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白山地区金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1).doc_第1页
吉林白山地区金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1).doc_第2页
吉林白山地区金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1).doc_第3页
吉林白山地区金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1).doc_第4页
吉林白山地区金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科毕业论文题目:白山地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姓 名: 杨起明 学号:院(系):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专业:资源勘查工程 指导教师: 钱烨 职称:教师评 阅 人: 职称: 2012 年 03 月 摘 要本文以白山一带的荒沟山矿床、金英矿床等的研究基础上。以石青沟金矿为代表,力求发现新的有潜力的找矿靶区及一批有一定规模的金、铁矿体。关键词:地层;构造;侵入岩;控矿因素;特征矿床;白山 The DigestThis paper to pull out of 1/10 area anomalies of stream sediments as the foundation, combined with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selected vomit pull study area, and strive to find a potential new prospecting target area and a certain number of scale copper-gold deposit body.Keywords: skarns much iron metal cutting measure abnormal evaluation and vomit目 录目录11 概述41.1 自然地理环境41.2 矿产资源52 区域地质背景62.1 地层62.2 构造62.3 侵入岩63 区域内典型矿床特征93.1 矿产概况93.2 典型矿床特征113.2.1 大方铁矿113.2.2 板石沟铁矿153.2.3 白山市金英金矿163.3 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173.3.1 控矿因素173.3.2 找矿标志183.3.3 找矿方向184 金矿成矿条件194.1 金矿地质特征194.2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204.2.1 重力场特征204.2.2 磁场特征204.3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204.3.1 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特征204.3.2 元素地球化学场特征204.4 区域成矿特征及潜力分析224.4.1 区域成矿特征224.4.2 潜力分析224.4.3 总结261 概述1.1 自然地理环境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自然风景秀丽的长白山西侧,北纬4121至4229,东经126 07至12818,属中纬度内陆山区,辖临江市、靖宇县、抚松县、长白县、江源县和八道江区,市委市政府驻八道江区。东部为长白山熔岩高地,向西地势渐低。长白山两大支脉龙岗、老岭蜿蜒纵横。龙岗山脉自东向西横卧,老岭山脉自东北向西南斜贯,境内云雾山中沟壑交错,原始风貌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达77。白山地区隔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边境线长达457.6公里, 白山地区发展旅游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世界著名的长白山座落在白山地区。长白山以其奥秘的原始森林,奇妙的冰雪、神秘的云雾、罕见的熔岩林群和层次鲜明的垂直林带,形成了独具长白山特色的众多自然景观。