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岸御园写字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报告书(简 本).doc_第1页
水岸御园写字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报告书(简 本).doc_第2页
水岸御园写字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报告书(简 本).doc_第3页
水岸御园写字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报告书(简 本).doc_第4页
水岸御园写字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报告书(简 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岸御园写字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本) 作者: 日期:2 水岸御园写字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本) 建设单位:昆明东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中晟环保科技开发投资有限公司2009年9月actively carry out the law on civil air defense education, drawn out of the air defense in Pingliang city Building under easy fare, daily special inspection and regulation, overfulfilled the province upper and lower knots of up to 500,000 yuan fee collection tasks. 5, further standardize internal management, improve staff quality. Adhere to the19目 录目 录11.项目概况12.评价区环境现状22.1环境现状22.2环境保护保护目标见下表33工程分析主要环境影响33.1施工期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33.2运营期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情况53.3项目平面布置分析93.4规划相符性分析93.5选址可行性分析104污染防治措施104.1施工期染防治措施104.2运营期染防治措施134.3项目区景观建设对策措施155.公众参与155.1个人调查表结果分析155.2团体调查结果分析155.3结论与建议166.环评总结论16七、相关附表、附图171.项目概况项目由来:“水岸御园写字楼”位于经开区信息产业基地,信息产业基地坐落于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拓展区,即东绕城线与新安石公路交汇处一带,规划面积6.7平方公里。产业基地遵循因地制宜、保护生态的原则,建成以制造业为主,集科研开发、商贸服务、文化教育、生活休闲为一体的环境优美的高科技工业园区。本项目为信息产业基地规划建设的商业服务项目之一。该项目于2009年经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备案。项目名称:水岸御园写字楼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昆明东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产业基地29#地块;建设项目占地面积:57013 m2建设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12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758万元,占总投资的6.3%。建设时间: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为非生产性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主要由商铺、写字楼、三层商业、餐饮综合楼、地下车库及地下商场几个部分组成。项目总占地面积57013 m2,总建筑面积:154026 m2,容积率1.88,绿化率43%,建筑密度34.5%。 表1-1 项目主要建设经济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1建筑面积规模m21540263绿化面积m2245004绿化率%435建筑密度%34.56容积率2.002.评价区环境现状2.1环境现状(1)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区域为“烟尘控制区”、“酸雨控制区”,按环境功能区划为二类区。本次对大气的评价引用云南紫胶产业基地项目一期工程环评报告书中委托官渡区监测站对经开区信息产业基地12-3# 处地块监测结果。云南紫胶产业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处于经开区信息产业基地,位于本项目西北方向约600m,周围用地现状与本项目类似,通过类比分析,评价区域各监测点SO2、TSP均未超标,能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2)地表水环境质量项目所涉及的主要河道为马料河和滇池外海,昆明东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昆明市东川区环境监测站对马料河进行了水质监测,马料河现状水质综合评价为类。