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氢合成工段操作规程范本.doc_第1页
氯化氢合成工段操作规程范本.doc_第2页
氯化氢合成工段操作规程范本.doc_第3页
氯化氢合成工段操作规程范本.doc_第4页
氯化氢合成工段操作规程范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产品及原料概述一 原料氯气1.分子式:cl22.分子量:713.物理性质:氯气在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肺和呼吸道粘膜有损害作用。略重于空气,微溶于水,氯气的水溶液叫氯水,氯水具有氧化性,氯气与水在低于9.6时形成黄色水合物(cl8h2o)。4.化学性质:氯气化学性质活泼,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许多单质及化合物起反应,因此,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二、原料氢气1.分子式:h22.分子量:23.性质: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易燃的气体,具有还原性,在水中及其它溶液中溶解度极小。液态氢具有超导性质。氢是最轻的物质,在空气中体积含量为474% 时,即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三、产品氯化氢1.分子式:hcl2.分子量:36.3.物理性质:密度:气态氯化氢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63kg/m3,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之比)为1.2679。溶解度:气态氯化氢极易溶解于水,在20,101.325kpa下,1体积水能溶解442体积的氯化氢气体,但氯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表11 在101.325kpa压力下氯化氢在不同的温度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温度()溶解度%(质量)温度()溶解度%(质量)温度()溶解度%(质量)温度()溶解度%(质量)-2450.3-1047.3842.833040.23-2149.6-54641243.284038.68-18.349.0045151442.835037.34-1848.9444.361842.346035.94-1548.323 41.544、化学性质:(1)氯化氢为共价极性分子,化学性质活泼,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但在较高温度特别是在露点108.65以上时,几乎对碳钢无显著腐蚀作用,若温度保持在108.65250之间,氯化氢对碳钢的腐蚀速度可保持在适度的范围之内。另外,石英、石棉、酚醛树脂、耐酸陶瓷、耐酸人造树脂、塑料以及一些金属合金比较耐氯化氢气体的腐蚀。(2)加聚反应氯化氢气体在有机合成中的一类主要反应为加成聚合反应nchch + nhcl n ch2chcl chchcln此反应为工业制pvc的基本反应,氯化氢工段合成氯化氢的目的也在于此。四、产品盐酸氯化氢的水溶液即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化学试剂,用于制造各种氯化物,常用的浓盐酸的质量百分数为37% ,密度1.1g.cm-1,浓度12mol.l-1.