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指生物、心理和社会适应上的良好状态。医学模式:医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感念,是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看法和总体概念。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征和意义:承认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的重要原因,但同样重视生物学因素的致病意义.关注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日益增多的趋势.全面了解病人,包括他们的心理状态,是诊断治疗的重要前提.心理状态的改变常常为躯体功能改变提供早期信息.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良好医患关系也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1)精神分析或心理动力学派Freud,人格分层:本我(id):快乐原则。自我(ego):现实原则。超我(super ego):至善原则(良心和自我理想)。其他,如荣格(内、外向性格)(2)心理生理学派:应激(stress):任何刺激。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心身相关性(psychosomatic relationship)(3)行为学派:学习理论,人的各种行为包括适应行为和适应不良行为,都是学习得到的。经典条件反射(巴普洛夫)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4)人本主义:每个人都有向着健康的积极意志,向着成长的冲动和向人的潜能自我实现的冲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5)认知学派: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和Beck J: 认知治疗。(6)其他:整合学派,结合其它各流派观点。心理学基础: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现象,具有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和不同功能的动力系统,其活动规律既蕴藏于人的意识经验中,又存在于无意识领域和表现于外显的行为。现代心理学的开端标志:1879年,冯特创建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特性感受性(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并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感觉适应(刺激物对感受器持续作用而增高或降低)、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由于不同刺激背景引起对比)。知觉: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它不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是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特征完整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不真实的知觉错觉(对知觉对象的失真或错误的感知)、幻觉(在没有相应外界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下发生的不真实感知)。学习的主要理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强化、二级条件反射)、尝试与错误理论(刺激-反应联结理论、练习律-反应强度与情境刺激的联结次数成正比、效果律-满意反应则重复,烦恼反应则避免)、操作条件理论(斯金纳箱、操作条件反射、工具性条件反射、行为塑造、米勒-内脏操作条件反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示范作用-注意+保持+行动+强化)、顿悟学习理论(格式塔)记忆:种类瞬时记忆(0.2-2s)、短时记忆(60s)、长时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回忆。遗忘的种类:逆向性遗忘、顺行性遗忘、阶段性遗忘、心因性遗忘。心理发展与心理卫生:心理发展:研究和了解人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归纳和比较不同人生阶段的心理共性和影响因素。主要理论有荣格(终生心理发展)、皮亚杰(认知发展论)、艾森克(阶段论)。一、儿童心理卫生:(一)乳儿期的心理卫生:充分保证乳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重视乳儿的情感需求;经常与乳儿进行交流;正确给予感官刺激和功能训练;注意断奶的心身反应;避免和矫正常见的不良行为(二)婴儿期的心理卫生:口头言语训练;运动技能训练;注意婴儿智力的开发;培养婴儿良好的习惯,矫正不良行为(进食的习惯、睡眠的习惯、卫生习惯、吮指甲)(三)幼儿期的心理卫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言语的进一步训练和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儿童的社会化能;培养良好习惯,纠正不良行为;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四)儿童期心理卫生做好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工作;不要按大人的意图培养儿童;注意培养孩子各种认知能力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矫正童年期常见的不良行为。