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心得体会总结.doc_第1页
行测心得体会总结.doc_第2页
行测心得体会总结.doc_第3页
行测心得体会总结.doc_第4页
行测心得体会总结.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 数字推理一、数字推理就是每道题目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或者两项,要求考生根据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胡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胡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二、要寻找数字推理题目中的规律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基本数字知识。包括如下30以内数的平方:1、4、9、16、25、36、49、64、81、100 121、144、169、196、225、256、289、324、361、400 441、448、529、576、625、676、729、784、841、900(21至30数字的平方以25的平方625为界,左右中心对称)30以内平方数的变形式如 +1、-1,+2、-2的形式10以内数的立方:1、8、27、64、125、216、343、512、729、1000 10以内立方数的变形式如 +1、-1,+2、-2的形式200以内的的质数与合数数列 质数是指只能被1和其本身整除的数字 合数是指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外,还有其它约数的数质素如2、3、5、7、11、13、17(注意倒序,如17,13,11,7,5,3,2)合数如4,6,8,9,10,12,14. (注意倒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注意16、64、81、256、512、729、1024的多种分解形式16=42=24=(-4)2=(-2)4 64=26=43=82=(-2)6=(-4)3=(-8)2 81=34=921024=210=45=322=(-2)10=(-32)2关于单位分数(分母是整数、分子是1 的分数)1/a=a-1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点才能够在做数字推理题目当中游刃有余三、数字推理一般类型题目的解题步骤看数字有无明显特征有明显特征其他相应特征幂次特征幂次数列长数列(8项以上)、两括号交叉数列、分组数列有分数号1、少数分数(负幂次或者除法) 2、多数分数无明显特征数字之间成明显倍数关系两两做商数字之间倍数关系不明显两两做差失败看趋势整体递减减法或除法整体递增加法。平方。乘法。倍数做试探算得一个修正项(修正项为一个简单数列或与数列前项相关)现在我简单把上面的流程图简单讲解一下1. 幂次数列 如例1.4、9、16、25、(36) 简单的幂次数列 如例2. 2、3、10、15、26、(35) 幂次数列+1修正数列2. 长数列(数列包含8项以上或者含有两个括号) 如例1. 4、3、1、12、9、3、17、5、(12)三个一组 如例2. 19、4,18、3、16、1、17、(2) 两个一组 如例3. 1、3、3、5、7、9、13、15、(21)、(23)奇数项与偶数项各自形成一个有规律的数列3、有分数号的出现 如果数列只含有少数分数则有两种可能 如例1.1/7、1、5、16、27、(16) 负幂次 如例2.1、2、1/2、1/4、(1/2) 除法 如果数列含有多数分数的则为分数数列可通过通分、约分、分母有理化、反约分等方法对分母,分子形式进行改变,寻找到规律 如例1、 2/3、1/3、2/9、1/6、(2/15) 对1/3、1/6进行通分变为1/6与1/12 如例2、 3/15、9/45、35/175、(1/5) 进行约分如出现分母有根号的形式则先进行有理化,如出现3又1/3(既15/3WORD表示不出来)可将3与1/3分开来看(一般数字整体部分呈现一种规律而分数呈现另外一种规律)如例3、 3/1、5/2、7/2、12/5、(18/7) 分子分母相减为质数列如例4、 133/59、119/51、91/39、49/21、(28/12)、7/3 (国2003B-1) 分子+分母尾数为04、数字呈现明显倍数关系 如例1、 64、48、36、27、81/4、(243/16) 等比数列5、数字之间倍数关系不明显可做差看是否是等差数列6、看趋势,做试探。看趋势是指根据数列当中数字胡整体变化趋势初步判断递推数列的具体形式。然后根据加法、平方、乘法、倍数这几种基本形式进行试探。 如例1、2、3、5、8、13、(21)【广东2005 上-1】 加法(数字跳动不大) 如例2、1、2、2、(4)、8、32【浙江2003-6】 乘法(数字跳动稍大) 倍数与平方关系,多庶用到修正项(修正项为一个简单数列或与数列前项相关) 如例3、6、15、35、77、(163【江苏2004A类真题】 倍数 6*2+3 数字3、5、7即为这个数列修正项目,为简单奇数列 15*2+5 35*2+7 如例4、2、3、13、175、(30625) 国2006 一类-34】【国2006 二类-29】 22+32=13 32+132=175 132+1752=30625 平方数字跳动很大 22,32,132即为这个数列的修正项,与前一项有关7、除了这些基本数列外还有一些比较奇怪的数列也许当你在考场上面一时无法能想到这些数列胡规律则要大胆胡去猜测,千万不要为了一道题目而苦苦冥思,浪费考场上宝贵时间,舍得舍得有舍才能够得到。