工业上生产的盐酸质量浓度为31% ,可广泛用于冶金工业中金属清洗,电力工业中锅炉除垢,采矿工业中矿产品精加工,石油工业中油井酸化,电子工业中集成块及印刷线路板去杂质,食品工业中调味品生产,纺织工业中织物漂白分解促进剂,印染工业中偶氮染料之胺化等。五、产品高纯盐酸1.区别普通盐酸和高纯盐酸的物理化学性质都相同,它们的区别仅仅在于:高纯盐酸是用高纯水吸收制得的盐酸,而普通盐酸是用普通水吸收制得的盐酸。高纯盐酸所含的杂质比普通盐酸少得多。2.用途高纯盐酸是离子膜制碱工艺不可缺少的化学品之一,它主要用于调整离子膜电解槽二次精盐水的ph值,鳌合树脂塔中树脂的再生和脱氯淡盐水的酸化。除用于离子膜制碱工艺外,还可以稍加处理制成试剂级盐酸。由于它的纯度高,在制造高品味的调味粉,酱油等食品工业及电子业中有着广泛的用途。3.物化性质(1)高纯盐酸是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2)恒沸点此乃盐酸的特性,浓盐酸在加热蒸馏时,其馏出物是含有少量水份的氯化氢气体,(此乃盐酸脱吸制氯化氢气体的依据。)在0.1mpa情况下,这种蒸馏一直持续到浓度降低为20.24%,温度上升至108.65为止,达此温度之后不再上升,故称恒沸点。恒沸溶液之比重仅为1.101。因此,决不可能借助于加热煮沸来完全除去溶液中的氯化氢。第二章 工艺原理一、氯化氢合成原理1.反应方程式 h2 + cl2 2chl + 18421.2j2.反应机理氯气和氢气的合成反应在常温和散射光线下进行的很慢,但在高温和光照条件下,反应会迅速进行,甚至会爆炸,这种反应称为链反应。链反应有三个过程:链的引发、链的传递,链的中断。(1)链的引发:点燃的氢气在合成炉内燃烧,释放出大量的光和热,这种光和热以光量子的形式释放出来,氯分子吸收了氢气燃烧时放出的光量子,能级升高,原子键断裂而离解为两个活化氯原子。cl2+e(光量子)2cl(2)链的传递:活化氯原子迅速与氢气分子反应生成一个氯化氢分子,同时激发一个活化氢原子,活化氢原子再与氯气分子反应生成一个氯化氢分子和活化氯原子如此激发反应再激发再反应犹如链子一般,使反应进行下去。(3)链的终止:若链式反应过程中的活性原子亦即链的传递物被消除,则此反应的链即被中断。随着链反应的连续进行,系统内活性原子不断增多,反应到急剧无法控制的程度而发生爆炸。但实际上,在氯化氢的合成过程中,活性原子不断产生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死灭,当活性原子产生的几率等于死灭的几率时,系统内活性原子的数目保持稳定,因此链式反应可平稳地进行下去。活性原子的死灭有以下几种情况:a.同类的活性原子相碰撞重新结合成分子而失去活性。cl+clcl2h +h h2b.活性氯原子和活性氢原子相碰撞生成hcl分子而失去各自的活性。h + cl hclc.活性原子和其他杂质分子或炉壁等相碰撞也会失去活性。3影响合成的条件(1)温度氯气和氢气在常温、常压、无光的条件下反应进行的很慢,在440以上即能迅速化合。只有在温度高的情况下反应才能完全。但在温度超过1500时有显著的热解现象,因此生产上维持合成炉出口氯化氢温度:400-500。(2)水分绝对干燥的氯气和氢气是很难起反应的,当有微量水份存在时,可以加快反应速度,因而是促进氯化氢合成的媒介。(3)氯化氢的摩尔比按氯化氢的合成原理,氯化氢的反应为可分子配比反应,反应为1:1。但实际在操作时往往氢气过量,一般过量范围在5%-10%,若氢气过量太多就会限制活性分子的活动,会对链反应带来影响,同时会增加不安全因素。若氯气过量同样会限制活性分子的活动,对链反应带来影响,腐蚀设备,污染环境,若过量太多会对后序岗位造成爆炸危险。