二、青少年与青春期心理卫生:顺利度过心理上的“断奶”;自我意识的形成;性发育、性成熟带来的困扰。三、中年人的心理卫生:(一)社会责任与心理状态:社会责任感成为精神支柱、事业上执著追求与现实的差距、工作实绩与认可的矛盾、希望健康与忽视健康的矛盾;(二)生活变迁与心理反应:社会角色的转变和适应、家庭结构变化应对、与子女关系的处;(三)中年人的心理保健:量力而行、修身养性、陶养性情、放松调节。四、老年人的心理卫生:1.生理机能衰退体态的衰老2.疾病引起的心理行为反应3.社会家庭因素4.老年人心理卫生保健。需要、动机、挫折:需要:是个体对其生理和(或)心理不平衡的一种反映,表现为对某种目标的渴望和欲望。基本特点:指向性、周期性、社会历史性、对象多样性、与个体发展阶段相关性、共性与个性、发展和丰富性。层次分类:(马斯洛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与安全感、归属与爱、尊重与自我尊重、自我实现。动机:是引起人类行为的直接动力,能够发动和维持个体行为,并引导这一行为向某目标进行。特点:(1)引发人的活动(2)维持这一活动(3)引导这一活动向某一目标进行。分类:(1)原始性动机(饥饿、渴、性、母性、瞌睡、好奇)(2)衍生性动机(恐惧、亲和、攻击动机)。心理冲突: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挫折:是由于各种障碍而不能达到目的,或趋向目标的进程受阻或被延搁时产生的情况。攻击的理论:本能论(洛伦兹“精力释放”、弗洛伊德和弗洛姆“死亡本能”)、社会学习论、挫折-攻击论心理防御机制:个体应付心理压力、挫折或适应环境时无意识采用的心理策略。类别:精神病性防御机制(否认-鸵鸟政策,曲解-阿Q,投射)、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倒退,幻想,内向投射)、神经症性防御机制(合理化-酸葡萄,抵消-破财免灾,反向形成,隔离,转移)、成熟的防御机制(补偿,理智化,幽默,生华)其它(固着、压抑、理想化)。情绪和情感:情绪:与机体生理活动相联系的,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反应的、较初级的内心体验。情感:与社会心理活动相联系的高级内心体验。区别:情绪动物也有,与生理需要有关,产生较早,明显外露,有冲动性,有情境性和不稳定性,情感人类特有,与社会精神有关,产生较晚,可不外露,主要为内心体验,带有持久性、稳定性、深刻性。联系:稳定的情感由情绪基础上发展而来,又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情绪的变化往往反映出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往往蕴含情感。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指微弱、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激情,一种迅猛暴发、激动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对某种以外的紧张性环境刺激所做的适应性反应。情绪理论与生理机制:詹姆士-兰格的情绪外周学说(情绪由外周器官对刺激引起生理变化所引起); 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学说(外界刺激引起神经冲动传入丘脑,向上传到大脑产生情绪主观体验引起生理变化); 情绪的认知理论(阿诺德的评价-兴奋学说,强调情绪来源是大脑皮层对刺激情境的认知评价)。情绪的意义: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进化的产物; 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 心理活动的组织者; 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对健康有促进和损害双重作用。慢性疼痛:疼痛: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方面的体验,这种体验是与实际上的或者潜在伤害相联系,或者说疼痛是患者从受伤害的角度进行描述的一种症状。(急慢性以3m为期限,异处感觉、交感神经持续性疼痛)慢性疼痛的特征:成为疾病单元、诊断难预后差、治疗棘手、共病精神疾患、心身疾病、交感神经活动异常、不包括癌症患者的病痛。影响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认知、情绪、早年经历、注意和分心、文化背景、人格因素、安慰剂效应。治疗的基本原则:诊治兼重,先诊后治; 综合处理; 合理用药; 先简后繁; 遵守伦理道德,爱护健康组织; 节约医疗资源。应激:在应激原存在的条件下,通过对应激原的认知评价,在多因素的作用下,由个体对应激原及其影响的生理、心理反应过程等多个成分共同构成的。基本过程:应激源刺激认知评估情绪反应、生理反应、行为反应。应激原:作用于个体,使之产生应激反应,并处于应激状态下的各种刺激。(强度、可预测性、可控性、数量和累积作用、性质)应激反应:个体对应急做出的反应,包括生理应激和心理应激两方面。