经国务院批准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9万公顷,在白山地区行政区域的面积达11万公顷。白山地区境内还有国家森林公园两处。白山地区以长白山自然景观、鸭绿江中上游风光、众多历史遗迹、中朝边界跨国旅游为主体,开发了五大风景旅游区:抚松景区、八道江景区、临江景区、长白景区、靖宇景区白山地区地处长白山腹地, 境内山峰林立,绵亘起伏,沟谷交错,河流纵横。长白熔岩台地和靖宇熔岩台地覆盖境内大部分地区,龙岗山脉和老岭山脉斜贯全境。龙岗山脉海拔8001200米,相对高度在500700米之间;老岭山脉山体高大,海拔10001 300 米,相对高度500800米之间。鸭绿江沿岸地形起伏较大,沟谷切割较深,地势较险峻。境内最高点长白山主峰白云峰海拔2691米,为东北地区最高峰; 最低点靖宇县的批州口子,海拔279.3米。主要河流有鸭绿江、 头道松花江、二道松花江、浑江等。白山地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吉林省最寒冷地区。春季昼夜温差大;夏季短,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多睛朗天气;冬季长,干燥寒冷。市区年平均气温4.6 ,夏季最高气温历史极值36.5, 冬季最低气温历史极值-42.2,年平均降水量883.4毫米,日照时数2259小时,无霜期140天。白山地区素有“立体资源宝库”、“长白林海”、“人参之乡”之美称。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森林、矿产、山珍土特产和旅游资源给白山带来了广阔的开发前景。白山地区有林地面积1967万亩, 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6,人均森林蓄积量167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森林蓄积量的19倍,是中国的主要木材产区之一。联合国“人与生物圈”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有60的面积在白山地区。近年白山地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经济素质有所提高。2001年白山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3.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5元。白山地区工业总产值69.8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比例20.3:48.7:31.0。白山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448元, 矿产业总产值达到12.8亿元,矿业产值占整个地区工业总产值的18.3。1.2 矿产资源 该地区已发现矿产100种,其中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36种,占全省有查明储量矿种的38%,其中包括能源矿产2种、金属矿产14种,非金属矿产18种、水气矿产2种。白山地区矿产资源有以下特点:(一) 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白山地区目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中,既有能源矿产,又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煤、铁、硅藻土、白云岩、高岭石、石膏、滑石、松花石等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在省内占居重要位置。其中硅藻土矿产资源储量大、矿石质量好,其矿产品享誉中外市场。矿泉水资源丰富,水质独特,生态环境优越,是全国闻名的硅酸矿泉水和碳酸矿泉水产地。(二) 主要矿种既有分布广泛,又有相对集中的特点白山地区矿产资源在地区分布上既表现出分布广泛,又表现出资源储量相对集中的特点,有利于多层次开发。煤炭主要集中在江源、八道江;铁主要集中在临江大栗子、八道江区板石沟;硅藻土主要集中在长白、临江。这些矿种在白山地区又分布许多小矿,构成了既见月亮,又有群星的矿山开采格局。(三) 矿石质量优劣不一,其中贫矿较多煤炭种类齐全,主要为炼焦煤;硅藻土矿质量好,一级品率占30%以上。铁矿除大栗子铁矿为富矿可直接用于冶炼外,其他铁矿均为贫矿。其他金属矿种共、伴生矿床较多,选矿技术的要求较高,大部分需经选矿加工后才能利用。