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说明书第一章 总 况1.1 规划编制背景为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新密市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鉴于原新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至今使用10年,按城市规划法的要求,需要调整、修编总体规划。且新密市已在编制全市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也需要有相适应的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1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发展战略思想。2新密市委确立了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打造工业强市、建设中等城市、争进全国百强、全面建设小康”的城市发展战略。3原新密市城市总体规划已编制有10年,需要选择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建构符合发展趋势的城市形态结构,调整与完善城市功能。1.2 前几轮城市总体规划回顾和评述1.2.1 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密县县城总体规划始于1974年县城搬迁之初。由于老县城压占王沟煤田,根据河南省革委豫革生(74)81号文件“关于密县搬迁问题的批复”,密县县革委成立新县城筹建处,委托郑州市工学院进行县城总体规划。该轮规划规划期限到1985年,规划建设用地208.53公顷,人口规模定为3万人。密县新县城经过十年的建设,开辟了5条城市道路,建成了27.86万平方米的房屋,1985年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29.71公顷,人口1.5万人,总体布局基本上按1974年的规划方案实施。值得指出的是,城市实际人口和用地规模未达到规划期望值,主要是受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发展形势变化的影响,特别是新密矿务局暂缓开采老县城压占的煤田,县城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中断,建设速度相应大大放慢,新县城住房短缺,学校、公用事业、市政设施难以同步配套,工厂搬迁也有相当难度,需要对1974年规划进行适时调整。 在新县城开始建设的稍后时期,为了解决新密矿区驻地自1958年开发以后,由于缺乏规划指导在城镇建设上出现的道路狭窄、交通堵塞、商业网点不足、文化体育娱乐设施匮乏、市政供水不畅和环境质量较差等一系列问题,1982年11月国家批准从密县境内划出6个大队约98km2设立郑州市新密区,1983年新密区政府即委托郑州市规划环保局编制新密区中心城镇规划。该规划期限近期为1990年,远期到2000年,确定城镇性质为以采煤工业和煤的综合利用为主的工矿城镇,城市规模近期3.8万人,远期6万人,布局结构呈组团式带状,发展方向为向东紧凑发展。1.2.2 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1985年,第二次密县县城总体规划是在原规划期限届满之际,由密县政府委托郑州市规划勘测研究院和县城建局共同编制。该规划考虑到建设资金来源的实际情况,放弃了搬迁老县城的规划思路,更多地注重开辟一定工业用地和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规划城镇性质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信息中心,适当发展轻工、食品工业,人口规模近期(1990年)2.5万人,远期(2000年)4万人,布局结构呈带状,发展方向为向西发展为主,提出适当控制跨越郑密公路向南的城市自发扩展势头。1988年在行政区划重新调整的基础上,密县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了重要调整。这次总体规划调整的契机主要是1987年3月新密区的撤消,从而有必要对不同发展方向的新老县城和矿区进行统筹考虑,便于统一管理和紧凑发展。调整规划确定远期人口规模为8万人,规划区范围24平方公里,远景人口20万左右。布局结构上将新县城发展方向由西转向东,与矿区同向发展,老县城在维持中允许自发改造,并在新老县城和矿区间的煤田采空区中利用地面沉陷稳定的地带开辟低密度的城市公共设施用地等。1.2.3 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1规划要点1994年4月,新密撤县建市,城市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原有规划在性质、规模和布局结构等方面不能适合城市建设,1995年市政府委托同济大学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并于1996年批准实施。该规划要点如下:(1)城市性质:郑州的卫星城和统配煤矿管理中心,新密市域的政治、文化、商贸和金融中心,以能源原材料系列化生产和贸易为特色的现代化工贸城市,同时也是郑州至登封旅游干线的节点城市。(2)人口规模:城市现状建成区范围内,1994年底总户籍人口为9.85万人,2000年末城市人口规模为17万人,2010年末城市人口规模为25万人意味着有大量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这也正好可以和矿区整理改造结合起来进行。(3)发展方向:城市用地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向西和部分向东,同时加强三个片区(新城区、老城区、七里岗矿务局)之间的联系,适当向南发展。2规划存在问题城市基本按近期规划实施,形成方格状路网,新城区发展较好,建筑质量、环境质量、基础设施都有较大提高,形成了繁荣、有活力的城市形象。西大街向西延伸、长乐路开通、城市西区广场及其周围部分公建建成,西区开发的框架初步形成。