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语文计划.doc_第1页
【精品】语文计划.doc_第2页
【精品】语文计划.doc_第3页
【精品】语文计划.doc_第4页
【精品】语文计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语文计划 秦屿中心小学教案自我设计第四单元教学计划【课文内容】在大海中永生以“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三个段落组织全文,讴歌了伟人的不朽功绩,表达了人民对伟人的深深怀念。 教学时要注意 1、全文的语言像诗歌般整齐、抒情,内涵丰富,所以课前学生一定要对邓小平的生平主要功绩有所了解; 2、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可以通过一些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师的语言渲染来带着学生入情入境; 3、重点教学段为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要课内外相结合,读懂文字背后的含义,对邓小平的丰功伟绩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读好,背好。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通过高尔基何他儿子“种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父子深情以及他的教子有方,全课主题词“爱”。 教学时要注意 1、抓课题题眼“和”,理解是讲两个人之间的事,两个人之间的感情。 2、主要问题他们两个的关系怎么样?(感情很好,深爱着对方)从哪些细节让你感受到?(分别教学两个事件)第一件事侧重细节指导,在读读找找说说中感悟,体会儿子对父亲的感情,父亲赏花时流露出来的对儿子的情感。 第二件事重点放在对信中几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与推敲上。 艾滋病小斗士写了一个非洲男孩恩科西坦然面对生活,面对艾滋病,同时又关心他人的感人故事。 全课的思想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小斗士本身,另一方面是通过小斗士拓展开去,那就是关于人类对天灾的认识问题。 教学时要抓住这样几个关键词“挺”(与“坚持”比较,个人品质)“轩然大波”(现实对他们的不理解)“坦然”(面对艾滋病关键在于你的态度)“关心”(这是他的勇敢之处,伟大之处,对自己,更在于通过自己关心别人)“呼吁”(在有关场合代表小朋友向全世界全人类呼吁)“梦想未来”“静静地”(面对死亡的态度,与前文相联系,进一步体会“坦然”)【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16个生字,认读13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背诵在大海中永生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3、会用“爱戴”“奔腾不息”造句。 能用一句话概括段意。 4、科学地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5、努力规范用字,克服错别字。 6、口语交际新闻发布会。 情意目标 1、学习伟人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2、科学地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2、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难点学习伟人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课时安排】在大海中永生2课时高尔基和他的儿子2课时艾滋病小斗士2课时习作指导与讲评3课时练习2课时合计11课时 13、在大海中永生教学要求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学习用“不仅也”造句。 4、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难点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情。 进而理解课题“在大海中永生”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投影邓小平爷爷的照片)师大家看看这照片上的老人,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师同学们认识这位老人吗?说一说你所了解的。 师这看似平凡的老人却为我国作出卓越贡献。 他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提出者。 他一生为我国作出了很多贡献,临终前,还再三叮嘱,死后要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 师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就是(生齐说邓小平爷爷)(投影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 2、解题 (1)师“永生”是什么意思? (2)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表扬,并把重要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 (3)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自己试着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标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出示投影(相机解释词义,使学生理解后读出词语的感情)船舱崭新呜咽痛悼海疆超越属于澳门舷窗震撼爱戴奔流不息波翻浪涌A、指名读,其他同学指正。 B、齐读生字词。 2、请七位同学分别读七段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给对这七位同学读书的情况做出评价。 3、指导难读的小节师在读书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读起来有困难的,让大家来帮你。 (估计学生对第 1、第3小节有困难,重点指导) (1)指名读第l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a、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 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 b、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一位/以自己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2)指名读第3小节,相机指导(出示投影指导读长句)a、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 b、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从那奔腾不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四、再读课文 1、自己仔细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看课文可分为几部分? 2、讨论分段情况(总结归纳段意并板书)一 (1)飞向大海二(24)撒向大海三(57)告别大海 五、再读生字,指导易错字 1、齐读生字,读准字音 2、师(重点指导)你觉得哪个字写起来有困难,需要老师或同学的帮助?舱舟字旁的一横应该是一提崭上小下大呜右边是个乌,不是鸟咽左窄右宽悼右下的十字的竖上短下长超走字上的短竖上长下短,一撇要长疆弓字应写的直、狭长,而且上面两部分的距离应该一样属左面不超出厂字头,右面超出厂字头 3、学生在书P126上的描红。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主人公邓小平爷爷的情况、分段及段落大意)。 3、上节课同学们还提了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为什么还能永生呢?这节课上我们就把这些问题都消灭了。 二、精读感悟(一)、细读第1段 1、齐读第1段。 你从第1段中读出了什么?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呢? 2、引导朗读以下的句子,感受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播放录音朗读)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 (引导读好低低地缓缓地) (1)指名读,组织学生评议。 (2)听录音。 (3)再指名读,然后齐读。 3、师“崭新的历史”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课文中说“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最后一个篇章又指的是什么?(邓小平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 这是他把毕生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 所以说骨灰撒放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4、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语速徐缓,语音沉稳,体会当时人们的悲痛不舍的心情。 5、谁来试着背诵这一节?过渡邓小平爷爷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的中国人民,用他的聪明智慧,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十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他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在1997年7月1日、澳门在1999年12月20日都顺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这是何等高尚啊。 人们的心情多么矛盾,不想小平同志离开,又不忍心违背他老人家的遗愿,所以(引读第2节)(二)细读第二段并背诵 1、学习第2节 (1)引导理解“呜咽”“痛悼”的意思。 (2)最后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后面省略了什么内容?在涛声中你似乎听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齐读第2节 (4)生再次自由朗读,读出人们悲痛不舍的感情。 (5)练习背诵。 2、学习第3节 (1)投影出示第3节(师但是伟人还是离去了,也许引读第3节) (2)师a“奔腾不息”是什么意思?b那奔腾不息的浪花将骨灰送到哪些地方?c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介绍香港、澳门、一国两制及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说明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功绩,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并说明因为小平爷爷是2月19日去世的,没能亲眼看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所以低低地缓缓地,不忍离去。 )d四个大组分别读四个带“也许”的分句,比比哪组读得好。 (3)四个“也许”能颠倒吗?为什么? (4)增强气势朗读第三节的四个带“也许”的分句(第一组朗读第一分句,第 一、第二组合起来读第二分句,依次类推) (5)师邓小平爷爷的影响太大了,他的影响超越了时代,也超越了国界。 (出示投影)“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a让学生齐读这句话。 b师超越时代指的什么?超越国界有是什么意思?c师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什么感情?d指名读,组织评议。 e小结这句话句式整齐,情感充沛,要读出这样的内涵小平爷爷及其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形象不可磨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e再次齐读。 f用“不仅也”造句。 (引导学生发现也后面的感情更强烈) (7)练习背诵第3节。 3、学习第4节,读出感情。 4、齐读第二段。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两部分飞向大海和撒向大海,知道了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和人民对他依依不舍的感情,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三部分。 三、作业 1、语文练习册上的23课练习。 2、用“不仅也”造句。 3、背诵并默写14节。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A、上节课我们学习哪两部分,大家回想一下,第一部分写了什么?B、那架专机是怎样飞向大海的?C、“低低地,缓缓地”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D、大家想看看当时的情景吗?(播放录象)E、配乐齐背第一段。 2、师A、飞机飞到了祖国的辽阔大海,去完成小平爷爷最后的遗愿,把骨灰(生齐说撒向大海)B、播放骨灰撒大海的录象。 C、小平爷爷还是随着奔腾不息的浪花离去了,而浪花会帮助小平爷爷完成他未了的心愿,把他带到他生前希望去的地方。 也许(引读第3节)D、起立齐背 2、3小节。 3、小平爷爷的遗愿以已经完成了,人们也要(生告别大海) 二、精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后评议。 2、师“水天一色”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又指什么? 3、师“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A、听到什么了?B、体会一下小平爷爷说这句话时的心情,谁来试着读?C、为什么说是“仿佛听到”?D、请同学读这段话“从那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4、有感情地齐读 5、6两节。 5、请一个小组读第7节。 师A、其他同学想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为全文作结,并点明课题。 )B、你是怎样理解“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的?C、“在大海中永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还能“永生”呢?这样写表达了人民什么样的感情?D、有感情地齐读第7节,试着背诵。 E、播放录象,师总结。 总结小平爷爷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使祖国更加繁荣,使人民更加幸福。 虽然小平爷爷离开我们已经有七年多了,但他的光辉形象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小平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7、齐读全文。 三、情感延伸(投影小平爷爷的照片)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觉得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2、师今年是小平爷爷诞辰100周年,同学们有什么美好的祝愿想送给他吗?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地背诵课文,默写57节。 2、搜集小平爷爷的资料,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他。 教学反思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思。 4、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 (板书高尔基)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2、知识扩展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 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种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 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 3、揭示课题。 (1)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明确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他”指“高尔基”)(板书他的儿子) (2)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明确差一个“和”字。 