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_第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_第2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_第3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_第4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镇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 第1课 横二、教学目标1、掌握长横与短横的写法和用法。 2、知道笔画的完成过程。3、掌握顿笔的起收笔方法。三、教学重点长横和短横的写法。四、教学难点1、顿笔的写法。2、长横和短横的弯曲度以及弯曲方向。五、教学策略激趣导入、示范引领、评价表彰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字谜:不要上头。(一)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3、学习书法园地。(1)默读书法园地“枕腕、悬腕、悬肘”。(2)提问:你从“书法园地”里学到(知道)了什么?(二)读帖指导1、分析横画的形态特征。(1)带领学生诵读横画练习歌。(2)请学生根据练习歌来总结斜钩的书写方法。(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出补充,讲解横画的起笔、行笔及收笔特点并板书。(4)教师示范横画的书写。2、分析两个例字的形态与用笔特征。(1)学生根据“看看想想”的书写提示分析两个例字的形态特征。(小组讨论)(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补充。(三)教师范书1、教师示范书写例字1,其他同学仔细观察。2、请同学书写例字2,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书写的例字,肯定优点并指出不足,教师对其进行批改。(四)学生试临学生在描红行试写两个例字,教师巡视指导。(五)师生互评找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六)学生再练学生继续临写,教师巡视指导。(七)作品展示优秀作品展示,评价表彰。(八)板书设计第1课 横起笔斜切毛笔下压收笔略顿(九)教学反思XX镇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 第2课 垂露竖二、教学目标1、认识垂露竖的形态,学会垂露竖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比较垂露竖和短竖运笔过程的异同。3、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点垂露竖及相应例字的书写方法。四、教学难点1、垂露竖中提顿收笔的写法。2、认识垂露竖的形态与其在字中位置的关系。五、教学策略激趣导入、示范引领、评价表彰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字谜:早日腾飞。(十)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3、学习书法园地。(1)默读书法园地“写毛笔字的身体要求”。(2)提问:你从“书法园地”里学到(知道)了什么?(二)读帖指导1、分析垂露竖画的形态特征。(1)带领学生诵读垂露竖练习歌。(2)请学生根据练习歌来总结垂露竖的书写方法。(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出补充,讲解垂露竖的起笔、行笔及收笔特点并板书。(4)教师示范垂露竖的书写。2、分析两个例字的形态与用笔特征。(1)学生根据“看看想想”的书写提示分析两个例字的形态特征。(小组讨论)(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补充。(三)教师范书1、教师示范书写例字1,其他同学仔细观察。2、请同学书写例字2,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书写的例字,肯定优点并指出不足,教师对其进行批改。(四)学生试临学生在描红行试写两个例字,教师巡视指导。(五)师生互评找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六)学生再练学生继续临写,教师巡视指导。(七)作品展示优秀作品展示,评价表彰。(八)板书设计第2课 垂露竖起笔横切渐行渐细收笔略顿(九)教学反思XX镇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 第3课 悬针竖二、教学目标1、认识悬针竖的形态,学会悬针竖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点悬针竖及相应例字的书写方法。四、教学难点1、悬针竖中收笔的写法。2、认识悬针竖的形态与其在字中位置的关系。五、教学策略激趣导入、示范引领、评价表彰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字谜:丢出去,拾回来。(千)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3、学习书法园地。(1)默读书法园地“尖齐圆健”。(2)提问:你从“书法园地”里学到(知道)了什么?(二)读帖指导1、分析悬针竖的形态特征。(1)带领学生诵读悬针竖练习歌。(2)请学生根据练习歌来总结悬针竖的书写方法。(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出补充,讲解悬针竖的起笔、行笔及收笔特点并板书。(4)教师示范悬针竖的书写。2、分析两个例字的形态与用笔特征。(1)学生根据“看看想想”的书写提示分析两个例字的形态特征。(小组讨论)(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补充。(三)教师范书1、教师示范书写例字1,其他同学仔细观察。2、请同学书写例字2,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书写的例字,肯定优点并指出不足,教师对其进行批改。(四)学生试临学生在描红行试写两个例字,教师巡视指导。(五)师生互评找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六)学生再练学生继续临写,教师巡视指导。(七)作品展示优秀作品展示,评价表彰。(八)板书设计第3课 悬针竖起笔斜切渐行渐细收笔提锋(九)教学反思XX镇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 第4课 点二、教学目标1、认识点的形态,学会点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点点及相应例字的书写方法。四、教学难点1、点中收笔的写法。2、认识点的形态与其在字中位置的关系。五、教学策略激趣导入、示范引领、评价表彰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字谜:国外走。