下面伙介绍一些怪题仅供参考。例1、4,9,1,3,7,6,( C) A.5 B.6. C.7 D.8 (余数是1,0,1,0,10,1) 除3求余题,做题没想法时,试试(亦有除5求余) 例2、210029,2100213,2100218,2100224,(2100-3-3) 日期型例3、1212,2122,3211,131221,(311322) 2122指1212有2个1,2个2. 结绳计数以上介绍多为我们最基本的数列,但是随着行测考试难度逐年增加,数字推理的难度也不断增加。但是难度的增加也逃不过这些基本数列只不过一道题目可能是有几个基本数列组成的。例 如:118、60、32、20、()A、10 B、16 C、18 D、20 20*2-8=32 32*2-4=60 60*2-2=118 这个数列就是一个等差与等比的一个结合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基本熟练掌握,在平常训练中注意,这些基本数列的结合,这样才能遇到类题目能够迅速找到破题思路。第二部分 数字运算首先本人先申明我不是在做广告,其次本人认为无论是国考还是地方行测考试,数学运算相对来说是最容易拿分的一个部分,只要能够熟练掌握住数学运算的基本题型,在审题的时候与计算的时候不出现低级失误基本上这些分数可以全部拿下来。(而数学运算的基本题型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数量关系模块宝典有详细介绍,可以的话大家可以上网下载或去购买下,将上面介绍的数学运算题型熟练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的话,数学运算部分的分数我相信大家基本上能够拿下来。下面我将认为数学运算重要题型加以简单介绍一下。一、数字特性1、任意两个数的和如果是奇数,那么差也是奇数 任意两个数的和如果是偶数,那么差也是偶数 任意两个数的和或差是奇数,则两数奇偶相反 任意两个数的和或差是偶数,则两个数奇偶相同2、倍数关系核心判定特征:A:B=M:N A是M倍数,B是N倍数 A:B=M:N A+或-B应该是M+或-N的倍数二、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平均数*项数=中位数*项数等比数列:尾项=首项*(等比)N-1次翻 三、余数相关问题余数问题核心基础公式余数基本关系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0余数除数)余数基本恒等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同余问题核心口诀“余同取余,和同加和,差同减差,公倍数作周期”1、余同:用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得到的余数相同此时该数可以选这个相同的余数,余同取余例:“一个数除以4 余1,除以5 余1,除以6 余1”,则取1,表示为60n+12、和同:用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得到的余数和除数的和相同此时该数可以选这个相同的和数,和同加和例:“一个数除以4 余3,除以5 余2,除以6 余1”,则取7,表示为60n+73、差同:用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得到的余数和除数的差相同此时该数可以选除数的最小公倍数减去这个相同的差数,差同减差例:“一个数除以4 余1,除以5 余2,除以6 余3”,则取-3,表示为60n-3 例、1两个整数相除,商是5,余数是11,被除数、除数、商及余数的和是99,求被除数是多少?【北京社招2006-14】 A.12 B.41 C.67 D.71 选D例、2一个三位数除以9 余7,除以5 余2,除以4余3,这样的三位数共有( )【国2006一类-50】【国2006二类-34】A. 5 个B. 6个C. 7个D. 8 个 选A四、日期问题核心口诀 一年就是1,闰日再加1;一月就是2,多少再不算。28年一周期,七天一循环。 如果月份,日期不变,在原来胡基础上加上或减去一年,则在原来胡星期数胡基础上增加或减去1,如果中间有闰日还要再加1. 如果年份,日期不变,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或减去差额月份,一个月则在原来星期数基础上增加或减去2。 每28年的同一天,星期相同。每星期就循环,即每隔7七天,星期相同。插上一个做题时容易遇到的小陷阱每隔与每的区别:每隔7天就是8天一循环,每7天就是7天一循环。还是倍与比多或少几倍区别,否则要加1.例1、 2003 年7 月1 日是星期二,那么2005年7月1 日是( )。【国2005 一类-41】A. 星期三B. 星期四C. 星期五D. 星期六 选C五、十字交叉法十字交叉法是解决两个不同平均值的部分混合在一起形成心得品均值的总体的问题。