(4)合成反应热氯化氢的合成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h2 + cl22hcl + q q=19421.2t此反应热若不及时移走,就会使反应温度升高,升高到1500,氯化氢就会有显著的热解现象,合成反应就不能维持下去。因此,用空气冷却排管,循环冷却水等将热量移走。二、吸收原理1.定义:混合气体与适当的液体相接触,气体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便溶于该液体内而形成溶液,不能溶解的组分则保留在气相当中,这种利用各组分溶解度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操作称为吸收。吸收过程的本质是气体分子越过气液相界面向水中扩散的过程。2.影响吸收过程的因素(1)温度的影响氯化氢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但其溶解度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另一方面,氯化氢在水中溶解时,会放出很大的溶解热,1mol氯化氢分子溶于nmol水分子中放出的热量可按汤姆逊(thomsen)公式计算:q=(n-1/n11.98+5.375)4.184(kj)式中 n相对于1mol 氯化氢分子的水分子的摩尔数。由于溶解热的放出会使溶液温度升高,从而降低氯化氢的溶解度,其后果是吸收能力降低,不能制备出浓盐酸。因此,为了确保酸的浓度和提高吸收氯化氢的能力,除了加强对从合成炉出来的氯化氢的冷却外,还应设法导走溶解热,使吸收过程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2)氯化氢纯度的影响要使气体中某一组分与溶剂接触而被吸收,则该组分的气体分压必须高于溶液面上该组分的平衡分压。气体分压是气体组成纯度和气体总压力的函数,平衡压则是液体组成和温度的函数。显然,在一定的温度下,溶解过程取决于气相中氯化氢的分压即氯化氢的纯度,在同样的温度下,氯化氢纯度越高,制备的盐酸浓度也越高。(3)流速的影响 根据双膜吸收理论,气液两相接触的自由界面附近,分别存在着看作滞流流动的气膜和液膜,即在气相一侧存在气膜,液相一侧存在液膜。氯化氢分子必须以扩散的方式克服两膜阻力,穿过两膜而进入液相主体,对于像氯化氢一类易溶于水的气体来说,分子扩散的阻力主要来自气膜,而气膜的厚度又取决于气体的流速,流速越大,气膜越薄,其阻力越小,因而氯化氢分子扩散的速度越高,吸收效率也就越高。(4)气液接触相界面的影响气液接触的相界面越大,溶质分子向水中扩散的机会越多,因此在吸收操作中尽可能提高气液相接触面积是十分重要的。如膜式吸收器的吸收液分配成膜状况,填料塔中填料的比表面积、润湿状况都将直接影响吸收效果。第三章 主要设备简介一、钢合成炉。合成炉是进行合成反应的主要设备,其结构为中间段为圆柱筒体,上下两段为圆锥体,上段锥形较长,下段锥体稍短,中段筒体和上段锥体成为夹套式结构,夹套内走冷却水,以便及时带走合成反应产生的热量,冷却水分两支由低处进入夹套内,在高处两支汇合流出夹套。整个设备为碳钢结构。二、空气冷却排管 空气冷却排管为碳钢管,从合成炉出来的400500的氯化氢气体,经空气冷却管后,靠空气的对流、辐射、自然冷却以达到降低气体温度的目的,出空冷管换热温度一般为140左右。三、圆块孔式石墨换热器是装配式石墨冷却器,它是由若干圆块式的石墨块组成,石墨块之间用o形圈密封,石墨块安置在钢制圆筒壳体内,石墨块上有许多纵向和横向的小孔,纵孔和横孔之间不相通,只传热不传质,纵向小孔走氯化氢气体,横向小孔走循环水。