全身适应综合征:警觉阶段、阻抗阶段(体重、激素、淋巴结)、衰竭阶段。机体对内外环境中各种刺激作用于机体时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表现为一种特殊症状群。心理应激反应表现:情绪反应(焦虑、恐惧、抑郁、愤怒、激情),行为反应(逃避与回避、敌对与攻击、退化与依赖、固着与僵化、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应对:是人们为应付心理压力或挫折,有意识地作出认知性和行为性努力。(情绪指向性、问题指向性)相关心理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感知觉过程:反复出现创伤经历,回避和情绪木讷,警觉性增高情感过程认知过程意志行为过程:对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景回避心身疾病和心理生理障碍:心身疾病:是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的总称。应符合下列条件:心理因素;躯体症状/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不是神经症或精神病。与神经症的区别:躯体症状为主;过适应。发病机制:心理因素生理反应易感器官心身疾病:(1)心身(心理生理)反应(2)心身紊乱(3)心身疾病常见心身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糖尿病、肥胖症、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癌症、胃肠道功能紊乱、功血、皮肤病。防治原则:行为的自我监测和自我控制、应激接种训练、行为协议和反应代价法、放松训练、示范法、认知治疗、改变生活方式等治疗:心理治疗、改变环境、精神药物治疗睡眠、进食障碍:正常睡眠结构和分期: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相(NREM)或慢波睡眠、同步化睡眠、正相睡眠: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体温降低、全身功能减退、肌张力降低,分为4期。第I期为入睡期,第II期为浅睡期,第III、IV期为深睡期;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相(REM)或快波睡眠、去同步化睡眠、异相睡眠:特征为快速眼球运动和肌张力极度降低几近消失。周期:IIIIIIIVIIIIIREMII 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状况,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诊断:【症状标准】(1)几乎以失眠为惟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2)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严重标准】对睡眠数量、质量的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病程标准】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至少已1个月。【排除标准】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继发性失眠。治疗:首先处理原发疾病; 注意睡眠卫生-非药物治疗; 选择性心理治疗:主要为松弛疗法、生物反馈治疗、刺激控制疗法(WHO推广的6个做法); 合理药物治疗:镇静抗焦虑药(唑吡坦、佳静安定、氯硝安定等);抗抑郁药(曲唑酮、阿密替林、多虑平等)。睡眠有关功能障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中反复发作呼吸暂停/低通气,伴白天过度嗜睡疲劳及认知功能减退。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病人在主要的睡眠时段失眠,而在应该清醒时段出现嗜睡。 睡行症:指一种在睡眠过程中尚未清醒而起床在室内或户外行走,或做一些简单活动的睡眠和清醒的混合状态。一般不说话,询问也不回答,多能自动回到床上继续睡觉。通常出现在睡眠的前三分之一段的深睡期,不论是即刻苏醒或次晨醒来均不能回忆。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四联征(白天睡眠发作、猝倒发作、睡眠麻痹、入睡前或醒后幻觉)夜惊sleep terror:指一种常见于幼儿的睡眠障碍,主要为NREM睡眠中突然惊叫、哭喊,伴有惊恐表情和动作,以及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出汗、瞳孔扩大等自主神经兴奋症状。通常在夜间睡眠后较短时间内发作,每次发作约持续110分钟。发作后对发作时的体验完全遗忘。诊断本症应排除热性惊厥和癫痫发作。梦魇:梦中焦虑发作,REm,可回忆(1) 从夜间睡眠或午睡中惊醒,并能清晰和详细地回忆强烈恐惧的梦境,这些梦境通常危及生存、安全,或自尊。一般发生于睡眠的后半夜;(2) 一旦从恐怖的梦境中惊醒,病人能迅速恢复定向和完全苏醒;(3) 病人感到非常痛苦。不宁腿综合征RLS:安静状态下出现难以名状的躯体不适感,通过肢体活动可使不适感缓解,常伴睡眠时周期性肢体运动。进食障碍:与认知、情感及行为等心理障碍有关的表现为体重和进食量显著异常综合征神经性厌食AN anorexia nervosa:(1)多见于青少年(12-25)女性,患病率0.5-1%;(2)故意限制饮食,使体重降至明显低于正常的标准(少于正常的85%),为此采取过度运动、引吐、导泻等方法以减轻体重。