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l l l l t l l l I H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1 1 8 Y 1 4 3 7 1 4 5 分类号 UDC 密级 编号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船用Q D 6 8 5 钢锻件工艺研究 硕士研究生 指导教师 学位级别 学科 专业 所在单位 论文提交日期 论文答辩日期 学位授予单位 陈宇 苏玉民教授 工程硕士 船舶与海洋工程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2 0 0 8 年6 月 2 0 0 8 年6 月 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 学位论文 摘要 船用Q D 6 8 5 高强度锻钢具有强度高 韧性好 抗低温冲击性能好 综合 机械性能优良 大截面性能稳定 淬透性高 热处理工艺稳定性好的特点 是制造通舱管件 杯形管节等船用高强度钢锻件的理想材料 应用Q D 6 8 5 高 强度锻钢件可以节省空间 减轻船体重量 提高船体结构的强度 本文针对Q D 6 8 5 高强度锻钢在船厂生产中的应用 在Q D 6 8 5 钢锻件的生 产过程中 对锻造和热处理两个主要的工艺过程进行研究 为了提高生产效 率 锻造工艺采用原同类高强钢的锻造工艺进行 热处理工艺通过三轮试验 对不同热处理参数下获得的试件进行力学性能试验 最终确定最佳工艺参数 首轮试验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 变化温度进行试验 初步确定淬火及回火的 温度范围 第二轮试验在合格的温度区间内的缩小温度变化范围 进行试验 确定最佳工艺参数 第三轮试验 对所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验证性试验 在 此基础上 对Q D 6 8 5 锻钢的力学性能试验 金相试验 落锤度试验等试验结 果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Q D 6 8 5 高强度锻钢的生产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 确定 了Q D 6 8 5 钢锻造及热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 研究结果对批量生产Q D 6 8 5 高强 度锻钢的制造工艺的参数优化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锻钢 锻造 热处理 显微组织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H i g h s t r e n g t h s t e e lQ D 6 8 5f o r s h i p b u i l d i n g h a ss o m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n c l u d i n gh i g hs t r e n g t ha n dt o u g h n e s s l o w t e m p e r a t u r e r e s i s t a n c e g o o di m p a c t p e r f o r m a n c ea n d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m e c h a n i c a lp r o p e r t y s t a b l ep e r f o r m a n c eo fl a r g e C R O S S s e c t i o n h i g hh a r d e n a b i l i t ya n dh e a tt r e a t e ds t a b i l i t y I ti sap e r f e c tm a t e r i a l f o rm a k i n gs h i p b u i l d i n gh i g h s t r e n g t hs t e e l f o r g i n g s s u c ha sp i p ef i t t i n g sa n d b u s h i n g s U s i n gh i g h s t r e n g t hs t e e lQ D 6 8 5 c a ns a v es h i p l o w e rs h i pw e i g h t a n d i n c r e a s es h i ps t r u c t u r a ls t r e n g t h I nt h i st h e s i s i nt h ev i e wo fs h i p b u i l d i n g t h ea u t h o rm a i n l yd o e sr e s e a r c ho n t h et e c h n o l o g yo ff o 画n ga n dh e a tt r e a t m e n ti nt h ep r o c e s so fQ D 6 8 5s t e e l p r o d u c t i o n F o rt h ei n c r e a s i n go fp r o d u c t i o ne f f i c i e n c y t h ep r o c e s so ff o r g i n gi s s i m i l a rt ot h ef o r g i n gp r o c e s so ft h eo r i g i n a ls a m et y p eo fh i g h s t r e n g t hs t e e l A s t oh e a tt r e a t m e n t t h ea u t h o rd o e sm e c h a n i c a lp r o p e