综合考虑矿产资源储量、找矿潜力、开发条件、市场需求,白山地区煤、铁、炼镁白云岩、硅藻土、冶金用白云岩,熔剂灰岩、明矾石、高岭石、矿泉水在全省居优势,其中硅藻土、矿泉水资源在全国居优势地位。2 区域地质背景2.1 地层 区内发育地层以元古宇为主,中生界次之,其中元古宇以新元古界及中元古界为主。 中元古界区内中元古代地层广泛分布,以变质杂岩为主,呈北东向展布。依据岩石组合该地层自下而上分为5个组:达台山组、珍珠门组、花山组、临江组和大栗子组。 新元古界主要分为青白口系和震旦系,青白口系地层由砂岩、页岩、灰岩及泥灰岩构成,在区域上被分成白房子、钓鱼台和南芬3个组。震旦系由石英岩、碳酸盐岩和页岩构成,划分为桥头、万隆、八道口和青沟子4个组。 中生界主要由三叠系一自垩系的陆相火山 岩、火山碎屑岩及陆源碎屑岩构成,以老岭山脊西侧最为典型,地层由凝灰岩、砂砾岩和砂岩组成,自下而上分为侏罗系和白垩系。1、太古界。太古宙地层主要出露于东兴村、小屯村、兴农村、双兴村以南一带,由一套无序的变质岩系组成。呈不规则的孤岛状残留体,残存于太古宙TTG岩系中。2、上元古界。由青白口纪细河群钓鱼台组、南芬组、桥头组,震旦纪浑江群万隆组、八道江组组成。3、古生界。由寒武纪馒头组、张夏组、崮山组和炒米店组地层;奥陶纪冶里组、亮甲山组地层组成。奥陶纪冶里组、亮甲山组分布在时家大院至胜利南村一带。4、中生界。由侏罗纪义和组、小东沟组、果松组、鹰嘴砬子组、林子头组地层;侏罗-白垩纪石人组地层组成。5、新生界。主要由上新世的军舰山组玄武岩和全新世级阶地、河漫滩堆积物组成。2.2 构造 研究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其发展演化历程可归结为三个大的地质阶段,其中以地槽发展阶段(太古宙一早中元古代)为主要演化阶段。 区内以断裂构造为主,主要有鸭绿江断裂和本溪一通化断裂。鸭绿江断裂,亦称为集安一松江断裂,呈北东向贯穿整个研究区,是区内最大的断裂构造系统。本溪一通化断裂带规模较大、活动性强,属大型断裂。二者构成了研究区地质构造的主要骨架。 2.3 侵入岩 区内侵入岩岩性分为基性一超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类。侵入时期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和中生代。太古宙侵入岩岩体主要由英云闪长岩、花岗闪 长岩和奥长花岗岩组成,形成以英云闪长岩为主体的TrG岩系;元古宙侵入岩岩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于玄武岩地台中形成北东向的基底岩系出露带;古生代侵入岩岩体在区内出露较少;中生代侵 入岩在区内广泛分布,受北方鄂霍茨克洋板块的挤压和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造成上地幔岩浆上涌,从而形成了中酸性侵入岩体。区内分布有中太古代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奥长花岗质片麻岩,晚太古代的铁镁质岩-斜长角闪岩、变二长花岗岩、变钾长花岗岩;中生代中侏罗世闪长岩、晚侏罗世二长花岗岩。 2.3.1 太古代侵入岩1.中太古代花岗岩(Ar2gnt)主要分布在测区中北部。由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奥长花岗质片麻岩组成。(1)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为灰白色,鳞片花岗变晶结构,片麻状条带状构造。斜长石为不规则粒状,粒度在1-2.5mm,含量约在50%,石英它形粒状,含量约25%,黑云母角闪石绿帘石约占25%。副矿物组合为锆石、磷灰石、磁铁矿及少量黄铁矿和绿帘石型。(2)奥长花岗质片麻岩:呈灰白色,花岗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斜长石、石英、黑云母。黑云母呈鳞片状,含510;石英:它形粒状,含量25%;斜长石:柱粒状,以更长石为主(An2628),含量5055%;副矿物:磷灰石、绿帘石、锆石。2晚太古代花岗岩呈岩株状分布,岩性为变质二长花岗岩、变质正长花岗岩,一般构成花岗质片麻岩隆起的核部,并侵入到花岗质片麻岩之中。属于太古代末期克拉通化过程中伸展崩落作用的产物。(1)变二长花岗岩:为浅肉红色,中粒花岗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粒度在2-4mm。主要矿物组成,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柱状,具绢云母化,含量30%,钾长石肉红色,含量35%,石英它形粒状,含量25-30%,黑云母为片状,含量5%。