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姜堰地名文化地名即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地名具有指位性,它代表着一定的空间位置;其又具有社会性,是社会的产物,它的命名演变等都受到社会的制约和影响;地名还具有文化性,每一个地名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文化。 所以说地名是地理文化也是文化地理。姜堰的地名是伴随着姜堰历史的前进和发展而产生的,记录了文化历史,也反映着乡风民情。如今姜堰的地名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凸显出其本身的地域性,历史性等特点。在此笔者就结合个人一些不成熟的思考,谈谈姜堰的一些地名文化。一姜堰地名的语源特点姜堰地名的语源异彩纷呈,涉身其中有如走进了博物馆,具有各时代气息的深邃历史艺术便呈现在我们面前了。当我们放眼大历史,大地域,在中华地名文化中对其进行比较认知时发现,姜堰的地名是如此不一般。姜堰地名的语源在宏观上的特点应该说是文化极权与地域性对抗即空间化解的并存 每一个街巷,里弄,桥梁,居民点,店铺,寺庙,区片,亭台楼阁,山河等都有其地名。它们是一个地区文化历史的坐标,构成了此地的显性脉络。微观上看,姜堰的地名数目繁多,但并不缠绕,它有着语源上的规律与特点,现总结如下:(一)堡,舍,庄,野,港,庙,家,垛,网,沟,墩,弯,院,营等这些都是姜堰地名语源中的固定词汇,是姜堰地名的构成骨架。其中有一些值得一说:1、巷巷指较窄的街道,北京叫胡同,上海称弄堂。以巷文化闻名的则是杭州,在这个层面上,姜堰与浙江相同。如香店巷,麻石巷,东后巷等。(东岳庙巷)东后街马家巷(往振兴路方向)2、铺铺是古代驿站制度的遗存。官设驿站创自元,明,每十,十五,二十五里设一铺。现姜堰地区仍留有刁家铺(现划归高港区),白米马沟(急递铺)等地名。3、垛 垛除了蒋垛之名外,应该说都与兴化地名中的垛字意义相同,多是因自然风貌而得命。垛田之风光,堪称一绝。如俞垛等。4、营墩多是军事上的设施,配置。营大多是历史上军队驻扎,训练的场所区域。例如白米的军营。墩则是用以烧放狼烟,传递军事信号的设施。例如白米马沟烟墩。5、堡这个字出现在地名中仍然与军事有关,只是在其他地区,人们将地名中的这个字读作谱,普通话亦是如此读。例如著名的西部影城镇北堡(拍红高粱的地方)。而姜堰地区仍唤作保,例如白米曹堡,吴堡6、埭埭意思是坝,多用于地名。这是很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名词汇,只有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有这种用法。在姜堰尤多, 如黄儿埭,刘儿埭等等(二)姜堰地名的出处也是纷繁复杂的,但慢慢梳理,归纳总结,便发现它们大多来源以下方面:1、民间传说,美好愿望。例如姜堰姜堰北郊的天目山,鹿女台。这里流传着仙翁王冶与鹿女的美丽传说。(天目山全景)2、大姓望族。这是姜堰地名中最普遍的现象,例如姜堰镇的蒋儿埭,就是因为大姓蒋姓而得名,又如娄庄,是因为邗江娄姓巨贾而得名。(娄庄镇标志建筑龙门)3、纪念表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迹这里有时间上的先后排序,例如宋朝时,岳飞在姜堰地区抗金,用羊打鼓之计击败金军,百姓为表其功,将村子改名为羊打鼓。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许多革命志士为姜堰的自由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民政府将一些乡镇村庄改名为烈士姓名,例如洪林,克强村等。到了现如今,桥头刘状元的历史故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两千年左右,为谋发展,所在地三沙改名为状元村(顾高镇克强村千年银杏)4、植被分布,地理形态,地貌特点,水域特色例如坡岭村以及蒋垛的溪河。5、商号,制售工艺品,土特产。比如从安徽迁来的姚氏在姜堰开香店,字号为姚义兴,东头便有姚义兴巷。(姚义兴巷)6、解放后特殊时期特别是大跃进文革期间的特殊词汇例如红星村,万众村,胜利村,卫星村等。7、建筑设施,区域位置 如西桥,东街等等(东大街)(三)除了宏观上的极权文化之外,在姜堰地名中蕴藏着许许多多的文化,而文化的聚会与集中的外在表现往往是风情万种。