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类的信息传递发展远古时代在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那时除了刻一些简单的符号外,结绳记事是很重要的一个办法。如果是大事情,就打个大大的结;如果是小事情,就打小的结。不同数量的结也代表不同的意思。现代人已经无法考证这些结绳的含义了,只有一些少数民族仍在采用结绳的方式来记录客观活动。古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信息传递就已见有记载。 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此砖壁画图于一九八二年被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作为小型章邮票主题图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关是中国信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文字的发明促进了人们的交往,从此通信也就开始了。中国远在周朝时就建立了专门传递官府文书的驿站,通过骑马将文书一个驿站接一个驿站地传递下去,同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驿邮制度,以实现快速、准确的通信。秦汉时期,就已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秦代统一六国后,就将驿站信息传递系统作为国家的行政机构确定下来。驿邮是以骏马每小时奔跑15千米左右的速度传递信息,来实现远距离通信的。在当时这已经很快了。 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收发这些文书都要登记,注明时间,以明责任。 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30里设一驿站。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 唐代对邮驿的行程也有明文规定,陆驿快马一天走6驿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驰500里;步行人员日行50里;逆水行船时,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顺水时一律规定100到150里。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在这里他把驿骑比做流星。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传递速度达到每天500里。由此可见,唐朝邮驿通信的组织和速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并出现了“急递铺”。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发明的。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在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他就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后来果然脱险,于是后人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除了上述几种方式外,钟声、鼓声、号声等也是古代信息传递比较常用的方法。战争时,鼓声代表前进,鸣金表示收兵;寺院里,钟声代表起床吃饭、重大事件的集合等等。烽火台 在中国古代,为了传递军事情报,人们曾设立过烽火台,利用火与烟传递信息。烽火台白天烧狼粪,夜间点柴草。传说烧狼粪时有很大的浓烟直冲蓝天,在白天比火光更易被人发现,因此烽火有时又被称为狼烟。当发现敌情时,燃起烽火,台台相传,一直传到军营。在2700多年前,中国周朝时的烽火告警系统就已经很完备了。 信鸽和信猴为了传递信息,古时候的人们还想出了许多奇异的方法,比如漂流瓶、信号树、信鸽和信猴等等。 在尼日利亚贝喀萨地区,人们用猴子送信。人们将母猴和子猴分别关在两地,并时常将母猴带去寻找子猴,使母猴认得路线。当人们需要通信时,将信装在竹筒里绑在母猴身上,放它出去寻找子猴,母猴总能将信送到目的地。 飞鸽传书大家很熟悉,科学家们明确证明了鸽子具有磁性感知能力,所以辨别方向的能力比较高。