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组织CD105、CD146的表达及判断预后的价值.doc_第1页
乳腺癌组织CD105、CD146的表达及判断预后的价值.doc_第2页
乳腺癌组织CD105、CD146的表达及判断预后的价值.doc_第3页
乳腺癌组织CD105、CD146的表达及判断预后的价值.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乳腺癌组织CD105、CD146的表达及判断预后的价值康文喜 岳秀杰 樊 静 河北省秦皇岛市肿瘤医院 邮编 066001摘要: 目的 探讨CD105、 CD14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三步法,检测110例乳腺癌组织和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CD105 CD146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组织学分型及预后的意义。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CD105和CD146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1)。结论 CD105 CD146参与乳腺癌的恶性发展和转移,并与预后密切相关。关键词 CD105 CD146 乳腺癌 免疫组化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D105 CD146 expression in breast cancer tissues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actors and prognosis. Metho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the of CD105 and CD146 in 110 breast cancer tissue and 10 normal breast tissue by three-step immunohistochemical (SP). Result The expression of CD105 and CD146 in breast carcinoma group is increased obviously compare with the normal group(P 8 个红细胞直径的血管不计数。每一标本先用低倍镜(10) 下选3 个微血管数最多的区域即“热点”, 在每一个区域中计数个高倍镜(40) 下的微血管数, 取其均值计为MVD 值。2. 结 果CD105、CD146在乳腺癌组织、正常乳腺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尤为丰富,血管结构不甚完整,管腔不规则,呈条索状或点状。正常乳腺组织表达数量少,血管结构大多数较完整,呈圆形、类圆形,长条形。(见图) 图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CD105 图2乳腺浸润性导管癌CD146图3乳腺管内癌CD105 图4乳腺管内癌CD146图5正常乳腺组织CD105 图6正常乳腺组织CD1462.1 CD105 CD146在乳腺癌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中的比较 乳腺癌组织中CD105MVD值为36.176.61,CD146MVD值为40.4310.52,正常乳腺组织中CD105MVD 值为6.12 1.51,CD146MVD值为7.22 1.83,结果显示CD105 CD14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MVD值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 0.0 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表1乳腺癌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MVD法比较 免 疫 组 化组 别CD105 CD146乳腺癌组织 36.176.61* 40.4310.52*正常乳腺组织 6.12 1.51 7.221.83*t=10.56 ,P 0.0 1 * t=19.38 ,P 0.0 12.2 乳腺癌不同组织学分型CD105 CD146的表达 表2中浸润性导管癌CD105的MVD值为34.529.9,CD146的MVD值为41.274.55;髓样癌CD105的MVD值为28.588.87,CD146的MVD值为35.655.41;管内癌CD105的MVD值为1.961.02,CD146的MVD值为7.681.89。P 0.01,三组相比较,其组间统计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表2乳腺癌不同分型中MVD比较组 别免 疫 组 化CD105CD146浸润性导管癌34.529.941.274.55髓样癌28.588.87 35.655.41管内癌1.961.027.681.89注:F=100.39 P 0.01 F=362.7 P 0.01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有明显统计学意义。4、随访资料:通过写信、电话及门诊等方式对110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93例有随访结果,存活1年3个月的为11例,2-3年发生转移的为27例, 目前正在进行治疗的为28例,存活5年以上的为27例。经分析发现存活期短的患者CD105 CD146免疫组化MVD计数均明显高于生存者,提示CD105 CD146可能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3. 讨 论血管生成是实体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基础,也是肿瘤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的转移和复发与肿瘤的微血管密度(MVD)有密切关系,1991年Weidner最先报道了MVD在乳腺癌转移及预后中的意义。 后来的研究证明,在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和胃癌病例中,MVD与肿瘤转移有关。肿瘤的微血管密度是肿瘤发生发展与浸润转移的重要因素,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增加,能使肿瘤快速增长,极易发生浸润转移1-3。因此,对肿瘤MVD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肿瘤研究者的重视,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目前用于标记肿瘤组织微血管的单克隆抗体主要为泛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CD34及FRA等。但是它们在肿瘤组织内的活性增生性微血管中的表达有时并不稳定,因此用MVD计数来判断恶性肿瘤预后,其确切价值还存在异议【4】。Gougos及Zheng5-6等学者研究发现,CD105 CD146作为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参与肿瘤血管新生过程。CD105是转化生长因子-家族受体蛋白,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是调节血管对TGF-反应的重要成分之一【7】。CD105在胚胎组织和恶性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其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和生存率成反比,故可能成为肿瘤发生、发展及其预后的新指标。