根据2007年昆明市环境公报,2007年滇池外水质类别为劣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68.0,属中度富营养状态,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总氮。项目区水环境质量不能满足功能区的要求。(3)声环境质量项目所在地为昆明市声环境功能2类区,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交通干线(1#路)两侧30m区域内执行4a类标准。昆明东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昆明市东川区环境监测站对项目区进行了噪声监测,从监测结果数据统计表中可见:该地4个监测点的昼间噪声等效声级均可以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项目区声环境质量较好。(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区域属于昆明市的近郊区,土地用途为经济开发区信息产业基地开发建设用地,经多年开发,区内原生植被己不存在,原生生态系统己转变为次生生态系统。项目所在区域部分地表裸露,未裸露的地表植被主要为灌木及杂草,有为数不多的槭树。区内生物多样性较差,其自身调控能力较弱,受人为影响较大。2.2环境保护保护目标见下表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表2-1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保护目标方向距离类别保护级别1大冲村(约900人)西南400m大气噪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类标准2果林溪谷小区(约160户)北460m3文体中心(在建)北35m4经开区管委会大楼(在建)东30m5马料河西120m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III类标准6滇池外海西南10km3工程分析主要环境影响3.1施工期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1.废气、粉尘(1)废气施工中施工机械运行产生的废气、运输车辆运输产生的尾气均是动力燃料柴油和汽油燃烧后所产生,为影响空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主要成份是烯烃类、CO和NOX。属无组织排放。本项目施工期较长,在施工工程中用到的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及运输卡车,按耗油150t/a计,约排放有害物质烯烃类有机物34t、CO 910t、SO2 0.40.5t、NOx 1.72.0t。项目施工场地空旷,扩散条件较好,CO不会产生局部浓度过高的情况,对环境影响较小。(2)粉尘项目的粉尘主要是由平整场地、弃土及地基开挖、建材装卸等施工作业,以及施工形成的裸土面而产生,再就是施工车辆运输时引起的道路粉尘。主要污染物为TSP,不含有毒有害的特殊污染物质,对施工环境有一定的污染。粉尘呈无组织排放,其产生强度与施工方式、气象条件有关,一般风大时产生扬尘较多,影响较大。类比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对“紫都城基本建设项目”建筑施工现场的扬尘污染监测,在距施工现场边界50m处,TSP浓度最大达到4.53mg/m3,至150m处仍可达到1.51 mg/m3,只有在300处才低于0.5 mg/m3。类比结果表明建筑施工扬尘严重,工地内TSP浓度相当于大气环境标准的1.4-2.5倍,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达下风向的150m处,施工及运输车辆引起的扬尘对路边30m范围以内影响较大,路边的TSP浓度可达10 mg/m3以上。2.废水(1)生活废水该项目施工期的施工人员预计为290人,施工期场地内不设食堂,施工人员由施工单位统一送餐。晚上只有看守工地人员6人。按照每人用水量15L/d,用水量为4.35m3/d,施工人员产生的废水量按80%计,为3.48m3/d。类比类似工程水污染物排放浓度,CODCr为250mg/L,BOD5为150mg/L,SS为200 mg/L。施工期工人使用临时旱厕。生活废水主要是洗手废水和办公废水,经临时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2)施工废水该项目施工废水主要由混凝土养护、机械设备、工具清洗等产生。由于施工场内不设混凝土拌和,使用商品混凝土,施工废水主要为混凝土养护废水、工具清洗废水等。项目施工生产废水不含有毒物质,主要是泥沙悬浮物含量较大。根据国内外同类工程施工废水监测资料:混凝土养护废水悬浮物浓度约为500mg/L-2000mg/L,pH值9-12。施工过程中设备、工具清洗等产生的废水量小,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和石油类。在施工区分区设置沉淀池处理后的废水可用于工具清洗和养护,项目的场地较大,沉淀废水可回用于施工过程和场地洒水抑尘。3.噪声施工期间,打桩机、施工机械运行及施工材料运输均会产生较高强度的噪声。其中土石方开挖强度超过90dB(A),大型原材料加工机械声源强度超过95dB(A),大型运输机械噪声源声级多在85dB(A)以上。施工噪声比较突出的主要是基础挖掘施工场地、建筑材料加工场地,以及施工运输道路。运输噪声为不连续性噪声,施工场地及材料加工场地噪声为连续噪声。4.固体废弃物(1)弃土石项目占地面积较大,项目区已进行过简单平整。项目挖方量较大,挖方量约224490 m3,回填方量约44898 m3,其中项目拟在项目区南侧设一个约400m2的临时表土堆场,以用作后期的绿化用土,采用土袋进行临时表土堆场的拦挡,雨季用土工布进行临时覆盖。