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胎儿电子监护学主编 程志厚 宋树良151第一章: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胎儿监护1一、产前监护1二、产时监护2三、胎儿临床监护方法和意义3(一) 胎心听诊3(二) 胎动(FM)监护5(三)妊娠图7(四)胎盘成熟度监护10三、胎儿发育异常与胎儿临床监护12(一)胎儿宫内生长受限12(二)胎儿畸形12(三)染色体疾病13(四)遗传代谢性疾病监测14第二章 现代电子技术与胎儿监护15第一节 胎心监护15第二节 胎儿影像学监护15第三节 胎儿其他监护方法16一、羊膜镜检查16二、胎儿镜检查17第三章 胎心率电子监护概论18第一节 胎儿监护与胎心率监护18第三节 胎儿监护的病理生理学基础18一、胎儿血循环的特点18 二、高危妊娠的特点20三、胎动的生理特点20 四、宫缩对胎儿的影响21五、影响子宫胎盘血流的其它因素22六、胎儿对缺氧的反应24第四节 胎心音听诊的临床评价24第五节 分娩期与优生25第六节 胎儿监护仪大体结构26第七节 胎心率监护评价27第四章 胎心率及其变化28第一节 概述28一、胎心率(FHR)的调节机制28三、胎心率曲线的基本类型及其术语29第二节 胎心率曲线及其变化30一、胎心率基线31二、一过性胎心率变化31三、胎心率基线细变异35四、几种特殊胎心率图37五、胎心率变化的原因及类型小结40第三节 胎心率基线的临床意义41一、胎心率基线的正常范围41二、胎心率过速的意义42三、胎心率过缓的意义44(一)孕期胎心率过缓44(二)分娩期胎心率过缓45(三)产时胎心率过缓与胎儿窘迫46四、胎心率细变异的意义46(一)LTV与胎儿状况47(二)细变异LTV增加的意义48(三)细变异(LTV)减少及消失的意义49(四)怎样通过细变异诊断胎儿窘迫50第四节 胎心率一过性变化的临床意义51一、加速的临床意义51二、减速的临床意义53第五章 宫缩曲线及其变化57第一节 子宫收缩的类型57第二节 宫缩的神经支配58第三节 宫缩曲线的特点及其分类59一、宫缩曲线的特点59二、宫缩曲线的类型61第五节 腹压及其临床意义62第六节 影响宫缩的因素62一、产妇体位的影响62二、胎位的影响63三、催产素的影响63四、宫缩前间隙及胎动的影响64五、孕产妇身体状况及情绪影响64第七节 宫缩在产程中的变化65一、规律性宫缩波形65二、异常宫缩波形66第六章使用胎儿监护仪注意事项68第一节开始监护前的注意事项68第二节怎样取得最佳胎心率曲线70一、能过胎位确定放置探头的最佳部位70二、通过胎心声音确定探头的最佳部位71三、通过胎心率曲线确定探头的最佳部位71四、妥善固定通顺心探头71第三节怎样取得良好的宫缩曲线73一、外测宫缩曲线73第四节监护中的管理75一、各种必要的记录75二、对胎心率检测的护理75三、对宫缩压力检测的护理77第五节使胎儿监护仪发挥最大效果78二、监护效果与监护时间的关系78三、如何决定监护时间79第七章 孕期胎儿监护81第一节 无刺激试验81一、NST的适应证82二、NST的实施办法82三、健康胎儿监护图形的特点83四、判断胎儿监护图形的方法84五、NST的判断标准及方法86六、NST与胎儿管理94七、怎样避免假无反应型98八、NST与B超显像联合应用100第二节 催产素应激试验102一、试验原理102二、适应证及禁忌证103三、试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04四、试验结果的判断标准104五、实施试验的几个问题106第三节 乳房刺激试验106一、乳房按摩刺激试验的机理107二、乳房按摩刺激试验注意事项108三、乳房刺激试验的方法108第四节 胎儿声刺激试验109第八章 产时监护110第一节临产妇监护原则110一、入院试验110二、低危妊娠111三、高危妊娠112 