(玉)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3、学习书法园地。(1)默读书法园地“毛笔的种类”。(2)提问:你从“书法园地”里学到(知道)了什么?(二)读帖指导1、分析点画的形态特征。(1)带领学生诵读点画练习歌。(2)请学生根据练习歌来总结点画的书写方法。(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出补充,讲解点画的起笔、行笔及收笔特点并板书。(4)教师示范点画的书写。2、分析两个例字的形态与用笔特征。(1)学生根据“看看想想”的书写提示分析两个例字的形态特征。(小组讨论)(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补充。(三)教师范书1、教师示范书写例字1,其他同学仔细观察。2、请同学书写例字2,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书写的例字,肯定优点并指出不足,教师对其进行批改。(四)学生试临学生在描红行试写两个例字,教师巡视指导。(五)师生互评找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六)学生再练学生继续临写,教师巡视指导。(七)作品展示优秀作品展示,评价表彰。(八)板书设计第4课 点起笔斜触纸渐行渐压笔折笔提收(九)教学反思XX镇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 第5课 短撇二、教学目标1、认识短撇的形态,学会短撇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点短撇及相应例字的书写方法。四、教学难点1、短撇中行笔的写法。2、认识短撇的形态与其在字中位置的关系。五、教学策略激趣导入、示范引领、评价表彰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字谜:干到头都歪。(千)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3、学习书法园地。(1)默读书法园地“墨锭和墨汁”。(2)提问:你从“书法园地”里学到(知道)了什么?(二)读帖指导1、分析短撇的形态特征。(1)带领学生诵读短撇练习歌。(2)请学生根据练习歌来总结短撇的书写方法。(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出补充,讲解短撇的起笔、行笔及收笔特点并板书。(4)教师示范短撇的书写。2、分析两个例字的形态与用笔特征。(1)学生根据“看看想想”的书写提示分析两个例字的形态特征。(小组讨论)(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补充。(三)教师范书1、教师示范书写例字1,其他同学仔细观察。2、请同学书写例字2,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书写的例字,肯定优点并指出不足,教师对其进行批改。(四)学生试临学生在描红行试写两个例字,教师巡视指导。(五)师生互评找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六)学生再练学生继续临写,教师巡视指导。(七)作品展示优秀作品展示,评价表彰。(八)板书设计第5课 短撇起笔斜触纸渐行渐压笔折笔提收(九)教学反思XX镇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 第6课 长撇二、教学目标1、认识长撇的形态,学会长撇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点长撇及相应例字的书写方法。四、教学难点1、长撇中行笔的写法。2、认识长撇的形态与其在字中位置的关系。五、教学策略激趣导入、示范引领、评价表彰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字谜:一撇。(厂)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3、学习书法园地。(1)默读书法园地“描红”。(2)提问:你从“书法园地”里学到(知道)了什么?(二)读帖指导1、分析长撇的形态特征。(1)带领学生诵读长撇练习歌。(2)请学生根据练习歌来总结长撇的书写方法。(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出补充,讲解长撇的起笔、行笔及收笔特点并板书。(4)教师示范长撇的书写。2、分析两个例字的形态与用笔特征。(1)学生根据“看看想想”的书写提示分析两个例字的形态特征。(小组讨论)(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补充。(三)教师范书1、教师示范书写例字1,其他同学仔细观察。2、请同学书写例字2,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书写的例字,肯定优点并指出不足,教师对其进行批改。(四)学生试临学生在描红行试写两个例字,教师巡视指导。(五)师生互评找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六)学生再练学生继续临写,教师巡视指导。(七)作品展示优秀作品展示,评价表彰。(八)板书设计第6课 长撇起笔斜切行笔渐弯顺锋收笔(九)教学反思XX镇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 第7课 捺二、教学目标1、认识捺画的形态,学会捺画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点捺画及相应例字的书写方法。四、教学难点1、捺画中行笔的写法。2、认识捺画的形态与其在字中位置的关系。五、教学策略激趣导入、示范引领、评价表彰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字谜:再有三日便是春。(人)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3、学习书法园地。(1)默读书法园地“习字格”。(2)提问:你从“书法园地”里学到(知道)了什么?(二)读帖指导1、分析捺画的形态特征。(1)带领学生诵读捺画练习歌。(2)请学生根据练习歌来总结捺画的书写方法。(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出补充,讲解捺画的起笔、行笔及收笔特点并板书。(4)教师示范捺画的书写。2、分析两个例字的形态与用笔特征。(1)学生根据“看看想想”的书写提示分析两个例字的形态特征。(小组讨论)(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补充。(三)教师范书1、教师示范书写例字1,其他同学仔细观察。2、请同学书写例字2,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书写的例字,肯定优点并指出不足,教师对其进行批改。(四)学生试临学生在描红行试写两个例字,教师巡视指导。(五)师生互评找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六)学生再练学生继续临写,教师巡视指导。(七)作品展示优秀作品展示,评价表彰。