废弃的土石方约179592 m3,所产生的弃土方委托将委托昆明前卫第二建筑经营公司按照昆明市的相关规定进行运输处置。(2)建筑垃圾项目建筑产生一定的废弃建筑材料,项目建设方应该严格按照昆明市城市垃圾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建筑垃圾通过分类集中堆存、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委托昆明前卫第二建筑经营公司及时收集并统一清运,禁止与生活垃圾混合处置,禁止随意丢弃。(3)生活垃圾施工人员不在现场住宿生活,不会产生较多的生活垃圾。现场平均每天290人施工,按每人每天产生垃圾量0.5计算,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约为145/d,应委派专人集中收集至统一地点堆放,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5.水土流失项目所用土地地势坡度不大,但由于项目占地面积较大,若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施工期遇到雨季将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本项目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面积72540 m2,项目在施工阶段水土流失将会大幅增加。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为轻度侵蚀,平均侵蚀模数为800 t/km2a,水土流失量约为58.03吨/年,施工阶段可使水土流失量增加到3000 t/km2a,施工期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59.59吨/年,则施工期水土流失总量为217.62吨/年。施工期使水土流失增加至中度侵蚀,必须采取严格的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量。因此,项目基础工程施工应尽量避开雨季,减少物料的堆存量,对物料采用篷布覆盖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量。3.2运营期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情况该项目是由商铺、餐厅、写字楼等建筑组成的建筑群,属非生产性建设项目,故营运期无生产性废气、废水排放。项目三层商业、综合楼为独立综合楼。可作为独立的写字楼使用,入住的商家均为符合规划的餐饮业或为非生产性建的行业,没有生产性废气,废水及特征污染物的产生。项目运营所产生污染物种类如下:1.废气项目建成后,使用电、管道煤气和太阳能为能源,均属于清洁燃料。废气主要餐饮厨房炒菜油烟气、进出汽车尾气、垃圾收集房、收集桶及中水处理系统产生的异味。(1)餐厅油烟项目建成后以出售和出租的方式将餐饮区转给各餐饮企业进行经营,由于具体的灶头规模等还不确定,酒楼、餐饮企业入驻时要各自另行办理环保手续。根据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的要求,各餐饮厨房油烟需安装合格的油烟净化设备,油烟净化器去除率需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的要求。(2)汽车尾气进出项目区的汽车会产生一定的尾气,根据类比资料,项目汽车尾气中CO、NO2的地面浓度贡献值日均值均远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要求。且项目占地较大,绿化面积大,利于尾气的扩散、稀释。(3)异味项目设置垃圾分类收集间,地埋式中水处理站。中水回用设施、垃圾收集系统运营时会产生异味,但由于本项目占地较大,采取合理布局,可有效降低异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4)项目备用柴油发电机废气本项目备有两台约200KW柴油发电机组为第二电源,在电源停电的情况下保证4栋写字楼电梯、消防设备等的供电。发电机设于地下三层设备用房内,一年约使用2次,使用时间不能确定,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总烃、CO、NOx等,产生量不定,发电机配有消声器和废气过滤棉,废气中污染物经过滤后由排气筒排出,发电机的排气筒连接到室外。2.废水该项目运营期生活污水为主要的水污染源。其来源于写字楼办公职员、商业经营人员及物业管理人员生活中产生的清洗、冲厕等排放的废水以及餐饮业所排放的餐饮废水。项目内排水系统分为生活废水及雨水排水系统,所有排水均不含有毒有害成份。废水及冲洗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经中水回用系统处理后回用,经昆明市节水办公室同意外排的废水达标后外排入1#路市政污水管网;在倪家营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之前,项目外排废水需进入中水处理站进行深度处理,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外排入1#路污水管网外排。在倪家营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后,项目外排废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和 CJ3082-199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标准后即可排入1#路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倪家营污水处理厂处理,最终排入滇池外海。雨水通过管道收集进入市政雨水管网。