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填空题1. 细菌以球形、杆形和螺旋形三大形态为主。2. 细菌的不变部分或基本构造,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原核等。3. 周质空间又称闭膜空间。指位于细胞壁与细胞质膜之间的狭小空间。4. 真菌,有学者称为菌物,是最主要的真核微生物类群,包括多细胞分枝丝状霉菌和单细胞酵母菌。5. 真菌细胞中有细胞质核糖体和线粒体核糖体两种蛋白体,是蛋白质合成场所。6. 微生物的主要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7. 目前研究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大致有两种手段,即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8. 微生物对烷烃分解的一般过程是逐步氧化,生成相应的醇、醛和酸,而后经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最终分解成CO2与H2O。9. 分析细菌的生长曲线大致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4个阶段。10. 为了提高处理效果,有时采用厌氧接触法与厌氧生物滤池结合的组合工艺,即二阶段厌氧处理法。11. 微生物个体微小,比表面积大,加上繁殖迅速,较之高等生物容易发生变异。12. 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肽聚糖。13. 各类放线菌能否产生菌丝体,取决于种的特征,营养条件和环境因子。14. 线粒体是含有DNA的细胞器。线粒体是氧化磷酸化和ATP形成的场所。即细胞的“动力房”。15. 病毒粒子,一般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少数病毒含有脂质和多糖等物质。16. 能量的来源有呼吸作用和光和作用两个途径。17. 化学元素的有机质化过程主要是由绿色植物和自养型微生物来完成。18.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运行包括进水、反应、沉淀、排水、静置等5个工序。19. 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转化污水中的胶体性或溶解性污染物,使之成为无害物质的方法。20. 核糖体亦称核蛋白体,为多肽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21.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22. 真菌细胞原生质膜与原核生物十分相似,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23. 绝大多数担子菌有发达的分枝和桶状隔膜菌丝,菌丝可分为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和三生菌丝3种类型。24. 化学物质对微生物影响可分为灭菌、消毒、防腐作用等。25. 微生物先分泌胞外酶将半纤维素水解为单糖后,才能用于细胞呼吸代谢作用。26. 在湿地系统中溶解性BOD的去除主要是微生物的作用,反应所需氧主要来源于水面的复氧作用和植物根系的传氧作用。27. 在富营养化阶段,水体中出现最多的生物主要是蓝细菌和微小藻类,但较之贫营养化时,其种类减少,而数量却猛增。其中最重要的一类是蓝细菌。28. 自然界引起硝化作用的微生物最主要是一群化能自养型细菌,它们从氧化NH3及HNO2中取得能量,以CO2为碳源进行生活。29. 芽孢在适合的条件下如水和营养物质、温度、氧浓度以及某些必需的条件下可以萌发。芽孢萌发的第一个特性为丧失抗性、折光性,并增加可染性。30. 氧化塘的特点是构筑物简单,能源消耗少,运转管理方便。31. 通过控制反应工序的曝气时间和其他工序的持续时间,在反应器内可以实现厌氧缺氧好氧条件的交替,又可获得脱氮除磷的效果。32. 糖类和其他简单有机物,在缺氧环境中,由厌氧菌或兼性厌氧微生物通过发酵作用或无氧呼吸进行分解。33. 细菌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脂质,另有少量糖蛋白和糖脂。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可分为膜周边蛋白质和膜内在蛋白两大类。34. 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宿主细胞的生长繁殖而传代下去,一般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35. 含有原噬菌体的宿主细胞为溶源性细胞。36. 光合磷酸化是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这种能量转换方式主要存在于光合作用中。37. 蛋白质分子的氨化过程,首先在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的作用下进行水解生成多肽与二肽,然后由肽酶进一步水解为氨基酸。