r t yt e s t so fs a m p l e sw h i c ha l e p r o d u c e di nd i f f e r e n th e a tt r e a t m e n tp a r a m e t e r st oo b t a i no p t i m u m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p a r a m e t e r s F i r s tt e s t a l t e rt e m p e r a t u r e i naw i d er a n g ea n dd e t e r m i n et h e t e m p e r a t u r er a n g eo fq u e n c h i n ga n dt e m p e r s e c o n dt e s t r e d u c et h ev a r i a t i o n t e m p e r a t u r er a n g ei na na c c e p t a b l er a n g ea n do b t a i no p t i m u m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p a r a m e t e r s t h i r dt e s t v e r i f yo p t i m u m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p a r a m e t e r s O nt h eb a s i so f a l lw o r ka b o v e t h ea u t h o ra n a l y z e sr e s u l t so fm e c h a n i c a lp r o p e r t y t e s t m i c r o s c o p i c t e s ta n dd r o p w e i g h tt e s t d i s c u s s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p r o d u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o np e r f o r m a n c eo fQ D 6 8 5s t e e l a n do b t a i no p t i m u m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p a r a m e t e r so ff o r g ew o r ka n dh e a tt r e a t m e n t T h er e s e a r c ho f f e r ss o m er e f e r e n c e v a l u e sa b o u to p t i m u m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p a r a m e t e r so f b a t c hp r o d u c t i o n K e yw o r d s f o r g e ds t e e l f o r g ew o r k h e a tt r e a t m e n t m 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 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本论文的所有工作 是在导师的指导 下 由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 有关观点 方法 数据和文 献的引用已在文中指出 并与参考文献相对应 除文中已 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 经公开发表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 签字 碰耋 日期 k 裤乡月6 日 哈尔滨丁程大学硕士学何论文 第1 章绪论 1 1 概述 随着世界造船中心逐渐从欧洲转移到东亚 日本 韩国和中国1 9 9 5 年造 船产量占世界总量的7 6 3 1 9 9 9 年己上升到7 7 8 东亚已成为世界造船 工业的中心 自1 9 9 5 年以来 我国造船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三位 2 0 0 0 年 我国造船产量接近3 5 0 万载重吨 进入新世纪后 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出现 了放缓迹象 但是从中长期来看 由于大批油船需要更新 天然气这种清洁 能源海运量急剧增长 在2 0 0 5 年前造船市场总体上将保持兴旺势头 2 0 0 7 年 中国新承接船舶订单超过韩国和日本 造船接单是世界第一 手持订单是世界第二 成为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造船大国 2 0 0 7 年 中国造船 产量出现了惊人的增长 全年船舶工业新接订单9 8 4 5 万载重吨 同比增长 1 3 2 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船舶工业新接订单迅猛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船舶 工业的飞速发展 据统计 中国两大船舶集团工业造船情况表现良好 其中 中船集团公司2 0 0 7 年造船完工量 新承接船舶订单 手持船舶订单占全国总 量的3 4 2 4 和3 2 中船重工集团公司三大造船指标占全国总量的2 2 1 6 和1 6 从地方船舶工业造船情况来看 江苏 浙江 山东等地方船舶工 业发展迅猛 尤其是江苏省船舶工业异军突起 三大指标分别占全国总量的 2 3 4 1 和3 7 其中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位列全国第一 