对肥胖的强烈恐惧和对体型的过度关注。(3)体像障碍:已经明显消瘦仍自认为太胖或担心发胖,即使医生进行解释也无效。30-50%病人可有间歇发作的暴饮暴食。性功能及性发育障碍,女性可出现闭经,男性可有性功能减退,青春期前的病人性器官呈幼稚型。常有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并影响致全身各个系统。部分有抑郁、强迫症状。并非躯体疾病所致的体重减轻;病人节食不是其他精神障碍的继发症状。(4)治疗:心理/行为治疗;营养支持治疗:渐进的恢复进食计划,药物治疗:SSRIs;奥氮平;舒必利;胰岛素神经性贪食BN bulimia nervosa:(1)多见于青少年(12-25)女性,患病率1-3%;(2)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暴食行为。(3)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常采取引吐、导泻、禁食等极端措施以消除暴食引起的发胖。(4)体重基本正常或稍微下降。可与神经性厌食交替出现,两者具有相似的病理心理机制,及性别、年龄分布。情绪障碍突出,以暴食来排解不良情绪,但很快又内疚、羞愧、恐惧害怕发胖。本症并非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暴食,也不是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继发的暴食。治疗:SSRIs、氟哌啶醇、舒必利心理/行为治疗。神经性呕吐Psychogenic vomiting:反复发作的自发或故意诱发的进食后呕吐,呕吐物为刚吃的食物;体重改变不显著;患者具有易受暗示、好夸张做作等个性特点,有怕发胖或减轻体重的想法;几乎每天发生,持续1个月。排除躯体疾病及其他精神障碍(如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癔症)导致的呕吐。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舒必利、抗抑郁药等)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人的感知、情感、思维、智能、判断、记忆、行为及人格等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发生异常。精神病性障碍和非精神病性障碍:精神病性障碍非精神病性障碍检验自我和检验现实能力丧失,把主观体验和外界客观现实混为一谈,具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没有丧失检验自我和检验现实能力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缺乏,不愿主动就医有自知力,愿意主动就医伴有行为紊乱或冲动毁物行为,不能为社会接受,其学习、工作能力严重受损可有行为障碍,其学习、工作能力也会受损,但不如精神病患者严重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个人经验标准:病人的主观体验:痛苦或功能不良,常可应用于神经症患者;观察者的经验:非理性、不可预测性、令观察者感到不适; 统计学标准:根据心理特征偏离均数的程度来决定心理特征的正态分布; 心理健康标准:无精神疾病;有自省能力;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各方面人格的综合统一;具备应付应激的能力;自主性;认识世界;对环境的把握,能适应环境变化,爱他人、工作、娱乐的能力,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生物医学标准:将心理障碍作为躯体疾病看待; 心理和社会适应标准自杀与危机干预:危机: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遇(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等)时,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危机干预:又称情绪急救,是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关怀和帮助的一种方式。危机干预六步法:定义问题:从求助者的立场出发探索和定义问题;使用积极倾听技术、包括使用开放式问题;既注意求助者的语言信息,也注意其非语言信息; 保证求助者的安全:评估对求助者(躯体和心理安全)的危险程度、失去能动性的情况或严重性。评估求助者的内部事件及围绕求助者的情景。如果必要的话,保证求助者知道代替冲动和自我毁灭行动的解决方法; 提供支持:让求助者认识到危机干预工作是可靠的支持。通过语言、声调和躯体语言向求助者表达,危机干预工作者是以关心的、积极的、接受的不偏不倚的和个人的态度来处理危机事件; 检查替代解决方法:帮助求助者探索他或它可以利用的解决方法。促使求助着积极地搜索可以获得的环境支持、可资利用的应付方式,发掘积极的思维方式; 做出计划:帮助求助者做出现实的短期计划、包括发现另外的资源和可提供的应付方式;确定求助者理解的、自有的行动步骤; 获得承诺:帮助求助者向自己承诺采取确定的、积极的行动步骤,这些行动步骤必须是求助者自己的、从实现的角度看是可以完成的或是可以接受的。在结束危机干预前,危机干预工作者应该从求助者那里得到诚实、直接和适当的承诺。临床心理评估:心理评估:依据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对所观察的心理事实或心理行为特性进行评价或测量。原理:心理测量的间接性、相对性、误差、客观性。