38. 各种生物细胞中均含有大量的核酸,它们是核苷酸的缩聚物。39. 为了防止水体富营养化,需进一步处理去除水中的氮和磷。40. 空气中微生物数目决定于尘埃的总量。41. 微生物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和状态与气流的速度、微生物附着的粒子大小和空气温度有关系。42. 发酵作用亦是无氧条件下进行的呼吸作用,但它是以有机质分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作为氢及电子受体,主要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ATP。43. 微生物生态系统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陆生微生物生态系统、水生微生物生态系统、大气微生物生态系统、根圈微生物生态系统、活性污泥微生物生态系统、生物膜微生物生态系统、极端环境微生物生态系统等。44. 固氮作用是在固氮酶的催化下进行的。45. 为了评价基质的可生物降解性,常将基质的生化呼吸曲线与内源呼吸线进行比较。46. 活性污泥中的细菌大多数包括在胶质中,以菌胶团形式存在。47. 污泥龄的长短对聚磷菌的摄磷作用和剩余污泥排放量有直接的影响,从而对除磷效果产生影响。名词解释1.包涵体:病毒感染寄主细胞后,可刺激寄主细胞形成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形状,大小,数量不一样的小体,称为包涵体。2.加富培养基:指培养基中加入额外营养物质,满足某种或某类微生物的需要,使其生长繁殖较其他微生物迅速以逐步淘汰其他微生物。3.鉴别培养基:指利用微生物生长代谢的特性,在培养基中加入适当的指示剂,根据代谢产物与指示剂的反应结果区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4.主动运输:是营养物质逆浓度梯度移动且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5.合成代谢:合成代谢又称同化作用或合成作用,是微生物不断由外界取得营养物质合成为它自身细胞物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6.分解代谢:分解代谢又称异化作用或分解作用,是微生物将自身的或外来的各种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化合物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能量释放。7.呼吸作用:微生物在基质氧化分解过程中,释放出电子,生成水或其他还原性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呼吸作用。8.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的那一部分,即生物及其生命活动所集中的范围,它包括各种生物有机体的总和,也包括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内。9.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与基本单元。它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系统。10.微生物生态系统:微生物生态系统是指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开放系统。11.互生关系:互生关系是指一种微生物的生活创造或改善了另一种微生物的生活条件,这种有利用作用可以是单方面的偏利共生,或是双方面的互惠共生。12.共生关系:共生关系是质量中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在形态上形成了特殊共生体,在生理上产生了一定的分工,互相有利,甚至互相依存,当一种生物脱离了另一种生物时便难以独立生存。13.寄生关系:寄生关系是一种对抗关系,是指一种微生物生活在另一种微生物体内,以另一种微生物为生活机制,在其中进行生长繁殖,并对后者带来或强或弱的危害作用。14.硝化作用:氨经过微生物作用氧化成亚硝酸,再进一步氧化成硝酸的过程,称为硝化作用。15.生物降解:复杂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变成结构较简单化合物或被完全分解的过程称为生物降解。16.共代谢作用:一些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不能直接作为碳源或能源物质被微生物利用,当环境中存在其他可利用的碳源或能源时,难降解有机化合物才能被利用,这样的代谢过程称为共代谢作用。17.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指用强氧化剂使污染物氧化所消耗的氧量,所有能被氧化剂氧化的有机物与无机物均包括在内。18.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利用含有大量好氧性微生物的活性污泥,在强力通气的条件下使污水净化的生物学方法。