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推 荐 单 位 湖北省教育厅所 属 学 校 武汉纺织大学 课 程 名 称 服装结构设计 课程类型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验(践)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工 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轻工纺织食品类 1 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名 性别女出生年月1969.2最终学历博士研究生职 称教授、硕导电 话 学 位硕士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服装学院E-mail 通信地址(邮编)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武汉纺织大学(430073)研究方向服饰文化,服装立体造型理论与实践1-2教学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1、服装立体裁剪,专业课,周学时12,四届,学生600人2、服装结构设计,专业课,周学时12,三届,学生360人3、服装工艺,专业课,三届,学生210人4、服装设计,专业课,三届 ,学生210人5、民族服饰文化,研究生专业课,四届,学生60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生产实习,四届,学生240人2、市场调查,四届,学生2403、课程设计,四届,学生120人4、毕业设计:四届,本科生 50人,研究生5人 主持和参与教研项目:1、主持湖北省高校教研项目国际化视野下服装专业教学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08251),第一;2、主持湖北省教育厅国际合作发展处“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项目”,2008.63、2009湖北省教学创新团队主要成员,排序第二;4、参与湖北省高校教研项目形象设计与视觉传达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070275),第三,教学实践与改革;5、参与湖北省高校教研项目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强化专业技能的研究(项目编号20050272),第四,教学实践与改革;6、校级教研项目服装专业英语在服装设计综合学科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0503) 第三,教学实践与改革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1、 作为立裁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新人奖大赛并连续十年获“新人奖”综合排名第一;2、 2005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强化专业技能的研究获省教学研究三等奖;3、2004年省级精品课程服装结构设计主要成员;4、2005年主讲课程立体裁剪课程被评为校优质课程;5、2002年获学校“三育人”先进个人6、1996年湖北省优秀女教师 教研论文(均为第一作者):1、曼彻斯特大学时装管理课程分析与启示,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9.62、立体裁剪中的无形省,服装设计师,2002.93、略论平面结构与立体裁剪的互补性,纺织导报,2002.64、立体裁剪与皮革服装的空间意识,西部皮革 2002.85、线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0.36、服装设计中的构成艺术探究,江苏纺织 2001.97、略论立体裁剪加减法原则,服装设计师,2001.71-3学术研究 承担学术研究课题:1、2001年主持湖北省教育厅社科项目校服与青少年素质教育关系的研究,(项目编号200115),项目负责人2、2005年主持湖北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重点项目当代青少年服饰文化行为与发展趋势研究(项目编号2005Z117)项目负责人3、2009年武汉市社科项目废旧纺织服装循环再利用及产品开发研究,(项目编号09083),排序第二4、2009年教育部社科项目构建湖北省文化产业带研究(项目编号09YJA60034),排序第三5、2010年湖北省教育厅社科重点项目基于两型社会发展目标的废旧服装循环再利用回收体系建立与产品开发(项目编号2010d041)排序第二, 学术奖励:1、2009年设计作品入选中日韩生态艺术作品展2、2008年设计作品获2008年湖北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铜奖3、2005年设计作品入选,湖北省第二届高等学校美术大展4、2004年外观专利设计,服装,专利号ZL 200430014992.0 5、2002年服装设计作品获首届“普宁杯”中国衬衣大赛优秀奖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 废旧纺织服装再循环利用方法研究与再思考,国际纺织导报,2009,12ISSN1007-68672、 The current approach of recycling of second-clothing as well as perspective in China,第86届世界纺织与服装大会,2008.11 ISBN 978-962-367-629-83、 从装饰纹样的发展看传统文化的心理定势的突破, 丝绸之路-艺术与生活 ,2007.3 ,香港艺纱堂服饰出版 ISBN 962-85691-8-X 4、Study on the Folk Costume Symbolization in Waterside Villages of Southern Yangtze in China,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英文版),2007.3 ISSN 1672-5220 CN 31-1920/N5、 对影响青少年购买服装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国教育与教学,2007.9 ISSN 1812-58676、 Returning and Refreshing the Research of Harmony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Fashion Design,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2006.11ISBN 7-111-20325-9,7、论媒体对青少年服饰消费的影响,纺织标准与质量,2006.6 ISSN 1003-0611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维克多性别男出生年月1956.6最终学历博士研究生职 称教授、博导电 位博士职 务院士传 在院系服装学院E-mailWkd37list.ru通信地址(邮编)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武汉纺织大学(430073)研究方向服装数字化技术、服装结构2-2教学情况库茨米切夫.维克多是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伊万诺沃纺织大学教授,是国际上著名的服装专家和学者,俄罗斯服装专业唯一的科学技术博士,伊万诺沃纺织大学服装设计学科带头人,服装设计首席教授。