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汉字(十)——以食为天表民生.doc_第1页
魅力汉字(十)——以食为天表民生.doc_第2页
魅力汉字(十)——以食为天表民生.doc_第3页
魅力汉字(十)——以食为天表民生.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魅力汉字(十)饮食文化为民享“民以食为天”,但对中华民族,饮食不只是为了生存,而形成为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涉及到古时的礼制、民俗、医药,发展了世界上最早的陶冶文明。关于与饮食有关的汉字,尤其古代使用过的繁体字有成千个,包括饮食礼仪、民间习俗、食品食物、烹饪技术、食具型制。但对于当代实用与饮食有关的汉字,只需认真学会一定数量的字根字,就可由这些字参与组字,扩展到饮食方面的相关用字,也可按会意联想推断出一些生辟的古汉字,这就是汉字的科学分类,偏旁部首的好处。本文只重点讲一下“食”“米”“酉”“皿”四个饮食文字中的基本字根,引申出“饮食文化”“食物”“酒具”“食具”等相关用字。“食”,包括偏旁“飠”“饣”,均读sh,郑码代码OX。原来的图示,像人张口冲着古代的食具吃饭状,是从古代食具“豆”,一种可用来盛装食物的高脚碗演进过来的一个字根;也有把上面的字形,看作是“合”字,意思是包括所有与食物有关的字形;后来篆体写成似人头顶食具状;用它做偏旁创造了大量与饮食有关的字。我们说,人以食为天,一日三餐不可少。可是在古代,一日只吃两餐,还专门创造了两个字:“饔”读yong, 代码SZNO,又叫大食,是指早上8、9点种吃的早饭;“雍”从“乡”(邑字演化而来,含人跪坐姿)从“隹”(禽类),含意“雍容华贵”丰富的饮食;“飧”读sn,代码RSOX,又叫小食,是指下午4、5点种吃的晚饭;“飧”从“夕”(黄昏)从“食”,一看便知是指简单的晚饭。还有几个专用字:“饗”简化字“飨”,读xing, 代码ZZYO及ZZOX;是指用酒食招待客人(鄉親)的宴会;“餐”简化字“歺”,读cn, 代码IDXO及IDRS;是指用手(又)拿骨板(歺)文明进食,后指有碗筷刀叉较正规的用歺。在书面文字说“一日三歺”,指“早歺、中歺、晚歺”,可是在口頭语,尤其在南方把“用歺”说成“吃饭”,说成“早饭、午饭、夜饭”,这“餐”和“饭”,意思相似,但“吃饭”比“进歺”要随意一些,在用词上有些约定熟成的用法,“餐厅”“饭厅”“餐馆”“饭馆”“餐桌”“饭桌”都是通用的;但“饭店”不能说成“餐店”,因为“饭店”有的除吃饭外,有的还供住宿;“餐饮业”不能说成“饭饮业”。“饭”繁体“飯”,读fn,代码OXPX。从“食”从“反”,饭是米粮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古时把黍米煮熟要上下反转,因而得名“饭”;“饮”繁体“飲”,读yn,代码OXRO。从“食”从“欠”,象一个人俯首吐舌在酒坛子里喝酒状,饮在周代就已与酒分称,专指性淡薄的饮料,可能啤酒尚可算作饮料。由“饣飠”字旁组成大量食品或与饮食有关的字或词:“饼”“饼干”“馍”“馍馍”“馒”“馒头”“饍”“饍食”“饿”“饥饿”“饱”“饱满”等。古人取“食”字中的“豆”字符,还创造了“鄉郷”,图画源自两边两个对跪着的乡親,在共同进食状;“即”字是一个跪着的人(卩),正面对食具(艮由豆演化而来),意为“正在”“就是”之义;“既”字同样是一个跪着面对食具的人,只是他是把头转向一侧,表示已经吃饱,表示“已经”“还要”之义。识汉字从字形,想画面,联想识字是多么有意思。“米”读m,郑码代码UF。形似散落在地上的许多米粒,或似从成熟稻穗中欲迸出的谷粒。