(2)变正长花岗岩:为浅肉红色,中粗粒花岗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粒度在2-4mm。主要矿物组成。正长石浅肉红色,含量55%,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柱状,具绢云母化,含量10%,石英它形粒状,含量25-30%,黑云母为片状,含量5%。3太古代基性岩-斜长角闪岩(Ar3)为本区最早的基性岩浆活动,始于新太古代晚期,呈脉状侵入太古代表壳岩及英云闪长岩之中,多呈脉状、残留状,展布方向为北西向。岩性单一,为斜长角闪岩,灰黑色、灰绿色,细粒变晶结构,芝麻点状,条纹状及片麻状构造。成分:角闪石40-50%,斜长石45-60%,岩石蚀变较强。岩石普遍发生变形,并常见平行化、拉断等现象 。2.3.2 中生代侵入岩中生代以来,调查区进入滨太平洋构造域发展阶段,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测区内岩浆活动尤为强烈,形成了一系列北东向展布的构造岩浆带。岩石类型主要为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与中生代火山岩紧密伴生。1闪长岩;风化面为灰褐色,新鲜面为灰白色,中细粒粒状结构,矿物粒度在1-3mm,块状构造。主要矿物组为斜长石:灰白色,半自形板状,含量约占60%,石英为白色,他形粒状,含量约占1%-5%,暗色矿物约占30%-35%,主要为片状黑云母和长柱状角闪石,两者间黑云母多与角闪石。2二长花岗岩;新鲜岩石为灰白色,中粒含斑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由斜长石半自形板状,聚片双晶和环带发育,含量35-40%,钾长石斑晶以板状为主,常见简单双晶和格子双晶,并包裹其它矿物,而基质钾长石多为不规则粒状,含量25-30%,石英多为不规则粒状,含量25-30%,暗色矿物为角闪石,为淡黄色蓝绿色柱状,含量5%,黑云母呈褐黄色片状,含量5%。 3 区域内典型矿床特征 通过对荒沟山金矿、金英金矿、小石人金矿淘金沟金矿、南大坡金矿和临江金矿等矿床的研究,得出带内金矿产出的地质构造环境相同,控矿条件相似,但矿化类型有一定的差异。根据矿石类型可将带内金矿分成:石英脉型金矿、蚀变岩型金矿和蚀变岩一石英脉型金矿。石英脉型金矿典型代表为临江南大坡金矿产于珍珠门组或花山组地层中。近矿围岩主要是大理岩和片岩,围岩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和碳酸盐化为主。矿石结构有粒状、浸染状和压碎结构等。矿石金属矿物成分有自然金、银金矿、黄铁矿、毒砂和黄铜矿等,非金属矿物有石英、方解石和绢云母等L8。成矿时期为燕山晚期,矿体规模变化较大,平均品位为l3.94gt,最高品位 为89.89gt,走向以北东向为主,倾向多为南东向,金矿呈脉状产出,是目前利用的主要类型。蚀变岩型金矿此类金矿以小石人金矿为代表,平均品位为2.48r,t,最高为9.68et,呈脉状产出,赋存在珍珠门组大理岩中,近矿围岩以角砾状白云质大理岩和硅质白云质大理岩为主。围岩蚀变类型简单,主要为硅化、赤铁矿化和碳酸盐化。矿石金属矿物主要有赤铁矿、黄铁矿、黄 铜矿、毒砂、方铅矿和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以石英方解石为主。成矿时期为燕山期,岩体为浅成小侵人体,这类金矿以品位低、规模大为特征。二者间的过渡类型为蚀变岩一石英脉型金矿。以石青沟金矿为代表,目前处在普查阶段。 3.1 矿产概况本区位于龙岗陆块与辽吉元古宙裂谷的结合部位,区内矿产种类繁多,矿床成因类型亦较复杂。目前已知有煤、铁、铜、铜钼、铜铅、铅锌、多金属、云母、石棉、磷、硫、油页岩等矿床、矿点及矿化点共34处。矿产统计一览表 矿 种成规 模 因类型 煤油页岩铁铜钼铜铜铅铜铁铅铅锌多金属白云母金云母石棉磷硫矿床沉积型1沉积变质型2热液型矿点伟晶岩型2沉积型11沉积变质型31热液型1142111321矽卡岩型1111矿化点沉积1热液型矽卡岩型1合计119152211421111由于测区东部地区多被玄武岩覆盖,有用矿产主要分布于中西部或南部。有色金属矿产主要集中于中南部抚松至刁窝砬子一带;煤主要集中于中部三股流、温泉屯、万良镇、抚松县等地;铁矿主要分布于中北部万良镇至大方村一带,云母、石棉、硫分布于大方村至刁窝砬子一带等。其中铁矿在测区内有沉积变质、沉积、内生(矽卡岩)三种成因类型。据现有资料分析,在找矿前景上是以沉积变质型铁矿为首,其次是矽卡岩型铁矿,再次为沉积型铁矿。沉积变质型铁矿产于太古界杨家店组和四道砬子河组。