例、1某市现有70 万人口,如果5 年后城镇人口增加4,农村人口增加5.4,则全市人口将增加4.8,那么这个市现有城镇人口多少万?【国2005一类-40】A.30 万B.31.2万C.40万D.41.6 万 选A设现有城镇人口为X万城市 X 4% 5.4%-4.8%=0.6% 4.8% X/70-X=0.6%/0.8 得出X等于70农村为70-X 5.4% 4.8%-4%=0.8%十字交叉法在解决混合溶液类型题目上也是十分简便的方法六、行程问题1.等距离平均速度公式:V=2V1V2/V1+V2例1、有一货车分别以时速40km 和60km往返于两个城市,往返这两个城市一次的平均时速为多少?【国家1999-39】A.55km B.50km C.48km D.45km 选CV平均=2*40KM/h*60KM/h/(40KM/h+60KM/h)2、比例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比速度比时间比即S1/S2=V1*t1/V2*t2根据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推出:运动时间相等,运动距离正比与运动速度运动速度相等,运动距离正比与运动时间运动距离相等,运动速度反比与运动时间例、1乘火车从甲城到乙城,1998年初需要19.5小时,1998 年火车第一次提速30,1999年第二次提速25,2000年第三次提速20。经过三次提速后,从甲城到乙城乘火车只需要多少小时【国2005二类-41】A.8.19 小时B.10小时C.14.63小时D.15 小时 选BV2000=(1+20%)V1999=120%*(1+25%)V1998=120%*125%*(1+30%)V1998初即V2000=1.95V1998初.根据路程一定的情况下,速度和时间成反比t2000/t1998初=V1998初/V2000 得出t2000=10小时七、相遇追及问题在相遇追及问题中:凡有益于相对运动的用“加”,速度取“和”,包括相遇、背离等问题。凡阻碍 相对运动的用“减”,速度取“差”,包括追及等问题。流水行船问题包括顺/逆着水流、风、电梯等问题,凡促进相对运动的用“加”,速度取“和”,即顺流取“和”;凡阻碍相对运动的用“减”,速度取“差”,即逆流取“差”这两类问题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是一致的例、1红星小学组织学生排成队步行去郊游,每分钟步行60 米,队尾的王老师以每分钟步行150 米的速度赶到排头,然后立即返回队尾,共用10 分钟。求队伍的长度?( )【北京社招2005-20】A.630 米B.750米C.900米D.1500 米 选A设队伍长度X米 X/(60m/分+150/分)+ X/(150/分-60m/分)=10分 X=630八、火车过桥问题列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 (桥长-车长)/列车速度列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所用的时间= (桥长+车长)/列车速度例、1某铁路桥长1000 米,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下桥共用120 秒,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80秒,则火车速度是?【北京社招2007-21】A.10 米/秒B.10.7米/秒C.12.5米/秒D.500 米/分 选C九、时钟问题1.时针与分针 分针每分钟走1格,时针每60分钟5格,则时针每分钟走1/12格,每分钟时针比分针少走11/12格。 例:现在是2点,什么时候时针与分针第一次重合? 析:2点时候,时针处在第10格位置,分针处于第0格,相差10格,则需经过10 / 11/12 分钟的时间。 例:中午12点,时针与分针完全重合,那么到下次12点时,时针与分针重合多少次? 析:时针与分针重合后再追随上,只可能分针追及了60格,则分针追赶时针一次,耗时60 / 11/12 720/11分钟,而12小时能追随及12*60分钟/ 720/11 分钟/次=11次,第11次时,时针与分针又完全重合在12点。如果不算中午12点第一次重合的次数,应为11次。如果题目是到下次12点之前,重合几次,应为11-1次,因为不算最后一次重合的次数。 2.分针与秒针 秒针每秒钟走一格,分针每60秒钟走一格,则分针每秒钟走1/60格,每秒钟秒针比分针多走59/60格 例:中午12点,秒针与分针完全重合,那么到下午1点时,两针重合多少次? 析:秒针与分针重合,秒针走比分针快,重合后再追上,只可能秒针追赶了60格,则秒针追分针一次耗时,60格/ 59/60格/秒= 3600/59秒。而到1点时,总共有时间3600秒,则能追赶,3600秒 / 3600/59秒/次=59次。第59次时,共追赶了,59次*3600/59秒/次=3600秒,分针走了60格,即经过1小时后,两针又重合在12点。则重合了59次。 3.时针与秒针 时针每秒走一格,时针3600秒走5格,则时针每秒走1/720格,每秒钟秒针比时针多走719/720格。 例:中午12点,秒针与时针完全重合,那么到下次12点时,时针与秒针重合了多少次? 