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全面完成15万农村危房改造任务.doc_第1页
广东:全面完成15万农村危房改造任务.doc_第2页
广东:全面完成15万农村危房改造任务.doc_第3页
广东:全面完成15万农村危房改造任务.doc_第4页
广东:全面完成15万农村危房改造任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全面完成15万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2008年01月15日 10:34:20 来源:南方日报 来自广东省扶贫办的统计显示,至2007年底,全省14个地级市86个县(市、区)(含恩平市)已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5.038万户,受惠农民72.2万人,至此,我省已全面完成了2003年确立的农村安居工程危房改造任务。4年来全省累计共投入建设资金37.5亿元,户均投入2.5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5.165亿元,市、县 、镇财政及部门投入2.4亿元,社会捐助1.66亿元,农民自筹28.3亿元。全省共建设安居房面积1177万平方米,户均78.5平方米。据了解,广东省还计划从今年开始用5至8年时间,全面推进我省农村泥砖(茅草)房改造,彻底解决农民住房难的问题。 农村危房改造列入全省十大民心工程房子是农民除了土地之外的另一个“命根子”。但是,至2003年,广东全省还有411万贫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一遇台风、暴雨,山洪爆发,常常发生房屋崩塌、人畜伤亡的悲剧。这部分群众的安居问题,时刻牵动着省领导的心。2003年8月,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的通知,其中首项便是农村安居工程建设:从2004年起至2010年,分期分批对全省农村15万户危房进行改造。2005年12月,省委九届八次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工程进度,力争2007年底前完成全省农村危房改造任务。4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各项措施落实,扎实推进以危房改造为重点的农村安居工程建设。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张德江在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刚启动时专门作出重要批示:“安居乐业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赞成千方百计推进安居工程。”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高度重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并两次主持省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这项工作。原省委副书记欧广源、副省长李容根等领导亲抓落实,先后在韶关、河源、云浮、茂名等市主持召开现场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并经常进行检查。省人大常委会把农村危房改造列为“十项民心工程”的重点督办工程,加强监督和指导。2006年7月和2007年7月,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丽满、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近维先后带队赴河源、肇庆、云浮、湛江、茂名、梅州、揭阳等市进行视察督办,对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极大地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开展。扶贫、财政、交通、电力、建设、国土、信用社等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不搞“一刀切”让农民切切实实受益安居工程开展以来,全省有关市、县(市、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的决定,迅速组织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把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各市、县(市、区)根据全省农村危房改造总体规划,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了相应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要求,核准扶持对象,落实具体措施,将工作任务逐级分解到镇到村,落实到贫困农户。韶关市及所辖县(市、区)实行了“包资金到位、包规划设计、包工程数量质量、包按时按质完成任务、包组织协调”五包责任制,并将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奖罚制度,有力地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茂名市主要领导亲自抓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多次组织召开现场会议作动员,使全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展顺利,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各地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按照“安全、实用、卫生、经济、美观”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避免了这项德政工程蜕变为形象工程,使农民切切实实受益。在建房规模和结构方面,各地提倡“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要求统一建成钢筋混凝土楼房。对资金自筹难度大的贫困户,先规划好住宅地,把基础尚可利用的房子,通过维修加固,改善现有住房条件,待家庭经济好转后再扩建。如湛江的雷州、徐闻等县(市)从实际出发,引导农民把墙体较好的茅草房改造为石砖瓦房,既降低了建房成本,又达到安居目的。