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语文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语文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语文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语文版).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语文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编 者 xxx目 录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2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检测题6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10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14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18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题22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检测题26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及解题提示30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题 号一二总 分(测试时间:45分钟 全卷满分:70分)班别 座号 姓名 一、 积累与运用(共20分)1.请用正楷体将下面诗句写在田字格中。(3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2.下面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组是(3分)【 】A. 眩目(xun) 涟漪(y) 倏地(sh) 摇曳(y) B. 参差(cn) 谛听(d) 安谧(m) 篝火(gu)C. 璀璨(cn) 喧嚣(xun) 娴熟(xin) 斑斓(ln) D. 烙印(lo) 深 湛(zhn) 潸然(shn) 浣妆(hun )3.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A.瞬息万变 首屈一指 不可阻挡 脍灸人口 B.超凡脱俗 青葱可爱 分道扬镳 稍纵即逝 C.潸然泪下 尾尾动听 白雪皑皑 张灯结彩D.争先恐后 重峦叠障 如诉如泣 柳暗花明 4.下面句子中括号里依次填入的词语是(3分)【 】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 )可口。只有长风呼啸,蓝天( )时,还能听到鼓动羽翼的声音。但是枪终于响了!半自动步枪和谐( )的连击。故乡的歌是一支( )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A.清澈 清凉 清脆 清远 B.清凉 清澈 清远 清脆 C.清凉 清澈 清脆 清远 D.清脆 清凉 清澈 清远5.下面句子没有运用修手法的的一句是(3分).【 】 A.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B.坐船夜游,仿佛进入了梦乡。C.瞬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失去了中心和方向。D.人们远不像小松鼠那么轻松自如。6.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5分)为中外游客提供一处当地值得参观游览的景点,并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其特点。(3分)我推荐的景点是_,其特点是 请你向当地人民政府提一条充分开发当地旅游文化资源的合理化建议。(2分)我的建议 二、 阅读(共50分) 阅读周庄水韵选段,回答711小题。(25分)最近一次去周庄,是在一个温暖的春夜。周庄正举办旅游节,古镇把这天当成一个盛大的节日。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了条多姿多彩的光带。坐船夜游,仿佛进入了梦境。船娘是一位三十岁的农妇,以娴熟的动作,轻松地摇着橹,小船在平静的河面慢慢滑行,我们的身后,船的轨迹和橹的划痕留在水面上,变成一片漾动的光斑,水中倒影变得模糊朦胧,难以捉摸。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一阵音乐,水面也突然变得清澈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船摇过桥洞,才发现从旁边交叉的水道中划过来一条张灯结彩的花船,船舱里,有几个当地农民在摆弄丝弦。还没有等我来得及细看,那花船已经转了个弯,消失在后面的桥洞里,只留下丝竹管弦声在被木船搅得起伏不平的河面上飘绕不绝。我们的小船划到了古镇的尽头,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从河里抬头看,只见屋脊参差,深蓝色的天幕上勾勒出它们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突然,一串串亮晶晶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随着一声声清脆的爆炸声,小小的光点变成满天盛开的缤纷礼花,天空和大地都被这满天焰火照得一片通明。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线变成了活泼流动的彩光。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我来不及看清楚他们的表情,他们便在水中消失。当新一轮焰火在空中盛开时,他们又从遥远的水下泛起,只是又换了另一种表情。这时,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天上的美景稍纵即逝,地上的惊喜却在蔓延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古镇悠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7.