(八)板书设计第7课 捺画顺锋起笔渐行渐压右转出锋(九)教学反思XX镇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 第8课 反捺二、教学目标1、认识反捺的形态,学会反捺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点反捺及相应例字的书写方法。四、教学难点1、反捺中行笔的写法。2、认识反捺的形态与其在字中位置的关系。五、教学策略激趣导入、示范引领、评价表彰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字谜:二人共用一张嘴。(吴)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3、学习书法园地。(1)默读书法园地“楷书”。(2)提问:你从“书法园地”里学到(知道)了什么?(二)读帖指导1、分析反捺的形态特征。(1)带领学生诵读反捺练习歌。(2)请学生根据练习歌来总结反捺的书写方法。(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出补充,讲解反捺的起笔、行笔及收笔特点并板书。(4)教师示范反捺的书写。2、分析两个例字的形态与用笔特征。(1)学生根据“看看想想”的书写提示分析两个例字的形态特征。(小组讨论)(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补充。(三)教师范书1、教师示范书写例字1,其他同学仔细观察。2、请同学书写例字2,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书写的例字,肯定优点并指出不足,教师对其进行批改。(四)学生试临学生在描红行试写两个例字,教师巡视指导。(五)师生互评找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六)学生再练学生继续临写,教师巡视指导。(七)作品展示优秀作品展示,评价表彰。(八)板书设计第8课 反捺顺锋起笔渐行渐压略顿提锋(九)教学反思XX镇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 第9课 横折二、教学目标1、认识横折的形态,学会横折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点横折及相应例字的书写方法。四、教学难点1、横折中行笔的写法。2、认识横折的形态与其在字中位置的关系。五、教学策略激趣导入、示范引领、评价表彰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字谜: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日)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3、学习书法园地。(1)默读书法园地“欧阳询与九成宫醴泉铭”。(2)提问:你从“书法园地”里学到(知道)了什么?(二)读帖指导1、分析横折的形态特征。(1)带领学生诵读横折练习歌。(2)请学生根据练习歌来总结横折的书写方法。(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出补充,讲解横折的起笔、行笔及收笔特点并板书。(4)教师示范横折的书写。2、分析两个例字的形态与用笔特征。(1)学生根据“看看想想”的书写提示分析两个例字的形态特征。(小组讨论)(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补充。(三)教师范书1、教师示范书写例字1,其他同学仔细观察。2、请同学书写例字2,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书写的例字,肯定优点并指出不足,教师对其进行批改。(四)学生试临学生在描红行试写两个例字,教师巡视指导。(五)师生互评找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六)学生再练学生继续临写,教师巡视指导。(七)作品展示优秀作品展示,评价表彰。(八)板书设计第9课 横折斜切起笔折处略顿竖粗细变化(九)教学反思XX镇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 第10课 竖折二、教学目标1、认识竖折的形态,学会竖折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点竖折及相应例字的书写方法。四、教学难点1、竖折中行笔的写法。2、认识竖折的形态与其在字中位置的关系。五、教学策略激趣导入、示范引领、评价表彰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字谜:一山还比一山高。(出)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3、学习书法园地。(1)默读书法园地“碑拓”。(2)提问:你从“书法园地”里学到(知道)了什么?(二)读帖指导1、分析竖折的形态特征。(1)带领学生诵读竖折练习歌。(2)请学生根据练习歌来总结竖折的书写方法。(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出补充,讲解竖折的起笔、行笔及收笔特点并板书。(4)教师示范竖折的书写。2、分析两个例字的形态与用笔特征。(1)学生根据“看看想想”的书写提示分析两个例字的形态特征。(小组讨论)(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补充。(三)教师范书1、教师示范书写例字1,其他同学仔细观察。2、请同学书写例字2,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书写的例字,肯定优点并指出不足,教师对其进行批改。(四)学生试临学生在描红行试写两个例字,教师巡视指导。(五)师生互评找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六)学生再练学生继续临写,教师巡视指导。(七)作品展示优秀作品展示,评价表彰。(八)板书设计第10课 竖折斜切起笔折处略顿(九)教学反思XX镇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 第11课 横撇二、教学目标1、认识横撇的形态,学会横撇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点横撇及相应例字的书写方法。四、教学难点1、横撇中行笔的写法。2、认识横撇的形态与其在字中位置的关系。五、教学策略激趣导入、示范引领、评价表彰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字谜:多一点求人,多两点变冷。(水)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3、学习书法园地。(1)默读书法园地“藏锋与露锋”。(2)提问:你从“书法园地”里学到(知道)了什么?(二)读帖指导1、分析横撇的形态特征。(1)带领学生诵读横撇练习歌。(2)请学生根据练习歌来总结横撇的书写方法。(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出补充,讲解横撇的起笔、行笔及收笔特点并板书。(4)教师示范横撇的书写。2、分析两个例字的形态与用笔特征。(1)学生根据“看看想想”的书写提示分析两个例字的形态特征。