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临床课程教案.doc_第1页
铜陵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临床课程教案.doc_第2页
铜陵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临床课程教案.doc_第3页
铜陵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临床课程教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铜陵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临床课程教案课程名称: 针灸科临床知识 教师: 王世友 授课对象及时间: 全院实习生、轮转生 2011年6月11日14:30 授课方式:以PPT讲解及问答方式 授课题目 :腰椎间盘突出症 基本教材: 颈肩腰腿痛应用诊断学 教学目的:1、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腰突症的概念,熟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 2、通过本次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腰突症的诊断要点: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 3、通过本次教学,要求学生熟悉腰突症的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防与调护。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应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懂得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念、病因、病机及诊断要点。 2、难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体征。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教学,以讲授法为主,结合临床“双问双答”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80分钟 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念、病因、病机共10分钟。 2、诊断要点30分钟。 3、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防与调护共40分钟。 课程思考题: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是什么? 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有哪些? 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体征有哪些? 4、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选择哪些辅助检查? 铜陵市中医医院针灸科课程教案时间分配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教学提问、举例要点4分钟6分钟 30分钟10分钟15分钟5分钟10分钟主要内容:概述 病因病机 诊断要点 鉴别诊断 治疗方法 预防调护一、 概述(一)概念:本病是因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的以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特征的腰腿痛疾患。(二)椎间盘的解剖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软骨板三个部分组成。二、 病因病机病因:1外伤 2退变病机: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与督脉受损,阳气不达,或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或风寒湿邪侵袭,痹阻经络,气血瘀阻有关。老师提问: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部位在哪里?为什么?欧阳恩路(实习同学)回答:好发于L4/5 L5/S1.这两节椎间盘活动度最大,承受重力最大,周围肌肉、韧带易劳损,不能很好的保护椎间盘,故临床多见这两节椎间盘容易突出。三、诊断(一)症状 主要是腰痛和下肢神经放射痛.(二)体征 体格检查: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临床症状或体征即可作出正确 的诊断。主要的症状和体征是: 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在腰4-5或腰5骶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 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 的放射性痛; 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异常,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及强加试验阳性;挺腹试验阳性。(三)辅助检查主要是影像学检查,如CT与MRI等,可结合临床影象胶片教学。学生提问(刘恒):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常规腰椎正侧位片可有异常改变?老师回答:线检查只能显示:生理弧度变直,部分椎体增生、椎间隙变窄。不能直观判断椎间盘突出位置、大小等,条件允许下,临床中首先CT检查。四、鉴别诊断:主要是与腰椎椎管狭窄症鉴别。腰椎管狭窄症:可有慢性腰痛,以及一侧或双侧根性疼痛,站立行走时可加重,屈膝卧位时可以缓解,骑自行车时不痛,有典型的间歇性跛行,步行几十米或数百米后出现一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以致跛行,但下蹲或休息可继续行走,腰椎CT或MRI可见明显的要椎管狭窄。五、治疗方法(一)保守治疗1针灸治疗:(1)、针刺:常用穴:肾俞、白环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方法:每次选用35个穴位,用泻法。选穴以常用穴为主,根据其疼痛可加夹脊穴、阿是穴及循经取穴。可根据病情使用电针1-2组穴位(急性疼痛慎用)。(2)、耳针:常用穴:坐骨、肾上腺、臀、神门、腰椎、骶椎。方法:用王不留行子敷贴穴位。其中针灸治疗的作用原理: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针和灸的方法,对人体腧穴进行针刺和艾灸,通过经络的作用,达到治病的目的。针灸具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法邪的作用。2.推拿手法 (1)揉法。沿腰背部顺行向下至小腿进行揉摩,以放松身体,舒通经络使气血得以畅通。(2)点按法。点按双侧腰肌,以改变腰肌紧张状态。(3)弹筋法。弹拨腰肌,以兴奋肌肉恢复肌纤维组织弹性。(4)推法。用双手掌根沿脊拄两侧自背部开始推至臀部,以调达气血、疏通经络,使腰背肌 肉得以调整。(5)按揉法。沿受累的神经路线重点按揉至小腿,以松解肌肉,改善受累区血受累区血液循 环,恢复麻木区的神经组织。(6)翻身仰卧,采用捏拿法。捏拿股四头肌,改善肌肉弹性,恢复肌张力。(7)点穴法。自腰部开始依次点按肾俞、环跳、承扶、殷门、风市、委中、阳陵泉、承山、 昆仑、涌泉穴,以通经活络改善神经传导,促进神经组织恢复。(8)推理法。沿大腿后侧顺行向下至跟腱进行推理,使下肢整体气血流通,肌肉舒展。(9)摇法。仰卧位屈膝屈髋后进行旋转摇运,以松解通利腰骶关节与椎间关节,调整关节内 在平衡。3.药物治疗:1、中医:主要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及滋补肝肾,宣痹活络为主。2、西医:主要以消炎镇痛,消除神经根水肿为主。4.牵引治疗:临床以骨盆牵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