析:重合后再追上,只可能是秒针追赶了时针60格,每秒钟追719/720格,则要一次要追60 / 719/720=43200/719 秒。而12个小时有12*3600秒时间,则可以追12*3600/43200/719710次。此时重合在12点位置上,即重合了719次。 4.成角度问题 例:在时钟盘面上,1点45分时的时针与分针之间的夹角是多少? 析:一点时,时针分针差5格,到45分时,分针比时针多走了11/12*4541.25格,则分针此时在时针的右边36.25格,一格是360/606度,则成夹角是,36.25*6=217.5度。 5.相遇问题 例:3点过多少分时,时针和分针离“3”的距离相等,并且在“3”的两边? 析:作图,此题转化为时针以每分1/12速度的速度,分针以每分1格的速度相向而行,当时针和分针离3距离相等,两针相遇,行程15格,则耗时15 / 1+ 1/12 =180/13分。 例:小明做作业的时间不足1时,他发现结束时手表上时针、分针的位置正好与开始时时针、分针的位置交换了一下。小明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 析: 只可能是这个图形的情形,则分针走了大弧B-A,时针走了小弧A-B,即这段时间时针和分针共走了60格,而时针每分钟1/12格,分针1格,则总共走了60/ (1/12+1)=720/13分钟,即花了720/13分钟。 时钟问题在行测题目中是我们经常能够遇到的一种题型,在考场上遇到的时钟问题一般不会太难,如果可以的话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多带一块石英表过去,在考场上之间转表有时候可以很快的解决许多时钟问题。十、方阵问题 1、方阵外一层总人数比内一层的总人数多8 2、每边人数与该层人数关系是:最外层总人数(边人数1)4 3、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的平方 4、空心方阵的总人(或物)数=(最外层每边人(或物)数空心方阵的层数)空心方阵的层数4 5、去掉一行、一列的总人数=去掉的每边人数*2-1 例:某校的学生刚好排成一个方阵,最外层的人数是96人,问这个学校共有学生? 析:最外层每边的人数是96/4+125,刚共有学生25*25=625 例:五年级学生分成两队参加学校广播操比赛,他们排成甲乙两个方阵,其中甲方阵每边的人数等于8,如果两队合并,可以另排成一个空心的丙方阵,丙方阵每边的人数比乙方阵每边的人数多4人,甲方阵的人数正好填满丙方阵的空心。五年级参加广播操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 析:设乙最外边每人数为Y,则丙为Y+4. 8*8+Y*Y+8*8=(Y+4)(Y+4) 求出Y=14,则共有人数:14*14+8*8260 例:明明用围棋子摆成一个三层空心方阵,如果最外层每边有围棋子15个,明明摆这个方阵最里层一周共有多少棋子?摆这个三层空心方阵共用了多少个棋子? 析:最外层有(15-1)*4=56个。则里二层为56-8*2=40十一、排列组合问题核心概念:加法原理:分类用加法乘法原理:分步用乘法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捆绑法与插空法:捆绑法与插空法是排列组合问题当中常用的解题方式,可以很好的简化问题。对于这两种方法,大家牢记下面两句话:相邻问题捆绑法 不相邻问题插空法例 1、A、B、C、D、E 五个人排成一排,其中A、B两人不站一起,共有多少种排法?A.120 B.72 C.48 D.24 选B例 2、A、B、C、D、E 五个人排成一排,其中A、B两人必须站一起,共有多少种排法?A.120 B.72 C.48 D.24 选D十二、容斥原理AB C两个集合A并C=A+C-BA B C 三个集合A并B并C=A+B+C-A与B相交部分-A与C相交部分-C与A相交部分+A与B与C相交部分(图画的不好请大家多见谅)例 外语学校有英语、法语、日语教师共27 人,其中只能教英语的有8人,只能教日语的有6 人,能教英、日语的有5 人,能教法、日语的有3 人,能教英、法语的有4 人,三种都能教的有2 人,则只能教法语的有多少人【国2005二类-45】A.4 人B.5人C.6人D.7 人 选B十三、抽屉原理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关键是抓住最不利原则例 在一个口袋里有10 个黑球,6 个白球,4 个红球,至少取出几个球才能保证其中有白球?【北京应届2007-15】A.14 B.15 C.17 D.1849. 选B解析:题目要求有白球,最不利的情况就是一直从口袋当中取不出白球。而口袋中最陡取出10个黑球、4个红球,即取出14个球,此时再取出一个球就比为白球,因此至少取出15个球才能保证其中有白球。十四、比赛场次问题 核心公式:N 支队伍的比赛所需场次淘汰赛仅需决出冠、亚军 比赛场次=N-1需决出第1、2、3、4名 比赛场次=N 循环赛单循环(任意两个队打一场比赛)比赛场次=Cn 2组合双循环(任意两个队打两场比赛)比赛场次=AN 2排列例 100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乒乓球单打淘汰赛,要产生男、女冠军各一名,则要安排单打赛多少场【国2006二类-41】 A.90 B.95 C.98 D.99 选D例 某足球赛决赛,共有24个队参加,它们先分成六个小组进行循环赛,决出16强,这16个队按照确定的程序进行淘汰赛,最后决出冠、亚军和第三、四名。