第二节胎儿在产程中的变化规律112一、疲劳、缺氧和酸中毒112二、产妇疲劳与产力的变化113三、产程进展速度的变化113四、胎儿血氧及储备能的变化113五、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114六、胎儿娩出期的监护图形特点114第三节监护图形在产程中的变化规律115一、产程开始阶段115二、宫缩规律并逐渐加强115三、胎头入盆或破膜115四、产程至第二期116第四节 产时胎心率减速图形及其机理116一、早发减速的机理116二、迟发减速的机理117三、变化减速的机理120四、产时监护减速图形小结123第五节 产时监护资料的分析方法124一、继续观察的征象125二、警戒征象125三、严重征象126第七节 几种特殊病例的监护127第九章 胎儿窘迫及处理132第一节 胎儿窘迫与缺氧程度132 第二节 胎儿窘迫的分类及病理生理134 一、慢性胎儿窘迫的原因134二、急性胎儿窘迫的原因135三、胎儿窘迫的病理生理135第三节 胎儿窘迫监护图形的特点137一、可疑胎儿窘迫的监护图形137 二、胎儿窘迫的监护图形139 三、分析判断胎儿窘迫图形的方法140 第四节 胎儿窘迫的处理141一、改变母体体位142二、给母体吸氧143三、缓解子宫收缩144第五节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147一、新生儿窒息复苏关键的30秒147二、结束新生儿复苏应运用的伦理道德准则148三、复苏一个严重窒息的新生儿所必须的四个步骤:149第一章: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胎儿监护一、产前监护1、临床监护(1)胎心听诊和胎动计数:最常用的胎儿宫内安危监测方法。G1720W以后孕妇自己可以记录到胎动。(2)生理试验:NST试验(无负荷试验)、CST:宫缩应激试验、OCT(催产素养激惹试验)。胎儿的交感和(或)副交感神经及胎儿的压力感受器的作用影响胎心率的变化;交感神经系统使胎心加快,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在妊娠的任何阶段都使胎心减速。压力感受器主要负责胎心的瞬间变化,而化学感受器在急性缺氧时由于二氧化碳分压变化,使胎心率变异性增加,在慢性缺氧时则使胎心变异性减少。胎儿宫内缺氧、不能满足需要时,胎心率出现晚期减速,如出现变化减速多考虑脐带因素或羊水过少。(3)生物物理学评分:通过对胎儿肌张力、胎动、呼吸运动、羊水量及NST等5项指标来了解胎儿宫内安危,前3项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羊水量作为胎盘功能的远期指标。假阴性率为千分之零点六。(4)胎儿血检测:B超下进行(5)胎儿成熟度测定:主要是胎儿肺发育成熟度的测定。可通过L/S卵磷脂与鞘磷脂比值、磷脂酰甘油(PG)定量、羊水中板层体密度计数、羊水震荡试验(泡沫稳定试验)等来完成。2、胎心电子监护和影像学监护二、产时监护即分娩监护,以发现在分娩过程中有无胎儿缺氧,预防对胎儿造成永久性损害或胎儿死亡。1、胎心听诊 产程中听诊的间隔时间一般为15分钟左右,多在宫缩后进行。2、胎心宫缩监护:持续胎心宫缩监护、及时处理异常能使Apgar评分明显提高,有效地降低新生儿抽搐和脑瘫的发生。3、胎儿头皮血检查:监护产时胎儿血pH值,了解胎儿酸碱状况。属于有创检查。应用少。4、羊水性状监护 了解产时是否有羊水粪染是监护胎儿的传统方法之一。在晚期妊娠中,胎儿可以出现生理性排便,也可能是对缺氧的反应。产时发现羊水粪染,如胎心率正常,则可能伴有良好的分娩结局。三、胎儿临床监护方法和意义(一) 胎心听诊1、方法:在妊娠1820周用听诊器可以经孕妇腹壁听到胎儿心脏的搏动声音。妊娠24周以前胎儿心音多在脐下正中或偏左、偏右听到;G24W以后,胎心音的位置与胎儿在子宫腔内的位置有关。无论胎儿位置如何,胎心间总是在胎儿背部的上方听得最清楚。