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跨文化角度浅析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摘要:饮食与文化密切相关。本文将着重分析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在饮食观念、宴会礼仪等方面的跨文化差异,揭示导致饮食文化差异的深层次的原因, 并阐明随着不同文化间双向交流的发展,中西饮食文化的互补和兼容的因素也会增多。关键词: 中西饮食文化 差异 跨文化交流文化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价值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现象,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定文化。在包罗万象的文化分支中,存在一种很重要的文化饮食文化。早在古代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说明饮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需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下面便谈谈中西饮食文化间的差异: 就对饮食的观念而言,我认为主要可以概括为理性观念PK感性观念。在西方国家,饮食大多仅仅作为一种生存的必要手段。西方饮食是一种理性观念,强调科学与营养。对于西方人而言,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并且在烹调的全过程中也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深受卡尔文教派影响的荷兰人连自己都说过他们是为活着而吃,,这也就不难理解“荷兰人家的厨房备有天平、液体量杯、定时器、刻度锅,调料架上排着整齐大小划一的几十种调味料瓶,就像个化学试验室”。 而反观中国,感性的中国人追求的是美味和享受,并且他们在烹调上推崇的是随意性,而不是如西方一般精确的规范化。在中国,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味道是烹调的最高准则。在中国人眼里,吃远不单纯是为了饱,也不是为了营养,而是追求一种味觉享受。虽然现在的中国人也讲究营养保健,但那通常只占吃的一小部分,或是在美味的前提下,讲究一下营养。但当美味当前时,他们便往往将营养抛于脑后了。在中国,饮食已上升到了一种几乎超越其他一切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举足轻重的东西,这也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中最为常见的要算是中国人之间相互询问的那句“你吃过了吗?”。中国人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也往往是吃,或为吃做准备。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饮食仅仅作为一种生存的必要手段。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著名的需求定律中将人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划分为五个层次,饮食则被划分在第一层,即作为人类的最低级的需求,在此之上还有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林语堂先生曾说:“西方人的饮食观念不同于中国,英美人仅以吃为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保证其正常的运行,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健康、结实,足以抵御病菌、疾病的攻击,其他皆在不足道中。”由此可见,“吃”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是起到了一种维持生命的作用。可以说,他们是注意“吃”的实用方面,用的是理性思维,而不像中国一般,感性的去享受,将吃奉于精神层面。就对饮食的餐桌礼仪而言,我认为也是有极大差异的。而这差异,正是深深的植根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先从餐具的使用说起。众所周知,中国人使用筷子夹食物,西方人用刀叉切割食物。不同的食用方式显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在不同文化引导下形成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大部分以农耕为主;所谓“面朝黄土背朝天”,正是这一文化现象的真实写照。在这种文化环境中,通常以谷类为主食,倾向于安居乐业、和平与安定,强调以“和”为贵,反对侵略和攻击。而西方很多国家其祖先为狩猎民族,饮食以肉类为主,为了能在残酷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必须善于捕猎,富于进攻性,形成了争强好胜和乐于冒险的性格特征。这两种近乎相反的文化倾向反映到饮食中就很自然地体现在餐具的选择以及食用方式上。再说一下中西方出席时间的差异。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爱得华霍尔提出人类时间观念有两种文化模式,即“时间的单一性”和“时间的多样化”。单一性时间要求做任何事都要严格遵守日程安排,该干什么的时候就干什么;持多样化时间观念的人却没有安排日程的习惯,该干什么的时候没有按时去干。前者注意严格遵守约会时间,不能失约;而后者不注意遵守时间,不重视预约。霍尔还认为单一性时间是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时间模式,多样化时间是亚非拉地区的模式。在中国,一般来说,时间的多样化模式使人更倾向于“迟到”,在规定的时间半小时之后,甚至更晚才“姗姗来迟”。对此,主人似乎也早有思想准备,往往会在这段“等待”时间里安排一些其他节目,如打打牌、喝喝茶、聊聊天等,让一些“先到”的客人们消磨时间。对于这种“迟到”现象主客双方都习以为常,并不将之视为对主人邀请的一种轻视或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有时主人甚至故意将宴会时间定得“早”一些,以便为客人们的“迟到”提供更加充裕的时间。而西方国家中,正式的宴会要求准时到达,一般不超过10分钟;否则将被视为不合礼仪,是对主人以及其他客人的不尊重。最后说的便是一起出去吃饭后,究竟是由谁买单的问题了。西方人向来追求个人独立,凡是都应分清楚,也就是个体主义,强调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而中国人往往注重一种群体文化,也就是集体主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便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买单方式。通常中国人出去吃饭采取的是一种“共享”的方式,大家共享一席,共享桌上的菜肴,往往一道菜刚上桌,众人便群箸齐下,通力合作,共同“消灭”盘中之物,场景好不热闹,最后结账也是争相付钱,这大概源于“饮食所以合欢也”的集体主义思想,强调突出的是一个“合”字。而受个体主义思想的影响,西方人出去吃饭的习惯却是每人一份,且每人皆各自点自己的饭菜,不必考虑他人的口味和喜好,用餐时也只吃自己的盘中餐,付钱也往往采取AA制,各人自付各人账。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入,来自不同国家或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的交流不断增多,他们之间的这种认识、理解和共同促进的过程被称之为跨文化交流。而现在信息技术正迅猛发展,全球化的趋势使得跨文化交流程度及广度不断加深加阔。在如此大背景下,中西饮食之间的交流、互补和兼容的因素也日益增多。马可波罗是早期中西文化融合的先驱。他不仅品尝了中国的面条,而且把面条的制作程序带到了意大利,据说风靡意大利的意大利面条就是在马可波罗游记发表后出现的。在意大利,这种风味的面条成了一种深受欢迎的食物。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向国外,中国的饮食文化几乎出现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有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中餐馆有16万之多,其中仅美国就有16 000家之多,占世界中餐馆数的10%。快餐业是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但是现在世界经济普遍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快餐也就成了更多人的选择。在中国也不例外,现在几乎中国各大城市都可以看到快餐连锁店,人们可以在这里面感受到一种全新的风格。CRI(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的双语节目“欢乐调频”(Joy FM)中的美籍主持人Rick,当有人问他喜欢喝咖啡还是茶时,他的回答是咖啡茶。在这里不光咖啡和茶融为了一体,中西方的饮食文化也和谐地共存在了一起。综上所述,中西饮食在观念、礼仪、内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都可以从文化上找到根源。当然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具有相对性。全球化态势下的跨文化交流,使多样性的饮食文化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看影子猜动物英语课堂游戏
- CN120203828A 全口义齿制造方法及全口义齿
- 老年人安全移动课件
-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2知识点+10大题型+过关测)学生版-2025年人教版新七年级数学专项提升
- 酸菜知识培训内容摘要
- 镗工高级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探索与表达规律 预习练(含解析)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专练:任务型阅读专练20篇(附答案)
- 配音课件app教学课件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期末考前模拟必刷卷01(含答案)
- 《老年人生活能力康复训练》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2025-2030中国间二硝基苯行业现状态势及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 从课本到奥数课件
-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全套课件
- (全国通用)三甲人民医院诊断证明书请假条模板(广东佛山)
-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研课标说教材课件
- 纳米材料ppt课件精品课件
- 最新VTE指南解读(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护理指南解读)
- 旅行社计调实务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
- 乌有先生传(原文+注释+译文)精编版
- DB53∕T 1022-2021 三七栽培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