2002年被我院服装设计专业聘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2002-2009年期间在我院承担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服装结构设计服装人体测量技术人体工程学教学工作,用全英文授课,得到了学生的好评和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同时在指导青年教师参赛、申报课题、品牌专业的建设、学科建设、指导研究生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库茨米切夫.维克多教授在服装T.T.C研究领域以及服装设计的研究方法和服装CAD研究、服装缝制技术等方面均有较深的造诣,先后发表了学术论文287篇,出版学术专著15部,完成科研项目13项,其中6项获奖,7项在研,俄罗斯专利59项。 主要担任课程:1、服装结构设计,研究生专业课程,周学时8五届,100人2、服装人体测量技术,研究生专业课程,周学时8,五届,85人3、人体工程学,研究生专业课程,周学时4,五届50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博士生毕业设计,3人2、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四届,24人2-3学术研究 承担学术研究课题:1、花纹与组织结构CAD设计系统(计高技200224号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国家计委2、服装人体数据库的建立和研究国际合作项目3、 用图像识别的方法对服装的流行趋势进行预测国际合作项目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1、 - (an article) / 2003. - 2、 (an article) / 003. - 3、, (an article) / 2003. - 4、 (an article) / 2003. - 4(11)5、 - (an article) / 2003. - 6. 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罗先群性别男出生年月1956.1.6最终学历博士研究生职 称副教授电 位硕士职 务传 在院系服装学院E-mailL通信地址(邮编)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武汉纺织大学(430073)研究方向服装结构设计2-2教学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1、服装结构设计,周学时12,四届 600人2、服装工艺,周学时12,四届 400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服装工艺实习,四届,150人2、服装生产实习,四届,150人3、毕业设计,四届,60人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1、首届武汉科技学院优秀教学质量奖2、在学生评教中连续三年总分第一3、参与指导服装设计的学生连续十年获“新人奖”综合排名第一2-3学术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1项专利 (3项俄罗斯发明专利)。2008.12 肩宽模型等8项女装结构设计类专利参加俄罗斯(莫斯科)2008国际科技创新展览获三等奖。 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均为第一作者)1、颈宽、衣片开门研究,2008大学生和研究生国际校际科技大会第一卷。2、 . . 2004. - 1. 3、 . 2004. - 2. 4、 . ( 2004): . .-. . , .1. , 20045、 . ( 2004): . .-. . , .1. , 2004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吴清萍性别女出生年月1956.2.25最终学历本科职 称副教授电 位学士职 务硕导传 在院系服装学院E-mailTianli_通信地址(邮编)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武汉纺织大学(430073)研究方向服装结构与工业制版2-2教学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1、服装结构设计,服装专业课,周学时12,五届,600人2、服装工业制板与推板技术,服装专业课,周学时12,五届600人3、服装工业管理,服装专业课,周学时8,800人4、服装工艺,三届,周学时12,240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1、市场调查,三届,210人2、采风,三届,210人3、毕业设计,五届,60人 教学研究成果1、专著:经典女装工业制板吴清萍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出版2、专著:经典男装工业制板吴清萍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出版3、专著:经典童装工业制板吴清萍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出版4、国家“十五”规划部级教材:服装工业制板徐东主编/吴清萍副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1、2003年参加第五届中国服装设计师生作品大赛,荣获教师艺术类优秀奖2、2004年5月荣获云南省昆明“春天杯”民族风格时装设计大赛银奖3、2008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2-3学术研究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1、试论毛织物风格,纺织学报2004.6 2、男西服骨骼的剖析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13、论丝缕在现代服装工业制板中的重要作用,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6 4、中韩两国男西服文化分析,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4.105、关于灯心绒服装再度流行的几点思考,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4.12 承担学术研究课题1、武汉科技学院基金项目:男西服样板结构与工艺制作研究项目负责人2、横向课题;现代男装工业制板理论与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 经费:100万元3、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男西服袖子呈椭圆式专用弹袖骨骼ZL 03 2 35610.24、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男西服袖子呈前圆后登式专用弹袖骨骼专利号 ZL 03 2 35612.9 5、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男西服袖子呈猴头式专用弹袖骨骼专利号 ZL 03 2 35611.0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名黎蓉性别女出生年月71.7最终学历博士研究生职 称副教授电 话87181099学 位硕士职 务教研室主任传 真87181099所在院系服装学院E-通信地址(邮编)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纺织路1号武汉纺织大学(430073)研究方向服装板型设计与服装品牌运作2-2教学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1、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服装专业课,周学时12,五届,600人2、服装专业英语,服装专业课,周学时3,五届,本科350人,3、服装品牌运作,服装专业课,周学时8,五届350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市场调查与生产实习,五届,350人;毕业设计,五届,本科60人 主持和参与的教研项目1、国际化视野下的服装专业教学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省级2008,第三2、服装专业英语在服装设计综合学科中的应用研究,校级2006,项目负责人,20063、“Draw Cross终端形象创意工作室”,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指导老师,2009 撰写教材与发表教学论文1、现代工业制板与推板技术,“十一五”部级规划双语教材,已交付终审稿,中国纺织出版社拟于2010年3月出版。