但原规划中一些好的设想,由于经济、体制等各方面原因而未实施,随着城市的发展,已不能很好地指导城市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从规划图上可以看出,1995年编制的城市规划,城市发展方向是东西兼顾,南北连片式地均衡发展,但近10年,东部、南部发展停滞,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建筑与环境质量较差,呈现出一种城乡结合部的特征,而向西跨青屏山则已突破原规划建成区范围。(2)原规划总体布局是以“双环、方格路网、单中心和南北主轴线”的结构进行组织,但根据城市向西发展的态势,城市向双中心和东西主轴线结构发展更为有利。(3)原规划西北区路网成扇形布置,且向西通的城市干道密度太稀,不利于城市骨架向西扩展。1.2.4 结论综合历次规划的实施情况来看,新密市城市总体规划有效地指导了城市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基本上是良好的,起到了指导城市建设的“龙头”作用。但也暴露出了以下两个问题:(1)城市发展主方向不确定,影响了城建资金的使用效益。(2)矿务局、城关镇、开发区相对独立的职能,影响了城市建设的统一管理,不利于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1.3 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第14号令发布)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建规1995年333号文发布)4.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5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6.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1991-12-31)7河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2005修正)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5号)8.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改进和加强城市规划编制与审批工作的意见(豫政200547号)9河南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总体规划编制与报批若干规定的通知(豫建规园2005104号)10.河南省建设厅关于对2005年前上报待批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完善的通知(豫建规园2005100号)11.河南省建设厅关于组织开展20062010年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豫建规园200597号)12新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13新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14新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1.4 规划期限与指导思想1.4.1规划期限本次新密市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期限为2006年2020年,其中近期建设规划期限至2010年,2020年后为远景规划。1.4.2规划指导思想1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市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适应市场经济和城市动态发展的需要,合理配置城市土地资源,增加规划的弹性和应变能力,使规划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3严格实行耕地资源保护,科学保护环境和生态,在市域生态承载容量范围内,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和空间,促进市域可持续发展。4统筹考虑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资源,坚持内涵提升与功能完善并重,突出矿业地区城镇个性。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同步提升,促进城乡协调发展。1.4.3规划重点1调整市域城镇布局,合理确定城镇体系布局结构,加大对城乡社区体系规划管制。2合理确定城市性质、城市近远期发展规模。3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完善城市用地布局。4保护与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创造城市特色。1.5 规划范围与有关地域界定1.5.1规划范围本规划为了适当完善、充实新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科学优化新密市城市总体布局,分别在新密市、新密市城市规划区、新密市城区等三个地域范围内进行规划。1.5.2有关地域界定1新密市:按行政区划分的河南省的新密市,其范围覆盖整个行政区管辖范围,包括10个镇,2个乡及各驻新密市单位用地,义同于“市域”、“全市”。2新密市市区:指新密市人民政府驻地所在的乡镇级行政区划范围,简称“市区”。现状范围特指城关镇和七里岗乡行政管辖范围,远期规划范围进一步包括到周边乡镇的有关行政村用地。3新密市城市规划区: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第三条的规定,在新密市行政区划范围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本次规划范围有185平方公里。4新密市城市建成区:指新密市城市规划区内具有一定规模的连片城市建设地区,义同于“新密市城区”,简称“城区”。5新密市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为市区范围扣除其内部不可建设用地之余,反映城市规划建设的实际用地规模。