古时的人们不懂这么多,但能利用鸟类本身会认回家之路的习性,训练好后就可以把信件栓在鸽子的腿上传递信息了。不过鸟类毕竟是鸟类,这种传递的准确度有多高,实在无法考证。信鸽从古至今,一直是有效的信息传送工具。在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鸽仍有用武之地。在战争中,通信联络至关紧要。然而一旦爆发核战争,核爆炸产生的强烈电磁辐射将使现有的各种电子通信系统陷于瘫痪,但信鸽仍能自由飞翔。瑞士军队训练培育出了能双向投书的信鸽。这些信鸽不再传送传统的文字书信,而是携带着装在胶囊里的计算机芯片,内中的密码情报也只能在专门的装置上阅读,保密性极高。信鸽甚至有可能成为特种通信兵。 邮局的出现 一般认为,邮局是波斯王居鲁士大帝创立的。居鲁士统治着一个疆土广袤的大帝国,由使者传递书信和信息已经不能适应帝国的需要。为此,他建立了一个由许多驿站组成的邮递行政部门,这便是最早的邮局。这些驿站间隔一定的距离,负责照料每日跑完一站路的驿马。 中国在很早以前就有了邮政制度,到唐代基本完善。元朝还整顿了连接东西方的驿站传递制度。 公元前31年,罗马人在奥古斯都统治时期,仿照这样的机构,建立了公共驿站。站里备有喂足草料的驿马和供过往官员住宿的客房。 在中世纪,罗马式邮局已经消失,修道院遍布欧洲。修道院之间的通信通过使用称为撀尥祭瓟的羊皮纸卷进行。第一个修道院在纸卷上写上他们的传言,送达的各修道院再加上他们的传言,从而使纸卷越来越长。例如,传送圣维落尔修道院院长死讯的纸卷长达9.5米,宽0.25米。人们称之为修士邮局。 大清邮局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5年),是清代上海地区十三家主要的通邮站之一。经历了民营的信局-外国邮局-文报局-海关邮政-大清邮政等不同阶段。他是目前华东地区唯一留存的清朝邮局遗址,也是近代中国邮政历史的缩影。 1878年(清光绪四年),烟台“华洋书信馆”在周村设立分馆,是为淄博地区大清邮政 机构的前身。1900年底,周村大清邮局开办。1902年,博山二等大清邮局设立,附 设八陡、西冶街2处代办所,并设信柜5处,有村镇信差2人,另有通沂水、王庄信差2人 ,通莱芜、泰安信差4人。1904年,临淄西关广顺号、卫生堂药店设邮政代办处。翌年 ,桓台设三等邮局,张店、索镇设分局。张店大清邮政分局设在原张店街里东四街,为商家 代办,办理信件和汇兑业务。时周村、淄川、新城(桓台)索镇、张店等局隶属济南总局, 博山、临淄、金岭、淄河等局隶属青州总局。辛亥革命以后,“大清邮局”改称“中华邮局”。邮局内部设邮务员、邮务佐、邮差、局役 四级。原张店大清邮政分局,迁至南北街。 1919年1月,临淄中华邮局在临淄城建立,始为三等邮局,翌年10月升为二等邮局, 乡间设辛店、淄河店、孙娄店、西古城4处分柜。1920年8月设立桓台县邮局(三等局 )、张店邮局(三等局,后升为二等)、周村邮局(二等局)、博山邮局(二等局)。桓台 县邮局在北石桥、曹村扒头桥设信柜,属商家代办。 1921年,博山邮局增设村镇巡外邮差2人,分南北2路,3日巡行一周。西河、源泉、 八陡、夏庄、邢家庄均设信柜。 1924年,张店中华邮局改为二等二级局,租用民房3间,经营汇票、保价信、平信。南 定亦设邮政局。 1926年,张店邮局迁至原张店二马路(今西一路),并增设包裹邮寄等业务。同时在福 胜里、卫固设置信箱,马尚、卫固分别设立邮寄代办所,办理小额汇兑业务。直到1948年3月,淄博全境解放,“中华邮局”即被战时邮局接收。 古人传递信息的方法大约有以下几种:1羽檄:插有羽毛的书信多用于战事紧急。2鸡毛信:一般用于民间。3羽书:用于征调军队。4信鸽传书所说的飞鸽传书5快马传书。6传竹筒:官家,民间都用,类似现在的信封。7急脚递:用于传递紧急军事情报之用,俗称“传金牌”。8 钟鼓、烽火、狼烟、烽火台、驿站、旗语等。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传递方式。近代最早的信封 在信封诞生之前,为了保守信件秘密,人们颇伤脑筋。古希腊人为了寄信,先把奴隶的头发剃净,在头皮上写信,等头发长好,再将信寄出。收信人把奴隶的头发剃光就可读到信的内容。公元前10世纪,美索不达米亚的亚述人以制好的粘土板作信纸,刻上信的内容,然后装进陶器烧好,收信人必须打破陶器才能得知信的内容。 中国春秋战国和秦汉时代,常见的书信是木牍。木牍一般长1尺约0.33米,故也叫尺牍。信封用木板制成,呈鲤鱼形,一底一盖夹在尺牍的外面,木板上刻上三道线槽,用绳子捆绕三圈,然后再穿过一个方孔缚住,在线端或交叉处加以检木,封上粘土,上盖印章,作为信验,以防私拆。这种木板可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信封。 