总共需要安排场比赛【上海2004-16】 A.48 B.51 C.52 D.54 选C 十五、植树问题线形植树: 单边植树 棵数=总长/间隔+1 双边植树 棵数=(总长/间隔+1)*2楼间植树: 单边植树 棵数=总长/间隔-1 双边植树 棵数=(总长/间隔-1) *2环形植树: 单边植树 棵数=总长/间隔 双边植树 棵数=总长/间隔*2十六、过河问题过河问题关键在于,每次过河后(除最后一次过河外),必然亦会有一人驾船返回,最后一次过河则不需返回N次渡河最多可渡过的人数=渡河次数N*(每次过河的人数-1)+1要注意最后一次过河那人不需要返回,避免落入题目陷阱例 有37 名红军战士渡河,现仅有一只小船,每次只能载5 人,需要几次才能渡完?【广东2005上-10】 A.7 次B.8次C.9次D.10 次 选C解析:假设N次可以渡完 根据公式:37=N*(5-1)+1 解得N=9十七、经济利润相关问题I 总价单价销售量;总利润单件利润销售量II 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售价成本)/成本(售价/成本)1III “二折”,即现价为原价的20%,“九折”,即现价为原价的90%【注释】现价为原价的85%,可叫做“八五折”或“八点五折”将这些知识点记住这类问题即可以解决了十八、牛吃草问题草场原有草量(牛数每天长草量)天数例 有一块牧场,可供10 头牛吃20 天,15 头牛吃10 天,则它可供25 头牛吃多少天?A.3 B.4 C.5 D.6 选C解析:根据公式(10-X)*20=(15-X)*10=(25-X)*n 可得出N=5十九、剪绳子问题一根绳连续对折N 次,从中M 刀,则被剪成了(2N次翻M+1)段例将一根绳子连续对折三次,然后每隔一定长度剪一刀,共剪6刀。问这样操作后,原来的绳子被剪成了几段?【浙江2006-38】A.18段B.49段C.42段D.52段 根据公式可选B二十、枚举法行测试卷里存在一部分数学运算的试题几乎只能通过枚举的方法解答,或者只有通过枚举的方法才能在规定时间里做出来。面临这样问题时,大家千万不要试图思考更为“高级”的方法。例 把144张卡片平均分成若干盒,每盒在10张到40张之间,则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发?解析将10到40的数字一一列举,可知1040ZHONG 144的约数有12、16、18、24、36.由于144=2*2*2*2*3*3,枚举讨论的时候可以按数字中含有这些最简约数经行组合例 整数64具有吸被它胡个位数字所整除胡性质。试问在10肯50之间有多少表整数具有这种性质?按照个位数来分类个位为0的没有 个位为1的11、21、31、41个位为2的12、22、32、42 个位为3的33个位为4的24、44 个位为5的15、25、35、45个位为6的36 个位为7的没有个位为8的48 个位为9的没有攻击17个二十一、工程问题例 一个浴缸放满水需要30分钟,排光水需要50分钟,加入忘记关出水口,将这个浴缸放满水需要多少分钟? A、65 B、75 C、85 D、95解析:解决这类问题要懂得利用1 设浴缸胡容积为1体积 则放满水需要30分钟,每分钟流进1/30体积,排光水需要50分钟,每分钟流出1/50体积,因此每分钟浴缸内的水净增1/30-1/50=1/75体积,根据1/1/75=75,则放满水需要75分钟二十二、杂题系列1、吃N 颗糖,每天至少一颗,则共有吃糖方法的个数为:2的(N-1)翻吃N 颗糖,每天只能吃一颗或两颗,则共有多少种吃法总共糖数量12345678910吃完糖的方法123581321345589下面吃糖的方法呈现前两项相加等于第三项2、错位排列问题:有N封信,则每封信都不装在自己胡信封内,可能胡方法有多少种?可能的方法记作Dn,,D1=0,D2=1,D3=2,D4=9,D5=44,D6=265把这几个数字记住这类问题一般来说就可以解决了3、计顺逆时针的环状排列公式N人排成一圈,若计顺逆时针次序有N个人进行排列(ANN)/N即相当于少一个人再进行排列N人排成一圈,若不计顺逆时针次序有N个人进行排列(ANN)/2N,即相当于计顺逆时针次序情况除以24、传球问题N个人传球,记由甲经过M次传球再回到甲手上,则共有多少种传球方法?公式X=(N-1)的M次翻/N 与X第二接近胡整数便椒传球给自己的方法数5、年龄问题 每过N年,每个人都长N岁两个人的年龄差在任何时候都是固定不变的两个人的年龄倍数随着时间关系推移而变小第三部分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我相信如果给予考生以充分的时间,大多数考生的正确率都可以是很高的。但是在行测考场上时间恰恰是最为宝贵的。下面我将我之所以能够快速解答资料分析题目的一些小技与大家一起分享。一、 资料分析会用到的一些基本常识百分数:量 A 占量B的百分比例:AB100%成数:几成相当于十分之几折数:几折相当于十分之几 打 N折是指“便宜到原价的N/10”倍数: A 是B 的N 倍,则ABN,A比B多N倍,则A-B/B=N增长量(增量)、减少量(减量):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减少量基期量现期量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100% 减少率减少量基期量100% 翻番:翻一番为原来的2 倍;翻两番为原来的4 倍;依此类推,翻n 番为原来的2的你n次幂倍。 