2、服装设计与服装贸易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服装新视界2007.12,ISSN978-7-216-05389-1。2-3学术研究 主持和参与学术研究课题1、 武汉零售市场女装品牌架构及运作研究,院基金项目2005,项目负责人2、 湖北迈亚工业制板的理论与技术研究,横向课题2004,项目组主要成员3、 四项外观发明专利 发表的学术论文1、 A study of Competitiveness of Korean Fashion Brands in China Market,8th Korea- China Fashion Culture Exchange Seminar ISBN 89-957326。2、打造WTO背景下武汉服装品牌区域经济,科技经济市场2006.7,ISSN 1009-3788/CN6-1122/N。3、体育营销与我国的服饰品牌的运作,社科研究2006.7,ISSN 1562-3211/NR3995 /111 /01。4、中高档男装品牌的生活方式营销探讨,服装新视界2009.1, ISSN978-7-216-05389-3。5、浅谈服装面料与服装品牌的运营,毛纺科技2006.4,ISSN1003-1456/CN11-2386/TS3. 教学队伍情况3-1人员构成(不含外 聘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陶 辉女1969.2教授服装设计服装结构与立体裁剪教学维克多男1955.6教授/院士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与人体工学教学孙菊香女1966.9副教授服装设计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教学钟安华女1967.5教授服装工程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教学吴清萍女1957.8副教授服装设计男装结构与工业制版教学罗先群男1957.3副教授服装设计女装结构设计教学黎 蓉女1971.7副教授服装设计女服装结构与工艺教学王程斌男1962.4讲师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教学张文辉男1971.10副教授服装设计服装设计与服装结构教学王小雷男1968.8副教授服装设计服装平面与立体裁剪教学陈继红女1965.3副教授服装工程服装结构设计与材料教学尹志红女1977.6讲师服装设计服装结构与工艺教学李月女1971.9副教授服装工程服装CAD与人体工程教学郭丽女1975.6副教授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教学张丽女1972.5副教授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曾凡先男1960.8高级实验师服装工程实验辅导赵汉生男1960.10高级实验师服装设计实验指导邱佩琼女1961.6高级实验师针织服装实验辅导张元美女1984.8助教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教学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服装结构设计是一门专业基础、技能型的课程。服装学院承担服装结构设计的教师19人,是一个由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具有朝气的业务骨干构成的集体学历结构 获博士学位2人,博士在读4人,硕士学位13人。 年龄结构 专业技术人员19人中, 40岁以下7人, 41-45岁5人,46-50岁4人,51-55岁3人。 学缘结构 课程组成员中,本科毕业学校有东华大学、西安工程技术大学、武汉科技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四川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硕士毕业的学校有:香港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英国伦敦时装学院、武汉科技学院;博士毕业与在读学校有:东华大学、俄罗斯伊万诺沃纺织大学、江南大学;出国研修的学校有: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课程组成员学科专业涉及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设计、服装视觉传达、服装市场营销、服装工效学、服装CAD等。师资配置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组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教学及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13人,讲师2人,助教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 此外还聘请了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Ann Fiore教授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东华大学的陈建辉教授为阳关学者特聘教授,他们对课程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师生比例:服装结构设计授课对象为纺织工程、服装工程、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贸易、服饰形象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本科生,平均每年授课的学生班为18个班。以每小班30人计算,主讲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60,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35。3-3教学改革与研究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教学改革:1、根据行业的发展变化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确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校纺织学科强大的优势和学校工科背景,树立“大服装”理念,强调“特色办学”,建立基于“传承、应用、创新”人才素质模型和“艺、工、贸”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促使学生掌握人文、科学、工程、市场等综合知识。2、建立“结构带两头”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的合并,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更紧密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加强服装设计课程中的实践操作环节的比重,使结构设计与服装设计实践有效的结合。