于项目建设与污水厂建设受诸多条件约束,故具体竣工时间难以估计,以实际情况为准,本环评分为项目竣工于污水厂建成前,污水厂建成后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倪家营污水处理厂建设占地180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处理规模5万立方米/日的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水厂、以及33.28公里配套污水主干管和10.2公里再生水回用主干管。负责收集处理信息产业基地、果林水库东片区、黄土坡片区、民办科技园、深圳工业园(清水片区)东片区和大冲片区倪家营及马料河以西地区的工业及生活污水,经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后,通过再生水管道回用到鸣泉片区、出口加工区、信息产业基地及民办科技园,除部分用于企业循环、洗涤、工艺用水以及道路清扫、消防、园林绿化和施工等城市杂用水外,每天有1.8万吨处理达标的回用水进入马料河作为河道景观用水。本项目在其纳污范围内。根据相关了解,倪家营污水处理厂预计2011年方能竣工正常运行。项目排水量旱季253.66m3/d、雨季319.91m3/d。倪家营污水处理厂截污管道在项目区已实现雨污分流,废水纳入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本项目位于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区域的倪家营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当中。目前项目区1#路下已铺设好污水管道,项目应建立完善的“雨污分流”排水系统,项目限设1个规范排污口,与经开区信息产业基地1#路雨、污口对接。本项目在倪家营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之前,外排废水需进入中水处理站进行深度处理,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外排。在倪家营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后,项目外排废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和 CJ3082-199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标准后即可排入城市污水管网,进入倪家营污水处理厂处理,最终排入滇池外海。以上分析说明,项目建成后倪家营污水处理厂完全有能力接纳该项目污水,不仅可有效避免项目污水对周围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同时还可增加倪家营污水处理厂经济效益,在其建成之前,项目需上中水处理系统,对所排废水进行处理,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后,方可外排。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较小。3.噪声该项目运营期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源于商业噪声、生活噪声、停车场及配套设施运行噪声。交通噪声主要来自进出汽车和停车场,经分析,地下层隔声量能达到40dB以上,因此车库噪声对外界的影响仅为30dB左右,不会对环境产生太大的影响。业营运时也会产生商业性噪声,本项目商业用房经营业务范围尚未确定,因此商业噪声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但产生的噪声声源声功率级较低,通过商场墙体隔和距离衰减后对写字楼等影响很小。项目为高层写字楼及商辅建筑群,人员密度相对较大,尤其是上下班,休息日人就更多。人员活动,将产生一定噪声,但因其声源声功率级很低,通过建筑墙体隔声和距离衰减后,对外环境影响小,对其自身的写字楼影响很小。该项目设有备用发电机及水泵供水系统、地下通风设备、中水处理系统,这些设备运行将产生一定的振动和噪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设备噪声可达85db(A)以上,但设备均安装于地下,地下层隔声效果好,项目的备用发电机单独之于地下的设备用房内,采用双层门及密闭设备用房后,其隔声量能达到40dB以上。因此,该项目运营期风机房、水泵房、中水处理系统噪声经隔音哀减后仅约50dB,安装时采用减震支架及隔音措施进一步减小噪声,则配套设施噪声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总之,项目运营期只要加强管理,主要产噪设备置于地下单独房内,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小。4.固体废弃物运营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中水处理系统产生污泥。生活垃圾属于一般固体废物,经测算,本项目运营期垃圾产生量为:11.743t/d,项目年总平均量为4110t/a。其中,约有70%的是厨房垃圾、果皮等有机垃圾,20%是废纸、塑料类废品约有4%是玻璃,剩余的是金属、布类、电池、废药品等。项目设置了50m2垃圾间作为生活垃圾的收集间,处理项目区域的垃圾。运营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为11.74t/d,对区域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回收可再生利用部分,其余部分,每天早或晚收集一次,并委托环卫部门进行清运,运送垃圾处理厂处理,因此项目固废对周围环境影响小。中水处理系统污泥产生量约1.1t/d,合385t/a,中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统一收集干化后,定期委托环卫部门妥善处置,做到日产日清。