第二章 市域社会经济及产业发展规划2.1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特征2005年新密市实现生产总值达163.2亿元,比“九五”期末同比增长94.2亿元,年均增长15.2;年均增长15.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535元(合2659美元),年均增长13.4。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35亿元,比“九五”末增加4.1亿元,年均增长23.1。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73.3亿元,年均增长23.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61.6。二三产业比重由“九五”末的94提高到96.6。新密市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73元,年均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58元,年均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2.2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与条件分析2.2.1 优势条件1、具有强有力的中心城市作为依托,发展后劲大。新密市距郑州市城区只有40余公里,是郑州大都市内层卫星城镇圈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新密市也是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陇兰经济带辐射可及的沿线毗邻城市之一。新欧亚大陆桥联结东亚、西亚和欧洲,是具有重要国际意义的经济走廊,陇兰经济带是我国贯通东西部,联系地域最广,拥有约3亿人口,经济发展和市场潜力巨大的一级发展轴线,而新密市恰位于被评为此线发展条件最好、潜力最大的中原都会郑州的紧密型经济圈内。郑州市是全国最重要的交通和通信中心之一,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编组站,郑州车站是全国最大的特级客运站之一。郑州东站零担货运量居全国之首,是亚欧大陆桥中国段最大的铁路集装箱运输基地;郑州市是全国七大公路枢纽城市之一。郑州市也是重要的工业中心城市,其服务设施完备,辐射能力强,对周围县市影响力巨大。郑州市的以上优势,正是新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通过利用和接受郑州市包括工业、服务业及基础产业等方面的辐射,可极大地促进新密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的发展。2、区位条件优越新密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和陇兰经济带辐射可及的沿线毗邻城市之一。新亚欧大陆桥联结东亚、西亚和欧洲,是具有重要国际意义的经济走廊,陇兰经济带是我国贯通东西部,联系地域最广,拥有约3亿人口,经济发展和市场潜力巨大的一级发展轴线,而新密市恰位于被评为此线发展条件最好、潜力最大的中原都会郑州的紧密型经济圈内,郑州市这一前景远大的内陆口岸城市,无疑将为新密经济腾飞创造大区域通达性的优越条件。新密市位居省域中部,为豫西山地经济区和豫东黄河冲积平原区的交接地带,地处陇海、京广两大铁路和107国道、310国道、连(云港)霍(城)高速公路郑汴洛段、(北)京珠(海)高速公路等四大干道公路十字交叉地区,交通区位条件十分突出。同时,在经济区位上,新密市又居于中原城市群的腹心,与郑、汴(开封)、洛(阳)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七个大中城市距离均在100公里以内,这一围合区域内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源丰富,组合条件良好,产业结构具有一定互补性,具备了发展综合经济区的先天条件,为新密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机会。依托这些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自身的经济基础,新密市已跻身于全省110个县市中的前列,并成为河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这对于新密市的长远发展是非常有利的。3、矿产资源丰富新密市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煤、铝土、石灰石等最为突出,新密市是全国重点产煤区之一。矿产资源的开采及加工利用,将为新密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持久的资本积累和产业依托。4、现状经济基础较好2005年,新密市国内生产总值163.2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在郑州6个县市中仅次于巩义市,已基本上形成了以煤炭、建材、电力、造纸、耐火材料等工业为主导,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经济体系,以及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体的农业经济体系。工农业生产在郑州市及河南省都具有一定优势,从而为全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物质基础。5、政策优势新密市是河南省加快城镇化进程的26个重点县市之一,随着一系列优惠政策的落实和实施,将会极大地刺激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从而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2.2制约因素1、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后劲不足。