完工量居全国第 二 从世界各国2 0 0 7 年新接船舶订单来看 中国新接订单已经占到国际市场 近一半的份额 中国制造 的船舶产品得到了世界市场的广泛认可 随着船舶市场的大断扩大 一些大型船舶的发展越来越快 V L C C 等超大 型原油船的出现 对船体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我公司的船舶建造吨位 也由原来的2 9 0 0 0 吨成品油船向2 9 7 0 0 0 吨超大型油船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公 司建造的最大矿砂船载重量已达到3 8 8 0 0 0 吨 散货船1 7 4 0 0 0 吨 原油船最 大达到3 2 0 0 0 0 吨 船舶的吨位有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 国内三大造船基地的 相继建成投产 2 0 0 7 年我国船舶行业手持订单量已经超过韩国 正在向世界 第一造船大国的目标挺进 我公司3 0 万吨船坞的建造也正在进行中 为生产 大型船舶提供了硬件设施 同时国际新规范对涂层中海水的盐分的含量有了 新的规定 对船厂的生产条件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随着船舶建造吨位的不断扩大 船用材料的不断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特别是船用钢板E 级钢的出现 与之配套的高强钢锻件显得尤其重要 船用 高强度Q D 6 8 5 锻钢 在船体上起到加强作用 在局部承受载荷过大的地方采 用高强度钢锻件 可以起到加强支撑 提高船体局部刚度的作用 同时 高 强度钢锻件的大量使用 可以在达到相同强度的情况下 减小结构部件的体 积 从而可以减小整个船体重量 随着冶金技术的不断发展 近几年来出现的电渣炼钢及炉外精炼n 5 1 等先 进技术n 1 使钢中的杂质显著降低 提高了钢的纯洁度 降低S P 杂质 使该锻钢的性能达到国外同类钢材的水平 炉外精炼处理 通过加入合成渣进 行深脱硫 喂入铝丝 铝粒 S i C a 线 硅铁 锰铁等进行脱氧合金化 经过 炉外精炼技术处理 较大程序地去除了钢中硫 磷含量 特别是脱硫效果良 好 电渣炉是一种利用重熔电流产生热能熔化插入渣池的自耗电极 金属熔 滴通过渣液清洗后 在水冷结晶器中结晶成电渣锭的一种特殊冶炼设备 由 于渣液的去夹杂作用和良好的结晶条件 电渣重熔金属具有良好的纯净度 铸态组织细致均匀 无白点及年轮状偏析 硫含量极低 夹杂物细小弥散等 优良性能 因此 电渣重熔在大中型锻件 模块毛坯生产中处于垄断地位 在优质工模具钢 马氏体时效钢 双相钢管坯 冷S L S L 辊电渣钢占绝对优势 电渣熔铸异形件有独特之处 国内电渣钢年产量已达几十万吨 炉外精炼是将转炉 平炉或电炉中初炼过的钢液移到另一个容器中进行 精炼的炼钢过程 也叫 二次炼钢 炼钢过程因此分为初炼和精炼两步进行 初炼 炉料在氧化性气氛的炉内进行熔化 脱磷 脱碳和主合金化 精炼 将初炼的钢液在真空 惰性气体或还原性气氛的容器中进行脱气 脱氧 脱 硫 去除夹杂物和进行成分微调等 这样将炼钢分两步进行 可提高钢的质 量 缩短冶炼时间 简化工艺过程并降低生产成本 1 9 3 3 年法国佩兰 R P e r r i n 应用专门配制的高碱度合成渣 在出钢的 过程中 对钢液进行 渣洗脱硫 这是炉外精炼技术的萌芽 1 9 5 0 年在联邦 德国用钢液真空处理法脱除钢中的氢以防止 白点 6 0 年代末期以来 炉外 精炼技术经过不断地发展 目前已有几十种方法应用于工业生产 逐步形成 了炼钢工艺中的一个新分支 中国于1 9 5 7 年开始研究钢液真空处理法 建立 了钢液脱气 真空铸锭装置 7 0 年代建立了氩氧炉 钢包精炼炉和钢包喷粉 装置等炉外精炼设备 炉外精炼的原理如下 2 哈尔滨丁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暑暑i i i 暑宣宣置II l lr 昌i 宣暑宣昌宣i 宣i 暑i i 皇置薯 a 真空脱气 钢液中气体的溶解度服从平方根定律 钢中氢含量 钢液真空处理时 降低精炼容器中氢的分压 即可达到钢液脱氢的目的 氢的溶解反应平衡常数 l H 是温度的函数 在1 6 0 0 时 K H O 0 0 2 7 氢在钢液中溶解平衡常数低 扩散速度快 所以钢液脱氢速度很快 可使钢中氢含量接近平衡值 同理 也 可进行脱氮 但氮在钢液中的溶解平衡常数较高 K N O 0 4 0 扩散速度慢 因 此钢液真空处理时 氮的脱出率仅为1 0 2 5 b 真空脱氧 炉外精炼通常用两种脱氧方法 真空下碳脱氧和加入合金元素硅 锰 铝等进行沉淀脱氧 真空下碳氧反应为 C O 川O t 则 C O p p C O K m p p C O 平衡常数K 为温度的函数 在1 6 0 0 1 2 和p p C O 1 大气压时 值为0 0 0 2 0 0 0 0 2 5 因此真空下碳的脱氧能力很强 可超过脱氧元素硅 锰和铝 反应产物C O 是气态而不是呈夹杂物形态 在真空下极易排除 c 惰性气体处理 向钢水中吹入惰性气体 这种气体本身不参与冶金反应 但从钢水中上 升的每个小气泡都相当于一个 小真空室 气泡中H 2 N 2 C O 的分压接近于 零 具有 气洗 的作用 炉外精炼生产不锈钢的原理 就是应用不同的C O 分压下碳铬和温度之间的平衡关系 图1 1 用惰性气体加氧进行精炼脱碳 工艺过程中不断变换氩 氧的比例 可以降低碳氧反应中C 0 的分压 在 较低温度的条件下 降低碳含量而铬不被氧化 d 钢液搅拌 炉外精炼过程中对钢液进行搅拌 使钢液成分和温度均匀化 并能促进 冶金反应 多数冶金反应过程是相界面反应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扩散速度是 这些反应限制性环节 钢液在静止状态下 冶金反应速度很慢 如电炉中静 止的钢液脱硫需要3 0 6 0 分钟 炉外精炼中搅动钢液进行脱硫只需3 5 分 钟 即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钢液在静止状态下 夹杂物靠上浮除去 服从于 