1、宗族姓氏文化 这表现在大族望族之姓(名)多被用在地名之中。2、人与人的社交文化比如姜堰北街上的镜箱巷十分狭窄,特殊的条件造就了这条远近闻名的君子巷3、科举文化官庄在姜堰地名中大量地出现,什么蔡官,拜官等等,科举取士,进入仕途为官这是莫大的荣耀。4、宗教文化地藏庵,梁王寺等作为姜堰地区的宗教场所常被人们用来指代区域,渐渐唤作地名。5、古商业文化这表现在商号,老字号,老行业等对姜堰地名的影响,如前面所讲的姚义兴香号成为了巷名。6、龙凤文化这是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往往与皇室或是与神仙传说,与风水相关。姜堰地名中有凤凰桥,凤凰墩等地名与文化相互缠绕,而地名恰恰又是文化本体,它是祖先留下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值得我们细细研究。特点是个纲,纲举目张。所以对姜堰(姜堰)地名特点的了解,便有利于人们在广度和深度上加深对这个历史地域的了解与文化认同。二部分镇名浅析姜堰镇姜堰属泰州。崇祯泰州志载:“禹贡(泰州)淮海为扬州,言北据淮,东距海为扬州之域。周武王封泰伯于吴,其地属吴。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而不能正江淮之地,遂属楚”这方宝地究竟经历了多少人间沧桑,谁也说不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镇北天目山发现了宋代和汉代墓葬,出土北宋政和铁钱、两汉陶器、铁剑、铜镜、五铢钱等。八十年代初和九十年代,地方文物工作者在天目山遗址进行考古调查,获得鬲、豆、罐、箭镞、网坠、铜削等。二十一世纪初年,发现的遗物有陶、铜、石、骨、蚌、牙等质料的人工器物,鹿、獐、犬、鱼、鳖、蚌、鸟等类动物遗骨。考古证实,姜堰这块宝地,至少在6800年左右我们的祖先即在此生息了。 对于“姜堰”这个名字从何而来,众说不一。称“三水”者有之,称“罗塘”者亦有之。它究竟何时取名,乳名什么,学名何称,至今仍是姜堰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载:姜堰这个名号,最早出现在北宋泰州军的境内。宋史卷八十八载:“泰州,上,海陵郡。本团练,乾德五年(967年)降为军事。”“军”的范围有多大?西至海陵(泰州),东至如皋,北至临泽(高邮),南至孤山(靖江),约有五六个县的地方。在这本地图集上标出的地名只有十五六个,姜堰就是其中一个。 民国六年(1917年)姜堰乡土志载:“姜堰市者姜堰镇之改称也,古名三水,以江、淮、湖皆积于此故名之,其水由西来至湾子口,一向东,一向北,相触回旋为罗纹而成塘,故又名罗塘。”崇祯泰州志载:“姜堰,州治东四十五里天目山前,潴运行水北至西溪通运盐河以达上河。嘉佑二年(1057年)守王纯臣移堰近南宋庄侧,宣和二年(1120年)大水,移于罗塘港,近运河口。”又传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泰州富商姜仁惠,置田产若干,在州治东天目山附近。当时,东有海水、南有江水,北有淮水,常为患。姜仁惠、姜锷父子两次出钱出力,先后两次率领民众筑堰抗洪,最后迁堰(坝)至罗塘港,近运河口。上坝、下坝、大概即这个时候形成的。 姜堰,又名“三水”、“罗塘”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宣统泰州志载:“罗塘港州治东四十五里,今姜堰河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姜堰镇南街,曾发现一块石碑,上刻“罗塘古镇”四个大字。立碑年代为道光十六年(1836年)。“三水”也好,“罗塘”也罢,最古老的名字还是“姜堰”。“姜堰”这个水利建设的成功,是我们的祖先艰苦卓绝、与天地奋斗的结果。当年一筑坝,二迁坝址,这样大的工程,姜氏父子出钱出力,百姓们自带工具,自建工棚,但基本是以工代赈。他们出大力,流大汗,夏天不怕烈日当空,冬季不怕天寒地冻,就是这样勒紧裤带,一锹一锹地挖土,一车一车地推泥,终于垒起“姜堰”这块丰碑。百姓们为了纪念姜仁惠,姜锷父子,不忘他们率领民众筑堰的功绩,逐将大堤命名为“姜堰”。(补充阅读姜仁惠与姜堰)自汉代始姜氏播迁江淮地区。繁衍至北宋年间,在泰州这方滨海的热土上出现了一位富甲东南的巨商,他就是姜仁惠。虽名震江淮,但在现存古代志书中我们找不到关于姜仁惠的丝毫记载,有的似乎只是民间的掌故、传说。一些人甚至怀疑姜仁惠其人是否存在。到了建国之初,考古人员在泰州森森庄发现了宋代姜氏的家族墓地,发掘到了宋故将士郎守泰州司马姜仁惠墓志铭及姜仁惠女儿的墓志。