(小组讨论)(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补充。(三)教师范书1、教师示范书写例字1,其他同学仔细观察。2、请同学书写例字2,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书写的例字,肯定优点并指出不足,教师对其进行批改。(四)学生试临学生在描红行试写两个例字,教师巡视指导。(五)师生互评找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六)学生再练学生继续临写,教师巡视指导。(七)作品展示优秀作品展示,评价表彰。(八)板书设计第11课 横撇斜切起笔折处略顿(九)教学反思XX镇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 第12课 撇折二、教学目标1、认识撇折的形态,学会撇折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点撇折及相应例字的书写方法。四、教学难点1、撇折中行笔的写法。2、认识撇折的形态与其在字中位置的关系。五、教学策略激趣导入、示范引领、评价表彰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字谜:去掉一竖。(云)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3、学习书法园地。(1)默读书法园地“中锋与侧锋”。(2)提问:你从“书法园地”里学到(知道)了什么?(二)读帖指导1、分析撇折的形态特征。(1)带领学生诵读撇折练习歌。(2)请学生根据练习歌来总结撇折的书写方法。(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出补充,讲解撇折的起笔、行笔及收笔特点并板书。(4)教师示范撇折的书写。2、分析两个例字的形态与用笔特征。(1)学生根据“看看想想”的书写提示分析两个例字的形态特征。(小组讨论)(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补充。(三)教师范书1、教师示范书写例字1,其他同学仔细观察。2、请同学书写例字2,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书写的例字,肯定优点并指出不足,教师对其进行批改。(四)学生试临学生在描红行试写两个例字,教师巡视指导。(五)师生互评找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六)学生再练学生继续临写,教师巡视指导。(七)作品展示优秀作品展示,评价表彰。(八)板书设计第12课 撇折斜切起笔撇尖提顿(九)教学反思XX镇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 第13课 竖钩二、教学目标1、认识竖钩的形态,学会竖钩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点竖钩及相应例字的书写方法。四、教学难点1、竖钩中行笔的写法。2、认识竖钩的形态与其在字中位置的关系。五、教学策略激趣导入、示范引领、评价表彰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字谜:小河水流尽。(可)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3、学习书法园地。(1)默读书法园地“墨池”。(2)提问:你从“书法园地”里学到(知道)了什么?(二)读帖指导1、分析竖钩的形态特征。(1)带领学生诵读竖钩练习歌。(2)请学生根据练习歌来总结竖钩的书写方法。(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出补充,讲解竖钩的起笔、行笔及收笔特点并板书。(4)教师示范竖钩的书写。2、分析两个例字的形态与用笔特征。(1)学生根据“看看想想”的书写提示分析两个例字的形态特征。(小组讨论)(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补充。(三)教师范书1、教师示范书写例字1,其他同学仔细观察。2、请同学书写例字2,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书写的例字,肯定优点并指出不足,教师对其进行批改。(四)学生试临学生在描红行试写两个例字,教师巡视指导。(五)师生互评找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六)学生再练学生继续临写,教师巡视指导。(七)作品展示优秀作品展示,评价表彰。(八)板书设计第13课 竖钩横切起笔钩前略顿(九)教学反思XX镇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 第14课 弯钩二、教学目标1、认识弯钩的形态,学会弯钩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点弯钩及相应例字的书写方法。四、教学难点1、弯钩中行笔的写法。2、认识弯钩的形态与其在字中位置的关系。五、教学策略激趣导入、示范引领、评价表彰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字谜:好女不中留。(子)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3、学习书法园地。(1)默读书法园地“宣纸”。(2)提问:你从“书法园地”里学到(知道)了什么?(二)读帖指导1、分析弯钩的形态特征。(1)带领学生诵读弯钩练习歌。(2)请学生根据练习歌来总结弯钩的书写方法。(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出补充,讲解弯钩的起笔、行笔及收笔特点并板书。(4)教师示范弯钩的书写。2、分析两个例字的形态与用笔特征。(1)学生根据“看看想想”的书写提示分析两个例字的形态特征。(小组讨论)(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补充。(三)教师范书1、教师示范书写例字1,其他同学仔细观察。2、请同学书写例字2,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书写的例字,肯定优点并指出不足,教师对其进行批改。(四)学生试临学生在描红行试写两个例字,教师巡视指导。(五)师生互评找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六)学生再练学生继续临写,教师巡视指导。(七)作品展示优秀作品展示,评价表彰。(八)板书设计第14课 弯钩露锋起笔且行且按调锋出钩(九)教学反思XX镇中心小学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 第15课 横钩二、教学目标1、认识横钩的形态,学会横钩的写法,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的用笔。 2、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点横钩及相应例字的书写方法。四、教学难点1、横钩中行笔的写法。2、认识横钩的形态与其在字中位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