斯托克斯 S t o k e s 定律 排除速度较慢 搅拌钢液时 夹杂物的除去服从于 指数规律 式中X t 和X 0 分别表示时间S 和开始时间 s O 时夹杂物的浓度 k 为常数 与搅拌强度 类型和夹杂物的特性有关 3 哈尔滨t 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鬟 V o C fl 图1 1 碳铬平衡关系 e 处理方式 钢包处理型炉外精炼特点是精炼时间短 1 0 分钟 3 0 分钟 精炼任务 单一 没有补偿钢水温度降低的加热装置 工艺操作简单 设备投资少 有 钢水脱气 脱硫 成分控制和改变夹杂物形态等装置 真空循环脱气法 R H D H 钢包真空吹氩法 G a z i d 钢包喷粉 C a S i 或其他粉剂 处理法 I J T N S L 等均属此类 f 钢包精炼型炉外精炼 特点是精炼时间长 6 0 分钟 1 8 0 分钟 具有多种精炼机能 有补偿钢水 温度降低的加热装置 适于各类高合金钢和特殊性能钢种 如超纯钢种 的精 炼生产 真空吹氧脱碳法 V O D 真空电弧加热脱气法 v A D 和钢包精炼炉法 A S E A S K F 等 均属此类 与此类似的还有氩氧脱碳法 A O D 典型的炉外精 炼设备如图1 2 所示 4 i 辔 嗜 矿 图1 2 典型的炉外精设备 g 工艺特点 炉外精炼具有共同工艺特点 选择一个理想的精炼气氛条件 通常采 用真空 惰性气氛或还原性气氛 对钢液进行搅拌 可采用电磁感应 惰 性气流或机械方法搅拌 钢液加热 在精炼过程中通常采用电弧加热 埋 弧加热 等离子加热或增加化学热等 各种炉外精炼法不外乎这三个方面技 术的不同组合 几种炉外精炼的工艺特点和冶金机能见表1 1 h 工业生产概况 在各种炉外精炼方法中 钢包处理型炉外精炼在工业生产中使用最多 7 0 年代米期世界各国投入工业生产的炉外精炼设备约有4 0 0 余座 美国和日 本生产轴承钢全部都经真空处理 R H 法 D H 法等 超低硫钢的生产以及控制 央杂物形态的钢种主要应用钢包喷粉处理法生产 T N 法 s L 法 A O D 炉利 用氩一氧混合欢炼生产不锈钢 铬元素的回收率达9 8 以上 并可使用高碳 铬铁做合金原料 经济效果十分显著 美国的不锈钢生产几乎全部用A O D 炉 目前世界上A O D 炉生产的不锈钢约占7 5 A S E A S K F 炉和V A D 炉均采用电弧 加热钢液 用电磁感应或氢气流搅拌铜液 可进行长时间的精炼操作 多用 于生产高合金钢 这类设备还可作钢液保护炉 用于多炉联合生产特大钢锭 哈尔滨工稃大学硕 学位论文 表1 1 儿种炉外精炼法的工艺特点和冶金机能 工艺交弱 真空锸环麓锕乜真空欧董铜包曩静真空欢I 麓真空电强加热钢包格烁妒法复氧规碳 气法 R H 接 G I z i d 洼 I 溆v o B 蔑气法 Y A D A S E A S K F 溆A O D 麓麓豢件 精燕用锕包 麟舳锯皴毪吨簧泓 提锌方式 加热方式 真空 真空欢氯晴耪真空 真空真窑磅稃气镕 i l i l l l运用 碱性包 运用运用转妒 赛雏寮删蠢 酩孺矾 酩 锕水 B 环欢誓 吠氯欢氲吹氯 奄薹 0 00 0I X 0 0 IX 0O O o o o o OO 0 o O O 改变形毒OO 羹气 曩 氯 麓奠 置羹 击夹杂 氯化物积o o 0 00 0 0 按11浇铸温度00 II I I I I r Ii i i i i i I I i i i I 0 0 效累显著 0 有效果 炉外精炼法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冶金质量 并将钢中有害杂质降低到以下 水平 H 0 5 3 p p m O 5 3 0 p p m I N 1 5 一5 0 p p m C 0 0 0 2 0 0 3 s o 0 0 2 0 0 1 提高现有炼钢炉生产能力3 0 5 0 0 o 使钢液浇铸温度波 动幅度保持 3 4 范围内 生产成本降低1 3 5 4 几种炉外精炼法的设备 投资 操作费用 工业化水平的比较见表1 2 表I 2 炉外精炼法工业生产概况 l l l l l l l 1 一 舞缘方蒎触勰啦锕篙法钢警凌真黼洼主惹黼黼 设备投资比较 摄作费用比较 精炼时硒 分 钢龟窖量f 坨 工壹亿永平 年代 束髑设备彦致 辅炼通用舅种 中 巾 跗 奢D 一 a H 一 一 一4 4 一 巾俺离蠢 较低 巾饭离寿裔 趔铆 鲫 l 鼽 鼽1 l 鳓 O0 队l 黯2 l 弱 1 5 l 话 l 酲 色箍 蟹 3 5 0 1 0 0 0 允许圆角 1 0 0 1 2 0 2 5 0 1 0 0 0 允许圆角 8 O 1 0 0 1 0 0 0 4 O允许圆角 1 0 0 1 0 0 0 2 O 允许圆角 本文采用的钢坯为由2 0 0 的棒料进行锻造 其充许编差为 4 O m 2 2 4 化学成分 2 2 4 1 钢坯以熔炼成分交货 钢的熔炼成分应符合表2 3 的规定 表2 3 钢的熔炼化学成分 残余 兀 CS i i l n SPN iC rM o V 元素 素 C u 含 0 1 1O 1 70 6 02 7 50 8 00 4 00 0 3 量 0 0 10 0 1 50 2 5 O 1 60 3 71 o o 3 5 0 1 5 0 O 6 0 O 1 0 注 将0 0 3 O 0 5 的钛加入盛钢桶中 作为工艺附加剂 钢中的钛含量记录供参考 2 2 4 2 成品钢坯的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成品钢坯的化学成分允许偏差见表2 4 表2 4 成品钢坯的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一 残余元兀 CS iM nSPN iC rM oV 素素C u O 1 1O 6 02 7 5O 8 0O 4 0O 0 3 偏 v 差 O 0 20 0 1 00 0 1 50 2 5 O 1 61 0 03 5 01 5 0O 6 0O 1 0 2 2 5 力学性能 2 2 5 1 熔检试样经调质处理后 其拉伸性能应符合表2 5 规定 1 3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2 5 熔检试样的力学性能 屈服点R 乩抗拉强度艮伸长率A断面收缩率Z