姜仁惠及其家族的尘封历史开始浮出水面。作为记载死者生平与寄托后人哀思的墓志铭向为史者所重。极其丰富的信息蕴含,极为考究的身后评价都是出自于撰写墓志者大量的资料占有与对死者的无限敬意。考古工作者通过对姜仁惠墓志铭的整理分析,逐步了解了姜仁惠其人其事,并深深感受到了其对研究泰州宋史的价值意义。姜仁惠字公济,泰州海陵人。墓志铭载其为“五福是均”之人。所谓“五福”者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他“因贷亲友间缗钱,贸迁道途,垂二十年,委粟藏镪,卒数十万,豪夸闾里”。其成功的秘诀则是“临时有断,善择人以使之,未尝出里门,而座获四方利”。他崇佛,曾出资“建佛殿一十座,廊庑数百楹,又印置佛书两大藏,一置润州金山龙游寺,一置本州新开禅院”。晚年的姜仁惠响应帝王之诏,带头出钱助官,被授予泰州司马之职。经过千百年的生息繁衍,姜姓已成为地方的大姓,而作为姓氏的“姜”字也深深的影响着泰州地区的地名文化。如今,翻开泰州地图,以姜姓冠之的地名不少,如姜堰俞垛姜家庄,姜堰蒋垛芦姜村,兴化戴南北姜村等,但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当推泰州东部的姜堰,而“姜堰”这个宝号的得名传说又与姜仁惠密不可分。宋史卷九十七河渠志记载:“绍兴初,以金兵蹂践淮南,犹未退师,四年,诏烧毁扬州湾头港口闸、泰州姜堰、通州白莆堰,其余诸堰,并令守臣开决焚毁,务要不通敌船”。这是有关姜堰的最早记载,而透露给我们的信息是此时的姜堰专指其堰,尚未成为影响较大并统称该区域的地名。关于姜堰的确切位置,在崇祯泰州志中有所体现。志载:“姜堰,州治东四十五里天目山前”。而传说之中,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泰州富商姜仁惠,置田产若干,即在州治东天目山附近。历史上天目山前的水系是“潴运行水北至西溪通运盐河以达上河”,而当时的姜堰地区东有海水,南有江水,北有淮水,经常发生水灾,这极大的威胁着姜堰北郊乃至广大下河地区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当时姜堰的存在意义就如今天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一样,为里下河地区解决了人民生活生产的后顾之忧。墓志载姜仁惠常在泰州的灾年中开仓赈济,并为数死者安排后事,冬天给灾民预备寒衣。在这一点上历史拥有了交集的可能。也就是说即便姜仁惠在天目山前没有田产,也有筑堰保田,赈济天目山百姓的极大可能。而姜仁惠和他的儿子姜谔确实都善于做好事,可以称之为慈善家。在泰州教育陷入困境的时候,姜仁惠出自对地方学子的关心,曾“请于州,又出钱数百缗,得全监书,以备览阅”。带领一方百姓筑堰抗洪便可以理解为善心使然。对于姜堰的迁址,老百姓传说姜仁惠、姜锷父子两次出钱出力率领民众筑堰抗洪,最后将堰(坝)迁至靠近运河口的罗塘港。上坝、下坝也是在那个时候形成的。但这一点与崇祯泰州志中“嘉佑二年守王纯臣移堰近南宋庄侧,宣和二年大水,移于罗塘港,近运河口”的说法不符。清初泰州诗人吴嘉纪有夜发蛮子庄,寄黄天涛一诗,诗云:“蛮子庄前挂席归,姜家堰上月辉辉。情人相见起相望,淮水不流低雁飞。”把“姜家堰”之“家”当作作者格律的推敲或是噱头旨趣,倒不如将其看做是“姜堰”归属所有的一种暗示。正所谓“筑堰抗洪,家园久治,功业永存”。百姓们为了纪念姜仁惠、姜锷父子,不忘他们率领民众筑堰的功绩,将此堰命名为“姜堰”。而随着堰址的迁徙,姜堰地名内涵逐渐扩大而成为镇名。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姜堰镇所在的泰县撤县建市,姜堰取泰县而代之,遂成为县级市名。提起姜仁惠就想起姜堰,提到姜堰便要说起姜仁惠,这都成为必然。虽然没有具体史实证明姜仁惠与姜堰的关系,但事实上姜堰百姓早就把姜仁惠筑堰的传说当作了真实。这个故事给予姜堰人的是一种群体精神,是迎难而上,众志成城的团结气度。如今,姜氏父子率众筑堰的雕塑矗立在姜堰坝口广场上,其已成为姜堰的象征,成为抽象的姜堰先民的代表,成为勤劳勇敢的姜堰人民的真实写照。姜堰市春秋战国时先后属吴、越、楚,秦代属东海郡,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置海陵县,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海陵为吴陵,南唐元元年(937)年升为泰州。 民国初年废州设县,县治泰州。