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4分)勾勒( )荡漾( )8.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写节日周庄的盛大的?请各用一个词语来概括(6分) 9.作者笔下的周庄,给人以极美的印象,请想一想,作者在描绘中,分别调动了人的哪些感觉器官?试举例说明。(5分) 答: 10. “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4分) 答: 11.这两段文字写 表达了 (6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216小题。(25分)初升之月的魅力美彼得斯坦哈特我家附近有一座小山,我常常在夜间爬上去。城市的噪音变成了远远的低语。在黑暗的寂静中,我分享着蟋蟀的欢乐和鸱鸺(chxi,猫头鹰)的自信。但我来观看的是月出的活剧。因为,这使我心中重新获得被城市过于慷慨地消耗掉的宁静与明澈。从这座小山上,我已观看过多次的月出。每一次月出,就像美妙的音乐一样,激动我的心弦,然后又抚慰我的心灵。凝望月亮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对于史前时代的猎人们来说,头顶上的月亮就像心跳一样准确无误。他们知道,每隔29天,月亮就会变得丰满圆润,光华四射,然后生病消瘦而死去,接着又再次诞生。能凭经验懂得月亮的变化模式一定是一件很深奥的事。但我们住在户内的人,却与月亮失去了联系。路灯的闪烁和污染的灰尘像面纱一样遮住了夜空。虽然,人类已经在月球上漫步,但月亮却变得不是那么熟悉了。我们之中很少有人能说出当晚的月亮将在什么时间升起。然而,它仍然在吸引着我们的思绪。如果我们毫无预料地突然看到一轮满月,巨大金黄,挂在地平线上,我们会茫然不知所措,只能凝眸回望它那端庄的仪容。而对那些凝望者,月亮是会有所赐予的。我懂得月亮的赐予是在一个七月的晚上,在山上。太阳已经落山了,我注视着东面,在一道山脊的那一边有一团明亮的桔黄色的光亮,看上去像林中的篝火。突然间,那道山脊本身似乎猛地燃烧了起来。接着,那初升的月亮又大又红,由于夏日大气中的灰尘和水汽而变得形状怪诞,从树林中赫然升起。就这样,由于被大地灼热的气息所歪曲,月亮看起来性格乖戾,残缺不全。但是,当月亮脱离了山脊而升起时,它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坚定性和权威感。它的面色变化着,从红色变成桔色,变成金色,再变成冷黄色。它似乎是从暗淡下来的大地中吸取着光明,因为,随着月亮的上升,下面的山峦和山谷变得越来越暗淡无光。当月亮脱离了地平线,胸脯丰满浑圆,带着象牙色的清辉独自挂在那里时,山谷已成了这幅景色中的一些深深的阴影。突然间,我感到一种自信和一种几乎想放声大笑的欢乐。这一幕延续了一个小时。月出是缓慢的,充满了种种微妙之处。要观赏它,我们必须渐渐置身于更古老、更耐心的时间观念之中。观赏月亮执著地逐渐升高就是在我们自己心中找到一种不寻常的宁静。我们的想象力渐渐意识到宇宙的广漠,大地的辽阔,感到我们自身的存在是多么不可思议。我们感到渺小,但享有特殊的荣幸。我常常回到初升之月的身边,特别是当各种事务把悠闲和梦幻的清晰挤到我生活的一个小小的角落中去时,我更受到强烈的吸引。于是我就到我的小山上去,等待那猎人的月亮,巨大、金黄的月亮升起在地平线上,使夜充满梦幻。一只鸱鸺从山岭之巅猝然扑下,无声无息,但明亮如焰。一只蟋蟀在草丛中尖声吟唱。我想起诗人和音乐家,想起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想起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创作的罗兰佐说道:“月光睡眠在这岸上何等美妙!让我们在这里坐下,让音乐之声轻轻注入我们耳中。”我思索着,他们的诗句与音乐是否像蟋蟀的乐曲一样,在某种意义上正是月亮的嗓音。带着这样的思绪,我那城市生活引起的茫然迷乱融化在夜的安谧之中。恋人们和诗人们在夜里找到更深刻的含义。我们也都会情不自禁地提出更深刻的问题关于我们的起源、我们的命运。在月亮升起时,当我们按照天空的速度减缓我们大脑的节奏时,魔力就悄悄地笼罩了我们。我们打开感情的阀门,使我们大脑中那些在白昼里被理智锁住的部分驱动起来。越过遥远的时空,我们倾听古代猎人们的喃喃低语,看见久远以前诗人们和恋人们的幻梦重现。 (选自读者 有改动)12文章写到了哪些月亮“凝望者”?(5分) 答: 13第节中“月亮的赐予”指的是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概括回答。(5分) 答: 14第节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无声无息,但明亮如焰”的鸱鸺和“在草丛中尖声吟唱”的蟋蟀?(5分)答: 15文中一些句子语言优美而又意味深长。请参照示例,选取一句加以赏析。(5分)示例句子:每一次月出,就像美妙的音乐一样,激动我的心弦,然后又抚慰我的心灵。赏析:“每一次月出”如同“美妙的音乐”一样能够净化人的心灵,句子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每一次月出”的美妙所在和作者对它的独特感受。句子: 赏析: 16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所流露的情感,引发了你什么思考?(5分) 答: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检测题题 号一二总 分(测试时间:45分钟 全卷满分:70分)班别 座号 姓名 一、 积累与运用(共20分)1.请用正楷体将下面这句话写在田字格中。(3分) 北京获胜比我拿世界冠军还高兴。 2.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 .搅拌(jio) 序幕(m) 淘汰(ti) B.承诺(no) 遗传(y) 瞩目(zh) C.噙住(qn) 肆虐(nu ) 矢志(sh)D.迂回(y ) 矜持(jn) 笼罩(ln)3.下面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大相径廷 夜不能寐 回旋余地 B. 劫后余生 急流勇退 功成名就 C.冷嘲热讽 回旋余地 感人致深 D. 坛坛钵钵 风度偏偏 江河日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个是(3分)【 】A.