中国火漆传入欧洲后,封漆成为通信保密的法宝。1820年,英国书商布鲁尔在海滨度假时发现不少小姐和女士热衷写信,但又怕信中内容被人知道,于是设计了一批信封。这是世界上第一批纸质商品信封。1844年,伦敦出现了第一台糊信封的机器。从此,纸质信封风行全球。 最早的一便士邮票 在比绍普发明带日期邮戳之前的1365年,法国巴黎市邮政局为了对付日益增多的因拒付邮费而积压的信件,受邮戳的启发,印行了一种特制的小纸片。纸片上没有图案,只印有字样。这种印有邮资已付戳记的小纸片,便是最早的邮票。 爱尔兰人詹姆斯查默斯在1834年印制出世界上最早的邮票,而实施是在1838年英国的邮政大臣罗兰希尔爵士改革邮政之后。希尔规定全国邮资标准一律按半盎司收一便士,并发行了一便士的邮票。 信箱 1650年前后,巴黎已有邮局,负责与外省和外国的通信邮务,而巴黎市内的居民之间却无法进行通信联系。为此在1653年,法国人德维莱耶第一次把一些用来放信的箱子挂在主要街道拐角处的墙壁上作为信箱,弥补了这个缺陷。在市内居住的居民只要把已付邮费的票据贴在信封上,就可以就近把信投入信箱,邮局的职员每日三次开箱收取。 1692年,巴黎共有6个这样的信箱,1723年有7个,1740年有12个,到了1780年已经增加到500多个。 打孔的邮票1847年,英国人亨利亚瑟发明了第一台邮票分剪设备。最初,这台设备只能裁剪邮票。一年后,发明人对这种机器进行了改进,制造出能打一排小孔的穿孔机。1854年,第一枚齿孔邮票穿孔机诞生了。 明信片 1861年,美国的约翰查尔顿在费城发明了明信片。之后,一个名叫哈里李普曼的商人对明信片的设计加进了装饰,进行公开发行并申请了专利。预付邮资明信片不用再贴邮票。这种明信片是由奥地利维也纳伊施塔特军事学院的伊曼纽尔赫尔曼首先发明的。1869年10月1日,预付邮资明信片首次在世界上发行,其表面为淡黄色,上附一张面值2克莱泽的邮票。明信片可以对亲属、友人等表示问候、祝贺、抱歉等等,是其他通信方式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至今还在大量使用,并且种类越来越多,装饰越来越具有艺术性,给人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如生日贺卡、学生贺卡、结婚贺卡等等。今天,明信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邮政的专用颜色 世界各国邮政的专用颜色是按照本国的传统和习惯设定的。如英国用红色,美国用灰色,中国用绿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1949年12月举行的第一次全国邮政会议上,曾讨论了邮政专用颜色问题,认为绿色象征了和平、青春和繁荣,所以作出决议,规定人民邮政采用绿色为专用色。 国际邮件是怎样邮递的 世界各地大小邮局约654000家,国际邮件每天达10亿份。世界邮政联盟169个会员国的数百万名邮务人员在为送信工作服务。那么国际邮件是如何传递的呢?例如一个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皮斯里弗工作的人,星期一写信给住在法国南部尼斯附近的朋友。邮差当天下午收集好邮件送到镇上的邮局。邮务人员把本地邮件跟寄往加拿大其他地方的邮件分开,又把国际邮件分为太平洋以西的和太平洋以东的两大类。晚上,邮件都装上货车运往160千米外的大草原城。第二天早上两类国际邮件装上货车又运往480千米外的省会埃德蒙顿,从埃德蒙顿邮局运往机场。在机场,西行邮件空运到温哥华,东行邮件运往多伦多。邮件到达多伦多后按目的地所属的国家分类,这个过程到星期四才完成。星期四晚上,国际班机从多伦多飞往巴黎,在星期五早上到达。在巴黎,邮件由机械化系统处理。编码机根据邮区号码加上条码,指明信件最后由哪里派送。另一部机器按行政区把信件一一分类。信件沿输送带送往邮袋,邮袋再经货车、火车和飞机送到马赛和尼斯。尼斯的邮务人员把信件分类,星期六早晨把邮件运往邮局,由邮差送到他朋友的家。 到21世纪邮票将成珍品 到21世纪中叶,通信已不再需要任何邮票,现有的邮票都会变成珍稀之物。比利时一位邮政专家肯定地说,到2040年,即邮票诞生200周年大庆时,它就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退休进博物馆了。因为电脑化书信处理系统将取代邮政。写信时,在电脑打字机上打出初稿,在荧屏上修改,满意后只需把代号输入电脑,信件就会出现在收件人的终端电脑上。另外,随着先进电话系统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和世界各地的亲友通话,不必写信了。 