等等 54 具体食疗方法 山药粥患有消化不良 夜尿过多等症 可用山药120克 洗净 去皮 切片 或干山药60克 浸泡后去皮切片 大枣10枚洗净 与大米50克共加水适量煮粥 再加蜂蜜适量调味 每天早晨空腹服1 2小碗 山药味甘 含有脂肪 蛋白质 粘液质 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有滋养强壮 助消化等功效 55 核桃膏如因用脑过度导致神经衰弱 或患慢性咳嗽 腰腿酸痛等症 可将核桃仁1000克捣烂 加蜂蜜1000克 调匀 用瓷瓶装好密封 每天2次 每次1匙 温开水送服 核桃味甘 性平且温 有补脑 补肾 抗疲劳功效 56 冬三月 冬三月 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 无扰乎阳 早卧晚起 必待日光 使志若伏若匿 若有私意 若已有得 去寒就温 无泄皮肤 使气亟夺 此冬气之应 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 春为痿厥 奉生者少 冬季严寒 乃闭藏之时 宜补益脾肺 养肾益精 适合食用 洋葱 芥菜 萝卜 胡萝卜 甘蓝 平菇 羊肉 栗子 枸杞子 莲子 大枣 龙眼 糯米 淡菜 玉米 黑豆 胡桃仁等等 57 冬令进补 特别推荐黑豆 本草学认为 细黑豆 一名稆豆 俗名料豆 其色黑 而形如人腰 故入肾经 味甘温无毒 壮筋骨 益水明目悦颜 制服有益 补五脏益中 助十二经脉 调中 暖肠胃 杀鬼气 舒筋 服食黑豆 令人长肌肤 益颜色 填骨髓 加气力 补虚能食 延年秘录 58 阳气不足的 可将羊肉与萝卜同煮 然后去掉萝卜 即用以除去羊肉的膻腥味 加肉苁蓉15克 巴戟肉15克 枸杞子15克同煮 食羊肉饮汤 有兴阳温运之功效 患有高脂血症的 可经常服用黑芝麻桑椹糊 其制作方法是 取黑芝麻60克 桑椹60克 白糖10克 大米30克 将黑芝麻 桑椹 大米分别洗净后 同放入药碾中碾烂 再于瓦锅内放清水3碗 煮沸后加白糖 待糖溶化 水再沸后 徐徐加入药浆 煮成糊状食品服用 59 患有冠心病的 可取白木耳 黑木耳各10克 温水泡发 洗净 加水和冰糖少量 隔水蒸1小时后食用 患高血压的 可取黑木耳6克 柿饼50克 冰糖适量 同煮烂食之 以降低血压 冬瘟内燥引起口舌生疮 糜烂 可用萝卜切片 与生梨片同煮 加适量冰糖服用 常饮此汁 可清除内热 养阴疗疮 60 十二时调摄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我们最好在晚上十点半以前就寝 保证十一点入睡 子时一阳生 午时一阴生 这两个时辰对于人体至关重要 61 调畅神志 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 心安而不惧 形劳而不倦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 淫邪不能惑其心 所谓情志 即指喜 怒 忧 思 悲 惊 恐等人的七种情绪 任何事物的变化 都有两重性 既能有利于人 也能有害于人 同样 人的情绪 情感的变化 亦有利有弊 正如 养性延命录 所说 喜怒无常 过之为害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则将喜 怒 忧 思 悲 恐 惊正式列为致病内因 62 养生调神 积精全神道德修养五脏导引吐纳六字诀 63 吐纳六字诀 明清 现代六字诀的练习顺序 六字诀是一种吐纳法 它是通过嘘 呵 呼 四 吹 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 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 以牵动不动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 64 儒释道与心理健康 儒学穷理 正心 修己 治人 道家清静无为 修炼身心 佛学明心见性 转识成智 65 慎用医药 药者 人生之大利大害也 不遇良医 不如不药 不药而误也悔 药而误也亦悔 然不药之悔小 误药之悔大 明 黄承昊 折肱漫录 有诸有情 得病虽轻然无医药及看病者 设复遇医授以非药 实不应死而便横死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66 上工治未病 黄帝内经 在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中提出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此之谓也 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