应注意与子宫杂音、孕妇腹主动脉音、胎动音等进行鉴别。枕先露时胎心音在脐左/右下方;臀先露时胎心音在脐左/右上方;肩先露时在脐周或脐部一侧听到的最为清楚。利用多普勒最早可以在停经第78周探测到胎心音,一般认为在孕12周可以肯定地听到胎心音。妊娠10周以后可以探测到由于胎儿活动产生的不同长度的低调音。如果在不同的部位探测到两处心音,频率之差超过10bpm,则可能为双胎妊娠。2、正常胎心胎心形成初期,胎心率往往比较慢,大约在6575bpm,G8W时可达到125bpm,第11周末可达到175,但在此时尚不能通过听诊器听到胎心音。中晚期妊娠正常胎心率在120160bpm,规律、有力。3、异常胎心:常见主要是胎儿心动过速、胎儿心动过缓和胎儿心动不规律等。胎心率160为胎儿心动过速,160180之间为轻度胎儿心动过速,180为重度胎儿心动过速;胎心率120为胎儿心动过缓,100120之间为轻度胎儿心动过缓,100时为重度胎儿心动过缓。如在宫缩后30S胎心率仍低于120或不规则,提示胎儿有宫内窘迫。听诊时应注意,在宫缩间歇期和宫缩后30各听一次,每次持续12分,记录子宫收缩间期的胎心率,并与子宫收缩后30S计数的胎心率进行对比。若胎心率不能恢复正常或持续不规律或持续高于160,则预示胎儿宫内缺氧。进行胎心率监护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母体情绪激动、兴奋性物质刺激、贫血、发热、绒毛膜及羊膜炎等均可导致胎心率轻度过速;相反,硫酸镁、利血平、镇静药物及仰卧低血压综合征等可引起轻度胎心率过缓;胎儿的睡眠和活动状态对胎儿心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一过性胎心率异常改变不一定由胎儿宫内缺氧所致。胎心率不规则可由脐带受压或心律失常所致。若无明显诱因,自我听诊胎心率持续160提示胎儿宫内缺氧;体位改变后不恢复正常或持续160提示胎儿宫内缺氧严重,应及时进行处理,预防胎儿死亡的发生。(二) 胎动(FM)监护胎动的情况与胎儿在宫内血液和氧气的供应有关,后者直接受胎盘功能的影响。当胎盘功能不良时,胎动可以减少甚至消失。胎动是胎儿安危的重要指标。1、正常胎动:正常妊娠时孕妇在18-20周开始感到胎动。据报告孕20周时胎动可达200次/天,孕29-32周达高峰,曾有记录可以达到757次/天。孕38周后由于胎 儿先露部下降,胎动较前减少,平均282次/天,过期妊娠时胎动明显减少。妊娠末期胎儿生理睡眠周期比较明显,胎动的周期性也较前明显,一般在上午8-12时比较均匀,2PM-3PM减至最少,晚上8-11时又增至最多。正常情况下,胎动次数每天约30-40次,个体差异及计数差异较大,每个孕妇都有自己的胎动规律。胎动计数一般应从孕28周开始,每周记一次,孕32-36周每周记录两次,孕36周以后每天早、中、晚3次在固定的时间进行胎动计数,分别在卧床后进行1小时的胎动计数,3次数之和*4=12小时胎动数。如发现1小时的胎动数小于3次,则应连续记录6或12小时的胎动数,正常情况下,12小时内胎动数不得少于10次,并将此作为正常值的最低界限。2、异常胎动(1) 胎动减少 如果12小时内胎动累计少于10次或逐日下降超过50%,表示胎儿有缺氧可能,应考虑胎儿宫内窘迫。在妊高征、过期妊娠、胎儿IUGR等高危妊娠时,在胎盘功能影响胎心率以前即可引起胎动减少。注:首先应排除镇静剂或硫酸镁等药物引起的胎动次数减少或暂时性消失;胎儿过小、羊水过少、孕妇肥胖等可以影响孕妇对胎动的感觉而引起计数异常导致胎动减少的误诊。(2)胎动急剧:胎动监护过程中如果发现胎动突然明显增多,则称为胎动急剧。胎儿在急剧活动后停止,往往提示胎儿急性宫内缺氧而死亡。胎儿急剧运动的原因多半是由于脐带受压、胎盘早剥等使胎儿血液供应不足或终止导致胎儿急性缺氧。(三)妊娠图SFGA 小于胎龄儿AFGA 适于胎龄儿LFGA 大于胎龄儿妊娠图中各项监测方法和动态分析1、宫高增长曲线 宫高增长曲线的变异最小。