莫尔斯拍发了第一封电报 1844年5月24日,在华盛顿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里,科学家和政府官员观看莫尔斯亲手操纵电报机。随着一连串的点、划信号的发出,远在64千米外的巴尔的摩城收到了世界上第一份电报,电文是撋系鄞丛炝撕蔚鹊钠婕。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拍发的第一份正式的长途电报。 莫尔斯的发明揭开了人类通信史的崭新一页。人们第一次意识到:电报是有用的。在一切以电为人类服务的事业中,电报是最早的应用。 将用户电报机联入计算机网,用户坐在家中就可以进行资料和文献检索,从电报机上收到文献资料,而无需跑图书馆。记者可以在用户电报机前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报社发稿,商人可以用它来洽谈生意。用户电报在国外已使用非常广泛。 现代早期的和现代的电话机因为电话的发话端和收话端的结构完全一样,因此在电话机发明的初期,电话机上只有一个筒子,连听带讲都用它。因为打电话的人在讲完话后得马上把话筒放到耳朵上去听对方说话,忙中出错,许多人就会闹出用耳朵说话或用嘴巴听话的笑话了。 电话机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当初那种样子了。现在的电话机,话筒由两部分组成,一端讲话,一端听话,非常方便。听话的一端装有受话器,讲话的一端装有送话器。 送话器是打电话时对着说话的部分,它已经不像电话机初期那样由金属薄片和电磁铁组成了,因为那样产生的感应电流太小,通话距离一长就听不清楚了。现在的送话器主要由一个金属薄片和一个装有碳粒的小铁盒组成,称之为碳粒送话器。当对着送话器讲话时,声波推动着金属薄片来回振动,给碳粒以大小不等的压力,从而使电流随着话音的变化而变化。利用这个原理,送话器便将讲话声音的大小变化转换成了电流的大小变化,在导线上传输出去。 受话器是打电话时贴着耳朵的部分,结构和初期的电话机相似,仍由一个电磁铁和一个金属薄片组成。对方的声音通过送话器被转换成相应的电流,流经受话器的线圈,使金属薄片随之振动,形成了声音,从而双方通话的目的就达到了。 贝恩发明了传真机 1843年,英国的贝恩发明了最初的传真机。贝恩把金属板剪切成文字形状,放在绝缘板上,然后用几只金属爪在上面擦过,爪就与文字形金属部分或绝缘板部分相接触。贝恩在每只爪上接一根电线,电线的另一端连接电报收报机,收报机上装有铅笔。爪与金属文字部分接触或脱离时,这种变化像电报信号一样经电线传向收报机,于是收报机一端的铅笔就在纸上划线。这样,许多爪同时接触到金属文字时,通过电线把这种变化传向收报机,收报机的铅笔接触到纸上,纸便按照爪的压接速度移动,从而在纸上画出文字的形状。 动物界的信息传递视觉通讯 孔雀竖起美丽的羽毛,可能是在向雌孔雀示爱,或者是在向同种雄孔雀示威,也许是在向敌人发出警告。它那五颜六色的羽毛其实就是它展示自己,吓唬敌人的武器。孔雀是在通过展示尾羽传播某种视觉信息,不过游客们却错误地接受了另一种含义的信息。 视觉通讯的形式是比较广泛的,雄性驯鹿头上硕大的犄角,草原上雄性狮子颈部漂亮的长鬃毛,这些动物的外表特征都是向雌性同类发出的视觉信号。青蛙在草丛中呈现碧绿的体色,而潮一、的保护色往往是通过散布错误的视觉信息来迷惑天敌或猎物的。 视觉通讯的形式还包括动物的肢体语言。拟态使得落叶蝶化作一片枯叶,欺骗了鸟类的双眼。猎狗面对对手时,头部前伸、前肢前趴、身体下伏、后肢蹬地、露出牙齿、两耳竖起以示对对方的威吓。而在主人面前,猎狗便会俯首贴耳、摇动尾巴,一副顺从的模样。雄蜂源在向雌蜂蝶求爱时,会表现出一个相当复杂的仪式:将最漂亮的体色显现出来,向着雌妹饭的方向用尾巴拨动水流,并且水中带着雄峰燃身上一种特殊的气味。雌蛾螺便同时获得了视觉、嗅觉和触觉三方面的刺激。视觉通讯对于人类来讲也是最为简单和直接的联系方式。无论是杨贵妃的回眸一笑,还是张翼德的吹胡子瞪眼,恋人之间含情脉脉的对视以及反目成仇的怒视所有这些都体现了视觉通讯的作用。 视觉通讯在动物界是十分普遍的一种通讯方式,具有简单、准确、迅速等优点。但是这种通讯方式也有很多的局限性。在自然界仅仅以视觉通讯作为主要通讯手段的动物是很少的,它们往往以视觉通讯方式和其他通讯方式共同使用,发送或获取准确的信息。 听觉通讯 鸟类为吸引异性排斥同性,宣告领地占有的歌声以及警告捕食者来到的尖叫声都是听觉通讯。法 德、的住物学家记录下乌鸦的种种叫声集”。他们开着放音车在村子周围移动,通过播放其中一种乌鸦的叫声,终于解决了该村长期困扰村民的乌鸦问题。这其中就巧妙的运用了听觉通讯的原理。 由于动物的发音机制不同,产生的种种奇妙的声音也大相径庭。哺乳动物依靠喉管,鸟类依靠鸣管,昆虫往往依靠翅膀的振动,而青蛙却依赖于声囊发声。因为声波可以绕过障碍物传播,发声的频率多样组合又为各种信息的传递奠定了基础。