19.生物絮凝作用:在活性污泥形成初期,细菌多以游离态存在,随着活性污泥成熟,细菌增多而聚成菌胶团,进而形成活性污泥絮状体。絮状体形成过程称作生物絮凝作用。20.污染物容积负荷:单位曝气池有效容积在单位时间内露乳的污染物的量,以kg BOD5/(m3d)表示。21.污泥龄:又称污泥平均停留时间。指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污泥排放总量之比值。22.污泥的解体:在曝气池运转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污泥絮凝体微细化,导致处理水质混浊,处理效果变坏的现象。这种现象称“污泥解体”23.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是将污水按一定方式投配到土壤中,凭借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水质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生态处理技术,近年来受到广泛的重视。24.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引起蓝细菌,微笑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恶性增殖,最终导致水质急剧下降的一种污染现象。25.细菌总数:细菌总数是指环境中被测样品,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的1ml或1g检样中所含的细菌菌落总数。26.霉菌和酵母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是指环境中被测样品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的霉菌和酵母菌菌落数。27.硫化作用:硫化氢、元素硫或硫化亚铁等在硫细菌作用下进行氧化,最后生成硫酸的过程称为硫化作用。28.共生固氮:共生固氮是指固氮微生物只有与特定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才具有固氮特性,此时微生物与植物紧密结合,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组织结构,在生理上是互利互惠的关系。29.矿化作用:矿化作用是指有机污染物在一种或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彻底分解为H2O、CO2和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如含氮化合物、含磷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和含氯化合物等的过程。简答题1、光合细菌进行光合作用的特点? (P36) 答:光合细菌进行光合作用的特点表现在: .它们不能光解水、以水中的质子还原CO2,而是从有机物或水以外的无机物中取得氢。 .它们的光合作用不产生氧。 .光合作用一般在厌氧条件下进行2、酶的性质与作用特征? (P78) 答:.酶是蛋白质.酶的专一性.酶促作用的可逆性.酶的作用条件3、影响石油降解的生态因素? (P180)答:.油的物理状态.温度.营养物质.氧气.共代谢作用及抑减效应4、活性污泥具有哪些特征? (P213)答:.是一种绒絮状小泥粒,由好氧菌为主体的微型生物群体以及胶体、悬浮物等组成。 .颗粒大小约为0.020.2mm,表面积为20100cm2/ml,相对密度约 为1.0021.006。 .外观呈黄褐色,有时亦呈深灰、灰褐、灰白等色。 .能凝聚成较大的绒粒而沉降。 .具有很强的吸附及分解有机物的能力。5、藻类有哪6门,常见的有哪几种? (P55) 答:藻类的6门有:裸藻门、绿藻门、金藻门、甲藻门、褐藻门和红藻门。 常见藻类为:绿藻、硅藻、甲藻6、担孢子的形成过程与子囊孢子有什么不同? (P48)答:.核配后减数分裂所形成的4个核不再进行分裂。.以核为中心所形成的担孢子最终在担子外部形成。.担子有纵隔的,也有生横隔的,多数是单室无隔。7、新陈代谢的类型和特点? (P77)答:新陈代谢的类型:合成代谢、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的特点:合成代谢又称同化作用或合成作用,是 微生物不断由外界取得营养物质合成为它自身细胞物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 分解代谢的特点:分解代谢又称异化作用或分解作用,是微生物将自身的或外来的各种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化合物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能量释放。8、细胞壁的主要生理功能? (P16)答:.使细胞具有固定外形和保护细胞; .细胞壁化学组成的细微差异可使不同细菌具有不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等感染的敏感性; .