l i P aM P a 6 8 5 8 2 5 记录供参考 1 5 4 5 2 2 5 2 熔检试样经调质处理后 其一2 0 横向V 型缺口夏比冲击试样的冲击 性能应符合表2 6 的规定 表2 6 2 0 横向V 型缺口夏比冲击试样的冲击性能要求 k 三个试样平均值 J纤维断面率 8 0 9 0 2 2 6 非金属杂物和晶粒度 非金属杂物应按照G B T 1 0 5 6 1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 中J K 评级图评级 钢中的氧化物应不大于1 5 级 硫化物应不大于1 5 级 并且 二者之和应不大于2 5 级 晶粒度的评级按Y B T 5 1 4 8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 法 进行 钢的晶粒度应不小于5 O 级 2 2 7 低倍检验 钢的低倍组织不允许有肉眼可见的缺陷 如缩孔 气泡 裂纹和夹杂等 一般疏松不大于1 0 级 中心不大于1 5 级 2 2 8 白点 钢中不允许有白点 在整个检验过程的各环节中 若发现白点 则同一 炉罐号 同一熔炼号的钢坯应全部报废 2 2 9 表面质量 交货状态的钢坯 不充许有肉眼可见的表面裂纹 折叠 结疤及外来非 金属夹杂物等缺陷 局部缺陷可用铲 凿 砂轮磨削或机加工方法清除 清 除的宽深比不小于6 1 同一截面上清除的总深度不允许超过表2 2 的规定 修整后应保证留有足够的精加工余量 2 2 1O 内部质量 2 2 1 0 1 探伤条件 锻件的内部质量采用超声波探伤进行检验 设备及方法如下 a 探伤仪 1 4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应使用A 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 其频率至少 1 2 5 5 0 M H z 范围内 探伤仪的垂直性误差应不大于5 动态范围应不小于2 6 d B 探伤仪的其余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Z B Y 2 3 0 A 型脉冲反射式探 伤仪通用技术条件 的规定 b 探头 原则上采用纵波直探头 晶片直径1 4 2 6 m m 探伤频率 1 2 5 5 0 M H z 耦合剂 采用机油或类似的油性介质 起始灵敏度的调整 先将产品的无缺陷部分的第一底面反射波 高度调整到示波屏高度的9 0 然后将灵敏度新加到2 0d B 探伤灵敏度的调整 探伤时 在起始灵敏度的基础上再提高6 d B 距离波幅特性曲线的制作 人工对比试块用与被探伤锻件相同 的材料制作 对比试块尺寸3 5 9X1 4 0X3 0 m 人工缺陷为由3 X3 0 m 的横向孔 缺陷反射波高度分类区分线的第1 I 条区分 线比第1 条区分线高6 Od B 探伤人员 锻件控伤人员应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和锻件探伤经 验 并由经考核取得国家认可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 2 2 1 0 2 探伤方法 锻件的探伤方法如下 a 采用直接垂直探伤法 b 锻件准备 需进行超声波的锻件表面 应采用砂轮打磨或机械加工 的方法使表面粗糙度达1 2 5um 左右 去除水锈 污物 涂料等妨碍探 伤的附着物 c 探伤范围和测定方法 应在可探伤的全部位置上进行探伤 原则上应从锻件的两个垂 直的方向进行探伤 尽可能探测到锻件的全部体积 主探面根 据锻件的形状而定 探头的移动方法是在探头移动范围内 每次探伤都各重叠1 0 左右 以完成1 0 0 面积的探伤 探头的移动速度不得超过 1 5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 学位论文 1 5 0 m m s 缺陷反射波高度及缺陷埋藏深度 聊 例如 1 0 6 0 这里1 0 为缺陷反射波的高度 6 0 为缺陷在锻件中的埋藏 深度 嘲 但是 当因底面多次反射出现异常时 可将邻近的无缺陷部分 的第一底面反射波高度调整到1 0 0 并测定7 0 以下的底面 反射波高度的范围 在这种情况下 由于产品的形状不 底 面反射波高度下降部分不受这一限制 缺陷指示长度的测定 通过前后左右扫描 测定出缺陷引起的 且超过最大缺陷反射波高度5 0 的部分探头距离 以此来表示 缺陷的指示长度 d 缺陷的评定 当缺陷的指示长度超过锻件厚度的I 4 且缺陷反射高度超过 2 0 时 应作为缺陷处理 对分散缺陷 当缺陷与缺陷之间的间隔小于最小缺陷的指示长 度时 作为一个缺陷处理 当缺陷与缺陷之间的间隔大于最小 缺陷的指示长度时 应分别作为独立的缺陷处理 底面第一次反射波的高度小于相邻无缺陷部分的底面反射波 高度的7 0 其范围限于直径为5 0 m m 的圆以内时 应不作缺陷 处理 2 2 11 焊补 锻件表面缺陷一般不允许焊补 对局部小缺陷 在不影响使用强度时 征得需方同意可进行焊补 焊补前 应将缺陷清除干净 然后应使用经需方 认可的奥氏体焊条和补焊工艺进行补焊 2 3 检验规则 2 3 1 检查与验收 锻件的检查与验收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进行 需方有权按相应的标准或 合同的规定进行全面或单项复验 按我公司的采购产品检验程序对进厂的材料进行复验 确保材料的质 1 6 哈尔滨T 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量 2 3 2 分批与抽检试样数量 2 3 2 1 化学分析 化学分析以同一熔炼号为一批 每批抽取一个试样分析 2 3 2 2 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按如下原则进行组批 a 单个锻件重量不大于l O O k g 时 由同一炉罐号 同一锻造工艺 同一 调质炉次的所有锻件组成一批 b 单个锻件重量大于l O O k g 小于等于2 5 0 k g 时 由同一炉罐号 同一 锻造工艺 同一调质炉次的每三个 余数取整 锻件组成一批 c 单个锻件重量大于2 5 0 k g 时 以每个锻件为一批 d 