1940年10月,姜堰抗日民主政权于海安建立。 1949年5月,姜堰人民政府驻姜堰镇西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姜堰与县级泰州市两度分合,1962年1月复称姜堰,县治姜堰镇。 1994年撤县设市,改称姜堰市。1996年隶属新设立的地级泰州市。溱潼镇溱潼镇位于姜堰市的东北部,处于姜堰、兴化、东台三市的交界处,旧有“犬吠三县闻”之说。镇区四面环水,波光粼粼,环境优美,素有“水乡明珠”之称。溱潼盛产稻米、棉花、鱼虾、簖蟹,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溱潼”的由来,不少人费尽心思作过考证,仍是众说不一。民国初年大旱,溱潼镇东郊的青蒲人掘沟接水,得唐代李符墓志云:“青蒲南临吴渚,北傍秦泓,遂家焉。”据此,东台掌录明确指出:“秦泓”即今“溱潼”可无疑义。而溱潼人李敬之在寄庐杂记中提出进一步讨论:“秦泓何得只溱潼,音别相讹意不通,他日泰东修邑乘,宜将碑记写其中。”并对“秦泓”二字作了进一步研究:“吾邑在唐时本名秦泓,秦字从禾,产嘉禾之意。泓,水也,四郊多水。”“泓、潼音相近,更有好事者认为,吾乡多水,于秦字旁加水,是音又异矣!”时至今日,究竟是先有“潼”而笔误为“泓”,还是先有“泓”而后演化为“潼”,虽难定论,但名称最早出现于唐代,则是毫无疑问的。“溱潼”的名称最早出现于书籍的是在宋代。宋岳飞之孙岳珂所著金陀粹编中,有岳飞任通泰镇抚史时“军驻秦潼村”之语。清朝嘉庆东台县志记载:“宋建炎年间,张荣、贾虎率义兵与金兵转战南下,与敌相遇于秦潼村,遂引兵佯败,获胜于兴化缩头湖”。文字记载和今日“溱潼”仅三点水之差。查阅字典,“溱”读zhn。但因“溱潼”地名的出现,又增一新鲜,读音Qn。加注:溱潼,镇名,在江苏省。明朝陈基夷白斋诗有“水行九十里,泱漭赴秦潼”的诗句。明嘉靖年间的东台志水云楼图,亦书“秦潼”而无三点水。秦字加三点水,起始于清朝。其四境图中有“溱潼”字样。也许由于习惯的影响,清代较长时间,地名仍袭用“秦潼”。清朝汪琦有诗,题目叫秦潼晓发。清朝吴嘉纪也有“秦潼晓雾中,屋上栖野鸭”的诗句。但溱潼地处水乡,和水有不解之缘,不仅四面环水,周围河港交叉,溱湖湖面广阔,而且当时镇区内也是处处有水。早年镇区有三十六桥七十二井。镇区面积如此之小,而木桥、石桥如此之多,当年河沟交错、田垛星布的情景,可以想见。清朝吴嘉纪写溱潼有“荷花莲叶遍里巷”的诗句。清朝孙乔年写溱潼的诗作中,有“倒影楼台镜底红”、“闲听窗外水涓涓”的描写,俨然一派水乡风光。直至清末民初,终因溱潼多水,面普遍采用“溱潼”这个地名,一直沿袭至今了。溱潼俗称“存中”。即使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尽管书面文字用“溱潼”,而口头上仍叫“存中”。在东观(即今溱潼用电站处)还开办过“群忠补习社”。“存中”这个名称从何而来?有人推测说,溱潼地处泰州、东台两地之中,水路东距东台六十里,西去泰州六十里,溱潼居中,所以叫“存中”。而多数人认为,此说未免牵强。把溱潼说成“存中”,主要是受如皋、东台一带地方方言的影响,人们才把“溱潼”读成“存中”。还有一个民间传说虽未必可信,但却有趣。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扬州,曾在游溱潼,离开时地方官设宴送行,酒杯中仍存有酒。皇帝喝过的酒谁敢动,于是只好“存盅”。由此溱潼多了个俗名存中。旧时,也有外地客人来溱潼闹过笑话,船抵岸后,一问是“存中”,连忙再雇小船去溱潼。小帮船从西头划到东头,绕了半圈,又到“溱潼”!清朝嘉庆年间,从苏州阊门外有蒋、宋、范、徐等七姓迁居于溱潼荒垛之中,烧窑为业。每晚窑上有七盏明灯高悬,制作砖坯,犹如七星降临。故又有人称溱潼为“七星村”。在虹桥居委会沈家祖宗牌位的反面,曾书“北极镇”三字,想必由七星村演化而来。但也说明清代曾叫过“北极镇”。民国初年,这里曾一度更名“溱潼市”。六十年代填夹河工程中,曾发现书写有“溱湖市”三字的石碑。这些地名名称,为时很短,影响不大。溱潼镇最早得名于明代。它的发展、繁荣、兴旺,却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清康熙年间吴嘉纪诗云:“有船田父皆为渔,十口五口依菰蒲,蒲多村少心肠乱,可怜冷落红颜妇,凶年卖饭不卖酒”。清朝汪琦的秦潼晓发中亦有“田废肥鹅鸭,祠荒集雁鸿,村村渔夫立,凄恻对秋空”的描绘,都说明当时的秦潼还是个贫困闭塞的渔村。直至清代中叶起,溱潼农业、渔业和窑业日渐兴盛,又处姜兴河、泰东河的交汇处,占航运之利,是漕运盐运必经之地。