要求:项目的区分度、量表的信度(复测、分半、等值)、效度、相关分析的应用。量表的信度:指量表测量的可靠性程度。它是检验心理量表测量分数稳定性或一致性的指标。测量分数信度的高低,显示一个量表品质的优劣。量表的效度:指量表测量结果的有效性或真实性、准确性。它是心理量表能否确实测到其所要测的那种心理的特征、状态或障碍及其功能方面的指标。准则:慎重选择量表、与被测对象建立协调关系、控制测量实施误差、准确解释测量的结果、遵守心理测量的道德、注意测量工具和资料的保密。智力测验:比奈-西蒙量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智商=心理age/生理age*100,低于70为低能)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由文字测验的言语量表和非文字测验的操作量表组成)、特殊能力测验、记忆测验、成就测验、神经心理学人格测验:A.投射技术:罗夏墨迹图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画人测验B.人格调查:明尼苏达人格调查表。MMPI、DPT。艾森格人格问卷EPQ:P量表(表示心理状态是否正常)、E量表(表示性格的内外倾向)、N量表(表示情绪的稳定性)、L量表(表示说谎或掩饰)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CES抑郁、SDS抑郁、SAS焦虑、HAD医院焦虑。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一种治疗形式和特殊的人际关系过程,主要通过在治疗者与患者之间,或者在集体环境下小组成员之间建立起言语或非言语的交流或沟通,其目的为帮助患者减轻情绪障碍,改变适应不良的行为方式,促进人格成长,以及更加有效地应付和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分类:认知治疗、生物反馈治疗、行为治疗适应证:1)急性或慢性神经症性障碍2)人格障碍3)生活中遭遇危机,有急性情绪反应的病人4)性功能与性心理障碍5)行为问题(酒中毒、药物依赖、进食障碍)6)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品行及发育障碍禁忌症:1)急性精神病发作期2)严重的内源性抑郁症(有精神病性症状)3)轻躁狂4)器质性精神障碍5)严重的反社会性人格障碍6)严重消极自杀等基本技术:倾听-心理治疗的核心技术解释和指导-理论知识很重要减轻痛苦或逆遇-疏泄提高自信心-强调自身的亮点鼓励自我帮助-自助伦理学原则:知情同意、遵守时间限制并告知紧急情况的处理策略、建立良好的治疗性医患关系,避免双重关系、注意保密、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个体差异对心理治疗的影、对治疗医生的能力要求、对临床督导的责任和能力的规定家庭治疗基本原则:忽略道理,尊重情感;抛开过去,立足现在;淡化缺点,强调好处;提供协助,自主决定;共同就诊;维护隐私,兼顾保护认知治疗: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理论基础:多维性、相对性、联想性、发展性、先占性、整合性。基本技术:识别自动性想法、识别认知性错误、真实性检验、去注意、监察苦闷或焦虑水平。临床应用:抑郁障碍(门诊及住院患者)焦虑障碍(惊恐发作、恐怖症、广泛性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自杀及自杀企图、强迫症、精神分裂症、进食障碍(肥胖症、厌食症和贪食症)、睡眠障碍、人格障碍、性功能障碍及性变态、成瘾问题(酒中毒)、心身疾病(顽固性哮喘、高血压、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疼痛、癌症等)、婚姻冲突及家庭矛盾、儿童的品行及情绪障碍(抽动症及其他病理性行为)生物反馈治疗:是用现代电子仪器,将生物体内生理功能予以描记,并转换为声、光等反馈信号,使受试者根据反馈信号来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功能以及其他躯体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设备:肌电反馈仪、皮肤温度反馈仪、皮电反馈仪、脑电反馈仪。适应症:神经系统功能性及某些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局部肌肉障碍、全身肌肉松弛训练(焦虑、恐惧、紧张)、紧张性头痛、高血压心律不齐、偏头痛。行为治疗:是指运用实验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改变症状和行为的一类心理治疗。理论基础:异常行为、学习原则、行为评估、特异性、治疗策略各不相同、直观性行为和人际行为、治疗性干预可能会产生一些未曾预料到的副作用、行为治疗反映了应用科学对临床问题的处理。(1)系统脱敏:治疗医师采用深度肌肉放松技术拮抗条件性焦虑,先同病人一起制定一份与恐怖、害怕有关的导致焦虑境遇等级表,然后在治疗中将习得的放松状态来抑制焦虑的反应。方法:放松训练;等级脱敏表;脱敏。适应症:典型的恐怕症;许多行为障碍(口吃、强迫症、心理生理障碍);某些性问题(2)满灌疗法:让病人面临能产生强烈焦虑的环境或想像之中,并保持相当时间,不允许病人逃避,从而消除焦虑和预防条件性回避行为发生。逐级暴露:焦虑场景由轻到重逐级进行。参与示范:让病人通过模仿来学习,即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行为后果来学习(3)自信心及社交技巧训练:应用行为学习原则指导病人在社会环境中恰当地与人交往,用能够使对方接受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技术有角色示范、脱敏、阳性强化。