3、2006年打通学科基础平台,建立“平台+模块”课程结构。实行公共基础课完全打通,专业基础课基本打通;同时根据学生的发展潜力和行业的需求以及不同专业方向的要求,在高年级阶段进行模块化和分层教学,使学生在具有扎实和宽泛的专业基础上。4、建立大学生创新园,构建“工作室”模式为主导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供一个自我发挥的场所,从业务洽谈到产品开发到销售等环节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竞赛准备常态化的场所。同时开设与行业挂钩的第二课堂等,聘请企业经理人参与项目的指导工作。5、建立教师工作室,开展以项目带动教学。教师工作室与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项目,以项目为载体,让更多的优秀学生直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战中培养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6、开展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双语教学。2003年楚天学者维克多院士加盟我校,在服装工程开展了服装结构和服装人体工程的双语教学,成果显著,并逐渐在服装贸易和服装设计专业实施服装结构设计女装部分开展双语教学。7、改革评价体系。建立“过程、能力与创新”三位一体教学评价标准和“师生、社会和行业”三位一体人才质量评价体系.以“教学过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三位一体,创新能力为第一要素”作为教学评价标准。8、注重团队建设。2009年,服装设计专业创新团队获批湖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创新团队团队,创新团队的建设保证了课程建设的顺利实施;9、2008年,教育部对“服装艺术设计”国家特色专业立项建设,本课程作为特色专业主要组成部分,带领专业平台课程进行全面建设; 10、2009年服装艺术设计获批成为省级教学示范中心,同时开展了相关的教学研究。 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部分成果如下:教研成果:1、创意产业背景下“艺、工、贸”艺术 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省级 20092、2009年服装艺术设计被评为省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 20093、2007年服装设计专业被评委国家特色专业 国家级 20074、2006服装设计专业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 省级 20065、2005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强化专业技能的研究获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省级 20056、2004年服装结构设计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省级 20047、形象设计与视觉传达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省级 20078、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特色培养与教学创新研究 省级 20059、国际化视野下我国服装专业教学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 省级 200810、针织服装设计课程的创新教学研究 省级 2004教材与教研论文:1、经典女装工业制板吴清萍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2、经典男装工业制板吴清萍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3、经典童装工业制板吴清萍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4、“十一五”部级规划双语教材:现代工业制板与推板技术,黎蓉等,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年5、曼彻斯特大学时装管理课程分析与启示,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9.6 陶辉6、略论平面结构与立体裁剪的互补性,纺织导报,2002.6 陶辉7、关于服装人才的特色培养模式研究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11)钟安华8、服装工程学生的素质与创新教育模式构建中国教育2006.6钟安华9、服装设计与服装贸易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服装新视界,黎蓉10、服装工程专业学生的目标设计与培养中国教育与教学2005.12钟安华11、服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块化中国教育,2007(2)钟安华等12、略论立体裁剪加减法原则,服装设计师,2001.7 陶辉解决问题:1、艺、工、贸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达到“厚基础、宽口径、重素质”的教学要求,解决了培养方案中课程间孤立性问题,加强了课程间的衔接。2、专业方向实施模块化课程分流,有利于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人才培养更深入细化,最重要的解决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错位问题以及人才流向过于集中或拥堵问题。3、“工作室”的运作模式,充分利用多种培养途径和措施,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解决了封闭式教学与行业和社会脱节的问题。同时促进了学生的专业理想、市场意识建立和专业技能、职业道德、沟通能力提高,为培养优秀设计师新人铺垫基石。4、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促进了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人才培养可持续性发展。5、双语教学扩大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和知识面,提升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6、研究型教学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的学习热情和纵深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4青年教师培养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一 培养措施:近五年,逐步形成了结构合理的纺织材料学课程团队。课程组制订服装结构设计及相关课程发展规划、青年教师负责细化、实验教师配合实施,研究生辅助教学。让所有与课程有关的教学和实验教学人员都参与到课程建设和改革中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为了尽快培养青年教师,提高队伍战斗力,学校从各方面进行了大力的支持,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聘请国内外名师,带动全体教师,提升教学整体水平。 