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工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偏低,行业的发展缺乏大型企业集团的支撑和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2、水资源缺乏,城镇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新密市是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由于地方小工业的蓬勃发展,无节制地超量开采地下水,市域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城镇供水日趋紧张。同时,长期以来城镇建设上的低标准,使得城镇排水、防洪、供电、电讯等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环卫、园林、防灾和各类公共设施较为缺乏,影响了城镇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投资环境的改善。3、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问题突出。OPPORTUNITY煤炭资源加工业基础雄厚陇海经济带沿线辐射区处于以郑州为主导的中原经济群STRENGTH区位交通优势产业发展环境自然人文特色旅游丰富多类景观资源,具备不可替代性WEAKNESS资源粗放利用水资源相对匮乏主导产业发展破坏环境THREAT资源的边际效应与郑州、巩义等周边县市关系的处理自身产业结构协作各种污染源的排放量较多以及大量的地下水开采和长期的垦荒造地,超过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加剧了缺水少雨状况,使生态环境更加恶化。2.2.3 小结2.3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2.3.1发展目标根据新密市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增长潜力,结合新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一系列规划,拟定新密市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提出新型工业化条件下实现跨越式增长的指标体系。表2-1 新密市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一览表 项 目2005年2010年2020年生产总值(亿元)163.2310450GDP增长速度()14.513.412-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87731413023000农村居民纯收入(元)4558701016000总人口(万人)78.08085人口自然增长率()4.865城镇化水平(%)38.546.358.8市区人口(万人)19.52230人均GDP(元)215353875052941三次产业结构(%)6.061.632.43.061.036.02.352.545.2登记失业率()2.833森林覆盖率()303545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达标率()456080环境状况指数一般较好优美2.3.2发展策略(1)加强第一、二、三产业之间关联协作,以提高资源本地转化能力为主。鼓励发展具有“1+2”产业综合体性质的新型工农合作关系,以此延长产业链。(2)抓住中原经济群发展制造业的机遇,加大新密市工业与上述产业契机的协作关系,建设全国绿色耐材生产基地和中原能源工业基地。(3)培育能源、建材为主体的专业市场,形成产业集聚区;以“产业+市场”形式,加速相关产业集聚,形成具有根植性的产业集群。2.3.3产业结构调整(1)第一产业:保证现有农业增产,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拉长农业链条,搞好多种经营。(2)第二产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提升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规划以建设全国绿色耐材生产基地、建设中原能源工业基地为目标,构建煤炭和煤电、煤化工相结合的新型能源工业结构。巩固发展造纸、建材、服装等特色产业,大力培育食品加工、装备制造、铝产品深加工等新兴产业。(3)第三产业:培育新型商业业态,提升壮大文化旅游产业,改造提升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规划逐步形成产业结构比较合理的经济结构体系,至2010年市域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3.061.036.0,2020年调整到2.352.545.2。2.3.4市域产业发展定位产业总体发展方向一个平台、二个延伸、四个基地。一个平台:郑州市域范围内主要的矿业资源加工利用平台之一;二个延伸:郑州工业基地的重要补充与延伸;郑州生态旅游环境“后花园”之一。四个基地:全国绿色耐材生产基地、中原能源工业基地、全国包装纸和河南省主要服装加工基地。(1)新密市域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重点,基础产业(能源及建材加工业)为支撑,引进高技术产业及信息产业为突破口,全面发展服务业,走多元化产业全面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如果能用图形表示出来,效果是否会更好呢?)。(2)新密市城区新密市城区以耐火材料、煤矿业开发与管理、机械加工制造业为基础,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物流服务业为方向。引导产业合理布局与重组,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加强西部工业区建设,促进以耐火、建材材料配套等为主的产业发展。促进城市旅游、物流商贸、信息服务等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3.1 市域城镇体系现状概况1、建制镇数量多、规模小。新密市域城镇快速发展起于1993年,当时全市只有1个城区和2座建制城镇,而至2000年,城镇数已发展到12座。