细菌细胞壁具有一定孔径的微孔,可以允许水、空气和其他小分子化学物质的进入,但可对大分子物质起阻拦作用; .细胞壁是具鞭毛细菌鞭毛运动的力学支点,没有细胞壁的鞭毛无法运动。9、 P153 微生物转化氮素物质的一般途径有哪些? 答:微生物转化氮素物质的一般途径如下: (1)绿色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吸收硝态氮和铵态氮,组成蛋白质、核酸等含氮有机物质,使无态氮同化为有机氮。(2)动植物和微生物遗体中的有机氮化物,经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无机质化为氨态氮。(3)氨态氮在有氧条件下,经硝化细菌的作用氧化成硝态氮。(4)硝酸盐由于反硝化细菌的作用,还原为分子态氮,逸散到大气中。(5)空气中的分子态氮,通过固氮微生物的作用,还原为氨,进而合成有机氮化物。10、 P377 富营养化的影响哪些? 答:富营养化的影响有:(一)自然景观的危害 (1)水体发臭难闻 (2)透明度降低 (二)水体生态及生物的影响 (1)影响水体的溶解氧 (2)对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影响 (3)对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和生物分布的影响 (4)破坏正常的海洋生态系统 (5)危害人体健康11、 P47 真菌的无性繁殖有哪几种? 答:真菌的无性繁殖方式可概括为4种:(1)菌丝体的断裂段可以产生西新个体 (2)裂殖 (3)出芽繁殖 母细胞出“芽”,每个“芽”成为一个新个体 (4)产生无性孢子,每个孢子可萌发为新个体。12、 P73 培养基的配制原则是什么? 答:培养基的配制原则是: (1)根据微生物的营养需求供给合适的碳源、氮源、无机盐或生长因子等。 (2)注意各营养物质的浓度及配比 (3)控制理化条件(如酸碱度、渗透压、氧化还原电位等) (4)利用价格低廉且容易得到的原料作为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可以降低成本。13、 P218 什么是污泥膨胀,抑制丝状细菌的生长方法有哪些? 答:污泥膨胀是指在曝气池运转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污泥结构松散,沉降性能恶化,随水漂浮,溢出池外的异常现象,引起出水水质的恶化。抑制丝状细菌的生长方法有:(1)投加化学药剂 (2)调节水的酸碱度 (3)调整其他工艺条件,如改变供氧量、排泥量、进水力量等。14、 P341 病原体污染土壤危害人体,主要有哪几种传播方式? 答:主要有:(1)人体排出的病原体直接或经由施肥或灌溉等污染土壤,在被污染的土壤上种植蔬菜瓜果,人与污染土壤接触或生吃此等蔬菜瓜果而感染致病(人土壤人方式)(2)有病动物排出病原体污染土壤,然后感染人致病(动物土壤人方式)(3)自然土壤中存在有致病菌,人与污染土壤接触而感染得病(土壤人方式)15、P140 什么叫拮抗关系,分哪几类? 答:拮抗关系是指一种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产生某种代谢产物或改变其他条件,从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甚至杀死其他微生物的现象。可将微生物间拮抗关系分为非特异性拮抗关系与特异性拮抗关系两类。吞食性原生动物主要以细菌为食,可作为一个非特异性拮抗关系的例子。16、 P79 酶按催化反应可分为哪几类? 答:酶按催化反应可分六大类 (1)水解酶类 (2)氧化还原酶类 (3)转移酶类 (4)同分异构酶类 (5)裂解酶类 (6)合成酶类 17、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是哪些?(P92) 答:(1)氧气和氧化还原电位 (2)温度 (3)水及其可供给性 (4)氢离子浓度 (5)辐射 (6)超声波 (7)压力 (8)化学物质 18、什么叫生物膜法?有哪些特点?(P221) 答:生物膜法是指以生长在固体(称为载体或填料)表面上的生物膜为净化主体的生物处理法。生物膜法比活性污泥法具有生物密度大、耐污力强、动力消耗较小、无需污 泥回流与不发生污泥膨胀等特点,其运转管理较方便。19、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分为哪三级?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P240) 答:第一级为一般曝气池,其作用是去除BOD,并使有机氮转化成NH3即氨化;第二级为硝化池,在这里进行硝化反应,在好氧条件下使NH3转化为硝酸根;第三级为反硝化池,在缺氧条件下硝酸根被还原为氮气。20、环境微生物学的简明定义与研究任务是什么?(P4) 答:环境微生物,可简明定义为,研究保护环境的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微生物。主要研究微生物在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活动情况与作用规律;研究微生物对于人类环境所产生的有利影响与有害影响。 