2003年,聘请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维克多教授为楚天学者,对教师进行全面的指导帮助,对课程建设进行整体指导与把关。2008年,学校依据发展与学科现状与特点,申请了服装设计与工程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Ann Marie Fiore 教授为学科第二位楚天学者特聘教授。Ann Marie Fiore 教授注重课程相关性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将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与科学研究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为学科建设提出了极为富有建设性的建议。此外,学校还大力聘请了海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其中有美国加州大学的Susan 教授,英国Heriot-watt大学的Roger 教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Pammi 博士,以及国内著名的十佳服装设计大师李小燕、计文波、陈闻等来校讲学以及作品发布。2、引进和自身培养相结合,优化教学队伍,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近两年,学校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引进了英国、法国的优秀留学归国人员,以优化师资队伍和学缘结构。同时学校采取引进与自身培养相结合的方法,选送大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授到海外知名大学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伦敦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法国Oliver时装学院等访学深造。鼓励支持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目前已有五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七位老师从香港理工大学成回来,这些中青年教师学成后成为教学与科研岗位上的主力军。3、开展教学研究提升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学院青年教师在老教师的带领下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教学改革的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果。2009年创意产业背景下“艺、工、贸”艺术 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教研项目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核心专业教研项目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强化专业技能的研究,获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三等奖,近几年共获得省部级教研课题十余项。4、 成立科研小组,建立科研基地。课程组将全体教师组织起来,形成各具特色的科研小组(如板型研究组,服装立体造型研究组,服装数字化技术研究组等)。另外,将有关青年教师配属至相应学科点和学术梯队,使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相结合。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申报、承担科研和教学研究项目,吸收他们参加教材、讲义和教学参考书的编写工作,有力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课程组95%的教师参加了省部级基金立项资助项目的科研工作。教师的科研能力及实验室的整体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形成了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5、强调理论联系实践,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对青年教师和实验教师的进行基层锻炼,让他们在生产一线,与社会结合,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同时让年轻教师作为经验丰富和高水平老教师的助理参与研究生的指导工作,通过指导研究生科研与教学活动,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与水平。二、培养成效:近十几年来,学校加大对中青年教师培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已形成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主要成员简况如下:陶辉:教授,省精品课程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主要成员,立体裁剪优质课程的负责人;中国服装设计协会会员,纺织与标准杂志理事。1996年被评为湖北省高校优秀女教师,2002年被评为校“三育人”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06.32006.7 在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参加英语培训;2006.9 考入江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7.72007.8在北京参加全国服装专业双语师资培训;2007.9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做访问学者;主持和作为重要成员参与教育部、省级科研项目10项,2005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在重要专业期刊上已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多次受邀参加国际会议并宣读论文;作为立裁指导教师指导匡悠等学生参加全国“新人奖”服装专业院校学生服装设计大赛并连续十年获得第一;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省级重点课程、省级示范实验室、省级精品课程等建设项目多项。孙菊香: 副教授,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服装艺术设计委员会,武汉科技学院服装学院副院长,湖北省服饰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常务主任,武汉市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会长,曾任武汉蓝翔制衣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武汉是花瓣雨服饰公司设计总监。2001年毕业与香港理工大学获艺术硕士学位。主讲研究生精品课程服装设计原理与运用和本科精品课程服装结构设计等。多次参加服装比赛并斩获大奖,连续5年为湖北省电视台“春晚”节目主持设计礼服,为湖北电视台“极限高歌”和“新秀场”节目主持人和歌手设计服装,为湖北省歌舞剧院设计演出服,2008年为“青歌赛”湖北赛区的选手设计演出服,获得高度赞誉并被省文化厅褒奖,多次指导学生参加新人奖比赛,为学校荣获全国服装院校“育人奖”和“全国十大知名服装院校”的殊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张文辉:副教授,服装设计系副主任,2002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时装与纺织品设计专业,硕士。