分布在测区的中部和西北部,两组岩性在主体上基本相似,即由一套斜长角闪质片岩、片麻岩夹黑云片岩和含铁石英岩组成,含铁石英岩在局部变为矿体,地表出露形态呈透镜状,其长轴由十余米(如苇沙河铁点)至断续出露达1100米(如大方铁矿),0-100米左右。磁铁矿呈致密条带状,极少见完整晶体。同时石英亦呈条带状,两者的厚度在0.2-1.5厘米间。矿物组合除磁铁矿和石英两主要组分外,尚有较多的硅酸盐矿物,如大量的角闪石及少量的阳起石。矿石质量以品位低(TFe=32-35.5%、SFe=20.07-33.4%);硅酸铁高(超过工业要求在2-3%以上);有害组分硫、磷、砷、铜、铅、锌低于工业要求为其特征。实例:抚松大方铁矿和仁义铁矿。沉积型铁矿仅在二道花园背斜北翼巴里村出现(巴里村含海绿石赤铁矿点),含矿层位有震旦系下统钓鱼台组和南芬组,含矿性以钓鱼台组为佳。内生铁矿(矽卡岩型铁矿)此类型铁矿形成于燕山期,主要与这一时期的早、中期的中中酸性侵入岩有关,同时还有铜、铅、锌等金属矿化现象。该类型铁矿多分布在刁窝砬子乌米沟等地,在西部肖家营处亦有之。铜、铅、锌、钼矿,历年的普查与勘探着重在工区的西南部,西北部也曾作过少量的工作。因此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集中在西南部的刁窝砬子乌米沟等地;西北部则在肖家营和秋皮沟两地。目前,所见绝大多数的点是属一般的矿化现象,未发现工业矿体,但却是重要的找矿依据,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结合本区的地质发展史,地质条件,认为进一步开展的铜、铅、锌等矿产资源的普查找矿工作是有所作为。大方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最为重要,目前被个人承包开采,对本区寻找铁矿床具有指导意义。其次还有长白煤田、乱泥塘铁矿,以及多处硅藻土矿等,矿床多属小型。经1/20万重砂测量,测区有金、方铅矿矿物异常,并圈定异常区5处,其中金1处,方铅矿4处。1/20万水系沉积物组合异常22处,1/5万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35处。两次化探扫面异常大部分具重现性,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与1/2万土壤异常重现性较好。上述成果对研究本区成矿地质条件及分布规律提供了依据,为本次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3.2 典型矿床特征区内典型矿床主要以大方铁矿为代表的沉积变质成因的小型铁矿床,邻区并对本区具有指导意义的矿床还有板石沟大型铁矿以及近年新发现的大型砾岩型金矿金英金矿。总结其规律与本区成矿地质条件具有可比性,其特征简述如下:3.2.1 大方铁矿矿区位于抚松县万良镇大方村南西1.5km处,矿区面积11.4km2。1、矿区地质特征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宙鞍山群杨家店组上段(Aray2),主要有六个岩性层,分别为: (1)二云片岩;(2)黑云斜长片麻岩、辉绿斜长片麻岩;(3)黑云斜长片麻岩夹薄层磁铁石英岩;(4)角闪斜长片麻岩夹薄层石英岩;(5)磁铁石英岩夹磁铁矿层(是该区的主要含矿层位);(6)黑云斜长片麻岩夹薄层磁铁石英岩。矿区西部地层呈北东向展布,东部呈北西向展布,地层倾角为6080。矿区构造:褶皱构造:区内褶皱构造发育,主要表现为变质变形构造。分布于鞍山群杨家店组上段地层中。在该地层中见有两期倒转向斜构造;轴向分别为北东向(65)及北西向(325)。向斜轴部岩性为杨家店组上段第六层,黑云斜长片麻岩夹薄层磁铁石英岩,两冀岩层分别为杨家店组上段第五层、四层、三层,两翼地层倾向一致并重复出现。向斜构造的转折端及核部发育有一系列十分复杂的次一级小褶皱。断裂构造不发育,仅有呈北西向展布的正、逆两条断裂构造,其中逆断层为成矿期后形成,对矿体起破坏作用。矿区岩浆活动不甚发育,出露的脉岩主要有电气石白云母伟晶岩、细晶闪长岩、闪长玢岩等。2、矿区地磁场特征:(1)地磁物性特征经对各类岩石、矿石物性参数测定,该区磁铁石英岩磁性最高,高达4990010-6SI,Jr为450010-6A/m,是其它岩石的数倍至数万倍。其次是火山岩类(安山岩、玄武岩、凝灰岩),闪长玢岩属中等磁性,其它类岩石均属弱磁性。根据该区岩(矿)石的磁性参数特征,运用磁法寻找与圈定磁铁矿体具备良好的物性前提。(2)磁场特征航磁异常特征在1:100000区域航磁剖面图上,反映出14号异常在一片负异常中巍然挺立,强度大,梯度陡,两侧均有负异常伴随,最大值2300,1/2max宽度600m,南侧负异常值比北侧负异常低。