实际上,米是指已经加工过的食粮,古时每种作物都有专用名,做食粮用的有“稷、黍、稻、麦”,“稷”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由莠(狗尾巴草)驯化而来,也叫粟,读s,“稷”代码MFOR,“粟”代码FJUF,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是古代居于首位的庄稼,称为“谷神”,与“土神”“社WSB”字,合起来称为“社稷WBMK”,就是“国家JW”的意思; “黍”,读sh,代码MFOK,是北方旱寒地区主要农作物,通称“黍子”,去皮后称“黄米”或“黏小米”;“稻”,读do,代码MFPN,是现代最重要的农作物,“稻”字字形中表明最为丰富的信息,左侧“禾”表示它是农作物,源自一棵长着一棵穗的禾苖形象;右侧“舀”上面一只手(爫)下面一只臼,表示用手在石臼中将稻谷去皮,只有去皮后成大米才能食用;“麦”繁体“麥”,读mi,代码CIRS及FORS,周代认为麦是天赐所得,所以假借“來”字,图形上面似麦穗状,下面一个倒置的“止(夊)”,因为种麦时要用脚把根踩实,麦子成熟后去壳就得麦粒,麦粒再分细就成粉末,叫麦粉或面粉,繁体为麵粉,是做面食的原材料。从稻谷去甲成“米”,米为粒状所以也叫米粒,“粒”读li,代码UFSU,将米粒或麦粒,磨成细末就成粉状,称为“米粉”及“面粉”,“粉”读fen,代码UFOY。“米”“麺(面)”是人们的主食,都是古时无论在家或出游,都要计算时日或里程准备足够的食糧,所以创造了一个从米、从日、从里的“糧”字,“糧”简化字“粮”读liang,代码UFKB及UFSX。“粮食USOX”就是指贮存的食糧。把生的米粒、米粉、面粉用不同的方法煮熟后,就成为各种各样的熟食。用米稍加水反复蒸煮就得“米饭”,加水多了就是半流质的“米粥”,“粥”读zhou,代码YZUY,“粥”字中间是米字,两旁是表示流质的水汶形状;用面粉做的食品可多了,把面粉合并起来烧烤就成“饼”bing,蒸煮就成“糕”gao,拉成条状就成“面条”,面粉加水就煮是“面糊”hu。当然还可以将麦芽做成“麦芽糖”,因而“糖”字也属于“米”字旁,古时“糖”“醣”通用,读tang,代码UFXJ及FDXJ。汉字有关副食的用字更多了,这里只讲“菜餚(肴)”两字,“菜”,读cai,代码EPF,“菜”从“艹”从“爫”从“木”,意思是一种草本食物,是用手(爫)从植株上采得的,我们通称它为青菜,常见的如菘song,因是秋冬的主要蔬菜,故取名“松”,“白菘”实际上就是今天的“大白菜”;“芹”qin有水芹、旱芹,都是古代常吃的蔬菜,也常用来供祭。“餚”,读yao,代码OXGQ,从“食”“乂”“”“月”,整个字包含手()中拿着一定数量(乂)的肉食(月)的意思;在古时食用肉类,包括三牲“牛”“羊”“豕”;三禽“鸡(雞)”“鸭”“鹅”;三膳“鱼”“蚌”“蝦”;华夏民族生活在黄河边上,羊和鱼是为主要肉食,因而创造了一个以鱼羊组成的“鲜”字,古时与“鱻”字通用;羊是农牧民族的重要财富,故古时“羊”通“祥”,表示“吉祥如意”;有的富有人家也食鹿肉,“鹿”音同“禄”,表示“财源滚滚”富裕的意思。古时饮食文化,从食品发展到食具,一类是有关盛放液体的容器,一类是有关盛放固体食品的容器,这些食具的发展,引发了古代青铜器和陶瓷器的开发,发展了中国古代辉煌的陶冶文明。“酉”,读you,郑码代码FD,源于古时盛放酒类的酒坛形状,原来“酉”即指的是“酒”,后加“氵”增加了类属表意信息,将“酉”作为与酒有关的构字字根,并推广为盛放液体饮料和调味品的容器。“酒”读jiu,代码VFD。酒在古代涉及礼制和祭祀活动,并与人们生活十分密切,便开始注意饮酒的生理问题,在论语提到:虽然“唯酒无量”,但以“不及乱”为限。