这样冷热物料,分别从纵孔和横孔中流过,达到热交换的目的,使气体温度冷却下来。四、圆块孔式降膜吸收器圆块孔式降膜吸收器也是由若干圆块式的石墨块组成,石墨块之间用o形圈密封,石墨块上有许多纵向和横向的小孔,最上的一块吸收块上装有带有v形切口的分液头,来自尾气塔的稀酸经分液头均匀分布成薄膜状沿纵向孔道和氯化氢气体并流向下流动进行吸收,吸收过程产生的热量由横孔的循环水带走。五、三合一石墨盐酸合成炉圆块孔式“三合一”石墨盐酸合成炉分为合成段(上部)和吸收段(下部)两部分,合成段是由酚醛树脂浸渍的中空石墨筒合成,顶盖上装有石英灯头,氯气和氢气由顶部进入,在灯头处混合燃烧,合成的氯化氢气体和由炉顶部炉壁均匀流下的吸收液并流而下进入吸收段,经吸收段吸收成成品盐酸。第四章 岗位任务和工艺流程一、氯化氢合成岗位1.岗位任务(1)调节氯气与氢气的流量配比,制成合格的氯化氢气体,供聚氯乙烯厂氯乙烯工段做原料。(2)调节吸收水量吸收氯化氢气体,制成合格的盐酸送至成品罐区待售或送至电解工段调节入电解槽盐水的ph值。2.工艺流程来自氯氢处理岗位的氯气、氢气以一定的摩尔比(一般cl2:h2为1:1.051.1)经氯气缓冲总管、氢气缓冲总管、氢气阻火器,进入合成炉灯头混合燃烧,生成的氯化氢气体自炉顶排出,进入空气冷却器和石墨冷却器冷却。冷却后的氯化氢气体经分配台送至氯乙烯工段做原料,多余的部分(或全部)送降膜吸收塔用水吸收制成成品盐酸并送往成品罐区待售。石墨冷却器冷凝下来的冷凝盐酸流入冷凝酸贮槽,并定时压送到冷凝酸汇集槽,然后用氮气压送至盐酸中间槽。85热水进入合成炉夹套内,以带走合成反应所放出的大量热量,返回的95热水,一部分经板式换热器换热后进入合成炉夹套,另一部分送至溴化锂机组以制取冷冻水,采暖季节溴化锂机组停机,热水送至厂区各处取暖。点燃合成反应为:cl2 + h2 2hcl + q 二、三合一岗位1 岗位任务(1)通过调节氢气与氯气的流量配比,在炉内燃烧合成hcl,用水吸收冷却,制成合格的盐酸。(2)三合一合成炉设备特点:三合一合成炉就是在一个设备里完成合成、冷却、吸收三个过程。(3)工艺流程由液氯来的尾氯(先经尾氯缓冲罐)及氯氢处理工序氯气分配台来的氯气和氢气分配台来的氢气经分析合格后,经氯气缓冲总管和氢气缓冲总管缓冲,缓冲后氢气经氢气阻火器和氯气一并进入三合一合成炉,在炉内燃烧合成为氯化氢气体,火焰处最高温度1000左右,合成炉夹套内通冷却水冷却,合成气和来自循环吸收水槽的稀盐酸或来自高纯水槽的高纯水,在炉内自上而下,经过冷却和吸收生成合格的普盐酸或高纯盐酸,未被吸收的气体与成品酸一并进入炉底部的气液分离器,成品酸经三合一液封槽流至盐酸中间槽或纯酸中间槽,未被吸收的气体进入尾气吸收塔,用循环吸收水或(高纯水)喷淋吸收,形成稀盐酸,稀盐酸自流至炉内吸收炉气,塔内未被吸收的杂气用水力喷射泵抽至气液分离器排空,水力喷射泵回水流至循环吸收水槽作为吸收水循环利用。 合成炉燃烧合成反应为:cl2 + h2 2hcl + q第五章 工艺控制指标一、氯化氢合成岗位(1)开车具备条件炉内含氢: 0.4%; 合成炉出口含氢: 0.4%; 水压: 0.3mpa;氯气纯度: 90 %; 氯中含氢: 0.4%; 氯气压力: 0.10.16mpa(7501200mmhg);氢气纯度: 98 %; 氢含氧: 0.4%; 氢气压力: 0.050.079mpa(385592 mmhg)。(2)生产控制指标氯气氯气纯度: 93%(分析8次/班);氯气压力: 0.10.16mpa(7501200mmhg)氯中含氢: 0.4%;氯中含水: 0.05%; 氢气氢气纯度: 98%(分析8次/班);氢中含氧: 0.4%;氢气压力: 0.050.079mpa(385592 mmhg)氯化氢氯化氢纯度: 9095%(分析8次/班);氢气过量: 5%;过量氯: 0.04%;合成炉出口压力: 0.0260.06mpa(195450mmhg),石墨进口温度: 108180。