(4)厌恶疗法:在某一特殊行为反应后紧接着给予一厌恶刺激(电击、催吐剂、体罚等),最终会抑制和消除此行为。常用于治疗酒依赖、药瘾、性欲倒错及冲动性 或强迫性行为障碍。有手淫厌腻、隐匿性强化伴嗅觉厌恶。(5)行为辅助工具:病人在自然环境下使用一些仪器或电子设备来帮助学习比较适应的行为方式。(6)阳性强化和消除法:根据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如果在一种行为之后得到奖赏,那么这种行为在同样环境下就会持续和反复出现。如果得到的是惩罚或者根本就没有反应,那这种行为就会在同样的环境下减弱或不再出现。有代币法、神经症行为的矫正策略。(7)治疗协议或临时合同:指应用建立治疗协议的方法帮助夫妻双方找出他们最行为看到 对方的行为,这种帮助方法可以作为书 面形式写下来成为一种合同(8)自控法:让病人主动参与制定和执行行为矫正的方案,从而达到改变不良行为的目的。 过程:分析情境(诱因);处理诱因;处理后果医学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着重处理人们的正常需要和问题,通过与来访者交谈与讨论,找出已经存在于来访者内在的积极因素,并促进其发展。主要对象是正常人。医学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对象是患者及家属或寻求医学帮助和指导的人们,着重处理的是医学领域内的心理学问题,也运用心理治疗或医学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身心健康。意义: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可以消除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患病感或不适感症状;消除或减轻躯体疾病伴发的各种心理反应, 以利临床诊治;对心身疾病进行干预,以利防治;加强了普通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精神病学间的联系,共同发展。原则:耐心倾听,鼓励疏泄;积极支持,建立信心;解释得当,应对审慎;尊重患者,严守秘密;解决问题。范围: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睡眠障碍、慢性疼痛、不明原因的躯体症状、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神经性呕吐厌食和贪食、性心理障碍、儿童青少年学习障碍和品行适应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的心理反应。方式:门诊、院内或会诊、信件与专栏、电话、访问及网上。基本技术:A(注意态度)B(基本的会谈方式)C(集中注意)D(指导)E(解释)程序:检查、测试、评价治疗、咨询、指导。过程:准备阶段探讨反应阶段行动转变阶段发展阶段。注意事项:按照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全面了解情况、防治漏诊器质性疾病、重视运用心理治疗、保守秘密、精神药物应用、转诊。医患关系:医生在诊断、治疗和护理等医疗过程中与患者、家属建立的特殊形式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过程中,个体与个体之间心理倾向上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湖南邵阳市城区七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广东省东莞市2026届数学九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IE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个人延期还款的协议书14篇
- 高中《体育与健康》开学第一课课件
- 互联网金融行业现状及前景预测
- 2026届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大鹏新区华侨中学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邮储银行酒泉市金塔县2025秋招笔试言语理解题专练及答案
- 邮储银行乌兰察布市兴和县2025秋招笔试思维策略题专练及答案
- 邮储银行双鸭山市尖山区2025秋招笔试计算机基础专练及答案
- 消防安全周巡查记录表
- 俱舍论原文内容
- 第三章 护理伦理学基本原则规范和范畴
- 能源化学与能源化工概论-第一章 能源简介
- GB/T 18742.3-2017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第3部分:管件
- FZ/T 52058-2021低熔点聚乳酸(LMPLA)/聚乳酸(PLA)复合短纤维
- 2023年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汉语言文字专业语言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专业试题
- 2021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课件-人教版历史纲要下
-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主题班会课件
- 土方清表方案
- 食品加工厂管理的规章制度(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