主要研究任务:(1)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基本状况与活动规律 (2)微生物对化学污染物的防治及其他有利影响 (3)微生物对环境的有害影响及其防治 (4)环境监测中的微生物学技术与方法21、微生物合成作用的三要素是什么?其主要来源是什么?(P85) 答:微生物合成作用的三要素,即小分子前体物质、能量和还原力三要素。 小分子前体物质来源于无机养料如CO2、氮素、硫酸盐等及分解代谢过程产生的小分子前体碳架物质如磷酸糖;能量主要来源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生成的ATP;还原力主要指TCA循环、光合作用等产生的NADPH和NADH。22、生物流化床法的特点是什么?(P225) 答:(1)高浓度生物量 (2)高比表面积 (3)高传质速率 (4)污水在床中停留时间就短,耐负荷冲击能力显著增加。 (5)设备小,占地面积少23、连续培养和分批培养有什么不同?(P91) 答:细菌进入对数生长期时以一定的速度不断补充新鲜营养物质,同时以同样的速度排出培养物可以延长对数生长期。将少量微生物一次接种于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生长培养,最后一次收获,称为分批培养。24、什么叫指示微生物?常用的指示微生物有哪些?(P385) 答:指示生物或称指示菌是在常规环境监测中,用以指示环境样品污染性质与程度,并评价环境卫生状况的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 常用的指示微生物有:一般污染指示微生物是细菌总数、霉菌与酵母菌总数。粪便污染指示菌有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等。其他指示微生物是致病菌的指示菌、肠道病毒的指示微生物。 25、古细菌与细菌进行比较有哪些特点?答:(1)16SrRNT序列分析:古细菌与细菌不相识。 (2)形态:古细菌有扁平直角几何形状的细菌。 (3)结构不同。 (4)中间代谢:有独特的辅酶参入。 (5)严格厌氧是古细菌的主要呼吸类型。 (6)生境:大多数古细菌生活在极端环境里。 (7)繁殖数率慢。26、在厌氧条件下沼气发酵包括哪三个阶段?答:第一阶段:是将复杂有机物如多糖、蛋白质、核酸、脂肪等经微生物水解成单体。 第二阶段:是将第一阶段中产生的脂肪酸、乙醇等简单有机物转化为乙酸、H2 及CO 2等 。 第三阶段:是将乙酸(包括甲酸)、CO2 、H2 等转化为CH4。27、UA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分为哪三个阶段?答:第一阶段为启动与污泥活性提高阶段。第二阶段为颗粒污泥形成阶段。第三阶段为污泥床形成阶段。28、根据最终电子受体的不同,呼吸作用分为哪三类?答: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三种形式。有氧呼吸:以分子氧(O2)为最终电子受体,将底物彻底氧化为H2O和CO2, 通过氧化磷酸化或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ATP。无氧呼吸:不以分子氧受氢及电子,而是以某些无机氧化物(如SO42-、NO3-、CO2等)或延胡索酸等有机物作为氢及电子受体,主要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ATP。发酵作用:亦是无氧条件下进行的呼吸作用,但它是以有机质分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作为氢及电子受体,主要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ATP。29、营养物质的运输机制有哪些?各有哪些特征?答:营养物质的运输机制有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和基团转位。特征: 单纯扩散:扩散速度取决于细胞膜内外扩散物质的浓度梯度,扩散过程中物质不发生化学反应。 促进扩散:扩撒物质也不发生化学反应,但需要借助细胞膜上的专一性载体蛋白。 主动运输:主动运输与促进扩散一样需要载体蛋白,因此对底物有特异性。 基团转位:其特点是进入细胞时,化学结构已经改变,一般呈磷酸化形式,而且转位过程需要一套复杂的运输系统。30、影响生物除磷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生物除磷的因素有:(1) 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2) 温度。(3) PH.(4) 硝酸盐与亚硝酸盐浓度。(5) 碳源。(6) 污泥年龄。31、金属的生物沉淀处理的原理?答:金属的生物沉淀原理是利用硫酸盐还原菌在厌氧条件下把SO42-还原成硫化氢,废水中的金属离子与硫化氢生成金属硫化物沉淀而被去除。论述题1.通常根据碳素来源与能量来源的不同,并兼及电子供体的不同情况,将微生物营养类型分哪几种?各种的特点?答:分作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与化能异养型4种营养类型。光能自养型微生物体内含有光和色素,可以利用光作为能源,利用CO2作为碳源,以无机物作为电子供体使CO2还原并合成菌体细胞有机物。