一般产前检查自孕16周起,测量、记录子宫底高度。检查时孕妇取仰卧位,下肢伸展,自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宫底测量子宫前壁的长度,正常妊娠时:16-36周宫高每周增长8-10mm,平均88mm;36-40周每周增长40mm,41周后不再增高,反而下降,标准差稳定在20mm以内。若在正常值范围内逐渐增长,提示胎儿发育正常,8486%可娩出正常体重儿。在动态观察下自妊娠16周起各孕周宫高值均低于下限值或高于上限值或增长速率异常时,应注意胎儿发育异常的可能性。连续观察两次在警戒区内,或间断观察三次在警戒区内时应当注意排除胎儿异常。(1)宫高低值可以见于以下各种情况:A、 IUGR 妊娠中期记录时宫底高度即呈现连续低值,则多为胎儿因素引起的IUGR;如果增长速率正常,常为遗传因素所致;如不但宫高低值,而且增长缓慢或停滞者,则多为胎儿畸形。出现在妊娠晚期的宫高低值则多为处因性IUGR,应进一步检查,以期发现可能的病因,及时治疗,促使胎儿发育,治疗开始越早,疗效愈好。晚期妊娠时宫高增长停滞不升,但仍在正常值范围内,应当注意排除相对IUGR。相对IUGR多发生在32周后,多由胎盘功能不全或供血量减少,不能及时供应或满足胎儿发育的需要,引起胎儿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宫高不升。如不及时处理,可以引起足月小样儿,严重时引起胎儿死亡。此外,羊水过少、横位、子宫畸形、先露入盆、过期妊娠等均可出现宫高低值。死胎组织浸软、羊水减少、宫底下降。B、胎儿畸形:多数胎儿畸形可以引起羊水过多,但也有部分胎儿畸形可以引起羊水过少,从而引起宫高低值。如严重的胎儿泌尿系统畸形,尿道梗阻等。由此引起的宫高低值几乎均表现在妊娠中期,多在26孕周后显现出来。(2) 宫高高值多见于以下几种情况:A、多胎妊娠:往往在1620周时宫高即大于正常高值,但很少能在整个妊娠期保持持续增长,多数在孕中期宫高生长速度正常而在妊娠末期速度减慢。部分合并羊水过多的孕妇可以出现宫高高值。B羊水过多:单纯羊水过多时多在26孕周后宫高快速增高,34孕周后增长减慢或停止增高,与双胎妊娠宫高增长曲线有明显差异。此后妊娠可以继续进行。C、胎儿畸形:如脑积水、脑积水合并脊柱裂、无脑儿、消化道梗阻等合并羊水过多时可以出现宫高高值,一般于妊娠中期宫高正常,26周后宫高增高明显,持续增长至妊娠结束。D、巨大儿、臀位、孕末期胎头高浮、骨盆狭窄、头盆不称、前置胎盘等均可出现宫高高值。2、腹围(AC)增长曲线 妊1640W平均AC增长21cm,每周增长8mm,其中孕2024周增长最快,可达16mm/周,孕2436周为8.4mm/周。孕34周后增长明显减缓,为2.5mm /周因为AC受孕前大小及体型等影响,其增长速率的变化更为重要。单纯AC测量不能作为胎儿发育的指标,需与宫高进行综合分析,并且需要排除双胎、巨大儿或IUGR等。3、体重增长曲线 妊娠子宫内容物增加只占孕妇体重增加的25%,因此体重增加主要来自母体。体重增减并不是评价胎儿发育的良好指标,但可作为观察孕妇水钠潴留程度和判定治疗效果的依据。正常G16后,体重开始增加1624周增长较快,为0.59kg/周2540周增长缓慢,平均0.41kg/周。正常妊娠期孕妇体重增加10.9 kg 12.3 kg 。当整个妊期体重增加超过12.3 kg 时,围产儿死亡率最高。母体体重增长过快提示体液过度滞留,体重不增加应警惕IUGR发生,体重增长曲线可有效地监测妊高征、糖尿病、IUGR等高危妊娠。4、其它 (四)胎盘成熟度监护常用监测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1、胎动(FM) 为最简单的评价胎儿在宫内情况的方法之一,也是传统的方法。胎动也反映了胎盘的功能。2、雌三醇 妊娠晚期雌激素含量为月经中期的300倍,而雌三醇(E3)占妊娠期雌激素的90%,24小时尿雌三醇测定可了解胎盘功能。