年平均增长率(复合增长率):末期值初期值(1增长率)的n次幂,其中n 为相差年数 同比:与历史同期相比较 环比:现在统计周期和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较,包括日环比、月环比、年环比。环比实际上即指“与紧紧相邻的统计周期相比较”。GDP(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即国内生产总值。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GNP(国民生产总值)GNP 是英文(Gross National Product)的缩写,也即国民生产总值。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顺差、逆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大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顺差(又称出超)。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小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逆差(又称入超)。基尼系数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基尼系数介于0-1 之间,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生活必需品,非奢侈品)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百分比例,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常用指标。这个比例越低,一般反映这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越高。 三大产业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一般俗称服务业。包括:流通部门,如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如综合技术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等单位;为居民生活服务的部门,如旅馆、理发店、生活用品修理部等单位;为提高居民文化和身体素质服务的部门,如学校、医院、体育馆,电影院等单位;为社会管理服务的部门,如国家各级行政机关、社团组织等。二、 如何做到快速解答资料分析了?1.我将资料分析题目分为文字题与图形题目还有表格类型题目,在个人看来图形题目相对来说是最为简单的。为什么这么说了例 根据下列图表回答问题【国2003A 类材料三】下面几张图分别是中国网民的性别、年龄及学历构成。【题121】如果中国网民的总人数为2250 万,那么41 岁以上的网民约有多少万人?( )A. 100 B. 200 C. 300 D. 400【题122】男性网民比女性网民约多多少?( )A. 60% B. 70% C. 90% D. 130%【题123】下列说法中哪些正确?( ).本科以上(含本科)的网民比本科以下的网民多.2530 岁的网民比3140岁的网民多.本科学历的网民所占的比例最高A. B. C. D. 、【题124】18 岁以下的网民人数与下列哪个年龄段的最接近?( )A. 1824 B. 2530C. 3140 D. 4150这类题目就是所谓的图形题目我们拿到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根据第一幅图,得到一个男女网民人数大约比例,由第二图得到社会网民岁数比例,由第三幅图得出社会网民的文化程度。这里我们看题目就结束了。这里不要求我们去记住具体数字,在考场上做不到,也无需做到。然后我们就可以看这道题目所提的问题。如【题121】如果中国网民的总人数为2250 万,那么41 岁以上的网民约有多少万人?( )A. 100 B. 200 C. 300 D. 400这道题目与网民年龄比例有关,迅速到第二幅图寻找相关数据41岁以上网民数量=2250*(5.72%+2.06%+1.26%)这样我们就可以迅速解决这类题目了,这里在给大家个小提示,这类饼图在构图时大多数是严格按照数字进行的一个构图,所以考试的时候不烦带个量角器,在需要你求一个数据是总数的百分几时候,可以直接量出该数据在饼图中所成角度,直接用该角度除以360就可以。2.就是表格类题目还有柱状图类型题目,这类题目也相来说较为容易下面用例子来讲解下首先是表格类型题目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2003 年第一季度 GDP增速12.714.911.811.213.9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的百分点5.4个2.6个2.2个2个2.62002 年第一季度 GDP增速7.3%12.3%9.6%9.2%11.3%【题111】2003 年第一季度GDP总量增长最快的城市是( )A. 