在每一批中 抽取一组二个拉伸 三个冲击试样 单个锻件重量大于 6 0 0 k g 且长度大于2 0 0 0 m m 时 则在锻件的两端各抽取一组二个拉伸 三个冲 击试样 2 3 2 3 断口检验 断口检验按2 3 2 2 分批 并从每批中抽取一个试样 检验按G B T 2 9 7 1 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断口检验方法进行 2 3 2 4 非金属夹杂物 非金属夹杂物检验以同一炉罐号的锻件为一批 每批从相当于钢锭冒口 端的锻件上抽取一个试样 检验按G B 1 1 0 5 6 1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 定 方法进行 2 3 2 5 表面质量与外形 锻件的表面质量和外形的检查应逐件进行 2 3 3 复验 2 3 3 1 在拉伸试验中 在一项指标不符合规定时 可在原试块最初取样部 位的附近 再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复验 复验的结果应全部符合表2 5 的 规定 2 3 3 2 在冲击试验中 若有一个试样不符合单个试样值要求时 可以从原 试块最初取样部位的附近 重新取三个试样进行复验 复验的结果必须符合 表2 6 的规定 1 7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2 3 3 3 拉伸 冲击和断口复验结果不符合规定的 允许对锻件进行重新调 质处理 然后重新检验全部力学性能 重新调质处理不得超过两次 重新试 验的试样数量与初验相同 2 3 3 4 化学成分或非金属夹杂物检验结果不合格时 不允许复验 按技术要求和检验规则对本工艺研究的Q D 6 8 5 钢进行了检验 其化学成 分 力学性能 非金属夹杂物 晶粒度 低倍 白点 表面质量及内部质量 均达到了要求 属合格产品 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试验 2 4 本章小结 本研究采用的试验材料由巾2 0 0 的Q D 6 8 5 钢棒料钢坯 经我公司的锻造设 备进行锻造 在箱式电阻炉中进行热处理 本章通过对Q D 6 8 5 钢的技术条件的 进一步分析 介绍Q D 6 8 5 钢的制造及交货状态 对Q D 6 8 5 钢的化学成分及性能 指标进行介绍 对原材料进行初步的检验和进一步的复验的指标进行了阐述 介绍了材料的检验规则及组批方法 对下一步的锻造和热处理工艺提供了合 格的材料 为整个工艺试验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1 8 哈尔滨T 程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i 葺皇葺宣暑暑 暑i i i i i i i 昌置i 置i 昌i i i i i 暑昌 i i i i i i i 薯i 1 i 宣宣宣 宣暑置蕾暑葺宣昌宣置暑 宣i i i 暑 第3 章锻造工艺 3 1 锻件基本要求 Q D 6 8 5 钢主要是通过锻造使其产生塑性变形 改变尺寸 形状及改善性 能 得到高强度钢锻件 锻件要求圆角过渡 对任一块锻造试验坯料 任意 二面间夹角均要求锻造成圆角过渡状 锻件的化学成分符合表2 3 的规定 且不允许有肉眼可见的表面裂纹 折叠 缩孔 外来非金属夹杂等缺陷 3 2 锻造试验 3 2 1 试验目的 通过本试验的研究 在充分了解Q D 6 8 5 锻件对于产品的专用钢适应性的 同时 通过试验找出锻件的最佳生产工艺参数 达到独立生产合格的高质量 Q D 6 8 5 锻件 3 2 2 试验内容 3 2 2 1 试样编号 本试验采用试验样品共 7 6 块 进行了编号 试号为9 9 4 1 0 1 9 共7 6 个 3 2 2 2 试样规格 考虑不同壁厚的工件回火时间有所不同 本试验采用1 3 0 m m 8 0 r m 和 3 0 m m 三种规格的试样 其规格及数量见表3 1 表3 1 试块规格及数量 试块规格试块数量 1 3 0 1 5 0 x 2 0 01 9 块 8 0 1 5 0 2 0 01 9 块 3 0 X1 5 0 X 2 0 0 1 9 块 3 2 2 3 试样下料尺寸 本试验采用锯床下料 试样的下料尺寸见表3 2 表3 2 下料的尺寸 试块规格下料尺寸 1 3 0 1 5 0 X 2 0 0由2 0 0 1 3 0 8 0 X1 5 0 X 2 0 0巾2 0 0 8 2 3 0 1 5 0 X 2 0 0 巾2 0 0 9 8 锻在一起 然后割开 3 2 2 4 试锻试验 1 9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根据我公司以往生产高强度锻钢9 2 5 A 的经验 考虑制定了加热规范口们 如表3 3 所示 表3 3 锻造加热规范 装炉温度 5 0 0 C 即调质处理 经调质处理后 可以获得粒状细珠光体组 织 又称回火索氏体 基体己基本消除锻造后的残余应力 同时由于粒状碳 化物对基体没有片状碳化物那样的 切割作用 使钢的强度 塑性 韧性达 到比较恰当的配合 5 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4 2 热处理试块规格 本试验采用锻造试验中1 3 0 m m 8 0 m 3 0 m m 三种壁厚的试块 试块尺寸 分别是1 3 0 m m X1 5 0 m i n x 2 0 0 n n 8 0 m m X1 5 0 r e x 2 0 0 m m 3 0 m m X1 5 0 r m X 2 0 0 m m 4 3 试验内容 4 3 1 首轮试验 4 3 1 1 试验内容 目前 参与Q D 6 8 5 锻钢研制的研究所提供的技术资料 6 1 1 7 1 8 1 9 1 1 6 1 1 n Q D 6 8 5 锻 钢有如表4 1 所列的以下五种热处理参数供参考 表4 1 可供参考的工艺方法 淬火保温系回火保温系数 序号淬火温度 回火温度 淬火介质 数 r a i n r a m r a in m A8 6 0 8 8 02 5 36 5 0 6 9 04 7 水 B8 9 03 小时6 6 0 5 水 C8 3 0 8 6 02 5 3 56 