由于城镇数量多,城镇人口普遍偏小,除城区人口在10万人以上,超化、大隗、米村三镇人口超过1万人以外,其它城镇人口都在5000人左右。2005年底新密市新撤销关口镇,并入苟堂镇,并拟撤销尖山乡,并入米村镇。至此, 新密全市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10个镇、2个乡。2、城镇体系空间分布比较均衡。城镇体系空间分布受自然地形、矿产资源和交通线路分布等多重影响,总体分布较均衡,主要形成南北两条城镇带,即北部沿郑登公路城镇带以及南部沿洧水城镇带,城镇空间分布结构比较松散。3、城镇间有一定分工,但城镇经济实力不强。由于资源分布及传统经济发展的结果,新密市域城镇间已有一定的职能分工,但由于经济实力较弱,这种分工还不稳定,有待于进一步加强。4、工矿区与城镇间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矿区与城镇各自为政,基础设施差,重复建设较多,没有形成区域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等的共享。5、乡镇企业布局散乱,造成土地浪费,环境质量下降。由于处在工业化的发展初期,新密市很大一部分乡镇企业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矿产开采及乡、村工业分布散乱,“全面开花”、“处处冒烟”现象突出,企业发展往往只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零乱的企业布点,浪费了土地又不利于形成规模效益,不易于配套建设,同时也严重污染了环境。3.2 市域城镇发展目标3.2.1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1市域总人口至2010年,市域总人口为80万人;至2020年,市域总人口达85万人。2市域城镇人口至2010年,市域城镇人口为37.0万人;至2020年,市域城镇人口达50.0万人。3市域城镇化水平至201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为46.3%;至202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达58.8%。3.2.2市域城镇化发展道路以新密市城区为中心,以各级交通干道为依托,逐步形成与市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规模有序、分布合理、特色各异的城镇网络。通过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功能,充分发挥各级城镇的中心作用。3.3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布局3.3.1行政区划调整规划期内增设曲梁为建制镇,将城关镇合并到城区。3.3.2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以交通干线为依托,将整个区域连接为整体)坚持“依托轴线,强化城区中心地位,以重点城镇带动片区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点轴理论的具体运用),以新密市城区为中心,以超化、大隗、白寨、曲梁等四镇为骨干(二级城镇),沿北、南两条城镇发展轴适当集中发展。其中,北部城镇发展轴:以郑登公路及建设中的郑少高速公路为依托,形成市域城镇发展的主轴线。沿该轴线主要分布有白寨、新密市城区、米村、牛店等城镇。南部城镇发展轴:沿郑石高速公路、郑少高速公路(?其在北部,怎么将其作为南部发展轴呢?)、洧水及沿河公路为依托形成市域南部城镇发展的次轴线。该轴线主要分布有曲梁、刘寨、大隗、超化、平陌等城镇(为什么该市域存在着便利的铁路基础设施不加以利用,而更多的利用公路交通体系呢?难道铁路就已经没有什么实际利用价值了吗?铁路不仅穿过了市域内重要的城镇,而且对于第二产业中大宗的物流来说,铁路具有比公路更为便利的条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是否可以将铁路作为重要的因素考虑进去呢?另外,利用目前闲置的小铁路来组织市域内的旅游线路设计呢?风景游线的设计。高速公路因为出口数量的限制能否作为小尺度区域的城镇或产业布局的依据呢?)。3.3.3市域城镇体系等级与规模至规划期末,新密市域体系规划等级序列如下:市域城镇划分为三级,其中一级城镇(市域中心城市)一个,即新密市城区,二级城镇(中心城镇)四个,即超化、大隗、白寨、曲梁,三级城镇七个,即一般建制镇。表3-1 新密市域城镇等级规模规划一览表城镇等级人口规模 (万人)城镇数(个)城镇名称一级城镇(中心城市)301新密市城区二级城镇(中心镇)244超化、大隗、白寨、曲梁三级城镇(一般镇)2万人以下7米村、来集、苟堂、平陌、牛店、刘寨、岳村3.3.4市域城镇体系职能划分新密市域应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形成产业特点和城市特色,并注重城镇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规划将新密市域城镇职能划分为综合型、工贸型、旅游型和农林型四种。市域城镇体系等级职能结构规划详见表32。表3-2 新密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一览表城镇名称城镇类型主 要 职 能新密市城区综合型全市中心,郑州市的卫星城市,市域资源开发的管理、利用和服务中心超化工贸型市域中心镇,以耐火材料加工和煤电冶炼业为主大隗工贸型市域中心镇,以造纸工业为主白寨工贸型市域中心镇,以建材加工业为主曲梁工贸型市域中心镇,以能源工业和服装加工业为主刘寨旅游型古城寨旅游服务中心,发展旅游业和生态观光型农业来集工贸型裴沟煤矿驻地,以石雕加工业为主牛店工贸型煤炭工业基地和中草药加工生产基地平陌工贸型以煤炭工业为主米村农林型副食品生产和耐火材料加工基地苟堂农林型市域南部土特产品集散地,旅游服务和林产业原料基地岳村农林型副食品生产和耐火材料加工基地1综合型城镇:积极引导发展和强化城镇的区域综合服务功能,使城镇成为与其等级相适应的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2工贸型城镇:利用良好的区位条件,发展工业、商贸业和相关服务业。3旅游型城镇:依托周边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相关服务业。