5.光污染项目楼层采用墙砖镶嵌,中间辅助以少量的玻璃玻璃幕墙进行装饰。项目严格按照(GB/T180912000)玻璃幕墙光学性能标准进行项目的玻璃幕墙建设,采用反射比、透射比较低的玻璃材料,其反射光不会交通和周围的人群产生影响。故本项目产生的光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通过优化设计、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墙体材料选择及建设,项目产生的光污染影响是可以接受的。3.3项目平面布置分析项目布局注重人居环境与功能区的协调,以高品质、高层次的现代发展思路。周边道路连通组成有机交通网,达到疏散人口、改善交通的目的。项目功能布局区分合理,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从环保的角度,充分考虑了景观、日照、通风及高层建筑的环境影响,绿化率达43%,项目整体布局是合理可行的。3.4规划相符性分析根据昆明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要求及“经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及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产业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信息产业基地坐落于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拓展区,即东绕城线与新安石公路交汇处一带,规划面积6.7平方公里。产业基地遵循因地制宜、保护生态的原则,建成以制造业为主,集科研开发、商贸服务、文化教育、生活休闲为一体的环境优美的高科技工业园区。本项目为信息产业基地规划建设的商业服务项目之一。项目所在地规划为非市属办公用地(用地性质见图10-1),项目进行商业、办公及配套设施的建设,符合用地规划。综上所述,项目选址符合经开区信息产业基地区域发展规划。3.5选址可行性分析水岸御园写字楼建设项目位于位于昆明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信息产业基地29#地块,属建设规划用地。项目区域内交通较发达,四面环路,区位优势明显。项目区已纳入经开区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信息产业基地配套服务设施,加快区域经济发展。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项目周围500米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等需特殊保护的环境敏感区,以及天然林、重要湿地等生态敏感区与脆弱区。项目的选址合理。4污染防治措施4.1施工期染防治措施1、环境空气保护措施(1)施工作业区应配备专人负责,做到科学管理、文明施工;在基础施工期间,应尽可能采取措施提高工程进度,实施标准化施工,工地配置防尘帷幕,缩短扬尘的危害周期。(2)对作业面和临时土堆应适当地洒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减小起尘量,施工便道应进行夯实硬化处理,减少起尘量。(3)对作业面和临时土堆应适当地洒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防止扬尘的扩散。(4)运输土方和砂石等的车辆不宜装载过满,同时运输车辆须使用车厢可封闭式的车型。对不慎洒落的沙土和建筑材料,应对地面进行及时清理。(5)原料和临时表土堆存应用土工布进行覆盖。(6)合理安排施工运输工作,对于施工作业中的大型构件和大量物资的运输,应尽量避开交通高峰期,以缓解交通压力。避免压车和交通阻塞,最大限度的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7)在施工机械的选型上考虑相应的环保型产品,主要使用轻质柴油或电作为能源。(8)在建设场地的四周应设有围护设备,建筑要实行封闭式施工以防止扬尘的扩散。(9)装修过程中,要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具,加强通风,防止油漆废气的污染和对人体伤害。2、水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单位应当制定节约用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2)施工人员不在工地住宿,不设食堂,产生的少量生活废水回用于场地浇洒及施工过程,杜绝施工人员生活废水排放。(3)在施工过程中应设置施工废水收集池,将引入池中的废水进行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过程或洒水降尘等,杜绝施工废水外排,避免施工期废水进入项目区周围下水道等。(4)场地平整、基础开挖产出的土石方,废土石应及时由有资质的单位运送相关部门指定地点妥善堆置,不得随意堆放。(5)为了减少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根据工程区自然条件及工程特点,要采取以下临时水土保持措施要求:在施工初期应结合防洪规划,在施工场界外围设置排洪沟,将区外地表径流及时排出;场内雨季积水应设置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才能外排。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按规定的范围开挖,不得随意取土和弃土,严禁乱倒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应将其运至相关部门指定的地点进行堆放。