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同步试题古代寓言两则教科版.docx_第1页
六年级下语文同步试题古代寓言两则教科版.docx_第2页
六年级下语文同步试题古代寓言两则教科版.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科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14古代寓言两则 同步试题1给加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 祠堂(c s) 恩赐(y c) 给予(gi j) 卮酒(zh zh) 称谓(wi wi) 怜悯(mn mn)2看拼音,写词语。 y yn su yun q sh k go( ) ( ) ( ) ( )3解释句子中加线的字。 1、谓其人曰 谓: 2、其子趋而往视之 趋: 3、乃左手持卮 卮: 4、揠苗助长 揠: 4将下列语言题目补充完整。 滥( )充数 高山流( ) 邯郸学( ) 杯弓( )影 刻( )求剑 叶公好( ) 掩( )盗铃 画( )充饥 惊( )之鸟 塞翁失( )5解释下面的句子。 1、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2、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3、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6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 1、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 )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 )谁成者饮酒( ) 2、楚有祠者( )赐其舍人卮酒( )7课内阅读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1、文中批评了哪种人?他错误的实质是什么? 2、说说这则寓言的现实意义。 8课外阅读 邯郸学步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庄子.秋水 1、解释下列字词。 行: 故: 匍匐: 2、这则寓言揭示了什么道理,说说你的理解。 9补全下列成语指( )为( );掩( )盗( );守( )待( );唇( )舌( ); 取( )补( );草( )皆( );画( )添( );如( )如(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参考答案1 c; c; j; zh; wi; mn;【解析】2 寓言;遂愿;驱使;枯槁;【解析】3 1、对。 2、赶去。 3、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4、拔。 【解析】4 滥竽充数;高山流水;邯郸学步;杯弓蛇影; 刻舟求剑;叶公好龙;掩耳盗铃;画饼充饥; 惊弓之鸟;塞翁失马;【解析】5 1、他儿子赶快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2、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酒。3、宋国有个农夫,担心苗长得慢,就将庙一颗一颗地拔高了。【解析】6 1、 :“ , 。 , 。” 2、 , 。【解析】7 1、揠苗者。 错误的实质:无论学习、工作,还是做别的事情,都不能仅仅凭借主观愿望,要尊重客观规律,不急躁,不急功近利,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2、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仅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背离。这一寓言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欲速则不达”。【解析】8 1、行走。 原来的。 爬行。 2、在学习他人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学习的目的、意义,三思而后行,然后还要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对他人也要有清楚的了解,弄清楚自己能不能学,值不值向他学,只有这样才能谈得上求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