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解读以情驭诗.doc_第1页
多元解读以情驭诗.doc_第2页
多元解读以情驭诗.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 诗歌鉴赏技巧解析岳麓实验中学 周治国情感对于诗而言,犹如人之血液,花之水分。古人云:诗言志。诗人写诗,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均为抒发自己的感情。因而要鉴赏诗歌,就应该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如何才能把握诗歌的情感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从作品中所选取的物景(即意象)入手很多时候,诗人并不是直接抒发情感,而是借助于一定的“景”或“物”来表情达意。因此,我们要善于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与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作者一连叠用九个意象,组成了一副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土和彷徨悲苦的情怀,那枯藤、老树、昏鸦、古道、瘦马等意象,无不传递着作者的羁旅愁思。在面对写景咏物的诗歌时,我们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创设情境,将文字转化成画面,让自己置身于图景中,从而体味诗歌意境,揣摩诗人的感情。一般说来,暖色调的景物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常是欢愉快乐的,而冷色调的景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所表达的感情大多是凄苦悲哀的。古诗词中有许多常见的意象,这些意象都被赋于了特定的意义,如“柳”(“杨柳岸晓风残月”)就与送别留恋有关,“月亮”(“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就与思家想人,盼望团圆有关,“鸿雁”常用来表达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梧桐、芭蕉则成为了凄凉悲伤、孤独忧愁的象征。松、竹、梅、菊则常用来表达诗人的高洁品格。这些意象都需要我们平时加以积累。二、从作品中的关键词、句入手诗是感情的结晶,因而诗中最能呈现感情的字眼,恰恰是窥视该诗内蕴的窗口。01年上海市高考题辛弃疾的摸鱼儿中一句“闲愁最苦”,我们可以扣住“闲愁”二字。通过对辛弃疾个人命运的了解,我们可以得知所谓“闲愁”应指抗金主张不被采纳,不受重用的空闲之愁,由此我们就能够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体味出作者的感情。又如姜夔扬州慢“空城”二字,只要我们反复呤味,就能体会到诗人所体现出的黍离之悲。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诗中这些直接呈现诗人感情的字词,如“愁”,如“恨”,如“喜”,如“悲”,如“断肠”,“可怜”“故园情”等,也不能忽视那些能够体现诗人情感的身份或动作的字词,如含有“游子”、“客”、“流人”这些字眼的诗句一般表现羁旅愁思和流放边地的愁苦。而“掩泪”“涕泗流”这些表现诗人动作的字眼一般传达出悲愁情绪。而“独”“异”等这些表状态的词也能隐约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旅馆寒灯独不眠”,都能传达出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感。所谓关键句子,主要指作品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诗言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些在诗中有直接的表露,找到了这些句子,也能不难理解作者的感情了。如辛弃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一问就表现了作者还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思想。而李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向往自由天地和反抗权贵的思想感情。三、从作品中其他重要信息入手1、标题题目是诗歌的眼睛,也是对全诗 内容的概括和浓缩。有些诗歌不结合题目很难理解其内容,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单看诗句,会以为这是写景诗,可结合题目一看,才明白作者表达的是读书的道理:只有不断的汲取知识才能保持思想的清新、观点的新颖。再如陆游的书愤,文题就意味着抒发自己心中的激愤,而全诗正是以“愤”贯穿的。2、注释(包括序)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的内容之一,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是介绍写作背景或创作缘由,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风格。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如岑参行军九月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乡菊,应傍战场开”给出“岑参,盛唐边寨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的注释,据此,我们可以得出,诗歌表现诗人对故园遭受战乱的痛苦之情和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的心情。注释往往解释词语和典故,而诗人往往用典故来表达深刻的主题,如王安石的浪淘沙令就借用伊尹和吕尚被汤王和文王的重用建功立业的典故,来抒发自己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情怀。3、作者知人论世,不同作者因其人生道路,所处时代,阶级地位不同,他们作品所表现出的感情,所体现出的风格也不同。李白的豪迈奔放与杜甫的沉郁顿挫不同,苏轼的乐观旷达与柳永的细腻缠绵迥然有异;陶然闲适自得的田园诗和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也大相径庭。即使是同一个作家,因为所处的时期不同,其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也是不尽相同的,如李清照前后期间的风格就明显不同。因此,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我们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高考很多时候会选取一些名家的非名作(这里的非名作,是指一般不在中学课本上出现,或不常为人所道的不在中学生阅读视野之内的作品),这些作家学生往往很熟悉,只要了解了作者的生平,所处的时代及其风格流派,有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出现了许多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他们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所写的边塞诗中,虽也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而到了积贫积弱的宋代,就没有了这种气象,在知识分子笔下,展现的更多的是家国之愁了。这也要求我们的学生对这些与作者有关的常识多作积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分析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