尽可能避免在大风和大雨的天气条件下施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的发生;每完成一项工程,应立即对其施工场地进行清理整治,完善排水设施,及时进行绿化,尽快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6)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时间。基础开挖等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工程尽量避开雨季或雨天进行;3、声环境及环境振动保护措施(1)从声源上控制:建设单位在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应要求其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为低噪声机械设备,例如选液压机械取代燃油机械。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并负责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按操作规范使用各类机械。(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机械设备组合。(3)采用距离防护措施:在不影响施工情况下将噪声设备尽量不集中安排,并将其移至项目区西侧及南侧,同时对固定的机械设备尽量入棚操作。(4)根据昆明市预拌商品混凝土管理办法的要求,本项目建设时必须使用商品混凝土,避免混凝土搅拌机等噪声的影响。(5)采用声屏障措施:在施工场地靠近文体中心和管委会大楼一侧设立临时声屏障;在施工的结构阶段和装修阶段,对建筑物的外部也应采用围挡,以减轻设备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6)建设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施工场地的噪声管理,施工企业也应对施工噪声进行自律,文明施工,避免因施工噪声产生纠纷。(7)严格遵守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72号昆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第四章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的有关规定: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施工噪声污染,所排放的建筑施工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应当在工程开工前十五日向经开区环境保护局申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禁止在22时至次日6时进行建筑施工作业,但生产工艺需要连续作业的除外。连续作业必须进行夜间施工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三日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证明,到经开区环境保护局登记,并在施工地点以书面形式向附近居民公告。4、固体废物治理措施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要及时清理,妥善处理,不得在施工作业范围以外排放土石等固体废弃物。要加强施工期管理,规范运输,不得随路洒落和随意抛弃,不得随意堆放渣土,委托有资质单位按照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58号昆明市城市垃圾管理办法处理。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要收集到指定的垃圾箱(筒)内,由环卫部门统一及时处理,防止固体废弃物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临时表土堆场采用土袋进行临时表土堆场的拦挡,雨季用土工布进行临时覆盖。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不得损毁道路两侧的行道树。(2)建筑垃圾及弃土必须外运到指定的地点并合理处置,杜绝随意堆放或引发水土流失。建设施工挡墙、临时围栏等避免造成水土流失。6、其他(1)施工期间夜间照明用的镝灯和碘钨灯采取低照,并且在建筑物四周搭设脚手架,沿全高满挂密目安全网,形成遮光带,夜间作业时关闭大型照明设施,以最大限度减少夜间光污染。(2)加强监督管理,运输车辆采取封闭措施,以避免运输途中土石撒漏,且运输车辆不得超量运载,运输车辆出现场前,应将车辆槽帮和车轮冲洗干净,以避免施工运土石车辆对城市道路的污染。(3)项目在建设和营运中应认真执行国家、地方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按照经开区环保部门的要求及时反映发生的环保问题,随时接受各级环保部门的检查监督。4.2运营期染防治措施1、废气(1)项目应使用清洁能源,严禁使用高污染燃料。项目要使用电、煤气及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作燃料能源,以减少对环境空气的污染。(2)项目区各餐饮入住后,各餐饮企业需单独办理环保手续。严格按照市政府46号令昆明市餐饮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要求选择合格环保的油烟净化设备。项目各商铺商家入住后,需要另行办理环保手续。(3)对中水回用设施产生的恶臭,采取有效的封闭和脱臭处理,加强中水回用设施运行操作管理,防止恶臭气体形成。(4)停车库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每小时换气6次,排风口9个;项目地下室排气口应设置于地面2.5m以上。