把所有的矜持都抛弃,让热泪尽情地流淌。(竭力保持端庄严肃的态度)B.中国政府将信守在北京陈述报告中所作的所有承诺。(忠诚地遵守)C.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沉重)D.洪水仍在肆虐,幼小的生命在抗争。(任意侵扰或残害)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B.新闻的六要素是何事、何人、何时、何地、何因、如何。C.消息的主体是正文的第一句或第一段。D. 真实性和客观性是新闻最重要的属性。6. 阅读下面一篇报道,回答问题。(5分)本站12月30日讯 文地二中在12月5日9日期间举办了“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比赛。全校学生积极响应,用手中的笔,生动描绘了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的良好形象,深情抒发了对老师的无比的爱戴和尊敬之情。这次活动了解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师,优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到底有一个什么样的标准,进一步规范老师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起到了反思和促进的作用。(选自博白县教育科研网有改动 作者 阮楚鉴)给这篇报道加标题: 这篇报道的导语是: 二、 阅读(共50分)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回答711小题。(25分)别了,不列颠尼亚周 婷 杨 兴(1)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2)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3)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4)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5)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6)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7)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是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8)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9)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10)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11)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描写的四个场景。(8分) 8.为什么文章开头和结尾都要提到“不列颠尼亚”号?(5分)答: 9.对第(4)段加横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这栋建筑已经陈旧,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B.末代港督已离开港督府,建筑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C.这建筑已经陈旧,不能住人了。D.这句话意味着中国人民一段屈辱的历史已永远成为过去。 10.第(8)段“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这句话中的“易帜”原意 ;在本文的具体含义是 。(4分)11.简要说说“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个句子的含义。(4分)“从海上来”的含义是 “从海上去”的含义是 阅读下面一篇报道,回答1216小题。(25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场:观众欢呼中国伟大时刻新华社北京月日奥运专电(记者肖春飞刘阳娄琛)这是中国的伟大时刻!日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观众尽情抒发自己的自豪。当天下午点开始,观众开始入场,天气炎热,观众在安检口排成长龙,但个个满面笑容,不少观众脸中贴着五星红旗,还在手臂上用油彩描上“我爱中国”的英文。前往开幕式的班车上,志愿者在祝大家有个愉快的夜晚后,带着大家高呼“中国加油”。开幕前,雄伟的国家体育场已经座无虚席,虽然天气炎热,但“中国加油”的欢呼声不绝于耳,观众自发掀起人浪,摆动手中红绸,“鸟巢”内红浪翻滚。国家主席胡锦涛微笑着朝观众挥手时,热烈的欢呼声响彻全场。名民族合唱团歌手领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家齐唱国歌,歌声中透着不可抵制的自豪与骄傲。刘小燕来自重庆,去年抽签竟然买到元最便宜的票。奥运会开幕前夕,她给个月的孩子断了奶,然后一个人来北京看开幕式了。虽然开幕式结束后马上要回家,但她并不在乎旅途劳顿。她说:“能够来北京看开幕式,特别自豪!希望中国多拿金牌!”从长沙来的郭亮带着两岁半的儿子来看开幕式,他说,自己去年花不少钱来买票,就为了看奥运开幕式,“因为做生意,我去过很多国家,亲身感觉到中国越来越强大不是每个国家都办得起奥运会的!”在“鸟巢”外担任志愿者的祝越是华东师范大学学生,放弃暑假休息,整天在“鸟巢”外风吹日晒,但他觉得自己很幸福。他已经看过两次彩排,但他还是想看开幕式,“每看一次,自豪感更强一次”。“我从未看到这么宏大的表演,中国人应该感到自豪!”来自马里奥委会的格亚对开幕式毫不犹豫地竖起大拇指。文艺表演美丽的奥林匹克分为灿烂文明和辉煌时代,向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与光明的中国前景,令世界惊叹,更是激起了观众强烈的自豪感,他们挥动手中的荧光棒,把看台变成了梦幻星空。这是一个让无数中国人很多年之后回忆起来仍然激动的梦幻之夜!