异常周围不甚不稳,受区域磁场影响而呈波状起伏,负异常的南东和北西部呈面积型分布的锯齿形紊乱异常区。地面磁异常特征异常从西至东总体走向为北东转向南东,中间宽两翼窄,长600m,宽40120m,强度一般为10000nT以上,个别可达40000nT,从T等值线图上看,矿体倾向北西、北东。图 大方铁矿地磁Z平面等值线图3、矿床地质特征(1)矿体地质特征矿床位于大蒲春河北侧山脊上,矿体赋存标高500680m,出露面积0.24Km2。地表控制矿体长725m左右,控制矿体斜深100150m,现600m标高以上矿体己全部采空,属小型铁矿床。矿体总体走向,西段为65左右,东段为325左右,由于受变质变形构造影响。矿体呈弓形展布。矿体平均品位TFe27.79%,平均厚度18.98m。矿体西段产状倾向北西,倾角6085,东段矿体倾向北东,倾角6085,呈向形状产出。由于受变质变形构造影响,矿体在平面上呈开阔的向形体,且矿体向西侧伏,东端翘起。深部呈向北东或北西倾斜的向形体。矿体沿倾向或走向有尖灭再现的现象。矿体呈似层状产出,厚度变化系数为45.39%,品位变化系数为2.83%。(2)矿石质量矿石矿物成分矿石中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褐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角闪石、绿泥石等。矿石化学成份矿石有益组分:Fe为矿石的主要有用组分,S,P,为矿石的有害组分。该矿床矿石矿物比较复杂,SiFe+SfFe+Cfe占有率为4455%,Mfe/(TfeSiFeSfFeCfe)=90.2%,为磁性铁矿石,具备磁选条条件。矿石有害组分:矿石中S含量为0.10%,P含量为0.18%,含量均低于规定标准,对矿石的工业利用无影响。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结构比较简单,以细粒变晶结构为主,次为交代结构。矿石构造:稠密浸染状构造, 条带状、条纹状构造矿石矿物与脉石矿物呈微细层分别相间排列,构成条带状构造,条带宽0.11.0cm。(3)矿石类型和品极矿石自然类型按脉石矿物划分矿石类型角闪石英磁铁矿型: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和角闪石。石英磁铁矿型: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角闪石微量。按含铁矿物划分磁铁矿石:是主要的矿石类型,主要矿石矿物为磁铁矿。复合矿石:主要矿石矿物为磁铁矿、褐铁矿、赤铁矿。按矿石结构、构造划分按矿石结构、构造可将矿石划分为条带状矿石和致密块状矿石。矿石工业类型划分:该矿床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硅酸铁、碳酸铁、硫化铁及氧化铁,成分比较复杂。矿床平均品位TFe27.79%,属需选 铁矿石。Mfe/(TFeSfFeCfe)=90.2%,为磁性铁矿石。矿矿石工业类型需选铁矿石。(4)矿体围岩及夹石矿体顶底板围岩为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及磁铁石英岩。围岩产状与矿体产状一致,界线清楚。近矿围岩矿物组分与矿石的矿物组分相似,对矿石质量无大影响。(5)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成因类型大方铁矿应归属于变质硅铁建造铁矿床。从岩石组合上看,铁矿赋存于角闪质岩石中,并夹有黑云斜长片麻岩及石英岩等,其原岩为凝灰岩、玄武岩及硅质泥质沉积岩。从古地理环境上看,铁矿产在中深海中的近还原环境,火山喷发比较频繁,有一定的间歇。由于火山喷气并有一定的热泉作用,大量的铁质析出,沉积形成铁矿层。区域变质作用使铁质点及磁铁矿的雏晶形成自形半自形的磁铁矿。变质作用也使岩石中其它矿物发生变化,但仍然保留原有沉积层状构造。综上所述,认为本矿区在硅铁建造形成初期,其古地理环境应是中深海沉积环境,火山活动频繁提供了铁质来源,并有一定的间歇为铁质沉积提供了时间条件,较深的海盆地为铁质沉积提供了空间。从矿床地质特征上看,当时的沉积环境尚属稳定。找矿标志太古宙表壳岩杨家店组上部角闪质岩石夹磁铁石英岩是最直接的找矿标志。航磁异常是区内寻找铁矿的物探标志。3.2.2 板石沟铁矿位于白山市北11.5公里,矿区面积24km2。与铁矿有关的地层主要为太古界杨家店组,经区域变质作用,达角闪岩相,局部受热动力变质作用,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夹硅铁建造。划分为上清沟、李家煲、棒锤园三个矿区。杨家店组下亚组的含铁角闪质岩层是主要的含矿层位。矿体严格受层位控制,产状与围岩一致。各矿体近于平行,成群带展布。