北京B. 天津C. 上海D. 广州【题112】2003 年第一季度GDP总量和增速均居同一位的城市有( )A. 1 个B. 2 个C. 3 个D. 4个【题113】下列哪个组合的陈述可能正确?( ). 2003 年上述五个城市GDP增速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2003 年同期广州经济总量首次超过北京. 2002 年同期重庆GDP 总量也是第五位A. B. 和 C. 和 D. 、和【题114】2001 年同期GDP 总量位居第一和最后的两个城市分别是( )A. 上海和天津B. 上海和重庆C. 北京和广州D. 北京和天津【题115】2002 年第一季度GDP总量及增速均居第四位的城市是( )。A. 北京B. 天津C. 重庆D. 广州我们其实只要看横轴和纵轴就可以了,横轴我们一看就可以知道是几个城市,纵轴就是2003 年第一季度 GDP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的百分点,2002 年第一季度 GDP增速。看明白这些就可以,具体数字没必要看,看了的话你记不住也没意义。只要我们看懂上面横轴与纵轴在表示什么意思就可以了,具体数据,当看到小标题的题目时候我们能够反应出具体数字在上面表格哪个具体位置就可以了。3.在本人看来文字资料题目是资料分析题目里面最为困难的,首先他的信息量是所有资料分析题目里面最为庞大的,大家在从一段文字里面寻找自己有用的信息比较麻烦,其次文字资料分析题目也是资料分析里面陷阱最多的(个人看法)有可能在单位上面给大家设置陷阱(我举个小例子如资料分析里面给我们的信息是以百万元为单位,但是解题时候给我们的选项当中有的可能是千万元),还有可能在年份上面给我们下套子(比如他告诉我们是1998年的一个数据,告诉我们N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叫我们求N年以后的数据,在行测考场上面由于时间紧张就很可能大家就直接把1998年数据直接填入答案中)所以大家遇到文字资料分析题目希望能够多加小心。【例 1】根据下列文字材料回答116-120 题【国2002A 类材料一】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1998 年人均药品消费80 元左右(不到10 美元),与美国人均用药水平相差近40 倍,而现在中等发达国家人均用药水平4050 美元,我国药品消费需求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2000年底,老年人口达1.3亿,占人口总数的10%。未来5 年,老年人口将以3%的速度增长。按目前用药水平人均每年385 元计算,到2005 年将达到616 亿元,比2000 年老年人用药净增79.69亿元。全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全国城市人口平均每年按增加1.5%的速度来计算,到2005 年城市人口将达到5.2 亿,农村人口8.657 亿,分别占总人口的37.63%和62.37%。城市居民人均用药水平到2005 年将达到400 元,消费总额增长约660亿元。预测到2005年,农村药品消费总额将由2000年的300亿元增长到400 亿元左右。【题1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目前老年人用药总消费为500 多亿元B.1998 年美国人均用药水平为400 美元左右C.目前我国药品消费总额约为800 亿元D.目前农村人均药品消费水平很低【题117】预计2005年我国城市居民药品消费总额是:A.2080 亿元 B.2000亿元 C.660 亿元 D.616 亿元【题118】目前全国城市和农村的药品消费总额大约是:A.2080 亿元 B.1720亿元 C.1232 亿元 D.1060 亿元【题119】下列选项最不可能的是:A.老年人的药品消费增长不会很大B.城市人口增加,药品的消费水平也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C.目前农村人均药品消费水平很低,预示市场潜力巨大D.目前城镇人口数为5.125 亿【题120】2005 年的全国人均药品消费大约为:A.100 元 B.180 元C.250 元 D.400 元上面划横线的时候就是我拿到一道文字资料分析题目所看的内容(说白了就是忽略掉具体数字,虽然省掉内容不多,但是真的在你看一道文字资料分析题目的时候你会感觉轻松很多)而红色字体则是看一道资料分析题目尤为要关注的地方。这些年份往往就是题目出题的方向,当我们在考场上的时候将红色字体做上标记,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快在看小标题题目时候迅速在大题上面找到我们需要的资料。(如120题,2005年一看到我们就可以根据上面的标记找到这么几个数字城市人口将达到5.2 亿,农村人口8.657 亿,城市居民人均用药水平到2005 年将达到400 元,预测到2005年,农村药品消费总额将由2000年的300亿元增长到400 亿元左右)这样我们可以开始解答题目了5.2亿*400+400亿/5.2亿+8.657亿=178左右很快就可以选出B这个答案了。