如果连续多次测定24小时尿雌三醇含量 10mg12mg,或急剧减少35%以上,提示胎盘功能减退,围产儿死亡率会增加;15,1015为警戒值,180bpm 轻度过速:161180bpm心动正常:120160bpm心动过缓:轻度过缓:100119 bpm 重度过缓:99bpm(二)胎心率加速:周期性加速、非周期性加速(三)胎心率减速:早发减速ED迟发减速LD变化减速VD轻度变化减速MVD重度变化减速SVD特殊减速:1、延长减速PD2、棘波减速SK3、混合减速MIXD4、融合性心动过缓PBr5、终末减速TDr(四)胎心率基线细变异长变异LTV短变异STV变异消失LOV正弦波SP也有人将胎心率基线的心动过缓分为轻中重三种,轻为100-120中为10070,降至70以下者为重度心动过缓。第二节 胎心率曲线及其变化 在判断一张监护结果时,首先应看是否波动在120-160之间,其次观察有无伴随胎动出现的心率加速,以及受宫缩影响的心率减速。进而再分析各种减速及胎心率基线细变异的类型。最后结合临床得出结论。一、胎心率基线无胎动无宫缩影响时,10分钟以上的胎心率平均值为基础胎心率,亦称FHR。一般而论,基线位于:1、无胎动时。2、无分娩活动时。3、宫缩间歇。4、胎儿不受刺激时。5、加速或减速之间。在确定FHR值时,必须在心率水平至少保持10分钟大体不变时才能判断。如果已经稳定的基础胎心率又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也必须是持续10分钟以上时,才能被认可为新的FHR。二、一过性胎心率变化概念:受胎动、宫缩、触诊及声响等刺激,胎心率发生暂时性加快或减慢,持续十余秒或数十秒后又恢复到基线水平,称为胎心率一过性变化。也可称为周期性改变。是判断胎儿安危的重要指标。(一)加速(Acc)胎心率基线暂时增加15bpm以上,持续时间超过15S,称为ACC,是胎儿良好的表现。加速开始出现是在G2526周,而加速机制完善要在282829W以后,因而加速是妊娠晚期特有的生理现象。非周期性加速:伴随胎动、内诊或腹部触诊等刺激而发生者,也称散发性加速。变化加速:还有学者将变化减速前后出现的加速称为变化加速。 周期性加速:伴随宫缩发生的加速,胎心率上升与宫缩同步发生,因而也称同步加速。 (二)减速(Aec):主要指伴随宫缩而出现的暂时性胎心率减慢。依其出现的时间、形状及持续和短分为数种类型。至少记录胎心率及宫缩曲线4060分钟,再看每个胎心率减速图形是否基本相同,以及减速波形与宫缩波形有无一定关系。 将减速分为两种:规则型与变化型。规则型:减速伴随宫缩反复出现,胎心率下降的开始点基本一定,减速波形也大体一样,升降较为缓慢。又可分为ED及LD两种。变化型:减速开始点与宫缩波形无固定关系,有时在宫缩时不一定减速,且波形不一,变化较大,曲线升降较快。分为MVD及SVD两种。其特点如下:1、ED:胎心率曲线下降与宫缩曲线上升同时发生,逆向发展,胎心率曲线的最低点(波谷)与宫缩曲线的顶点(波峰)相一致,若波谷落后于波峰,其时间差大多少于15S。宫缩曲线下降至原水平,胎心率曲线也恢复到原基线水平。吸氧及改变母体体位此减速图形不改变,但注用阿手托品可使减速消失。type o-dip图形:是伴随胎动而发生的加速后的减速。即伴随胎动出现了加速,而胎动瞬间压迫了脐带,当脐动脉的血流也被压迫时,大动脉(主动脉弓)及颈动脉窦的压力增加,通过压力感受器的反射机制,紧接着加速之后,又出现了减速,因此表明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均正常,是胎儿良好的表现。 2、LD特点是:胎心率下降的起点常常落后于宫缩曲线上升的起点,多在宫缩波峰处开始,胎心率曲线减速的波谷落后于宫缩曲线的波峰,时间差大多在3060S。心率下降振幅大小不一,但恢复至原水平所需的时间较长。此图形也称子宫胎盘机能不全图形(UPI),是胎儿缺氧时产生的代表性胎心率减速图形。 LD与ED的共同特点是:都是缓慢下降,又缓慢回升。