4农林型城镇:依托农业和林业资源,积极促进农副产品加工,发展集市贸易,城镇发展的同时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并维护生态平衡。3.3.5市域重点城镇发展规划从区域发展要求及市域整体发展出发,规划期内除了重点发展新密市城区外,同时还要发展一批具有辐射带动力较强的中心镇。因此规划将新密市城区周边区位条件好、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交通便利、能形成自身特色、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作为重点发展城镇。1、超化镇超化镇位于新密市区南部,北距郑州市40余公里,距霍连高速公路和陇海铁路45公里,东距郑州国际航空港、京珠高速公路、京九铁路也只有40余公里。超化镇位于郑州市的强辐射区内,镇域内有丰富的煤炭、铝土矿、耐火粘土矿、石灰石等矿产资源,是郑州市耐火材料的重要生产基地。2005年末,全镇国土总面积79平方公里,总人口75633人,有24个行政村,国内生产总值27.4亿元,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5677元,初步形成了以煤采掘、耐火材料生产等为主的工业经济体系。规划镇区围绕该镇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及依托现有产业,积极发展以耐火材料工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经济,不断壮大城镇规模、增强城镇经济实力。主要职能:以能源加工业为主。人口规模:近期2.5万人,规划期末4万人。(人口从何而来?周边乡村区域还是外来?)用地规模:近期3.0平方公里,规划期末4.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主要发展方向:向北发展。 2、大隗镇地处新密市区东南部,距市区17.5公里,北距郑州市45公里。登封至尉氏的煤炭运输线贯穿本镇东西。全镇总面积为58.8平方公里,有24个行政村,总人口为59855人。由于地下水丰富,从古至今,当地人沿双洎河西岸利用树皮加稻草进行手工造纸。以后造纸业逐步发展形成规模,成为该镇的主导特色产业,纸产品远销国内外,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22.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达5066元。规划镇区以现有的造纸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加工精细的造纸工业。主要职能:以造纸工业为主。人口规模:近期2.0万人,规划期末3.5万人。用地规模:近期2.2平方公里,规划期末3.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主要发展方向:向东、向西发展。3、白寨镇位于新密市东北部,距郑州市22公里,距新密市城区20公里,全镇总面积92平方公里,有23个行政村,总人口为57283人。是新密市的东大门,豫03省道横贯全境,交通条件优越。镇内有丰富的铝、铁、石灰石、煤炭等矿产资源,但地下水资源贫乏。2005年底国内生产总值为5.2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3502元。白寨镇是郑州市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之一,也是郑州市的建筑材料供应基地之一,规划镇区以建筑材料加工业为主。主要职能:以建材加工业为主。人口规模:近期1.5万人,规划期末2.5万人。用地规模:近期1.8平方公里,规划期末2.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主要发展方向:在郑登公路以北发展。4、曲梁镇曲梁目前为乡建制,处于新密市域东部,豫联11省道穿过镇区,全乡地势平坦,地下水资源丰富,适应农作物生长,是全市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2005年末全乡总人口为68908人,有29个行政村,国内生产总值 8.9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3502元。种植业及养殖业发展水平居全市第一。规划将曲渠乡设为建制镇,并作为新密市域东部地区的中心镇,协助市域中心城市带动市域东部地区的发展。曲梁区位交通条件较好,可作为郑州市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并积极发展能源产品加工业。主要职能:以能源和服装工业等为主。人口规模:近期1.0万人,规划期末2.0万人。用地规模:近期1.3平方公里,规划期末2.2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主要发展方向:在郑登公路以南发展。3.3.6市域乡村居民点规划导引乡村居民点是指乡镇以下众多村庄之总称。综观新密市乡村居民点有如下特征:其一数量多、规模小;其二占地多(人均居住占地160平方米),浪费大,由于布点分散,建筑零乱,空隙地等面积大;其三布局散,建设差,由于乡村居民点缺少规划指导,建设混乱无序,加之设施缺乏,绝大多数村庄功能不全,村容很差。为了建设现代化新农村,节约用水,保护环境,提高农村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必须加快农村居民点的迁村并点步伐,并给予正确的引导。l、合理选择中心村中心村是由若干行政村联合组成的,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较为齐全的公共设施的新型农村社区,它介于乡镇和行政村之间,是城乡居民点最基层的规划单元。根据社区理论,应以小学学区为核心组织中心村社区,有条件地、适当地调整村落和行政村,近期尽可能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远期以中心村为核心进行调整,逐步形成一批有一定人口规模的中心村。中心村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区位条件(交通方便、位置适中、供水、用地、环境等条件良好)、联系方便(包括经济流向、交通联系、社会联系、历史联系、服务范围联系等相对合理)、规模经济(村庄相对密集、有一定设施和规模、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村庄)、节约用地(包括少占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区不相矛盾等)等,同时应考虑学区半径(一般2公里左右)、耕作半径(一般35公里),最后综合确定。