同样的发声器官只要做出略微的调整就能产生一系列的声音,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所以声音的传播不受白天黑夜的限制。然而,声音的传播又具有瞬间性,稍纵即逝。 当然,在动物世界里有一些动物是依靠超声波来进行通讯与捕食的,如人们熟悉的编幅和海豚,就是利用超声波通讯的。 化学通讯 俗语有“鼠目寸光”的说法。这是由于老鼠的视觉能力很低,只能达到12厘米的距离。而老鼠的听觉也仅70千赫左右,一张报纸就足以阻碍听觉信号的接收。老鼠的活动环境十分复杂,很容易阻碍它那本来就不出色的视力。那么老鼠是通过什么来进行交流呢?这就是另外一种通讯方式:化学通讯。 化学通讯就是动物通过释放一些化学物质来影响或控制其他动物的行为。化学通讯有时会影响整个动物群体的活动甚至调节整个种群。这些化学物质称为外激素。有文献报道,外激素可能是最为原始的通讯信号,在蓝藻、细菌和其他原核生物之间是惟一的通讯方式。动物释放化学物质,不仅影响其他个体的行为,还能影响到生理。如蜂后会分泌一种称为“蜂王浆”物质的化合物,能抑制工蜂卵巢的发育。另外,化学通讯还是维持群体秩序的重要手段。在蚂蚁群中,蚁后不能养活自己,但它可以分泌一种外激素,来引诱工蚁,使工蚁积极喂养蚁后。蚂蚁的卵和幼虫也能分泌一种物质。蚂蚁幼虫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当湿度变小,它们便停止分泌外激素,而工蚁会很快的将其转移到潮湿的地方,这样幼虫便能重新分泌对工蚁来说堪称“美味佳肴”的化学物质了。 谈到化学通讯,似乎我们应该为狗随地小便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一下辩解。其实这并非狗的不文明表现,而是它在行使自己的化学通讯手段。狗往往并不是由于膀眈充盈而到处排泄,实际上它只是在向别的同类宣布:这里已经是我的地盘了。这是一种依靠化学物质抢占领地的做法,当一条狗三条腿着地,一条后腿提起对着马路上的消防龙头排尿时,说明它已经用尿液的气味将消防龙头划为己有了。而狗真正的排尿姿势是四肢平铺蹲在地上的。 触觉通讯 触觉通讯也是一种相当普遍的通讯方式。对于视觉能力有限或者生活在无法利用视觉通讯环境中的动物来说,触觉通讯往往是一种重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 某些生活在深海区域中的鱼类,由于光线很弱,视力退化了,但它们往往具有非常发达的鳍刺和触须,上面布满了敏感的神经,在水中游动时,它们可以感知水流的变化,寻觅与捕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会计职业技能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驾校营销考试题及答案
- 南京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题库综合管理岗
- 国家能源济源市2025秋招能源与动力工程类面试追问及参考回答
- 衡阳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财务与审计岗
- 2025年产后恢复考试题及答案
- 白银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炼油工艺技术岗
- 国家能源宁夏地区2025秋招笔试数学运算题专练及答案
- 鞍山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油气储运与管道岗
- 2025年邮政远程培训题库及答案
- 人教版英语单词表-六年级上册689
- 南京市交通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2024年半年度财务报表及附注
- 形势与政策(吉林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吉林大学
- 中药活血化瘀成分的分子靶向作用
- 数字金融驱动区域技术创新水平提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 一次性餐具配送投标方案
- 《公共艺术设计》课件
- 2024年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老年综合评估课件
- 冬季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 代写公司简介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