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3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目的是() A.学造器物B.仿行制度C.解放思想D.强国御侮解析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即学习西方的技术,以抵抗西方的侵略。故选D项。答案D21903年2月,蒋百里在民族主义论中写道:“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这里的“制造派”是指()A.地主阶级顽固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解析由“1903年”可知“三十年来之制造派”是指洋务派,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建立了一批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变法派”是指资产阶级维新派,“自由民主派”是指资产阶级革命派。答案B3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解析解答本题,必须要明确“逸出旧轨”指的是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从这个角度分析,洋务运动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答案C4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苦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林则徐、魏源B.康有为、梁启超C.孙中山、章太炎D.陈独秀、胡适解析“不中不西即中即西”反映的是康有为学说的特点:把中国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因此, B项正确。A项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并未摆脱地主阶级思想范畴; C项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是系统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D项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派,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因此,A、C、D三项都错误。答案B5“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B.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析抓住材料信息“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A、B两项均不是戊戌变法的作用,D项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6“康有为的思想倾向经历了一场剧烈的变化,他像很多同时代的人一样,起初是一位理学学者,现在却满腔是对西式政治改革的火一般的激情。”这说明()A.康有为是一位思想激进并且善变的人B.康有为认识到了理学的“虚伪”C.民族危机激发了知识分子的救国探索D.中国社会已经完全西方化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思想倾向的剧烈变化源自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再依据材料“像很多同时代的人一样”“对西式政治改革的火一般的激情”,可知民族危机激发了知识分子对救国之路的积极探索。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7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所谓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君主B.科学C.西学D.民权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梁启超所说的“民贼政体”的含义。梁启超是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著名代表人物,他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因此,他所说的“民贼政体”指的是君主专制政体。在这一政体下,君主权力极度膨胀,人民毫无民主权利可言。因此,题干中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与之相对应的“民权”。答案D8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师夷长技以自强解析从19世纪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时代背景分析,变革社会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才是“最符合时代潮流”的课题,故选C项。“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排除A、B、D三项。答案C9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中指出:“民国四五年之交,整个的中国陷在革命顿挫、内部危机四伏、外患侵入不已的苦闷中,一般人以为政治不足以救国,需要文化的手段”于是兴起了()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解析根据“民国四五年”“政治不足以救国,需要文化的手段”,可知兴起的是新文化运动。答案D10青年杂志创刊号中的一篇文章写道:“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这代表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决心()A.弘扬中华传统文化B.改造国民的精神世界C.传播共产主义学说D.发起布尔什维克革命解析题干材料涉及的是新文化运动,当时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决心要以“科学与人权”来摆脱“国人”的“蒙昧”,故选B项。新文化运动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排除A项;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始,还未涉及共产主义学说,更无从谈及布尔什维克革命,排除C、D两项。答案B11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B.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C.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D.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解析材料“群众的愚昧革命者的悲哀”反映出革命者没有发动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对革命的意义没有充分的认识,故需要进行思想启蒙。答案D12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A.取得了重大突破B.被全社会所认同C.推动了政治改革D.取得了彻底成功解析在全国进行白话文的教育改革,说明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已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它只是属于教育改革的范畴,不是政治改革;文学革命“被全社会所认同”“取得了彻底成功”的说法太绝对,且材料中未涉及。因此,B、C、D三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答案A131916年担任北大校长后,蔡元培提出了三项管理原则,其中,第三项是“容许绝对的学术自由,保证不同理论与观点的自由表达,只要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这实际上()A.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B.让传统思想焕发新机C.故意使北大出现思想混乱D.纵容了守旧势力解析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时,陈独秀等人正在北大开展新文化运动,但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与科学在当时遭到守旧势力的反对,由此可知蔡元培的管理原则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故选A项。答案A14新文化运动时期,大部分刊物“都似乎有不谈社会主义,则不足以称新文化运动的出版物的气概”。其中像新青年每周评论民国日报建设星期评论时事新报解放与改造等,都是当时比较有影响力的登载有关社会主义文章的报刊。这表明()A.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B.社会主义革命是大势所趋C.马克思主义被民众普遍接受D.中国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解析根据大部分刊物“不谈社会主义,则不足以称新文化运动的出版物”,可知此时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故选A项。答案A15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时期,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广大知识分子开始深入到工人中去。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共4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材料二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材料三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说:“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1)根据材料一,说明魏源对“夷”的认识,“制夷”的本质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曾国藩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其目的是什么?(4分)(3)根据材料三,说明康有为认为变法最重要的是什么。比起魏源、曾国藩,康有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什么进步?(4分)参考答案(1)认识:西方国家的军事装备,军队的训练、管理方面优于中国。本质:抵御外国的侵略。(2)方法:先购买,再仿造。目的:使清政府摆脱内忧外患的处境,维护清朝统治。(3)实行君主立宪制。进步:开始从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康有为日本变政考材料二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学说,认为“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6分)参考答案(1)主要思想:民智未开,宜保君权,自上而下变法,强调开国会时机不成熟。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影响,产生变法救国的思想。(2)异:康有为主张渐进改革;谭嗣同提出废君权、倡民权的激进主张。同:倡导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毛泽东反对党八股(1)材料一所示杂志是谁创办的?其前身叫什么?影响是什么?1919年五四运动后主要宣传什么?(4分)(2)材料二照片中的学者在新文化运动中有何贡献?(4分)(3)材料三照片中的学者在新文化运动中有何贡献?(2分)(4)材料四是针对哪一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