盐酸hcl含量: 31%(每小时测一次比重、温度,8次/班);吸收塔出口温度: 50二、三合一岗位(1)开车具备条件炉内含氢: 0.4% 稀酸管含h2: 0.4 % 尾气管含h2: 0.4 % 尾氯: 70%氯气纯度: 90 % 氯含氢: 1.0% 氯气压力: 0.10.16mpa(7501200mmhg)氢气纯度: 98 % 氢含氧: 0.4% 氢气压力: 0.0790.05mpa(380592mmhg) (2)生产控制指标氯气纯度: 80 % 氯气压力: 0.10.16mpa(7501200mmhg)氢气纯度: 98 % 氢气压力: 0.00790.05mpa(380592mmhg)尾氯含氢: 2 % 氯氢配比: 11.051.10 炉压: 1015mmhg出酸温度: 50 冷却回水温度: 45 盐酸浓度: 3132.5%吸收水流量: 1.32.0m3/h 进尾气塔氯化氢温度: 60第六章 岗位操作法一、 氯化氢合成岗位(一)开车前的准备1.检查所属管线、阀门、仪表设备是否完好,关闭所有进、出口的阀门。2.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器材。3.开启水力喷射泵及氯化氢分配台至降膜吸收塔的阀门,使炉内负压值为0.0130.026mpa(98.8197.6mmhg)。4.打开炉前氢气放空阀门及氢气缓冲总管前阀门,并分析总管氢气纯度,因初开车氢气纯度波动较大,应连续分析几次,至合格为止。5.打开氯气缓冲总管前的阀门,并分析总管氯气纯度,若氯气纯度不合格,打开送事故塔的氯气阀门,并通知氯氢处理岗位生产次氯。6.分析合成炉内含氢应低于0.4%,氯中含氢应低于0.4%。7.与调度联系,通知氯氢处理岗位做好开车准备。8.开启待用石墨冷却器进出口冷却水阀门。9.如点夹套炉,打开夹套进出口水阀门,并且进口水温度80t90。(二)正常操作1.合成岗位应据现场cl2、h2总管压力,炉火颜色、炉压变化,及时调节cl2、h2阀门,保证火焰呈青白色,炉压稳定。同时适量开启吸收水阀门,调节石墨冷却器进水量,保证hcl温度40,如遇到不正常情况,立即通知调度,如确系危及安全生产,应立即停车,同时应立即通知有关岗位及调度。2.盐酸岗位应根据hcl气量及盐酸浓度、吸收塔温度变化及时进行酸比重及温度测量,1次/小时。3.保持夹套水温为90t95。(三)停车操作1.计划停车(1)停车前应与有关部门联系,经调度同意后,打开或开大送吸收塔氯化氢阀门,关闭送转化hcl阀门。(2)逐渐减小h2、cl2流量,达到最小时切断h2阀门,然后迅速关闭cl2阀门,在调小h2、cl2进炉流量时,氢气部分放空,余氯送事故塔。(3)停炉后,关吸收水转子流量计阀门,吸收系统抽空30分钟后才能打开炉门,并继续抽空30分钟,以空气置换系统中的hcl,确保安全和减少设备腐蚀,然后关闭水力喷射泵和石墨冷却器降膜吸收塔冷却水(冬天气温低于0时,要把系统管线和设备积水排放干净以防止结冰堵塞管路及损坏设备)。2.长期停车时,氯气管道用氯氢处理所送压缩空气置换并排空。如停夹套则关闭夹套进出口水阀门。3.紧急停车在突然停电、停水或氯氢纯度压力太低等情况,不能维持生产需紧急停车时,先关氢气阀门,后关氯气阀门,若因h2、cl2纯度低,压力低时,cl2送次氯工段,h2放空,并立即报告公司总调度和有关岗位,其它按正常停车处理。4.炉前降量转化工段紧急停车时,迅速打开降膜吸收器的各个阀门,同时迅速打开事故氯气的阀门,然后依次逐渐关小进合成炉氢气阀门和氯气阀门,根据生产实际确定合成炉的量。二、三合一岗位(一)开车程序 1.