2、加快迁村并点步伐分散的村落和人口既不利于节约土地,也不利于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的集聚。首先可将一些零星村落(100人以下)或小的行政村(如500人以下)作为首批合并对象,并逐步有计划有组织地扩大迁村并点规模。3、加快村办企业的集聚为了保护环境,进行规模经营,增强竞争力,应逐渐将村办企业向中心村或城镇集中。3.4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3.4.1市域综合交通现状现状:市域公路有省道豫03线、豫联11线、豫62线。豫03线市域长度35.2千米,技术标准为二级公路,路基宽16米。豫联11线市域长度20.4千米,技术标准为二级公路,路基宽16米。豫62线市域长度16.3千米,有10.0公里为三级公路,路基宽8米;6.3公里为二级公路,路基宽16米。郑州至少林寺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线位在市域北部,基本与豫03线平行,为双向四车道。在新密市城区设有两个出入口:杨岗立交,与豫62线互通;西姜寨立交,与新密市城区至荥阳贾峪的公路互通。3.4.2市域综合交通发展目标规划公路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四级公路四级。形成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为主脉、二级公路为支脉,三四级公路为毛细,辐射集镇、乡村的市域公路网络。3.4.3市域综合交通规划1高速公路郑少高速公路,主要是作为旅游性的汽车专用公路,承担至少林寺的旅游交通;郑石高速公路,从市域东面曲梁镇绕过,规划在镇区附近留有出入口。2 一级公路规划远期豫03线、豫联11线、豫62线、豫232线、豫323线、城区超化线、城区袁庄线、城区西姜寨线、岳岗大隗线、曲梁刘寨大隗线扩建为一级公路。豫03线城区段绕道城区南部边缘环路,该路段设主道和辅道,以减小过境交通和城区交通的干扰。豫62线城区段亦设主道、辅道。3 二级公路城区米村线、石坡口尖山线、城区米村牛店线、甘寨周庄线、观音堂老寨线、史沟黄台线、白寨史沟线、城区郭庄线等规划为二级公路。4 三、四级公路规划乡道全部达到三级公路标准;村道至少达到四级公路标准。近期规划豫62线全线改建为二级公路;新(改)建两条省道:新建豫323线(关口界河),东与新郑市新(郑)密(新密)公路相接,西与登封市大冶镇相连,全长33.26千米,建设标准为二级公路;改建豫232线(下庄河平陌),该线与豫62线相接,并与豫323线贯通,全长8.0千米,建设标准为二级公路;五条县道改建为二级公路;县道025线(石坡口尖山),全长11.0千米,路基宽12米,路面宽10米;县道026线(史沟黄台),全长16.8千米,路基宽17米,路面宽15米;县道027线(青石河打虎亭),全长5.0千米,路基宽17米,路面宽15米;县道028线(观音亭老寨),全长9.8千米,路基宽17米,路面宽15米;县道029线(周庄甘寨),全长28.83公里,路基宽17米,路面宽15米。5 铁路市域内有新密铁路、宋大铁路、登杞地方铁路(窄轨),以及几条支线铁路,这些铁路基本以运煤为主。规划拆除城区内废弃铁路,以消除对城区道路的阻碍。3.5 市域旅游发展规划3.5.1市域旅游资源现状新密市地处中原腹地,古迹荟萃,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市内有文物保护单位66个,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打虎亭l2号汉墓、古城寨龙山城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郑州市的文物保护单位 10处,新密市(县)的 46处。主要景观类型包括汉墓群及古墓葬、古文化遗址、古寺塔、古城寨遗址等,是以“古”为特色的中原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河南其他地区相比并不具有优势,在情况下,该如何实现其发展呢?)。市域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市域西北部,发育有喀斯特地貌的丁沟溶洞和神仙洞,在我国北方地区独树一帜。目前已经形成以下5个景区:1、神仙洞风景区位于市域西北浮戏山中,是省级“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自然风光为特色。神仙洞景区是我国北方独树一帜的喀斯特地貌区,山势壮观,景色奇特,竹树云烟,享有“北方小桂林”之称。自古以来就是仙道文人信游的胜地,景区内关于黄帝问道传说,史迹俯拾皆是,给景区增添了神奇的色彩。景区以神仙洞为中心,包括兰崖山、落鹤洞、天门池、香峪寺、石经峪、鬼谷、战国长城、古寨堡等景点。2、轩辕黄帝宫风景区位于市区东南刘寨境内,史载为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立宫建殿、练兵讲武之处。轩辕黄帝宫是中原文化历史悠久的见证,是黄河文化的灿烂明珠,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该景区以黄帝宫为中心,存留丰富的人文景观,如力牧台、仓王庄、养马庄、风后八阵图等,同时又有武定湖、三寨山,也是一个山水相间、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曾被评为郑州市十景之一。3、汉墓风景区位于市域西部牛店境内,主要有打虎亭画像石基、壁画墓和后士郭壁画墓,以历史积淀驰名海内外。打虎亭汉墓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雕刻绘画艺术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有珍贵的“人类艺术宝库”之称。4、超化寺具茨山风景区位于市域南部的超化、大隗、苟堂境内,具有名山、名寺、洧水和故城相结合的综合景区特征。具茨山系市域南列诸山的总称,跨登、禹、密、新(郑)四市,重峦叠峰,岗阜臣布,鸟竹润鸣,气势雄伟,为中国历史名山之一。