(选自: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官方网站)12.下面四个句子,能够概括本文主题的一句是(5分)【 】 A.大家齐唱国歌,歌声中透着不可抵制的自豪与骄傲。B.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观众尽情抒发自己的自豪。C.这是一个让无数中国人很多年之后回忆起来仍然激动的梦幻之夜!D.他们挥动手中的荧光棒,把看台变成了梦幻星空。13.题目中的“中国伟大时刻”中的“时刻”指的是 ;说其“伟大”是因为 。(4分)14.从本文中找出两个描写开幕式场面、气氛的句子填在下面的横线上。(6分) 15.本文为什么要具体叙述刘小燕、郭亮和祝越这三个普通观众?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 16.写马里奥委会的格亚的语言和动作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5分) 答: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题 号一二三总 分(测试时间:45分钟 全卷满分:70分)班别 座号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请用行楷体将下面这句话写在田字格中。(3分) 惟有努力奋斗,革命才会成功。2.下面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3分)【 】 A. 热忱(chn) 裨益(b) 弄巧成拙(lng) B. 契约(q) 阀 门(f ) 以讹传讹( ) C. 安分(fn) 斟酌(zhu) 拈轻怕重(zhn) D. 殉职(xn) 鄙薄(b ) 不假思考(ji )3.下面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A. 适得其反 事必亲躬 疲备不堪 B. 一劳永逸 各得其所 小心翼翼 C. 精益求精 如失重负 悲天悯人 D.循规滔矩 约定俗成 反复斟酌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我们有一些同学,他们缺乏的是没有远大的理想。B.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使小李顺利地考上了县重点中学。 C.学习有没有进步关键是学生自己学习要勤奋、刻苦。 D.我被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貌陶醉了。5.下面句子的特号里应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是(3分)【 】 ( )说五四时期的那一代有志青年为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曾在黑暗中苦苦求索是艰辛的,( )当代青年则是幸运的,(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已经找到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 )使我们创造了过去十年的辉煌,也将使我们在新世纪里继续创造辉煌。A. 尽管 但是 既然 不但 B.如果 所以 既然 不仅 C. 尽管 那么 因此 不但 D.如果 那么 因为 不仅6.从下面的格言中任选一句来谈谈你的理解。(5分)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 马克思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便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人生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我对第 句的理解: 二、阅读(共50分) 阅读最苦与最乐一文,回答711小题。(共25分)最苦与最乐梁启超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贫、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无处逃躲呀。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我就连这个人的面也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了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了的,我对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的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翻过来看,什么事最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种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7. 根据原文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恰当内容。 (8分) 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不苦的原因是 贫、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8. 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4分) 相符的一句是: 9. 简要说说“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每项不超过10个字)(6分) “卸却”责任指 。“解除”责任指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3分)【 】 A.背着责任是人生最苦的事 B. 完成责任是人生的最乐的事C. 人人必须尽责任 D.人的责任有大小11. 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4分) 答: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216小题。