多次参加国内外服装设计大奖塞并斩获大奖,其中2000礼仪系列服装传奇获“昆明杯”中国民族风格时装设计大赛金奖;2002年3月英国Birkin International Limited 内衣设计大赛获第三名。同时,连续多年指导学生在服装大赛中蟾宫折桂,其中2008时尚长宁”全国知名高校服装设计奖学金评选一等奖;2008中华杯童装国际服装设计大赛金奖,以及“新人奖”学生服装设计大赛;同时兼任国际中式奢侈品品牌“上海滩”的品牌设计师,其作品收到许多社会名流的青睐,如美国布什夫人、好莱坞巨星安吉丽娜、帕里斯希尔顿、巩俐、莫文蔚、汪明荃、万宝宝(万里孙女)、张天爱、蔡卓妍等,并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承担多个重要的科研项目来凤中国土家摆手舞文化旅游节服装研究与设计项目天朝凰歌主题型特色制服研究与设计项目等多项本省传统文化研究课题。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省级重点课程、省级示范实验室、省级精品课程等建设项目多项。钟安华:教授,硕士生导师,2009年获纺织之光奖,本校教育创新工程先进个人。讲授“服装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生产管理”等课程。出版专著服装人才培养;发表省级以上论文45多篇,其中3篇论文获省部级一、二等奖。主持和参加省部级以上课题13项,其中教研课题为3项,作为负责人主持的课题“服装类人才的特色培养与教学创新”获武汉科技学院教学成果特等奖,其研究报告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作为负责人主持的项目“大服装理念下的服装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获2009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项目“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艺、工、贸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湖北省高等教学成果一等奖;“优质天然纤维材料的超细分体化及其高附加值的再利用”、“纺织品智能打版系统”分别获2007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4课程描述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自1978年武汉纺织工学院成立以来,纺织工程专业就开设了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经过近30年的建设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教学及科研水平较高的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师资队伍,并拥有相当规摸的服装专业实验室。长期以来,我们不仅重视服装结构设计的教学,而且不断地完善其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并加强与高校、企业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现在拥有1500名在校生的服装学院。目前,我们有大量的毕业生在服装企业从事高层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都得益于他们在校时对服装结构设计的系统学习。我校在纺织工程、针织工程专业开设服装结构设计课后,染织美术专业相继开设了服装结构设计的课程。武汉科技学院在1988年首设服装设计专业(专科),当时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师资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院校毕业生,二是从服装企业优秀技术人员。为了培养行业需要的专业人才,使服装结构设计课程设置科学化与合理化,学院派课程组成员多次到服装企业进行调研,不断地调整课程内容,教学方法。 1993年,在广东地区调研时发现,武汉科技学院的服装专业毕业生在服装企业中很受欢迎,毕业生在企业的工作情况良好。我们把这一现状带回学校进行教学讨论,根据当时服装界的现实情况,经过这次教学大讨论,认为“服装结构设计”是一门基础的技术课程,提出以服装结构带两头的教学改革思路,同时加强实践环节和延伸有关服装结构教学内容。将服装结构教学设置于服装设计与服装工艺学之间,抓住服装结构的技术性实质,保证服装设计学造型的艺术性。同时,带动服装工艺及实验室的建设。这次教学改革经历五年的时间,初步形成我院服装专业的教学优势。到了1999年,我们的办学特点初见成效。这一年我们选派学生参加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举办的“新人奖”大赛,并有两名学生获得“新人奖”,我院第一次获“育人奖”。随后,我院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师生大赛全场总冠军,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十大”知名服装院校的行列。此时我院成为全国服装院校关注的焦点,许多媒体广泛介绍武汉科技学院的办学特点及办学成果。从1999年到2009年我院连夺得“新人奖”和“育人奖”,连续十年(19992009年)综合积分居全国服装院校排名第一。随着招生专业和规模不断扩大,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也得到相应的调整,2003年学校学院增设了服装设计与形象,服装设计与贸易等专业方向,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改革再一次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在进行教学改革时期,尝试把服装结构课的内容从女装结构、男装结构拓展到人体工程学、立体裁剪、童装结构、针织服装结构、打板与推板及服装CAD技术。服装结构教学方式在日本原型法、比例法的基础上增加了英国裁剪法、美国裁剪技术等。教学手段从单一的平面结构教学提升到立体结构教学,并运用了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的服装CAD技术及三维人体测量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单纯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培养创新人才的办学理念融于教学改革和实践之中,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队伍建设和条件建设为保障,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强化创新意识,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实到教学计划中,将教学内容和课程建设改革落实到教材建设上,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学校在积极推行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努力加大投入建设多媒体教室,2009年全部教室改造为为多媒体教室,借鉴发达国家服装教学模式也对课桌进行了更新,以教学手段的改进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并且以较大的资金投入(累计400万)加强服装实验室的建设, 推进服装结构设计创新实验研究,营造了一种教学研究与改革的优良环境。