藻类、蓝细菌、红硫菌、绿硫菌等属此。光能异养型微生物利用光作为能源,以有机质作为电子供体,其碳源来自有机物,也可利用CO2。此类微生物中主要包括紫色非硫细菌与绿色非硫细菌等微生物。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生长需要无机物,在氧化无机物的过程中获取能源,同时,无机物又作为电子供体,使CO2还原为有机碳化物。化能异养型是微生物最普遍的代谢方式,这类微生物的碳源与能源均来自有机物。2.简述有机污水生物处理基本生化过程?答:有机污水的生物处理过程具有相似的基本生化过程。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透过微生物细胞壁和细胞质膜被菌体吸收;固体和胶体等不溶性有机物先附着在菌体外,由细胞分泌的外酶分解为可溶性物质,再渗入细胞内。通过微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分解、合成等生化作用,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转化为微生物体所需营养物质、组成新的微生物体。另一部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CO2及H2O等简单无机物,同时释放出微生物生长与活动所需之能量。当污水中有机营养充足时,内源呼吸不明显;但当水中有机物消耗殆尽时,内源呼吸就成为供应养分与能量的主要来源。3.简述氧化塘净化污水的基本原理?答:氧化塘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藻菌共生系统来分解水中污染物质,使之得到净化。进入氧化塘的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形成各种无机物。藻类可以利用这些无机物作养料,以太阳光为能源,合成自身的细胞,同时释放大量氧气供给好氧微生物所用。此外,在氧化塘的底层,还存在厌氧微生物的活动,通过无氧呼吸,生成CO2、H2O、CH4、N2及简单的有机酸、醇等物。只要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保持良好的平衡,此生态系统就能相对稳定,污水得以不断净化。4.简述微生物进行AIP能量转换的三种途径?答:底物水平磷酸化:微生物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底物生成含高能键化合物,这种能量转换方式主要存在于发酵作用中。氧化磷酸化:这种能量转换方式主要存在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作用中。光和磷酸化:这种能量转换方式主要存在于光合作用中。5.简述活性污泥法的基本要求?答:养料:水中BOD5:N:P以100:5:1为适宜。好养性生物处理法进水有机物浓度不宜超过BOD5为5001000mg/L,不低于50100mg/L氧气:曝气池中的溶解氧在1.53mg/L是较为适宜。温度:一般污水处理中起作用的为中性温和性微生物。PH:大多数细菌以PH6.58之间生长良好。有毒物质:当废水中一些有毒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能破坏微生物结构或影响微生物的正常代谢作用,从而影响污水生物处理效果。6.A/O脱氮工艺流程及特点?答:流程:污水首先进入缺氧池并与消化池的回流液混合,污水中的一部分有机物作为反消化菌的碳源被利用,同时硝酸根被转化为氨或氮气。之后,缺氧池的混合液进入氧化池,污水中的有机物得到进一步的降解,同时氨被氧化为硝酸(NO3-)特点:反消化过程能直接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碳源,可省去外碳源的添加,从而降低运行费用。消化池混合液的回流使产生的NO3-在反消化池内被去除。(图P241)7.吸附-生物降解工艺(AB工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AB工艺为两段活性污泥法、通常不设初沉池。他的主要特点是通过水力停留时间的控制,使不同特性的微生物分居在不同的反应器中,达到提高负荷的目的。在处理过程中,A段在缺氧条件下工作,承受很高的有机负荷,水力停留时间只有30min左右,该段的BOD去除作用主要是生物吸附。B段的进水水质稳定,有机负荷低,B段的微生物除降解性细菌外,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如钟虫,轮虫等占优势。8.什么是反硝化?进行反硝化的途径和适用条件?答:硝酸盐在通气不良情况下经微生物还原的过程,成为反硝化。 反硝化的途径:NO-3 NO-2NO N2ON2适用条件:有丰富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 NO-3作为氮源与受氢体;最适pH中性至微碱性,但在pH3.5-11.2亦曾见到反硝化作用;温度为中温型25C左右但也曾分离得到高温型的反硝化菌,能在6065C下进行反硝化作用。9.简述霉菌的菌落特征是什么?