随之人烟稠密,店铺林立,成为水乡的闻名市镇。二十年代至抗战初期,溱潼镇粮食贸易繁荣,米厂、油坊越办越多,茶馆、饭店、浴室兴起,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商业相应发展。镇上有电灯照明,电话、电报成了商家的通讯手段。溱湖日报、溱报相继问世。溱潼一度有“小上海”之称。发展至今天,溱潼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历史名镇、全国重点镇。蒋垛镇蒋垛镇位于姜堰市东南部,与泰兴市、海安县、如皋市毗邻,公路交通十分便捷,镇区总面积66平方公里,人口5.6万,教育事业十分发达,人均受教育程度较高。 系黄桥革命老区的农业大镇,是苏中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诞生地。该镇水陆交通便捷,境内有东、西姜黄河、南干河,姜八线公路穿境而过。农业资源丰富,是著名的商品粮、银杏、蔬菜、生猪、蚕茧生产基地;工业基础较好,优势产品较多,拥有近百家工业企业,形成了机械、环保、纺织、建材、化工、酿造、丝绸、医药、磨料磨具、浴业器材等产业。 特定的地域条件,使蒋垛镇成为银杏之乡,镇区地势平坦,气候宜人,适宜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三麦、豆类、瓜果等,副业生产十分发达,猪、牛、鸡、鸭、鹅、彩豚、蚕、桑等特色副产品远近闻名。该镇资源丰富,银杏、蚕桑、生猪、杂粮食该镇的特色产品。现有百家工业企业,主要生产环保设备、水泵、农机、纺织、衡器、化工等产品。 蒋垛镇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配备齐全,环境优美,物产富饶,百业兴旺。全镇土地总面积66平方千米,所辖行政村17个,居委会2个,村民小组283个,总人口52400人,其中非农人口7240人。国内生产总值29011万元,财政收入742万元。蒋垛也是一个千年古镇,历史悠久。但它的地名由何而来呢.人们看到垛字,便会想到下河地区的一些地名,比如兴化的荻垛,帅垛等.其实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液体化工仓储设施布局与投资机会深度解析报告
- 2025-2030中国氢能冷链运输车辆购置补贴政策与运营成本对比分析报告
- 2025-2030中国氢能城市公交运营补贴政策效果评估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MicroSD卡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便携式高压舱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年及未来5年市场数据中国化工催化剂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2025海鲜食品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与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 2025沿海地区家具家居转型升级与智能家居融合创新及市场品牌建设
- 2025氢能源储运关键技术突破与基础设施规划报告
- 2025植物基食品技术突破与消费者接受度调研报告
- 电力营销安全教育课件
- 宁夏银川一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 2025-2026学年上海华东师大二附中高一(上)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DB3208∕T 216-2024 机关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管理规范
- 2026年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5延安旅游集团招聘(13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题库附带答案详解2套试卷
- 股东协议合同范本模板
- 英语专业职业路径
- 车间烫伤应急预案
- 巴图鲁汽配介绍
- 空间向量运算教学反思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