CD146是一种钙非依赖性细胞黏附分子的膜糖蛋白,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Igsf)的成员,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局部粘连聚集、细胞骨架重组、细胞间相互作用、细胞形态的维持及细胞游走和增殖的调控。CD146在新生血管中选择性高表达,同时表达于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在许多恶性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程度与肿瘤临床阶段、分化程度、转移范围及P53的积累量高度相关。动物试验发现,抗CD146抗体能够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并抑制多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8。上述研究结果提示,CD146在肿瘤血管生成、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肿瘤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CD146调节肿瘤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是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2能降解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激活生长因子,主要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这种作用有利于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9。本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乳腺癌组织中CD105、CD146的表达状况,研究乳腺癌的恶性程度、浸润转移与复发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发现, CD10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为36.176.61,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为6.12 1.51 ,CD14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为40.4310.52,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为7.22 1.83。结果表明CD105、14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CD146的表达要高于CD105的表达,经统计学分析,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乳腺癌不同组织学分型中,CD105、CD146所标记的MVD值亦有所不同,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髓样癌中,其标记的MVD值显著增高,而在乳腺管内癌中,癌巢中几乎没有新生的小血管,MVD值非常低,但在管内癌的癌巢周围,标记的血管呈项链样围绕着癌巢排列。本组研究结果表明,CD105、CD146在乳腺癌中高表达,证明在乳腺癌组织中有新生血管,这些新生血管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血道转移的过程中起到直接提供营养的关键作用。CD105、CD146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分化程度及组织类型有关,而后者与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提示CD105、CD146的表达程度可能是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及转移的重要指标。肿瘤的生长、转移和扩散与其微血管的生成和数量增加有关。无论是原发肿瘤还是继发转移性肿瘤在生长扩散过程中都依赖血管的生成。因此对肿瘤新生血管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CD105、CD146 参与血管生成过程,但两者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程度有所不同,CD105的表达高于CD146的表达,提示CD105今后可能在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关CD105、 CD146的功能和作用还未完全弄清,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利用免疫治疗和基因技术抑制肿瘤组织内皮细胞抑制转入靶点,将可能成为肿瘤研究的新思路。参 考 文 献1Weidner N, Semple JP, Welch WR, Folkman J. Tumor angiogenesis and metastasis correlation in 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 N Engl J Med, 1991;324:1-8 2.Maeda K, Chung YS, Takatsuka S, Ogawa Y, Sawada T, Yamashita Y, Onoda N, Kato Y, Nitta A, Arimoto Y, Kondo Y, Sowa M. Tumor angiogenesis as a predictor of recurrence in gastric carcinoma. J Clin Oncology,95;13:477-481 3.Maeda K, Chung YS, Takatsuka S, Ogawa Y, Onoda N, Sawada T, Kato Y, Nitta A, Arimoto Y, Kondo Y, Sowa M. Tumour angiogenesis and tumour cell proliferation as prognostic indicators in gastric carcinoma. Br J Cancer, 1995;72:319-323 4.Hagedorn HG,Nerlich AG. Microvessel density and endothelial basement membrane composition in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J.Acta 0 to laryngol,2000,120(7)891. 5.Bourdeau A, Faughnan ME , Letarte M. Endoglin-deficient mice, a unique model to study 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J . Trends Cardiovasc Med, 2000, 10(7):279-285.6.Zheng C.Qiu Y.Zeng Q Endothelial CD146 is required for in vitro tumor-induced angiogenesis:The role of a disulfide bond in signaling and dimerization 2009J.Int J B iochen Cell Biol.2009,41(11):2163-2172. 7.王玥,刘爱东,等。结直肠腺癌中CD105的表达及其意义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45-47.8.陈伟,张森林,等。CD146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及其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