答:霉菌菌丝较粗而长,形成的菌落叫输送,呈绒毛状、链孢霉生长很快,菌丝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蔓延,以至菌落没有固定大小。有的霉菌菌落生长则有一定的局限性,直击1-2cm或更小。由于霉菌形成的孢子有不同形状、构造和颜色,菌落的表面常呈现出肉眼可见的不同结构和色泽特征,水溶性色素可分泌到培养基中,使菌落背面呈现不同颜色。菌落具有“霉味”。10.UA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三阶段的特征?答:UA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一般有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启动为启动与污泥活性提高阶段。在此阶段内,污泥对被处理水的特性逐渐适应,其活性也不断提高。第二阶段为颗粒污泥形成阶段。在此阶段内,由于产生气体的搅拌作用,截留在反应器内的污泥富集、絮凝在重质污泥颗粒表面,并生长繁殖,最终形成颗粒状污泥。第三阶段为污泥床形成阶段。在此阶段内有机负荷大于5kgCOD/(m3.d)。随着有机负荷的不断提高,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逐渐提高,污泥床的高度也随之提高。11.简述土壤为微生物提供哪些良好环境? 答:(1) 养分土壤中含有各种无机盐类和有机物有机质除供给碳素养料外,含氮、磷等有机物分解时尚可供给氮 磷 硫等养分。(2) 水分及渗透压土壤中含有足够水分以供微生物生活。(3) 空气土壤局有孔隙性。(4) PH土攘中溶液PH一般在中性左右,缓冲性较强(5) 温度温度变化在1025度,土攘温度比大气温度变化的幅度小,从上述生态因子分析可见,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是微生物的大本营,机乎全部细菌与真菌的种类都生活在土壤中。12. 微生物奖解污染物的一般途径是什么? 答:(1) 矿化作用矿化作用指有机污染物在一种或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彻底分解为H2O、CO2和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如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磷化合物和含氯化合物等的过程。矿化作用是彻底的生物降解,及终极降解,可以从根本上清除有毒物质的环境污染。矿化作用过程包括氧化、还原等生化反应,都是在各种微生物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实质都是酶促反应。(2) 共代谢作用一些难降解的有机化合物不能直接作为碳源或能源物质被微生物利用,当环境中存在其它可利用的碳源或能源时,难降解有机化合物才能被利用,这样的代谢过程称为共代谢作用。微生物共代谢作用的发生有以下几种情况:1靠降解有机化合物提供能源,2靠其它微生物协同利用,3先巾别的物质诱导。13.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问题以及产生原因?答:(1) 污泥膨胀 从污泥膨胀时的生物相看,有丝状菌膨胀与非丝状菌膨胀,活性污泥的絮状体中,仅少量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培训稿子大全课件
- 导购安全培训课件
- 遵义市安全员c证在教育考试题及答案
- 导游疫情安全培训课件
- 东南亚跨境电商市场2025年增长潜力研究报告
- 安全培训看法课件
- 对联字谜课件
- sqe质量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银行重点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数学初一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本科院校团委笔试备考手册
- GB/T 45940-2025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运维实施指南
- 敦煌课件讲解稿子
- 教育与宗教分离课件
- 2025年环境工程师初级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眼科特检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资料(人教版)专题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专题质量检测(A卷)
- 2025 年小升初沈阳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数学试卷(带答案解析)-(人教版)
-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课件
- 摄影剪辑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高校学管中心面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