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计划与信托计划的区别有些(精品).doc_第1页
资管计划与信托计划的区别有些(精品).doc_第2页
资管计划与信托计划的区别有些(精品).doc_第3页
资管计划与信托计划的区别有些(精品).doc_第4页
资管计划与信托计划的区别有些(精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管计划与信托计划的区别有些(精品) 资管计划与信托计划的区别有哪些?资管计划与信托计划的区别有哪些? 一、相同点 一、相同点 1、必须报备监管部门,信托是银监会监管,资管计划是证监会监管; 2、资金监管、信息披露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3、认购方式相同,项目合同、说明书等类似; 4、本质相同通道不同,都属于投融资平台,都可以横涉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产业市场等多个领域。 二、不同点 二、不同点 1、全国68家信托公司有发行资格,而资产管理公司只有36家,资源稀缺性更加明显; 2、资产管理公司投研能力强,尤其在宏观经济研究、行业研究等方面尤其突出。 在这样的研究团队指引下选择可投资项目,能有效的增加对融资方的议价能力并降低投资风险; 3、资管计划具有双重增信,经过资产管理公司、信托的双重风险审核; 4、资管计划小额畅打,最多200个名额; 5、收益高,资管计划一般比信托计划高1%/年;期限短,资管计划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 今后趋势基金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是证监会提倡的金融创新结果,因监管严格、运作灵活,收益较高,小额不受限制、专业管理等优势,未来基金专项资管用来分拆信托或发起类信托产品是一种必然趋势。 三、基金子公司专项计划问题答疑 三、基金子公司专项计划问题答疑(一)基金子公司的类信托业务,如何理解其“刚性兑付”?(一)基金子公司的类信托业务,如何理解其“刚性兑付”?首先,“刚性兑付”是监管层的一个态度。 基金子公司的类信托业务,他的“刚性兑付”预期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1、监管层面 1、监管层面信托业的“刚性兑付”是银监会的一个态度,其也并没有明文规定。 证监会与银监会同属于一个级别,证监会的监管风格更加稳健。 银监会是总量控制,证监会是事前控制,我们通过基金子公司的报备次数就可以看出,证监会虽然放开了基金子公司的类信托业务,但是其仍然是审慎的监管态度,通过募集前报备,募集满后再报备一次,证监会维持其严格的监管风格。 2、行业发展层面 2、行业发展层面基金子公司由于刚开始发展,其初期的业务指引着这个行业的发展,因此行业内的公司都是很谨慎的在操作业务,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34家基金子公司成立,但是目前只有19家在开展业务,而且大部分都是“一对一的专项资管业务”。 3、基金子公司层面 3、基金子公司层面基金子公司背靠强大的股东背景,他的风险化解能力同样很强,不比信托差(主要包括产品自身的风控体系化解,大股东接盘,四大资产管理接盘,私募机构接盘,保险资金接盘等等)。 基金子公司的类信托业务团队几乎都是挖信托的人才,他的管理风格,风控体系延续了信托行业严谨的作风。 4、牌照层面 4、牌照层面类信托牌照仍然很值钱,这也是为什么政策放开之后,所有基金子公司一拥而上,争抢这个牌照,没有哪家基金子公司敢于第一个打破“刚性兑付”,从而被监管层检查,甚至暂停、停止专项业务(即类信托业务)。 5、人员、业务层面 5、人员、业务层面基金子公司都是通过挖掘信托行业的人才,而且都是信托业务骨干,风控骨干,中高层领导,都是信托业中精英中的精英,他们的业务水准可以说高出信托行业平均水平很多很多,他们对优质类信托项目获取,融资设计,风险把控更加得心应手,从而保障“刚性兑付”。 (二)基金子公司是证监会监管,股市的起伏,公募基金的产品让股民很受(二)基金子公司是证监会监管,股市的起伏,公募基金的产品让股民很受伤,基金子公司的类信托产品总让人感觉风险高,怎么办?