因此专门创造了一组酒文化的汉字:“酣”读han,代码FDEB,“甘”是味觉感到舒适而无刺激的境界,说的是饮酒恰到好处,尽兴而不乱;“醉”读zui,代码FDOE,“卒”是已进入失态的意境,开始虽有诗意画境,但向着“卒”字发展下去,就与“不及乱”脱节,就要误事闹事坏大事,古人说“一醉方休”应理解为一有醉意就要停下来;“酗”读xu,代码FDOZ,“凶”肆虐出乱,以酒为凶谓之酗,饮酒失去理智怒而凶虐闹事,梁代陈宜与兄子秀书说:“吾尝譬酒犹水也,可以济舟,可以覆舟”,道出了饮酒的两面及不可过的道理;“醒”读xing,代码FDKM,“星”三光也,酒醉后神志恢复谓之醒,就是又有了理智的光芒。古人用黍为原料酿酒,同时也发现发酵过度有酸味,就进了发明了“醋”cu;代码FDEK,又发现用麦芽可制“醣”tang;代码FDXJ,又发现酒和许多动植物可入药治病,由药酒而把“醫(医)”yi字,归入“酉”部。酒还涉及到古人的礼仪和祭祀活动,“鼎”读ding,代码LZNX,“鼎”字完全从铜鼎的形状象形造字,中间是一个圆腹容器(目),下置对称的鼎足(爿)(片),鼎常用于装肉食,兼有炊具与飨具两种功能,也是礼器,周礼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和上大夫五鼎,元士三鼎; “鬲”ge,代码AJLD,也是鼎属,圆腹圈足,不只装肉也装主食;“尊”读zun,代码UDFD,尊是酒器和祭器,字形似用手(寸)拿着冒着酒香的温热酒坛(酋),去孝敬尊贵的客人或兄长,所以还引申为尊敬之意;“爵”读jue,代码PVXD,爵是饮酒的礼器,口缘前面有倾酒的流,后有翘尾,旁有把手,样子象雀,古代常“爵”与“雀”通用。由于酒文化又创造了许多饮食礼器,这些字虽然现在已很少用,但每个字来于一个器形,从中可看出古人造字的智慧,在本文最后一併列出。古代陶冶文明的发展,除了发明了大量青铜饮食器皿,同时烧制出大量陶瓷的饮食器皿。在远古时期,就烧制出原始的陶器。“陶”,读tao,郑码代码YREZ,陶从“阝”“勹”“缶”,这字是一幅完整的制陶工艺画面,在山坡旁(阝),一个制陶工匠弯腰(勹)在制作陶胚(缶)。“缶”是一种圆腹容器,也指在转盘上制作的圆形陶胚。“缶”字又引申出焙烧陶器的场所,只在“缶”字上加“穴”,就形象化地创造了一个“窰(窑)WOEZ”字,表示是专门用来烧制陶器的场所。在窑里经过焙烧可以制得各种圆形的“缶MAEZ”类,片状的“瓦AZYS”类,以及扁平的“皿LKA”类。在古字里“缶”与“瓦”“皿”都用于组成陶瓷器皿用字,有时还可通用。组字有:“缽”“缸”“罐”“罈(坛)”“缾、瓶”“盆、瓫”“盅”“盤(盘)”“盒”“簋”。对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可从“瓷”字构字造字上看出奥秘,随着制陶业的发展,后来在制得的陶胚上上一层釉,再回到窑里进行二次高温焙烧,就烧得有美丽光泽的瓷器,“瓷”读ci,代码TDYS,“瓷”字从“次”从“瓦”,明白而形象地说明是由陶器(瓦)再次(次)烧得的器皿。今天碗和盘都是常用的食具,在古时称“盂ADLK”为饭器,“于”有大的意思,就是大饭缸,“盌RSYL”又叫“小盂”,就是今天的饭碗,“宛WDRY”字在古代称中央低而四周高的丘陵为“宛丘”,其凹曲的特点酷似饭碗,后“盌”通“碗GWRY”,因它材质似石料或玉料;“盘PYLK”的繁体字“盤”PYQL,字从“般PYQX”从“舟PY”,因为“尊UDFD”和“彝ZMZE”等祭器,它们下面有一个圆形承器,叫做“舟”,也称承槃,就是圆形“盘旋”的扁淺器皿;形状类似体型更小的叫“盆OYLK”;再小的叫“碟GEF”;体形似小碗的饮酒器叫“盅JIULK”,俗称“酒盅”;体形似花蒂“不”字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