不同之处是起始点不一样,而且LD恢复也多比较缓慢。 伴有基线增高及变异减少的连续迟发减速是胎儿缺氧的表现。 还有中等变异的迟发减速、变异减少(振幅4bpm)的迟发减速。 3、变化减速VD:其典型图形具有以下特点:其发生、消失与宫缩无固定关系,胎心率曲线下降的多少及下降持续时间均不一致。与ED、LD形状不同之处是曲线升降迅速。是第二产程中最常见的图形。但在产前也常见到,其原因除母体翻身或胎动压迫脐带,还应考虑羊水过少。 日本产妇人科学会将VD分为轻型、重型两种。 轻型为胎心率下降持续时间少于60S,振幅下降水平尚未低于60bpm。产时监护最常见,一般不能诊断缺氧,应作为注意观察的对象。 重型为胎心率减速持续时间大于60S,振幅下降到低于60bpm。如振幅下降数值尚未达到SVD的指标,但减速频率和持续时间较长,可认为是重度,是胎儿缺氧的表现。 VD的前后出现一时性心率上升,称为代偿性加速。也有人称变化加速。是脐带受压、胎儿血液循环急剧变化时,为进行代偿而发生的交感神经反应。有人称此为Overshoot波形。这种加速的机制与胎动引起的加速有区别,它主要是暂时性低血压的一种反射,而胎动引起的加速主要是交感神经直接接收到了刺激。若脐带循环障碍反复发生,胎儿缺氧逐渐加重,这些伴随减速的加速或增大或消失,皆为判断VD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Overshoot波形特点及发生机理 VD前:脐静脉开始闭锁脐静脉流回胎儿的血减少,胎儿流出的血持续血压下降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 VD时:脐带动静脉全闭锁脐带血流阻断血压上升压力感受器反射迷走神经兴奋心率下降 VD后:脐带动静脉开放脐带血流恢复相对血压低下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 除上述减速图形外,尚有混合性减速图形.是在一次监护中包括了早发减速、LD等各类减速,对此结果判断时,要看哪种减速所占比例较大,再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滴注催产素引产或加强宫缩时较易发生。 对ED、LD、VD三种最基本的典型图例的不同特点进行对比总结: 1、波形特点:ED及LD都是升降缓慢的标准图形,VD则形状各异、升降迅速。 2、与宫缩的关系:ED和LD与宫缩的时间关系一致,但ED的开始与宫缩曲线上升同步,其波谷与宫缩波峰基本互相对应,而LD的开始及其波谷分别落后于宫缩曲线的上升及其波峰。 3、胎心率基线及其下降幅度:ED时,胎心率曲线的变化范围一般在140100bpm之间,即基线大多正常,下降振幅一般在2030bpm,大多小于50bpm。LD往往由较高的胎心率基线开始,其变化范围,多数资料为180120bpm,但在严重缺氧时,胎心率下降至60bpm者 也不少见。产时发现胎心率过速应警惕发生迟发减速。变化减速大多发生于胎盘机能正常而脐带突然受压时,因而其基线多正常,胎心率曲线下降范围在14060bpm,即下降振幅大,是其特征。三、胎心率基线细变异 在胎心率基线上重复而快速的变化小波,称为胎心率基线细变异。分为LTV及STV。 分析LTV振幅大小时,要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即使是健康的胎儿,振幅也随胎儿醒睡周期发生2060分钟的周期性变化。概括地说,胎心率基线呈近似平直的一条线时,为静止型或基线变异消失,是胎儿窘迫的表现。健康胎儿在胎动活跃时,振幅变动为1025bpm,这种情况常与胎动引起的胎心率加速混在一起而不易区别。另一方面,胎儿在安静睡眠状态,振幅变化较小,但一般仍有610bpm的振幅变化。 (四)胎心率基线细变异的病理缺氧造成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障碍,首先表现为机能抑制。