超化寺建于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是全国著名佛教寺院,有“超化古寺,名刹十五”之称。大隗境内又有密国古城,为密县置县之初的西汉建立,历至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计800余年。5、古郐国风景区位于市域东部曲梁境内,该景区主要有郐国故城、曲梁古城、郑庄公墓等,同时也是市域两大水系溱水与洧水交汇之处,溱洧交流为该景区的点睛之笔,史列“密县八景”之一。3.5.2市域旅游规划布局原则坚持“华夏文化、汉代风韵、溶洞风光、休闲胜地”的发展理念,强力打造人文和自然景观双重资源。1以黄帝古都古城寨为中心,在保护黄帝文化遗址遗迹的同时,建设轩辕黄帝文化旅游风景区(做“黄帝文化”面临陕西西安、新郑的强势竞争,并没有任何优势,需要寻找其他突破点)。2建设西北部神仙洞风景区、南部超化寺具茨山风景区、香山旅游区,近期重点发展尖山休闲度假旅游区,开发假日自助游、休闲游、探险游,打造成郑州市的后花园(与登封重复)。3以古县衙、城隍庙为龙头,恢复古色、古香、古建筑,开展传统特色老城区旅游线路。3.5.3市域旅游规划总体布局重视可持续发展和不可再生资源利用,形成“两轴六区,一城两色五景”的旅游规划布局。1两轴指郑少高速和郑石高速公路旅游辐射轴,是新密市旅游的串联轴;(区域内与区域外的整合,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新密的旅游发展)2六区包括“一城五景”,分别指密县衙传统风貌区、神仙洞风景区、轩辕黄帝宫风景区、汉墓历史古迹区、具茨山风景区和古郐国风景区。3两色分别指:“古色”包括古城、汉墓群及古墓葬、古文化遗址、古寺塔、古城寨遗址等历史古迹游;“绿色”包括尖山风景区、香山旅游区和生态农业游。3.5.4市域重点旅游区规划布局“六区”即“一城五景”,阐述如下:1古密县衙传统风貌区:位于新密市老城组团内,展现明清古建筑群风貌,包括大仙楼、后花园、左文、右武房设、东莲池、钟鼓楼、城隍庙、法海寺塔等景点。2神仙洞风景区:位于市域西北伏羲山中,是省级“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喀斯特自然地貌风光为特色,以神仙洞为中心,包括兰崖山、落鹤洞、天门池、香峪寺、石经峪、鬼谷、战国长城、古寨堡等景点,建设成为郑州市的“后花园”,具有文化气息的周末休闲度假会客之首选地。3轩辕黄帝宫风景区:位于市区东南刘寨镇境内,郑州市十景之一。规划以黄帝宫为中心,武定湖、三寨山为怀抱,包括力牧台、仓王庄、养马庄等历史古迹,打造成山水相间、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4汉墓风景区:位于市域西部牛店境内,主要有打虎亭画像石基、壁画墓和后士郭壁画墓,以历史积淀驰名海内外。其中打虎亭汉墓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超化寺具茨山风景区:位于市域南部,以名山、名寺、洧水和故城相结合为特色,涵盖具茨山、超化寺、密国古城等历史景点。6古郐国风景区:位于市域东部曲梁境内,史列“密县八景”之一。以体现历史古迹游览和生态休闲旅游为主,景区内包括郐国故城、曲梁古城、郑庄公墓等古迹,也是溱水与洧水两大水系交汇之处。3.5.5市域重点旅游线路规划五线是指五条旅游线,分别指:1郑州古密县衙超化寺、具茨山风景区轩辕黄帝宫风景区(2日游);2郑州新密市城区古密县衙汉墓风景区(1日游);3古密县衙汉墓风景区神仙洞风景区(1日游);4古密县衙汉墓风景区古郐国风景区(1日游)。5古密县衙汉墓风景区超化寺、具茨山风景区(1日游)。3.6市域主要基础设施规划3.6.1市域电力系统规划新密市电网位于郑州市供电区南部,形成了以220KV鹅湾变为主要电源的110KV供电网络;以110KV密县变、平陌变、观音堂变、城西变、惠沟变、纸坊变和地方电厂为电源点的35KV辐射型供电网络。电网现有电压等级220KV、110KV、35KV、10KV、6KV、380V、220V。新密电网现有发电厂5座,装机总容量255.5MW。其中公用电厂2座,即昌源电厂和盛源电厂;自备电厂3座,东风电厂和芦沟电厂为矿务局自备,装机容量112MW,通过110KV等级与系统联网;七里岗余热电厂属七里岗水泥厂,装机7.5MW,电力自用。另外从220KV鹅湾变获得大网电源。新密境内现有220KV变电站1座(鹅湾变),110KV变电站8座,35KV变电站26座。规划负荷预测采用经济增长率法,经计算,新密市域的用电量近期为20亿KWh,远期为35亿KWh。详见表33。表33 新密市域用电量一览表 单位亿KWh行业2003年2004年2010年2015年2020年低限高限低限高限低限高限第一产业0.540.720.920.981.121.192.022.15第二产业7.678.8913.515.617.221.918.220.7第三产业0.530.751.341.482.162.614.277.48居民生活1.201.642.903.244.675.716.119.77合计9.9412.018.621.325.1531.4130.740.1根据负荷预测结果和乡镇布局,规划近期新建220KV密东变,主变容量180MVA;新建110KV苟堂变、曲梁变、白寨变,扩容110KV城西变、惠沟变,升压35KV李湾变至110KV;新建35KV玉皇庙变、关口变,扩容35KV马鞍河变、园区变、魏寨变、刘寨变,撤销35KV苟堂变。远期新建220KV密北变,主变容量2*180MVA;扩容220KV鹅湾变,新增容量120MVA,扩容220KV密东变,新增容量180MVA;新建110KV开阳变、大隗变、魏寨变、刘寨变、李堂变;扩容110KV超化变、苟堂变、曲梁变、白寨变。3.6.2市域通信系统规划新密市目前有市话(分)局18处,交换机总容量为22.41万门,全市现有电话机总量16.85万部,其中市内电话5.13万部,农话11.72万部,公用电话12767部。全市现有无线电视台、无线中波广播电台、无线调频广播电台各一座,均位于新密市城区。其中无线电视台可播出3套节目,覆盖半径25KM;中波台覆盖半径40KM,调频台发射功率100W,与中波台同时播出一套节目。另外在平陌、曲梁各有一座电视差转台。规划全市电话普及率近期达到30部/百人,远期50部/百人;交换机容量近期为24万门,远期为45万门。规划期内全市形成以环型光缆为主,以数字微波为辅的通信格局,规划对现有光缆通信系统进行扩容,各主要乡镇形成光缆环路或有线无线通迅的通信系统。远期城区新建一座综合性广播电视制作大楼,同时积极开发宽带业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