4在明白了大致解答资料分析题目步骤之后我再给大家介绍几个行之有效的算术计较,希望能够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里面解决更多的数学计算问题。估算法:“估算法”毫无疑问是资料分析题当中的速算第一法,在所有计算进行之前必须考虑能否先行估算。所谓估算,是在精度要求并不太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值的速算方式,一般在选项相差较大,或者在被比较数据相差较大的情况下使用。估算的方式多样,需要各位考生在实战中多加训练与掌握。进行估算的前提是选项或者待比较的数相差必须比较大,并且这个差别的大小决定了“估算”时候的精度要求。直除法:“直除法”是指在比较或者计算较复杂分数时,通过“直接相除”的方式得到商的首位(首一位或首两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速算方式。“直除法”在资料分析的速算当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并且由于其“方式简单”而具有“极易操作”性。“直除法”从题型上一般包括两种形式:一、比较多个分数时,在量级相当的情况下,首位最大/小的数为最大/小数;二、计算一个分数时,在选项首位不同的情况下,通过计算首位便可选出正确答案。“直除法”从难度深浅上来讲一般分为三种梯度:一、简单直接能看出商的首位;二、通过动手计算能看出商的首位;三、某些比较复杂的分数,需要计算分数的“倒数”的首位来判定答案。例32409/4103、32895/4701、23955/3413、12894/1831中最小的数是( )。【解析】 32409/4103、23955/3413、12894/1831都比7大,而32895/4701比7小,因此四个数当中最小的数是32895/4701。增长率相关速算法:计算与增长率相关的数据是做资料分析题当中经常遇到的题型,而这类计算有一些常用的速算技巧,掌握这些速算技巧对于迅速解答资料分析题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两年混合增长率公式:如果第二期与第三期增长率分别为r1与r2,那么第三期相对于第一期的增长率为:r1r2r1 r2增长率化除为乘近似公式:如果第二期的值为A,增长率为r,则第一期的值A:AA/1+rA(1-r)(实际上左式略大于右式,r越小,则误差越小,误差量级为r2)平均增长率近似公式:如果 N 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r1、r2、r3rn,则平均增长率:rr1+ r2+ r3+ rn/n(实际上左式略小于右式,增长率越接近,误差越小)求平均增长率时特别注意问题的表述方式,例如:1、“从2004年到2007 年的平均增长率”一般表示不包括2004 年的增长率;2、“2004、2005、2006、2007年的平均增长率”一般表示包括200年的增长率。“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缩小型分数”变化趋势判定:A/B中若A 与B 同时扩大,则若A增长率大,则A/B扩大若B 增长率大,则A/B缩小;A/B中若A 与B 同时缩小,则若A 减少得快,则A/B缩小若B 减少得快,则A/B扩大。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是资料分析当中最为常用的,象限如果大家可以很好的运用,能够迅速提高自己运算速度。最后我想再强调一下,行测考试题量很大,如何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正确答案决定了你一场考试的成败。上面介绍的一些小技巧与速算技巧大家在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尽量使用,不要背负什么心理负担。不要为了些个人原因,而放弃使用这些方法,每道题目都是一丝不苟的计算出来,要明白公务员队伍需要的不是计算器。(说的重了点)还有一点资料分析题目最大的难点就是给你设置点审题障碍还有就是庞大的计算量,所以我希望大家训练的时候就把训练的题目当作考试题目认真审题,还有平时训练的时候为了节省计算时间只写出每道题目的计算过程而没有动手计算,这就很可能造成你在考场上运算速度与精确度比不上比人。资料分析在行测众多题目中是属于相对比较容易的,如果大家能够在做资料分析题目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正确率的话,就能够为整份行测考试取得高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第四部分 言语理解言语理解部分是大家行测考试能否取得高分的一个关键。言语理解分数大,又是行测考试的难点。如果你其它部分都能有一个较高的正确率、但是言语一般,分数可能会较高,但绝对拿不了超高分数。言语历来是公考的重点,也是兵家的必争地。我认为我在我几次行测考试当中都能在报考的职位当中名列前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的言语理解在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