4 0 6 9 04 7水 一次8 8 0 一91 0 2 5 3 5 D 6 4 0 6 9 04 7 水 二次8 3 0 8 6 0 2 5 3 5 E8 8 0 9 1 02 5 3 56 4 0 6 9 04 7 水 从表4 1 中的五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来看 回火工艺参数基本一致 只是 淬火工艺参数不同 综合五种工艺特点 并根据经验 我们选择了第五种工 艺参数作首轮试验的基础 如果不合适再适当调整 试验用试块为锻造所采 用的规格 通过不同的淬火及回火制度 组合成1 2 种工艺参数 淬火保温时 间根据不同的厚度分别选2 5 小时 2 小时和1 5 小时 上 下限回火温度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l lT i l l 暑i 暑置宣罩昌高 首先确定在6 5 0 C 和6 8 0 C 回火时间根据不同厚度尺寸分别选了6 小时 9 小时 5 小时 8 小时 4 小时和2 5 小时 这样就缩小了试验的范围 确定 了首轮热处理工艺试验的工艺参数 见表4 2 表4 2 首轮热处理试验工艺参数 序号试块编号壁厚 唧 淬火工艺参数回火工艺参数 19 6 01 3 0 8 9 0 x 2 5 小时6 5 0 x 6 小时 29 6 11 3 08 9 0 x 2 5 小时 6 5 0 9 小时 39 6 91 3 0 8 9 0 x 2 5 小时6 8 0 6 小时 49 6 81 3 0 8 9 0 x 2 5 小时6 8 0 x 9 小时 5 9 6 38 08 9 0 2 小时 6 5 0 5 小时 69 6 48 08 9 0 x 2 小时6 5 0 x 8 小时 79 7 18 08 9 0 x 2 小时6 8 0 x 5 小时 89 7 28 08 9 0 x 2 小时 6 8 0 8 小时 99 7 43 08 9 0 x 1 5 小时 6 5 0 x 2 5 小时 1 09 7 53 0 8 9 0 x 1 5 小时6 5 0 x 4 小时 1 1 9 6 6 3 08 9 0 x1 5 小时 6 8 0 x2 5 小时 1 29 6 73 08 9 0 x 1 5 小时 6 8 0 4 小时 a 淬火要求 入炉温度 8 0 0 升温速率 随炉 冷却 水冷至1 0 0 以下出水 淬火水温 淬火前 3 0 淬火介质的几点说明 1 如图4 1 所示 C 曲线与理想的淬火介质冷却曲线的关系乜1 该介质在钢 的过冷奥氏体分解最快的温度下 具有最强的冷却能力 在接近马氏体点时 冷却能力又变得缓和 这样既保证了淬火要求 又减少了淬火应力 防止了 淬火变形开裂 各种钢材的C 曲线不同 实际工件的尺寸不同 则应选择不 同的淬火介质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U 越 晤 丑寸同l o gr 图4 1C 曲线与理想的淬火介质冷却曲线的关系 不同的淬火介质 具有不同的冷却能力 为了表征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 用淬火烈度H 表示 H h 2 K 式中 h 一在整个淬火过程中热传导系数的平均值 K 一材料的导热系数 规定1 8 静止水的冷却能力H I 各种淬火介质的相对冷却能力见表 4 3 表4 3 各种介质的冷却能力 6 5 0 5 5 0 C 珠光体区 3 0 0 2 0 0 马氏体区 淬火介质 冷却能力 淬火能力 冷却能力 淬火能力 s 1 H s 叫 H O C 水 7 3 01 0 6 2 7 51 0 2 1 8 水6 0 0 1 0 0 2 7 01 0 0 3 0 水5 0 00 7 22 7 01 0 0 5 0 2 水1 0 00 1 72 7 0 1 0 0 7 4 水3 00 0 5 2 0 00 7 4 1 0 0 水2 60 0 4 4 1 9 00 7 I 如表4 3 所示 当淬火水温高于3 0 C 时 水的淬火能力急剧下降 为此 要求淬火前 3 0 哈尔滨丁程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b 回火要求 入炉温度 6 0 0 升温速率 随炉 冷却 水冷至2 0 0 以下出水 淬火水温 淬火前 3 0 c 保温时问从仪表到温开始计时 d 每热处理炉次交验时应附有自动记录曲线 试块出炉至入水时间和试块出 水温度记录 4 3 1 2 力学性能试验 力学性能试验的按G B T 2 2 8 金属拉伸试验方法的要求进行 冲击试验按 G B T 2 2 9 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进行 4 3 2 1 取样数量 力学性能试样每个试块上取拉伸试样2 个 冲击试样3 个 4 3 2 2 取样方法及部位 拉伸试样对1 3 0 r m 试块在厚度的1 4 处和1 2 处横向各取1 个 其余规 格试样在1 2 部位取样 采用直径为1 0 m m 标距长度为5 0 姗的圆柱形试样 冲击试样对1 3 0 m m 厚试在距试块表面至少2 5 处横向取样 其余规格试 样在1 2 部位取样 采用1 0 X 1 0 5 5m m 缺口深度为2f i l m 的V 型缺口夏比 冲击试样 其缺口方向是锻件的厚度方向 4 3 2 3 力学性能结果 为了检验上述工艺是否合适 对热处理后的试块进行力学性能检验 根 据大纲要求晶粒度每个试块都进行了检验 对于夹杂物检验 随机地取了2 个试块 试验结果如表4 4 每个试块上取拉伸试样2 个 冲击试样3 个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l i r 暑 暑i 宣昌暑昌 i i i i i 宣i i i i 暑肓宣i i 薯皇i i i i i i i i i i 暑昌宣昌暑暑暑暑宣暑宣暑宣萱宣 i i i i i i 表4 4 首轮试验结果 断 试 抗拉强 伸面 晶 夹块壁 调质参数 屈服点 度 长 收 冲击功A J v 哪 F 粒 编厚 R 山舻a率 缩 杂 M P a 度 号 率 Z 6 8 5 记录 8 0 8 2 51 54 59 052 5 8 9 0 x2 5 h6 9 08 0 52 27 11 