含矿围岩黑云母片麻岩、黑云角闪片岩、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云母片岩等与矿体互层产出。板石沟铁矿床地质平面图区内铁矿体170个,构成15个矿组。各矿体规模变化大,走向长数十米至1150米,一般长100400米,厚10t。围岩以大理岩为主,围岩蚀变主要是硅化(为白云质大理岩)、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类矽卡岩化、赤铁矿化、黄铁矿化和重晶石化等。侵入岩侵入岩的侵入时期分为吕梁期和燕山期,其中燕山期侵入活动较强烈。吕梁期岩浆活动形成的岩体为金矿成矿活动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区域上1:20万和1:5万矿产调查都表明Au含量较高,其浓集系数1,岩石中的Au及伴生元素可以进入成矿热液参一金矿的成矿活动,成为成矿物质的供应者。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与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有密切关系,其成矿作用为成矿提供热液和物源。采自小石人矿区的石英斑岩岩石样品的微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岩石中Au的平均含量为2010,是地壳丰度值的50倍,为强富集型元素。岩浆侵入活动不仅为成矿活动提供热源,也为成矿提供成矿物质。中酸性侵入杂岩的分布与金矿产地的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金矿带与构造岩浆岩带处在同一空间位置,均呈北东向展布,但矿带宽度比岩浆岩带更宽大。金矿呈环状形式分布在中酸性侵入岩的接触带上或附近。在分布范围内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可形成金矿矿化集中区,如天桥金矿集中区和小四平金矿集中区,分布于八里坡隐伏岩体的西侧和东侧,南大坡金矿和错草金矿集中区出现在老秃顶子岩体与错草岩体之间的窄长地段上。构造目前研究区内发现的金矿床(点)、矿化点及金地化异常主要受北东向主断裂及北西向次级断裂控制。通过对航磁数据的处理分析,得出断裂构造是白山地区金矿成矿的重要控矿条件,尤其以航磁数据解释所反演出的深部断裂最为明显。断裂构造对金矿的形成、分布都起到了控制作用,并 对与金矿形成有关的地层和岩浆岩的分布起到控制作用。(1)断裂构造对金矿的直接控制作用断裂构造是含矿热液运移的通道,也是成矿物质沉淀的空间。断裂构造与已知矿床(点)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问相关性,呈北东向分布。断裂构造的转折部位、多条断裂密集带、断裂破碎带由窄变 宽的部位、分枝复合部位及主断裂与分支断裂交汇部位都是金成矿的有利位置。如临江市大栗子镇矿化集中区处在北西向与南北向及东西向断裂的 交汇部位,板石镇矿化集中区处在北西向与南北向及环性断裂的交汇部位,五道阳岔金矿、小石人金矿出现在北东向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小四平金矿、错草沟金矿出现在研究区内北东向断裂与近东西向断裂的交汇部位。 (2)断裂构造对金矿的间接控制作用 问接控制作用是通过对地层展布、岩浆活动侵入的分布控制实现的。断裂带控制了岩浆活动,使之成带状分布。老岭群是金矿地层的控制因素,其分布受到深大断裂的控制,如老岭中脊北西侧老岭群被严格限制在大镜沟一大石棚断裂内,呈窄带状,石青沟金矿产在老岭群珍珠门组地层中,而小石人金矿赋存的珍珠门组地层亦呈北东向展布。4.2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4.2.1 重力场特征 重力值为309010 ms,总体为东南低、西北高的趋势,呈北东向展布,其高背景场内含已知矿床(点)占全区80左右。重力场值的区域差异特征反映了莫霍面及康氏面的变化趋势,曲线的展布特征则反映了现今地质构造及岩性特征。区内变质岩系重力场相对较高,其岩体的边界通常是重力梯度带。 4.2.2 磁场特征 区内磁异常表现为:磁化率一般为320780 nT,以大面积出现的正异常为主,位于南部地区,负异常位于北部,正、负异常之间梯度较大。区内磁场随变质岩系的岩石物质成分变化而变化,闪长岩磁场较强,花岗闪长岩磁场次之,花岗岩磁场较弱,岩石基性程度决定了磁场的强度,即岩石基性越大,其磁场强度越强。矿带及矿床的磁场特征一般显示为正负场交界带。负磁异常为矿体及围岩,而正磁异常多为基性火山岩。