(共25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很有点道理。这里的所谓“学”是偏于接受方面说的,这里的所谓“思”是偏于创造方面说的。学是指接受前人的经验积蓄和认识成绩,思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与认识而有所发挥,有所发明。由此也就可以知道思与学的不可须臾分离了。因为一切知识不是单靠个人的经验与认识,自己的心智的动用就可以获得的,但同时前人的知识的总和却又未必能呆板地应用于此时此地。我们既需要有孜孜为学的精神,用前人的一切知识来充实自己,又应该有能缜密思虑的头脑,以辨别这些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并发展这些知识。当然,绝对地“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的人都是不会有的,但是在今日一般读书人中,却也不难发现有着这两种应加以纠正的倾向。有些人只是努力于吸收、记忆各种知识,但他们不肯多用脑子去想一下。举一个最粗浅的例子,有一些中学生讨厌代数、三角,甚至化学、物理,认为里面充满了需要背熟的枯燥的公式。但是假如他们能多思索一下,就不难明白,这些公式是如何地产生,是如何地相互关联着的,那么就不必逐条背诵了。这正说明,假如不思而学,那么学到的东西就永远难成为自己的东西。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问人,这本来是好的,但假如完全依靠别人,而自己不作独立思考,那并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也有一些人过分相信自己了,于是他们想得太多,而学得太少,这样的结果自然就是陷于胡思乱想中。记得高尔基小说中曾提到过一个好几年把自己关在家里,想从三角学里证明上帝之存在的人。这或许算是思而不学的人。现在青年固然不至于如此荒诞,但是,不去切实、系统地接受前人的经验学说而自以为是的人,有时我们也可以遇到。所以,“学而不思”者往往容易成为教条主义者、公式主义者,这些教条和公式堆在他们的脑子里,像是一批滞销的货物。“思而不学”者可能成为自命不凡而实则浅薄的妄人,他的思想其实只是胡思乱想。要免于此二者,必须“好学多思”。12.本文的题目应该是(4分)【 】A.学与做 B.学而不思则罔 C.学与思 D.思而不学则殆13.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正确的划分是(5分)【 】A. B.C. D.14.作者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很有点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4分)答: 15.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6分)“学而不思”的危害是 “思而不学”的危害是 16.第段与第段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相同点 不同点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题 号一二总 分(测试时间:45分钟 全卷满分:70分)班别 座号 姓名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0分)1.将下面一个句子抄写在后面的空格里。(3分) 开学伊始,新鲜的事一件接一件。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贿赂(hu) 星宿(s) 赊欠(sh) B.豢养(hun) 内疚(ji) 双肘(zho) C.发酵(jio) 诅咒(z) 聒噪(gu) D.忌讳(hu) 乳酪(lo) 阿谀( )3.下列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无动于衷 慢不经心 尖嘴猴腮 B. 气惴吁吁 咄咄逼人 首当其冲C.按奈不住 鬼使神差 富丽堂皇 D.不省人事 狗血喷头 万贯家私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小人怎敢教人啼哭,打搅官人吃酒?(小人得志更猖狂)B. 洒家特地要消遣你。(饮酒赏月消遣时光)C.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近亲。(埋骨何须桑梓地)D.但是下口肉食,只顾将来摆一桌子。(你们将来是要干大事业的)5.下面四则文学常识有错的一项是(3分)【 】A.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选自明代长篇小说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B. 鲁达、史进、郑屠都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描写的人物形象。C.范进中举选自清代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D. 范进、李忠、胡屠户都是范进中举中描写的人物形象。6.按要求回答下面各题。(5分) 前不久,在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举行的新课程改革课题汇报会上,该校四(3)班的学生朱滨清根据平时的课外阅读发现:课本品德与社会中有关“郑和下西洋乘坐的船的长和宽”与有关资料上的说法不一致。于是她借着上台与专家见面交流的机会,向该书的主编、教育专家高峡质疑,高老师承认由于校对时出了错而造成数字后面的单位错了。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材料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 这由材料的内容是 假如你是朱滨清同学,该怎样向专家提问比较得体,请你帮她设计一下(不超过2个字)。 假如我是朱滨清,我将这样说 二、阅读(50分) 阅读下面一个语段,回答711题(25分)众邻舍并十来个火家,那个敢向前来劝。两边过路的人都立住了脚,和那店小二也惊得呆了。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人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