7 61 7 01 5 41 0 07 9 6 01 3 0 6 5 0 X 6 h 7 0 0 8 1 52 1 7 01 0 0 8 9 0 X2 5 h8 0 58 6 52 06 8 1 6 61 5 0 1 6 01 0 0 6 1 5 9 6 11 3 0 6 5 0 X 9 h 8 0 08 6 02 06 91 0 0 7 8 9 0 X 2 5 h 7 7 08 8 02 2 6 5 1 6 8 1 6 8 1 7 41 0 07 9 6 81 3 0 6 8 0 X 9 h 7 6 59 1 02 46 91 0 0 8 9 0 X 2 5 h8 3 08 2 01 74 88 61 0 21 1 8l o o7 9 6 91 3 0 6 8 0 X 6 h8 7 08 2 51 74 91 0 0 8 9 0 2 h7 1 08 2 02 16 61 8 41 6 41 7 01 0 07 9 6 38 0 6 5 0 X 5 h 7 2 0 8 2 52 1 6 61 0 0 8 8 9 0 X 2 h7 9 08 5 52 06 71 4 01 5 41 4 61 0 07 9 6 48 0 6 5 0 8 h7 8 08 4 52 06 81 0 0 8 9 0 2 h8 2 08 5 51 75 21 0 01 0 31 0 41 0 07 9 7 18 0 6 8 0 X 5 h 8 2 08 6 0 2 0 5 61 0 0 8 8 9 0 X 2 h6 9 57 9 5 2 2 6 51 5 61 7 01 7 31 0 07 9 7 28 0 6 8 0 X 8 h7 6 07 9 52 36 61 0 0 8 8 9 0 1 5 h 9 4 51 0 2 51 34 44 35 46 01 0 07 9 6 63 0 6 8 0 X 2 5 h 9 5 5 1 0 2 51 6 4 31 0 0 8 9 0 X 1 5 h7 3 08 3 5 2 1 6 51 3 81 4 61 5 21 0 07 9 6 73 0 6 8 0 X 4 h7 3 08 3 52 26 91 0 0 9 7 43 08 9 0 1 5 h8 0 08 7 51 96 31 3 81 4 61 4 91 0 07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5 0 X 2 5 h8 0 5 8 7 51 96 91 0 0 8 9 0 1 5 h8 7 09 1 5 1 86 71 3 81 5 01 3 4i 0 071 5 9 7 53 0 6 5 0 4 h 8 5 59 0 51 76 51 0 0 4 3 1 3 力学性能结果分析 根据表4 4 可以看出 每个试块的晶粒度 夹杂物的指标均合格 试块 9 6 0 9 6 1 9 6 8 9 6 3 9 6 4 9 7 1 9 7 2 9 6 7 9 7 4 的各项力学性能合格 试 块9 6 9 9 6 6 9 7 5 的力学性能不合格 试块9 6 9 不合格的原因是屈服强度 偏高于技术指标上限8 2 5 M P a 试块9 6 6 不合格的原因是屈服强度艮远高于 技术指标上限8 2 5 M P a 同时伸长率 断面收缩率 冲击功均不合格 试块9 7 5 不合格的原因是屈服强度凡 偏高于技术指标上限8 2 5 M a 从试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如下规律 在6 5 0 回火时 随着回火温度时间的增加 k 上升 在6 8 0 回火时 随着回火温度时间的增加 氏下降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 淬火温度确定为8 9 0 C 是合适的 淬火保温时间不 同壁厚工件1 融2 5 小时基本上也是可行的 对于1 3 0 r a m 和8 0 n 壁厚的回 火温度确定为6 5 0 C 一6 8 0 9 C 区间基本上可行的 保温时间1 3 0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协议彩礼退还与个人财产分割合同范本
- 离婚协议书多语种专业翻译与本地化合同
- 物业租赁合同范本:包含设施更新改造协议
- 私立幼儿园教师聘用合同中的师德师风建设协议
- 汽车零部件生产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 新能源汽车研发企业股权赠与与市场推广合作协议
- 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资金申请报告:2025年市场潜力与资金需求预测
- 新能源行业2025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安全风险预警报告
- 风景插画建筑配色方案设计
- 达州专业安全咨询方案
- 2025年第一届安康杯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电力工程冬季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 贵州省贵阳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公司年度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 潍坊市2026届高三开学调研监测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 供电所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采购成本控制培训
- 2025年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街道办事处 编外人员招聘8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百果园水果知识培训资料课件
- 商业地产策划流程
- 2025年灌注桩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