对本工段所属的设备、管道、阀门、仪表、电器、消防器材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均处于完好状态。 2.开启水力喷射泵抽负压。 3.少量开启三合一炉冷却水进口阀和尾气吸收塔的进水阀。 4.分析检测氯气、氢气等指标合格。 5.点火时用火柴点,将点燃的氢气送往灯头并固定,然后通入少量氯气,当火焰呈清白色时,立即装上空气补充口的视镜,上好螺栓,逐步加大氯气、氢气流量,转入正常生产。 6.根据化验结果,调节流量,生产出合格产品。(二)正常停车程序 1.与调度室、氯氢处理岗位联系。 2.得到停车指令后,关闭氯气进炉调节阀,随即关闭氢气进炉调节阀,然后关闭尾气吸收塔水阀。 3.观察炉内无余火,系统处于负压状态。 4.停炉后,让水流喷射泵继续抽气,使空气进入炉内以转换炉内气体,为下次开车做准备。抽气30分钟后,方可拔掉氢气胶管,后拆开空气补充口。如停车时间较长,则抽气30分钟后即可关闭水力喷射泵及三合一炉夹套冷却水。(三)紧急停车程序遇到突然停车、停电、停原料气以及发生短时间不能处理的意外事故时,必须按下列程序紧急停车: 1.迅速关闭氯气进炉调节阀,随即关闭氢气进炉调节阀。 2.将情况报告公司调度室。 3.按正常停车程序处理其它事宜。(四)三合一炉点火失败操作步骤如点火失败,应立即关闭氯气、氢气调节阀,让水力喷射泵抽走炉内残余气体,30分钟后拨出氢气胶管,拆下空气补充口的视镜,让空气经由空气补充口和氢气进炉管进入炉内、以置换炉内气体,置换30分钟后,重新分析炉内含氢、稀酸管含氢、尾气管含氢,合格后才能进行点火,时间超过1小时时应重新分析氢气、氯气各项指标。第七章 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一、氯化氢合成岗位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序号现 象原 因处理方法1点火时点火棒伸到合成炉内突然爆炸。炉内含氢高在炉内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开水力喷射泵将炉内气体抽除。2点火时氢气已点着,开氯气时突然有爆炸声而熄灭。氯气阀门开启过快,将火焰冲熄,炉内氯中含氢高而爆炸。应慢慢开氯气阀门,待火焰正常后,逐渐开大氯气阀门。3点火时火管放到灯头上,开氢气阀门时突然爆炸。氢气阀门开得太快,大量氢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应慢慢开氢气阀门,待点着火后再开大些。4第一次点火不着,第二次再点火时合成炉吸收塔发生爆炸。合成炉、吸收塔内仍有大量氯氢混合物,点火时引起爆炸。第一次点火不着应将炉内抽空30分钟后,才能第二次点火。5氢气回火,火焰窜动无定向,并且炉内有爆鸣声或氢气防爆膜爆炸。氢气纯度下降。1.电解停电。2.电解降电流。3.泵前负压系统密封不良。4.负压系统严重积水。5.氢气阻火器堵塞或氢气管负压、炉压过高。立即停车。1.待电解送电。2.通知氯氢处理调节。3.通知氯氢处理工段检查负压系统密封。4.通知氯氢处理工段排出负压系统积水。5.停车处理阻火器。6氯气回火(火焰无定向)氯气管发热。氯内氢高于0.4%。立即停车,通知电解工段,降低氯内氢。7点着火后调节氯气阀门合成炉灯头有光亮而无火焰。氢气阀门开启过小。慢慢开大氢气阀门。8火焰跳动严重,火焰时明时暗,压力表剧烈波动。1.氯化氢管道堵塞或过小。2.合成炉底积酸严重。3.阻火器堵塞或氯氢压力波动。1.改大管线,疏通管道。2.排除积酸。3.堵塞严重停车处理,压力波动时通知氯氢处理调节好压力。9火焰飘动无力。1.入炉气量小、配比不当、2.炉后阻力太大。1.增加入炉气量、调整配比。2.