2009年服装艺术设计获批为省级教学示范中心,为本课程建设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建立一个拥有160个机位的高速平缝机房、特种工艺机房、针织实验室、服装CAD机房、立体裁剪室、多媒体室、三维人体测量室、服装表演厅、服装数字化中心,能充分保证服装结构设计的教学质量。同时,我们还注重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联系了一批有实力的服装企业和商场作为学生的实习和调研场所,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以利于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2002年,武汉科技学院首聘“楚天学者” 库茨米切夫维克多院士作为服装学科的特聘教授。库茨米切夫维克多是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伊万诺沃纺织大学服装设计学科带头人,服装设计首席教授,是国际上著名的服装专家和学者,俄罗斯服装专业唯一的科学技术博士。伊万诺沃纺织大学服装设计学科带头人,服装设计首席教授。维克多院士的到来,充实了服装结构的师资力量,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开创了服装结构的英文教学。也进一步促使了服装结构的教学改革,使服装结构的教学水平上了新的台阶。服装结构设计一直是我校重点建设的课程。1997年被评为武汉纺织工学院优质课程;1998年评为湖北省优质课程和中国纺织总会优质课程;2002年武汉科技学院首位“楚天学者” 特聘教授岗位设在服装专业。2003年被评为武汉科技学院首届精品课程,同年服装设计专业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湖北省品牌专业,也是武汉科技学院第一个省级品牌专业。2004年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2005年经过多年的教改,服装结构设计让学生掌握服装设计的精髓,树立服装是做出来的、而不是画出来的观念,紧跟市场,其教研项目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强化专业技能的研究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06年服装设计艺术学再度成为省级品牌专业。2007年国家特色专业,同年,湖北省教育厅重点教研项目服装类人才的特色培养与教学创新研究通过鉴定并被评为获武汉科技学院教学成果特等奖,其研究报告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年增设第二个楚天学者岗位,聘期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服装与消费学院的Ann Marie Fiore 教授为讲座教授。2009年“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艺、工、贸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项目获湖北省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省级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经过20多年建设已成为我校的亮点,服装设计专业培养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学生在校期间获奖100余人次,10人获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多人获各省市“十佳”设计师。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建设,力争建成国家精品课程,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我校是一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以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院本着该办学原则,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调整课程结构,确定以服装结构设计为重点;修改教学计划,将服装结构设计及工艺提前,加强立体裁剪教学;提倡研究性学习,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服装专业活动,并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等加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从而促进教学的发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我院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率先摒弃过去唯美主义的教学程式,以培养“艺工贸结合”的新型服装设计人才为教学宗旨,逐步确定了“以结构带两头”的教学指导思想,即以服装结构教学为纽带,将服装设计与服装工艺实践教学相结合,将创新思维与操作实践相结合。服装结构设计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和技能型的课程,将此课程建成覆盖面广、科技含量高、具有创意的实用型课程;建设成符合教育规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并体现本学科特色的国内和国际知名的精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 1、对服装结构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综合类-上海住院医师外科-普通外科学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单选题百道集合)
- 2025年环保气象安全技能考试-环境监察岗位考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100道单选题合辑)
- 学校女生教育管理办法
- 同城租赁项目管理办法
- 山峰景观维护管理办法
- 小榄人才入户管理办法
- 大额存单资金管理办法
- 结核性视网膜脉络膜炎
- 大脑良性肿瘤的护理查房
- 2025年煤炭矿山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井下电气安装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共100道单选题合辑)
- 电子商务师(三级)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征求意见稿)
- 孵化器周年庆活动方案
- 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培训
-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 2025年高考山东卷物理试题讲评及备考策略指导(课件)
- 厂务岗位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智能建筑与安防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题及答案
- 企业岗位职级管理制度
- 呼吸衰竭病人的氧疗护理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液伺服系统行业市场运行状况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复习模拟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