一些地方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采用适度集中、整村推进的方式,将缺乏生产条件和发展环境的农户,按照离乡不离土的办法进行搬迁改造。如清远市把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与石灰岩地区群众搬迁安置工作结合起来,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统一规划、统一实施。有些地方还把危房改造与农村泥砖房改造结合起来,进一步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如茂名市在改造农村危房的同时积极推进“告别泥砖房工程”,已改造农村泥砖房30多万户,受益农民150多万人。各方行动共济民困扶贫助弱蔚然成风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以来,各地各级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社会各界也纷纷慷慨解囊,保障安居工程的投入和顺利开展,并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友爱、扶贫济困的新风尚。省政府根据实际,围绕加大投入做了大量工作。2005年,省政府第十届77次和82次常务会议决定加大扶持力度,力争在2007年底前基本完成我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为确保按时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建设目标,省财政采取预拨等方式加快拨付农村危房改造省级补助资金,2005年拨付1.4亿元,2006年拨付1.54亿元,2007年拨付1.925亿元。考虑到2007年计划完成的3.85万农村危房户多为自筹资金能力较弱的特困户,省政府决定对其补助标准从4000元户提高到5000元户。各有关市、县(市、区)政府在克服困难增加财政投入方面也做了很大努力。几年来,除了积极设法从财政安排预算解决外,还从实际出发制定各种惠农政策,对贫困农户建房一律免除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坚决杜绝强制或变相乱收费,最大限度降低建房成本。有的地方还出台了贷款优惠政策,如德庆、怀集等县专门制订贫困户建房贷款贴息办法,鼓励贫困户到信用社贷款建房,县财政对建房户贷款予以23年贴息。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社会各界也迅速行动起来,纷纷为安居工程出钱出力,在全省上下掀起农村安居工程建设高潮。2004年3月,省扶贫办、省工商联、省私营企业协会和省扶贫基金会密切配合,组织发动以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为主的“南粤群英献爱心”募捐活动,共募集资金8000万元。2005年,省扶贫办、省扶贫基金会与广东移动通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畅享广东移动献爱心”募捐活动,筹得资金3830万元。各市、县(市、区)也结合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募捐活动,帮助农民重建新居。珠三角对口帮扶地区每年也拿出部分对口帮扶资金用于受帮扶地区的农村危房改造。随着社会各界捐款的陆续到位,湛江、河源、清远、梅州等地农民建房的积极性高涨,一幢幢结实耐用的民居正在拔地而起。一股致富思源、致富思亲、扶贫济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加强监督确保公平与质量为了确保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顺利施,省扶贫办与有关部门先后制订了关于进一步解决我省农村贫困户“住房难”问题的实施方案和广东省省级财政扶持农村危房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同时,强化资金管理,确保有限的扶持资金实实在在落在农民的身上。近年来,我省明确项目资金下达方式,确保专款专用、扶持到户。按照省的要求,各市、县(市、区)也相应制订了有关资金管理办法,最大限度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与此同时,我省还推行农村危房改造公示制。实行“三公开一监督”,即公开扶持计划、公开扶持对象和公开扶持补助资金,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公开、公平、公正。为确保安居房的质量,我省加强了对安居房的质量管理,建立贫困户危房改造档案,做到一户一档。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严格按照目标要求进行检查验收。省扶贫办还对每年度的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情况进行一次系统检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对未按期完成任务、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的给予通报批评。民心工程继续前行我省农村危房改造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全面解决农民住房难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根据调查统计,全省14个地级市和恩平市农村以及国营农场、华侨农场、林场居住在泥砖(茅草)房的农户(职工)还有225.6万户,占这些地方农村总户数的22.6。农村泥砖(茅草)房防灾抗灾能力十分脆弱,加上广东灾害性天气频繁,特别是每逢台风暴雨,住在泥砖(茅草)房中的群众生命财产就受到严重威胁。2007年3月,省委、省政府在茂名召开的全省农村安居工程建设现场会提出,要学习借鉴茂名市“告别泥砖房工程”的经验,从2008年开始,用5至8年时间,全面推进我省农村泥砖(茅草)房改造,彻底解决农民住房难的问题。2007年9月,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四次会议,专门听取和审议了省人民政府关于我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情况报告,对进一步推进农村危房和泥砖(茅草)房改造工作提出了重要的意见和建议。最近,刚上任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