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调查结果初报.doc_第1页
红河州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调查结果初报.doc_第2页
红河州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调查结果初报.doc_第3页
红河州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调查结果初报.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河州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调查初报谭涵月(云南省红河州植检植保站,云南 蒙自 661100)摘要: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水稻上一种新发生病害,由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为介体远距离传播。红河州是稻飞虱从越南迁入我国的前沿地。2011年通过田间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初步明确定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红河州的发生分布及危害,旨在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也为了解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云南省甚至我国的发生情况提供一定参考。关键词:南方水稻黑条矮病;调查;初报;红河州中国分类号:S435.111.4+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6820(2012)040021-03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属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ijivirus),是为害水稻的病毒新种,其引致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经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作介体进行远距离传播。该病于2001年在广东省阳西县首次发现,2009年在我国南方稻区发病面积迅速增加,并造成部分田块绝收。2010年7月在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局部地区造成严重危害。红河州位于云南省南部,东经1014710416,北纬22262445之间,南部与越南接壤,国境线长848km, 是稻飞虱从越南迁入我国的前沿地。全州水稻常年种植面积9-10万hm2 ,以单季中稻为主,杂交稻占种植面积的60%多。稻飞虱是红河州水稻上的主要害虫,常年发生面积在2.33.3万hm2 次。2007年为有记录以来发生最重的一年,发生面积达9.46万hm2 次。从多年灯下和田间调查资料来看,虫种以白背飞虱为主,占95%以上。越南迁入虫源在本州繁殖后再迁飞,又成为云南省中北部地区的迁入虫源之一。为了明确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本州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了解其为害现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确保本州水稻生产安全,对了解该病在全省的扩展提供一定的参考。2011年9月,红河州植保站组织13市、县植保站对本州已成熟水稻田进行了普查,并采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疑似病株和白背飞虱成虫送贵州大学检验鉴定。1标榜采集与送检2011年9月初,由州植保站组织本州13县(市)植保站在水稻已成熟期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进行普查,普查方法按云南省植保植检站的相关要求进行,即每县(市)调查35个稻区(所调查稻区水稻种植面积之和不少于该县水稻总种植面积的90%),每区23块田,每块田调查200丛,记录发病株数。每个稻区采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疑似病株510丛连根拨起(在采样时主要观察矮缩稻株地上节部是否有气生根和高节位分枝,茎秆表面是否有蜡条形瘤状起),每个县(市)从采集的疑似稻株中挑选各稻区的典型病株35丛(含所有有效分蘖),用吸水纸或报纸包裹,置塑料袋中(不要密封),注明采样时间、地点、采集人等信息;白背飞虱成虫4050头,用无水乙醇浸泡。用邮政特快专递()寄样至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检测。调查与检测结果2.1稻株调查及检测结果全州13个县(市)中,本次调查采集到疑似病株送检的有个旧、开远、蒙自、石屏、建水、弥勒、金平、屏边、元阳9个县(市),占全州县(市)数的占69.23%。9个县(市)采集到疑似病株35丛,共寄典型稻株标样31株,其中由于元阳县稻株标样发霉,屏边、金平两县稻株标样太干未检成,其余6个县(市)实检稻株标样22个。检测结果11个为阳性,占实检标样数的50%,6个弱阳性,占实检标样数的27.27%,5个阴性,占实检标样数的22.72%(表1)。表12011年云南红河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植株检测结果市(县)采样地点SRBSDV检测结果异龙镇大水村委会作所村阳性(+)石屏 坝心镇坝心村阳性(+)异龙镇大水村委会人寿村阳性(+)鸡街镇徜甸坎头阳性(+)个旧大屯镇楼坊寨村阳性(+)鸡街镇龙潭村阴性(-)南庄镇小营村委会新哨村阴性(-)南庄镇罗家坡村委会罗家坡村阳性(+)建水南庄镇小营村委会新哨村阴性(-)南庄镇小营村委会新哨村阴性(-)南庄镇罗家坡村委会罗家坡村弱阳性(+)雨过铺镇新村村委会弱阳性(+)蒙自雨过铺镇新村村委会弱阳性(+)雨过铺镇新村村委会阴性(-)大庄乡大庄村委会13小组阳性(+)开远大庄乡大庄村委会13小组阳性(+)大庄乡大庄村委会13小组阳性(+)大庄乡大庄村委会13小组阳性(+)新哨镇弱阳性(+)弥勒朋普镇弱阳性(+)弥阳镇阳性(+)竹园镇弱阳性(+)注:所有水稻检测样本均为已结实稻株2.2、白背飞虱成虫带毒率检测结果 送检标样的9个县(市)中,金平、元阳两县标样密封不严,造成白背飞虱虫体破损,未能检测,经实验室检测最终有结果的有7县(市):个旧、开远、蒙自、石屏、建水、弥勒、屏边,带毒率33.33%-100%(表)。表22011年云南红河白背飞虱成虫带毒率检测结果采(送)样地点(县、市) 样测虫数(头)SRBSDV阳性(头)带毒率(%)石屏191157.89个旧311651.61建水20945.00开远241354.17蒙自181477.78弥勒24833.33屏边 2424100注:9个县(市)中,金平、元阳两县标样密封不严,造成白背飞虱虫体破损,未能检测。3 讨论)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本州送检标样并成功鉴定的县(市)均已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屏边县稻株标样虽未能检测,但其白背飞虱成虫带毒率检测为100%,由此推断该县可能存在感病稻株。未检测成的金平、元阳2县为本州稻飞虱的常发、重发生区,不排除这2个县已发生该病的可能。)2012年除继续对上述7县(市)标样的采集与送检,还将继续调查2011年未采集到疑似病株的个县(市),这对最终掌握该病在本州的发生及分布情况、控制该病具有重要意义。)从2011年田间实际调查情况来看,该病目前在本州发生面积不大,为害程度也轻,这可能与本州多年来一贯采用的稻飞虱防治措施有一定关系。本州稻飞虱发生特点是,每年4月南部少部分早稻田内可见虫,5月上旬至中旬,随境外越南虫源迁入量增加,主要在南部地区秧田内集中危害,5月下旬在南部和中部县(市)移栽大田内发生危害,之后逐渐北移,进入6月后全州各地均有发生。在稻飞虱防治上,本州多年来坚持秧田末期施药防治这一措施,主要采用扑虱灵类兼杀卵块的药剂,这对压低移栽大田虫源起到一定作用,等于减少毒源传播,对该病扩展蔓延起到一定控制作用;大田期则加强田间监测,及时发布病虫情报,达防治指标的田块指导农户及时开展防治工作,因而减少了其传毒几率,降低了发病率。)因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目前尚无监测预报的成功经验,在防治方法上通过搞好传毒介体白背飞虱的防治,以减轻该病造成的危害。为此,2012年本州将继续采取上述防治措施,南部边疆地区主要针对秧田期,在移栽前尽量做到统防统治,压低白背飞虱虫口密度,降低秧苗被感染率。大田期防治,主要加强田间白背飞虱虫口密度监测,尤其是在遇有迁入峰时,应扩大调查范围,对虫口密度达防治指标的田块及时开展防治,降低虫口密度,减少其传毒几率,以减缓该病扩展蔓延。值得注意的是,白背飞虱不能经卵将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