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阅读论语里仁篇读后感范文.doc_第1页
2020年阅读论语里仁篇读后感范文.doc_第2页
2020年阅读论语里仁篇读后感范文.doc_第3页
2020年阅读论语里仁篇读后感范文.doc_第4页
2020年阅读论语里仁篇读后感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论语里仁篇读后感范文 论语里仁篇是论语的第四篇,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给大家了论语里仁篇读后感,仅供参考。 里仁篇是论语的第四章,是论语核心思想“仁”的重点阐述,在论语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其阐述了仁的最基本的存在范围,如何去做一个有仁德的人,君子与小人之别,都是围绕“仁”这一是非辨别标准进行的。 开篇,孔子便提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说:“住的地方,要有仁德这才好。选择住处,没有仁德,怎么能是聪明呢?”里,为动词,居住也。仁,并非只能存在大道理中,也是存在生活琐事之中的。居住的地方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居住地人们的修养,都可以上升为仁。人与人之间形成社会,社会之风气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这便是仁最本初意思。因而,要提升到仁的地位,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这让我想起了,我学院所组织的学风建设月活动,创造优良的学风,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是不能长期安于贫困的,也不能长期处在安乐之中。有仁德的人安心在生活中,处处讲究实行仁德之道,聪明的人知道实行仁道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有好处。”没有仁德修养的人,在逆境中只会失意忘形,在顺境中得意忘形。而有仁德修养的人则会安贫乐道,富贵不淫。真正的智慧,修养达到“仁”的境界,无论处于贫富之际,得意失意之间,都会乐天知命,安之若素。此种仁的修养,是要成为坚持不懈的信念才可达成。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说:“君子关心道德,小人关心田地;君子关心刑律法制,小人贪图财利实惠。”君子是对于违背道德事情坚决反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小人对于物质利益可以不择手段,不考虑法律的制裁。这也可以联系到个人修养,对于眼界的问题,也是对自制力的一种沉淀。很多人犯罪,并非不担心法律惩罚的后果,而是被利益所蒙蔽双眼,看不到。其实小事也是如此,学生虽然知道旷课,无节制的玩游戏不利于身心,但是无法自拔于眼前的快乐,也只能接受自身前途的坎坷。我们作为思政工作者,应该尽自我所能去提升自我眼界,完善自我,提升学生眼界,教书育人。 “仁”,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实施起来任重而道远。 本文中有一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它的意思就是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美好的。如果不选择有仁德的住处,哪能算得上是明智呢?孟母三迁的故事以及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与此很有些相似之处,都强调优秀的外在环境、氛围对人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明白,外在环境对人各方面的影响极大,直接影响到人的整体素质、人生观、价值观、生活品位、处世方式等等。举个简单的例子:出身时代官宦家庭的子弟,一般都是经纶满腹,温文儒雅,言行举止之间与寒素出身的人虽不敢说有霄壤之别,用泾渭分明来形容应该不为太过。因为自小就接受某种环境的浸润熏陶,不自觉间已经将其融为自身的一部分。就像整日与博雅的大家为伍、与高手过招一样,自己的水平在不经意中就有了长进。处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学校,作为教育人培养人的主阵地,应该十分重视良好校园氛围的创设。社会上影响较大的“择校”现象,其实择的也就是学校的氛围。很多学校都提出了营造某某校园的口号,很振奋人心。如果真正落到实处的话,前景十分喜人。作为老师,作为教育的守望者,我们盼望着琅琅的书声充满校园,盼望着好学、礼让之风弥漫校园,盼望着文明之花开遍校园,让就学于思的孩子能健康幸福地成长。如此,学校、教师都应允了相应的社会职责,何愁培养不出祖国之栋梁。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本章主要解释君子的做人原则。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论富贵贫贱与道的关系;第二层次说君子成名之道在仁;第三层次说君子如仁者安于仁,穷困潦倒还是疾速缓慢始终坚守仁的做人原则。 一般说富贵贫贱是指现实中人的处境,有时人们还会说贫穷富裕高贵卑贱,孔夫子这句话富贵与贫贱相对,因此,这四个字没有用其引申意义,也没有褒贬的意思,就其本义而言,仅仅表明人在社会中境遇,富就是有财富,富裕;贵,在社会中处高位,是指为官的人;贫指没有财富,生活拮据,贫穷;贱,表示在社会中位卑,从事具体事务的人,“践也,卑下见践履也(释名释言语)”。富贵贫贱是社会中普通人的一般生活状态,是个事实,古今一样。离苦得乐,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是现实人的基本诉求。如果一个人仅仅停留在物质需要满足这个层次上,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而在儒家的世界里,人之为人的意义在于要超越基本欲望满足这一层次的人,成为真正的君子。 什么是君子呢?论语学而章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里仁章后文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颜渊章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一般认为君子一是指古代的统治者与贵族的通称,如:春秋左传桓公十二年引诗经语:“君子屡盟,乱是用长,无信也”。孟子滕文公上说:“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君子也指人格高尚的人,如孟子说君子有不战;荀子说君子博学。周易乾卦卦辞:“九三,君子终日乾乾。”汉代班固的白虎通号:“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群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宋代王安石君子斋记:“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当然,君子还有其他的意思,这里无须多言。结合论语原句,基本可以确定“君子去仁,恶乎成名”的君子即指人格高尚的人。 什么是道呢?把“不以其道得之”与“成名”“违仁”等句联系起来分析,这个道就是“安分守己、推己及人”的做人原则。这个原则在荀子荣辱也可得以印证,荀子说:“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小人也者,疾为诞而欲人之信己也,疾为诈而欲人之亲己也,禽兽之行而欲人之善己也;虑之难知也,行之难安也,持之难立也,成则必不得其所好,必遇其所恶焉。”与君子相对而言的小人使用的是惟利是图,偷巧使诈获得富贵的道,而君子则不是,君子坦坦荡荡,坚持自己的原则,身体力行地做事,平等待人地处事。也就是说君子已经超越物质满足的这一层次的需要。君子的成名在于立德、立功、立言,而“三不朽”的成就才是真正的成名。儒家坚持自己的价值取向,珍惜个体的名誉,绝不会以不择手段而臭名昭著,与其这样的成名,倒不如默默无闻。因此,真正的君子就会表现在无论什么时候遇到什么事情,无论是急促缓慢,还是颠沛潦倒都时时刻刻不离开仁道,违背仁性,须臾之间都不失掉人的尊严。 看看今天,为名为利者何其多啊,为求成名可以脱光,可以露光,还要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