减少炉后阻力,石墨冷却器堵塞时用水清洗,氯乙烯阻力大时,通知氯乙烯降阻力。10火焰由青转红并有浓黑烟。氯气过量。减少氯气入炉量或增加氢气入炉量。11合成炉火焰不均匀有青绿色和火红色。合成炉灯头不好或已坏,使氯氢混合不均匀燃烧不完全。停车检修。12灯头发热。燃烧器渗漏或已烧坏。更换灯头。13合成炉烧红穿孔。1.负荷过大。2.过氯严重。3.氯氢气含水过多。4.灯头安装偏斜。1.降低负荷。2.调节氯氢配比。3.通知氯氢处理降低含水量。4.调整灯头。14氢气缓冲罐有响声。1.氢气压力波动。2.缓冲罐积水。1.与氯氢处理联系解决。2.定期放水。15烧碱直流电已停下,但氢压还很大,合成炉火焰为粉红色,氢气管发热、发红。直流电停后,氯氢处理未及时将氢泵停下,故系统抽入大量空气形成可燃性气体在管内燃烧,这种现象容易引起回火爆炸。在停直流电后应马上停氢气泵,氯氢阀门慢慢关小关死。16合成炉开车后氯(或氢)气操作阀前压力高而进炉气量小。阀门堵塞,倒装阀芯脱落,阻火器堵塞、孔板堵塞。不能维持生产时停车处理清除堵塞物。17水流泵处尾气着火。氢气过量太多。氢气微过量操作。18空气冷却器散热管穿孔。合成炉负荷过大,散热温度过高,或温度过低,hcl产生冷凝酸腐蚀散热管。控制流量,不要超负荷生产,温度低时,增加负荷或把散热 管缩短。19炉火突然熄灭。入炉氢气断、氢气泵停或氢气管冻结、冷凝器积水、阻火器堵塞等。通知氯氢处理重新启动氢气泵、检查管道设备排除积水疏通堵塞部分。20合成炉压力波动。1.氯、氢气压力波动。2.石墨冷却器积酸或部分堵塞。3.氯乙烯转化部分阻力大。1.通知氯氢处理稳定压力。2.及时排酸或清洗石墨冷却器。3.减小阻力。21成品盐酸浓度低。1.吸收水量过大。2.hcl气体进吸收塔温度过高。3.吸收效果差。1.降低吸收水量。2.开大石墨冷却器、降膜塔冷却水量。3.检查降膜塔。22成品酸浓度高。1.吸收水量小。2.过负荷操作。1.增加吸收水量。2.降低合成负荷。23进入吸收塔水量不够或无水。1.水压太低。2.转子或阀门堵塞,阀芯脱落。1.与动力联系提水压。2.清洗转子更换阀门。24吸收塔积酸。下酸管堵塞 。清理堵塞物。25尾气温度高,水流泵下水酸度大。1.成品酸浓度过高。2.冷却水开得太小。3.水流泵抽力过大。1.开大吸收水量。2.开大冷却水量。3.减少水流泵水量。26盐酸中间槽冒烟雾。1.盐酸浓度高。2.出口酸温度太高。1.降低酸浓度。2.降低出酸温度。27下酸温度高。1.吸收塔负荷过大。2.冷却水量小。1.减小进塔氯化氢气体量。2.增大冷却水量。二、三合一炉生产中的不正常现象及其处理方法:序号异 常 现 象产 生 原 因处 理 方 法1火焰发黄。氯气过量。减少氯气量,增大氢气量。2火焰发白,有烟雾。氢气过量。减少氢气量或加大氯气量。3炉内有爆炸现象。1.点火时炉内氢气未置换干净。2.氯气、氢气纯度低,含水,氯中含氢高。1.点火前把炉内氢置换干静并分析合格。2.向调度室反映。4酸中含氯高。1.氢与氯调节不好 。 2.灯头坏,混合不均,压力波动大。1.调节好流量。2.换灯头,稳定压力。5水流泵下水含酸高。1.水流泵水量过大。 2.稀酸浓度高。3.出酸浓度高。 4.吸收效果不好。1.适当调整水量。2.加大用水量。3.加大用水量。4.加大冷却水,检修吸收段。6火焰发暗或流量波动。1.氯气纯度低。2.氢气纯度低。1.进行调节,并向调度室反映。2.严重时停车。7炉头发热。1.灯头氯气垫片没有压好,氯气漏到氢气灯头里。2.吸收段有堵塞现象。3.产量过大。4.灯头未装好,歪口。5.吸收水量小。6.氯气灯头破裂。1.检查氯气灯头,装好垫片。2.检查炉内。3.减少产量。4.调整灯头。5.开大吸收水量。6.换灯头。8尾气吸收塔温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