(5)定期做好垃圾桶和垃圾房的消毒清洁工作。2、废水(1)项目必须按建筑设计规范建设化粪池,化粪池的容积应大于日废水的排放总量,同时必须加强对化粪池的管理,每年清掏不少于两次,以保证对废水的处理效果,并避免粪水外溢,污染环境。各餐饮企业需各自建设隔油池对餐饮废水进行预处理。对于含油、含渣的厨房废水必须经隔油隔渣池处理后再排入项目区污水管道。(2)项目实行清污、雨污分流:雨水由雨水管道排入市政雨水管道,部分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的废水经废水管道进入中水回用设施经处理达回用标准后进行回用;剩余部分排入市政废水管网。建议项目中水处理站的规模为380m3/d。本项目废水在倪家营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之前,项目外排废水需进入中水处理站进行深度处理,确保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外排。(3)为保证中水处理的效果,建设方须委托有资质的专业部门进行中水回用设施设计,并认真组织实施,保持中水回用设施的正常运行。(4)项目应规范设置排污口一个,排污口设置明显的标志,以便环保部门监测检查。(5)应指定专人负责项目内废水处理设施的日常管理及维护,定期检修设备,确保设施持续稳定运行。3、噪声控制措施(1)从声源上控制,选择低噪声和符合国家噪声标准的设备。(2)采用吸声、消音技术。对产生噪声的设备如水泵、风机等应布置于单独的房间内;(3)设备安装位置要得当,避免放置在人群活动频繁区域的附近。(4)项目电梯机房均设在各层楼顶,架空一层,将曳引机用四个减震垫固定安置在工字梁上,工字梁一端埋入墙体,减震效果良好。(5)在项目区内设置限速和禁鸣标志,减小交通噪声影响。(6)对商业运营噪声加强管理。4、固体废物处置措施(1)对各种垃圾及污泥进行分类处理,并做到及时清运,避免造成垃圾二次污染。(2)对于可利用的垃圾,可以充分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对于不能利用的垃圾,委托环卫部门及时清运处置。(3)要求餐饮企业设置隔油池和泔水桶收集废弃物,废油及泔水统一收集后交由有资质的部门处置。4.3项目区景观建设对策措施生态环境得以修复和改善的关键,是要搞好小区的绿化工作。绿化应乔、灌、草相结合,乔木、花卉等绿化品种应力求品种多样性。绿化工程应按规划设计要求施工完成,与项目区建筑风格、布局和景观等相互协调,尤其应注意与项目周围景观的衔接与和谐。5.公众参与5.1个人调查表结果分析调查结果表明:72%的人支持本项目的建设;有12人表示随便,占24%;无人反对。调查过程中未有人反对项目建设,有64%表示支持项目建设,但是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环保问题,特别是项目建设运营所产生的噪声。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缓施工期及运营期所产生的噪声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参与者中绝大多数人认为项目的建设对周边环境没有大的影响;所有参与者都认为项目施工期会对其生产和生活有一定影响,参与者中没有人认为项目建设和运营对其生产和生活有较为严重或严重的影响,在影响因素中,施工期关注的是噪声、扬尘等方面。5.2团体调查结果分析根据所调查的多数单位对本项目的意见总的有以下几点:(1)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社会团体普遍认为,本项目建设对当地经济有促进作用。(2)对项目环境保护的意见认为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噪声、粉尘对环境有污染,给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建议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污染的影响。(3)对本项目建设的态度通过调查可知,这些团体都支持本项目的建设。5.3结论与建议公众调查表明,本项目建设得到社会团体和公众的了解和认可。对于被调查者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设计建设单位在设计施工中应给予充分考虑,尽可能采纳。公众要求提出应加强管理,注意施工噪声和扬尘的防治,本报告已采取此建议。公众在支持项目建设的同时,要求建设方认真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及相应法规,加强对废气、废水、噪声的治理,做到达标排放,尽可能减少项目建设对当地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6.环评总结论本项目属非生产性建设项目,绿化面积较大,使用清洁能源,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污染源较单一,主要是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炊事产生的油烟等,这些污染源经过一定的环保设施治理后达标排放,污染物进行总量控制,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小。项目的建设不会降低当地环境功能,项目所产生污染物的处置符合达标排放原则,项目性质符合产业政策,选址符合区域总体规划。项目建成投入营运后,提高了土地的利用价值,将改变区域内的经济结构;改善区域的环境经济现状及公共设施;促进城乡商品流通并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随着商家的入住,会刺激当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