4.3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4.3.1 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特征 通过对本区Au元素原始数据处理,得出全区 Au元素的变异系数为140,元素含量变化幅度很大,Au最高为59610一,最低为0110一。 除了与区内火山热液活动有关外,还与区内原生地球化学背景的地域性差异有着内在的联系。 4.3.2 元素地球化学场特征 区内的l: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表明,Au元素地球化学场与金矿产地和金元素异常分布有对应关系。金元素高背景场区内金矿产地占已知 产地的90,如小石人、石青沟、淘金沟和五道阳岔金矿均产于高背景区。以Au的地球化学背景图为依据,根据变化趋势,可以将研究区分成4个高背景区、1个低背景区。高背景区包括 石人镇一花山镇一十二道沟乡高背景区、靖宇县那儿轰镇榆树镇高背景区、长白县东北岔乡一东小山高背景区、抚松县泉阳岛胜利林场高背景区;低背景区主要在长白、靖宇、抚松西南,分布范围大4金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及级别。所谓金矿找矿模型,是对金矿控矿条件的高度概括。综合信息找矿模型是在地质先验前提下,将地、物、化、遥等地学信息进行处理解释与关联,形成多维、多尺度的描绘与综合。成矿带内金矿按产出状态分为石英脉型、蚀变岩型、石英脉蚀变岩型3种。应用的资料精度主要是15万和120万比例尺,典型目标物是荒沟山金矿、南岔金矿和小石人金矿等,规模级别为矿床。金矿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对研究区已知矿床的地质、化探和物探数据特行分析,围绕金矿床构建了与之相应的地质描型、地球物理模型和地球化学模型盟。以的控矿条件、矿化现象为目标将各类信息进行关联,探讨厂各类信息之问的相关关系,进而白山成矿带的金矿综合信息找矿模。矿床名称:脉状金矿成矿时间:中生代燕山期大地构造位置: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地质标志。(1)地层:主要有中元占界珍珠门组、花山 地层走向北东,其中有利围岩为大理岩。(2)构造:区域性构造格架以北东向、北西 裂构造为主。(3)岩体: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与内生金属 成矿密切相关,侵入深度为中深到浅。类型。有: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石英斑岩、闪长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长细晶岩、辉绿岩及云斜煌斑岩等。地球物理场标志 (1)航磁:金矿成矿的有利冈素是航磁解译环 形构造、航磁解译深部的线形构造与环形构造的交汇部位、环形构造与盖层交汇部位、多组断裂的交汇部位、沿走向倾向变化部位及基底岩体与中酸性火山岩体交汇部位等。 (2)重力场:矿体具极高密度、弱磁性,中高极化。地表异常具一定规模,有明显的重力(高) 异常,有的出现局部弱磁异常,极化率异常较明显。地球化学标志 根据该区目前掌握的金矿地球化学资料,120 万和15万水系沉积物Au地化异常是金矿矿化信 息,也是金矿找矿的有用标志。(1)地化异常重现:地球化学异常展布方向 受北西向构造控制,120万与15万异常空间重 现视为致矿异常,所限定区域为成矿有利地段。 (2)Au异常:致矿Au异常规模大、强度高,可达2010,形态不规则,以多浓集中心为特征。(3)组合异常:依单元素异常的空间相关性和统计相关性,致矿组合异常有Au、As、sb、 Hg;Cu、Pb、Zn、As、Cd、Sb、Hg;Au、Ag Cu、Pb Zn;As Sb Hg V Mo Co Ni等 元素组合。金矿矿化信息 (1)已发现的金矿床(点)、矿化点及采矿遗迹。(2)围岩蚀变: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类矽卡岩化、赤铁矿化、黄铁矿化和重晶石化等,其中黄铁矿与金矿矿化密切相关。综合模型是对该区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多元地学信息进行的一次关联与集成,从中发现了该区金矿成矿具有特殊规律与找矿标志,为该区今后金矿成矿预测与综合找矿提供了重要依据。4.4 区域成矿特征及潜力分析4.4.1 区域成矿特征沉积矿产作为地层的组成部分,受到地层的分布、层位和岩性的制约。本区从太古代变质表壳岩、青白口系,是本次工作需要研究的重点,这些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