伤,基金子公司的类信托产品总让人感觉风险高,怎么办? 1、目标客户 1、目标客户公募基金的认购起点是1000元,他的客户群体很大部分不是我们的高净值客户。 2、产品层面 2、产品层面中国的股市,偏股型基金很大程度上是投机,这是投资者,投机者的行为,他愿意承担高风险,获得高收益,与类信托业务有本质的区别。 3、对比信托 3、对比信托证券投资型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也是不保本的,这不是基金子公司的问题,这是所投向标的和投资人风险偏好问题,与监管层、设计发行机构没有关系。 我们所指的“刚性兑付”主要指债权类集合型产品。 4、产品层面 4、产品层面基金子公司的类信托产品,无论从融资人实力、交易结构、抵质押担保、风险控制层面都是很完善的,不是那种投机型的无法掌控,与其有本质区别。 (三)基金子公司注册资本低,风险化解能力弱,他的基金子公司类信托产(三)基金子公司注册资本低,风险化解能力弱,他的基金子公司类信托产品的风险化解能力怎么样?品的风险化解能力怎么样?信托的化解能力信托的化解能力主要包括产品的风险控制措施,大股东偿付、自有资金接盘、资金池产品过渡、资产管理公司接盘、保险资金接盘、私募机构接盘等等。 基金子公司的化解能力同样很丰富,主要包括产品的风险控制措施、大股东偿付、资产管理公司接盘、保险资金接盘、私募机构接盘等等。 只比信托少了自由资金接盘,和资金池产品过渡两个手段。 那么我们详细讲述下少了这两个的区别自有资金接盘,所谓的自有资金,也是大股东的注资才有的,因为基金子公司的规定注册资本2000万起,大股东可以花较少的钱提高他的资金使用效率,那么大股东为什么要增加注册资本呢?当出现风险事件,基金子公司的大股东背景实力都非常强,都是些大型央企、中国500强,世界500强企业,不比信托弱,基金子公司的大股东的偿付实力很好。 而且,为什么证监会的规定,注册门槛2000万起就可以了呢?我们觉得,这是监管层的一个态度,监管层认为在一定时间内,类信托业务还是很安全的,监管层鼓励其管理的机构做类信托业务。 否则,以证监会事前控制的稳健监管风格,他是不会这样发文规定。 资金池产品过渡基金子公司的类信托业务,虽然目前未在市场上看到资金池产品,我们相信,未来一定有,因为资金池产品是体现基金子公司自主管理能力的一个表现。 凭借基金子公司的业务团队,风控团队都是信托行业内的精英,他们的资产管理能力,他们带来的经营体系,风控体系都非常强,他们也会发起资金池产品,并且依靠以往公募基金的发行募集渠道,能够迅速建立规模庞大的资金池产品。 而现在的类信托产品,期限都是一年,两年,因此,基金子公司的资金池产品经过严谨的规划设计(现在应该还在严格规划中)适时推出问世之后,基金子公司的的主动管理能力,以及对旗下的优质类信托产品都是很好的保障。 (四)基金子公司人员少,其类信托产品如何保障因其人员不足带来的风(四)基金子公司人员少,其类信托产品如何保障因其人员不足带来的风险?险? 1、人员的结构 1、人员的结构首先,基金子公司都是通过挖掘信托行业的人才,而且都是信托业务骨干,风控骨干,中高层领导,都是信托业中精英中的精英,他们的业务水准可以说高出信托行业平均水平很多很多,他们对优质类信托项目获取,融资设计,风险把控更加得心应手,从而保障类信托产品的安全。 2、量化分析 2、量化分析其次,我们做一个量化分析,以市场上做的比较好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方正东亚信托做一个类比。 xx年,方正东亚信托的资产管理规模是千万亿级别,我们按照1000亿计算,他的员工数量是200人左右(上述数据网上可查到)。 平均每个员工对应管理的资产是1000亿/200=5亿,也就是说方正东亚信托平均每个员工管理的资产是5亿/人。 而我们看基金子公司的,截止xx年上半年,基金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是600亿,实际开展业务是19家公司,平均每家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是600亿/19=32亿。 每家基金子公司的人员大约数十人,我们按照平均水平20人计算,那么一家基金子公司的平均员工管理的资产数量为32亿/20=1.6亿,远远低于信托行业的平均每个员工管理的资产。 人员与业务规模发展基金子公司成立之初,就全部是精英团队,随着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