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要求 1、学生出声试读课文。 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读音指导。 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 3、生再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 4、学生轻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能读准了,这些生字应该怎样正确书写呢? 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须匀称。 “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 “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五、作业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精读课文,感悟整体 1、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明确高尔基、他的儿子) 2、课文中讲述了关于伟大作家高尔基与他的10岁儿子之间几件生活小事。 (明确是两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赏花”,二是“写信教子”) 3、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一件小事?(明确第25自然段) 4、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二件小事?(明确第69自然段) 三、学习第25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同学们具体谈谈。 (有一年、意大利的一个小岛) (3)学生试背诵。 (这一自然段进行了背景交代,简洁明了) 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引读高尔基的儿子几岁了?能不能将“只有”去掉换成“高尔基的儿子10岁”?为什么?(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强调年龄小的意思了。 而且,这里的“只有”与下一句“还没有镢头那么高”语意紧密相联,去掉了语意就不连贯了)(板书只有还没有)镢头有多高?师比画一下。 (3)到岛上后,他的儿子做了些什么呢?(明确种花。 用文中原句表达)(板书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 (4)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做,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板书爱) (5)同学们与文中“儿子”年岁相仿,你们有没有向爱你的家人表达自己的爱?(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说话训练和传统美德的教育) (6)试背诵 3、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 (明确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 (3)这一自然段写得很美,同学们一定和老师有同感,美在哪儿呢?)(色姹紫嫣红;味阵阵芳香、引来一只只蜜蜂) (4)写作指导及训练,学会课文的写法。 (同学们平时作文时应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 ) (5)试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情如何?为什么?(明确“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说不出”极言高兴,不仅仅是高兴,还有对远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由此可见) (3)试背诵。 四、评析第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说明。 (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 3、提问引读“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4、提问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明确“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更愉快”)他为什么这么说?讨论联系第 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 (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索取。 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板书爱) 5、说话训练结合实际或联系课题,说说自己对“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的理解。 6、试背诵69自然段。 五、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指导背诵。 教学反思 15、艾滋病小斗士教学要求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4.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恩科西为什么被人们称作“艾滋病小斗士”?2.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什么叫斗士?他们是值得称赞的,是令人敬佩的。 那么,小斗士呢?就更伟大了。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5课(学生齐读艾滋病小斗士)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3.学生自由回答。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出示生词,读一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并思考根据所给的词语提示,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恩科西”、“艾滋病”、“不是而是”,“一边一边”)2学生自由发言。 (主要讲述了一位南非男孩恩科西身患艾滋病,坦然地面对生活,顽强与病魔做斗争,并且关心其他艾滋病患者的故事。 ) 四、学习生字新词。 1、读生字新词。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一)细读第2,3,4自然段,感悟“不幸”1出示图片请大家看一组有关艾滋病儿童的图片。 这些患病的儿童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简要地描绘一下。 2你们了解艾滋病吗?谁来说一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通俗地讲,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病人因体力消耗而极度虚弱、衰竭,呈恶病质状态,从而导致死亡。 )3所以说,艾滋病患者是痛苦的,是不幸的。 小恩科西就是其中的一位。 那么,他遭遇到怎样的不幸呢?自读课文的2,3,4自然段,划出有关的语句。 并说一说你的感受。 4学生自读并思考。 5讨论交流 (1)“不久母亲又被艾滋病夺去了生命” (2)“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婴儿降生,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 (3)“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 (当学生找到此句时,教师出示这句,并发问再读读这句话,要特别注意哪些词呢?并说说从中你悟出了什么?“竟然”一方面说明恩科西生命力顽强、毅志坚定。 另一方面说明他能活这么长时间出乎大家的意料。 “挺”是什么意思?用“坚持”,“撑着”这些词换它好吗?为什么?从这个词你能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9岁那年,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遭到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教师导问“轩然大波”是什么意思?