缺氧的后果与血中氧减少程度及缺氧持续时间有关。产时多为急性缺氧(如脐带受压),妊娠中发生者多为慢性缺氧,这两者在胎心率上的表现是不同的。 一般情况下,神经系统受刺激时表现为兴奋性亢进,产程中急性缺氧时细变异增大即是其具体表现。在发生迟发减速时,于胎心率开始减慢及恢复时有变异增加也与此理相同。 缺氧加重或低氧症长时间存在,则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或消失。妊娠中长时间持续缺氧时,胎心率变异消失就是这样形成的。 胎心率基线细变异不仅由低氧使其消失,某些中枢抑制药也能使其消失。无脑儿由于缺氧程度不同,有细变异消失或残存等不同表现。四、几种特殊胎心率图(一)棘波减速图形(P62) 是伴随胎动发生的,呈V字型的瞬时胎心率减慢的图形,可称棘波或V形减速.一般认为,这是胎动引起脐带受压,出现瞬时迷走神经反射而造成的。与type o-dip图形同属一类,但缺乏加速部分,该图表示胎动压迫脐带血管严重,突然将动脉全部阻闭,瞬间出现大血管压力增加,迷走神经兴奋,也是胎和良好的表现。这种情况在做无刺激试验时比较常见,但应排队因超声探头偏离胎心位置造成的漏检。尤其当超声控头不是旋转在胎儿背侧(如枕横位)而是位于胎儿左侧或右侧时,一旦出现胎动,由于胎体(胎心)偏离超声探头,会有几次心跳漏检,故而也有此波形。 (二)突变形图形 这是一种常见图形,多发生于分娩时脐带因素造成的急性胎儿窘迫。妊娠期脐带受压迫也可出现这种图形。它是LTV的一种,振幅变化非常大,一般在2530bpm。 (三)脐带受压混合图形 它发生在连续胎动脐带受压的情况下。其特点是基线保持正常范围不变,在反复的胎动所造成的胎心率连续加速之后,出现轻度变化减速。即连续的胎动致连续发生加速,同时连续胎动又压迫了脐带,因而又出现减速,所以此图形是加速和减速的混合图形。该图形无缺氧的表现,实际上是type o-dip图形的连续发生,应继续观察。如短期内不能消失,可令其翻身,多能自动缓解。 (四)正弦图形 一般认为,正弦图形的特点是,在无胎动反应的确基础上,基线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规律地摆动,其振幅变化一般在515bpm,周期25cpm,短变异消失,故基线显得圆滑一致。此图形多发生在产前无宫缩时,持续时间在10分钟以上,被认为是胎儿缺氧的表现。它在胎儿贫血或RH因子引起的胎儿有核红细胞症时可见到,在妊高征及过期妊娠等产例中也可出现。这是因为重度贫血引起胎儿低氧,导致控制胎心率的中枢机制功能紊乱,遂发生胎心率正弦波。动物实验认为正弦图形的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排水巡查员设备调试考核试卷及答案
- 财税顾问咨询方案价格
- 咨询老师奖励方案
- 新媒体营销团队建立方案
- 咨询竞标方案
- 清明采茶节活动策划方案
- 水杯营销方案策划书英文
- 沈阳液压传动方案咨询
- 高铁乘务员营销方案
- 建筑施工节能控制方案设计
- 交安工程施工合同
-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肠造口并发症讲稿课件
- GB/T 6403.5-2008砂轮越程槽
- GB/T 15970.2-2000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应力腐蚀试验第2部分:弯梁试样的制备和应用
-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详1系统课件
- 组织行为学核心主题全系列(MBA研修班学生版4日)课件
- 局部解剖学绪论课件
- 可持续发展旅游课件
- 桥梁基础工程施工
- 非常实用的鸡的解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