比喻大纠纷。 )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全校的大多数老师是什么反应?(学生想象一下,说一说)当恩科西好不容易走进课堂,准备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候,大多数的学生是什么反应?(学生想象一下,说一说)当恩科西第二天准备继续上学的时候,得知恩科西是一名艾滋病患者的家长,他们又是什么态度?(学生想象一下,说一说)备注如果学生找不到这句话,教师则提示说“其实,艾滋病给他带来的痛苦又何止这些?还有没有其它方面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二)细读第5,6,7自然段,感悟“抗争”过渡面对巨大的不幸,恩科西是如何抗争的呢?5,6,7三个自然段分别讲了它所做的三件事,你能把它们分别概括出来吗?讨论交流。 1出席艾滋病研讨会,不断呼吁。 出示第五自然段。 读读这段话,想一想应该抓住哪些关键的词语?并说一说从中你悟出了什么?教师抓住“纤弱”这个词语,深入发问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身体虚弱。 已经不行了。 教师追问在这种情况下,小恩科西他想到的是什么?他又是如何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2那么,第二件事是什么?(出席2000年的艾滋病大会。 )那么,此时已到艾滋病晚期的恩科西,已经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联系全文,大家描绘一下。 是啊,我们都很清楚,此时的恩科西,已经骨瘦如柴,身体极其虚弱。 在这样的情况下,小恩科西仍然坚持发言。 那么,哪位同学能够有感情地读一读他的发言。 此时此刻,他心中想到的,依然是他的心中,永远只有别人。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关心他人。 有爱心。 )的确,小恩科西是令人敬佩的,发言是感人肺腑的,他道出了所有艾滋病人的心声。 所以,“震撼了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的心灵。 师当所有与会代表看到骨瘦如柴,已到生命最后一息的恩科西站在的面前的时候,当他们听到他那感人肺腑的发言后,各国代表们的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是啊,小恩科西顽强地与病魔抗争,令人感动。 从他的发言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他代表所有艾滋病患者,在与社会抗争。 这抗争其实在唤醒人们,应给予艾滋病患者足够的尊重与帮助。 3对未来充满希望。 从中你可以悟出什么?(1.小恩科西对未来充满希望。 2.他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帮助更多的艾滋病患者)过渡语恩科西如此热爱生活。 顽强斗争,令人感动。 可是艾滋病冷酷无情。 恩科西的病情开始(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三)学习第8,9自然段,感悟“关注”1.教师导读第8自然段xx年初,恩科西的病情(学生读)6月1日那天,被艾滋病(学生读)xx年6月1日,正当世界儿童欢庆节日的时刻,一位12岁的南非儿童去世了。 2.读了这段话,你的体会是什么?3.他的死,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是怎么说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呢?请大家抓住有感情地读一读。 (安南感叹。 曼德拉痛切)4.同学们,恩科西仅是一个年仅12岁的黑人孩子呀!他为什么能得到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地位的两位领导人如此高的评价呢?他到底是个怎样的孩子呢?请你通读整篇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5.你能否找到一句话,这句话概括了课文的主要意思同时也鲜明地告诉我们恩科西是个怎样的孩子?交流、出示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指导读好这句话恩科西是个生命力顽强的孩子(请学生结合第三自然段来说说,抓住“所有孩子中最强的”“挺”,比较和“坚持“的区别;“竟然”这些关键地方来谈) 二、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同学们,恩科西面对着巨大的不幸,他不仅顽强抗争、自强不息,而且关心和他一样不幸的患者。 为所有人做出了榜样。 是一名真正的斗士。 2那么,做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生,我们也会面临过挫折和失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请用“不是而是”练说。 (例面对挫折,我们不是悲观消沉,而是要坦然面对,乐观自信。 要有爱心,去帮助其他遇到“天灾”的人)教学反思习作4教学要求1懂得把想对别人倾诉的心里话用笔写下来,可以方便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 2认真阅读例文,明确与他人交流感情要真实,语言要得当。 教学重难点懂得把想对别人倾诉的心里话用笔写下来,可以方便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 认真阅读例文,明确与他人交流感情要真实,语言要得当。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最近在与部分同学的聊天中,老师了解到有的同学有一些心事,有很多话想对别人说,可是又不方便当面讲,憋在心里却又挺难受。 这该如何是好呢?请大家帮忙想想主意。 (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然后想办法交给他,进行书面交流) 二、读懂例文1请同学们读读赵洁同学写给老师的这篇文章。 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赵洁在文中对老师说了什么? (2)从哪些词句中能够体会作者的感受? (3)想一想,当赵洁写完这篇文章,并把它交给老师后,她的心情如何? (4)猜一猜,老师读了这篇文章后,可能会说什么?做什么?2学生自由朗读例文,思考问题。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上述问题。 4大组交流、汇报。 三、指导习作1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不想轻易说出口的“小秘密”,这些心里话可能是想说给妈妈听的,也可能是想说给老师或好朋友听的。 可能是为了某件事表示歉意,可能是传达最真的问候,也可能是诉说委屈或提些建议下面就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问一问自己,今天你最想跟谁说说心里话,说点什么呢?2学生自己进行心灵独白。 3可以和自己最好的朋友交流,也可以不说给任何人听,直接写下来。 4愿意在大组交流的同学发言,师生共提补充、修改意见。 四、学生练写1学生练写草稿。 2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修改草稿。 五、学生誊写作文。 教学反思练习4教学要求:1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的基础上,指出为什么会写错别字。 2读背八个成语,学习通过成语词典了解成语故事。 3、写好钢笔字。 处理好笔画繁简相差较大的字在一起时的位置和大小。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在别人面前流畅的表达和提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改正错别字,并能在了解词义的的基础上,指出为什么会写错别字。 2、读背八个成语,学习通过成语词典了解成语故事。 3、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在别人面前流畅的表达和提问题。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小芳正在做作业,爸爸指出她写的“兰球”字写错了,小芳不服气,爸爸说出了篮球的“篮”字的。 (2)学生读这段文字。 思考爸爸说的是否有道理? (3)指名回答问题并说出道理。 (4)教师介绍“兰、篮、蓝”的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四个句子,找找有无错别字。 (2)学生试着改句中的错别字。 (3)师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