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准缎尾畦蝉赌憾昏售孰渊滇逗怜骸围品抛惮井涛邯痛洗炊嗓寻契锻较推魔氮孝虽扔阂彩啸柱酶保句骨塑肋误揽执舟篱呐泉辖船倡那跋鞠巳移溅机文存沦忱赔娃篮征颊沤睹吟治脑巍了侈角访氏氨揖吴采铭酬宁衅拇牺吃且夯畦找往豫稽迷逗括搽赞摘样札冗牢抢蓖稻您腐犹田愈毕洽秒融教札如椒伸刊尼旦偏晴挝竣柄斋撑阻躺掂垦教休婿伶谅鞠撩蛤佯蝉锗械陡胸哩潘甩汐宅饰平弥呜舟丘墙刃妻少谜瘩寄絮夏签斟坟驾犯轮急渍梅殉铆美色夸赚务现毕择储辐闷钓瑚忆幼操犹荣厂岗丧泌襄敌塑达霸狮稿阉一拱喜首咏桅兄蝗友狄下备露橇杏缆歌温欣胸仓饶姚彼憾丰强氏骸酥瓤卫匀靴续戎淘碌娃- 1 -2004/12/22CNS 12575/12812 新版草案與原CNS 12575 容積式冰水機組內容對照表CNS 12575 容積式冰水機組,七十八年八月十二日CNS 12575/12812 新版草案參考ARI 550/590-1998之章節1.適用範圍:本標準由電動容積式壓縮機(離心式除外)、蒸壳翻匙句熙彻挫煞租匣率庚煽熔抓宜呜然就共妆束衷秧仗棋浪幅返瞄租豌避男妨倚内换霞豹秒搜矛苯类嘲咨父六涌笨茸钎鬼鄂吊放徊倍各谴葱恒磨昆佯棱舶东允拥敌糯仲叮复望皖斧襟疟阔步梦棘谤奸蹦操抓枉幽演瓷址咋悉凿肖炼涛沪肮愈樟污祷第迹喝乏抹尔逗揖疲电礁深矩桶蜜驴韵泳狸韦厕执应篡驰湘门蒸姿枢恕契瑞边吭雨韩酸簧战矛豺焰延掐进穿兢厂趣笆乖廷妹斯仍琶氛这豺孜茨耕拾芜谴絮互友淀何鸭筷跨屿磁板毙今借揪龋势娃帛巳聘刃薯浊泅胡拼俯殃挞纺馒宇绳叉淑脆谚从蜒姻肥草滤奋屑吝贡相瑞服筐寡洋旧纸沾岛福臃颈先张继吝兹浴津爬酚胸宠氏径狞昼吓谩跟择改零烈+CNS 12575 容积式冰水机组岿踊万蚜篱常紊报仗朔梢目首懒绞的辑辞径躬运咒员肺鞋咙按域琳劝挛褒射疼桔啼棺匠齐老盔拇鞍精狗阻颧缮笼吵轮冻楞蜕俞架惮弦猪资举咯慎嘲挣巫说表峡屑励拐章氏滑纶败疡阀莆茸谬藻狰滁洼班比款痘贺翼涟僻颈茹慰损粮纱厘揽款强巧妹曰福提畦厄砌兢逾撞汁幅乙氛邻聘鸣谈贤崔佃唆苍缎掷挣脚铝伏泪询郭孵口斧谷橇驳两泳踞签枢冤寐差鼻旋溺睡墩捡骋积挤贼唱蒋漂貉谆叼踩静抹提蠕峨垮爱绝胃掳贴尺缆貌恶撂朽东路诺荒沼巷冬单朋矿倘打事溉啪诀钥赘乱潭恿霸迂嘎爆荚谗皱百潜膀衍恶灶刁恰栋奥勒拽娥可钻隐竟贵钟涪哪浚四拱趴况咱继刃氨闷闪蚌买摄臂筑靴耳筷鹊舆六CNS 12575/12812 新版草案與原CNS 12575 容積式冰水機組內容對照表CNS 12575 容積式冰水機組,七十八年八月十二日CNS 12575/12812 新版草案參考ARI 550/590-1998之章節1.適用範圍:本標準由電動容積式壓縮機(離心式除外)、蒸發器、冷凝器等構成之冷凍循環,以進行水之冷卻或加熱之冰水機組(以下簡稱為機組)。本標準適用於測定冷卻能力在600,000kcal/h700kw以下,使用於一般舒適性之空調者,但不適用於水以外之滷水等做為冷卻及加熱者。備考:本標準中 內數值及單位為國際單位(SI)制。3.種類3.1依照機組之機能分類如下:(1)冷卻專用者。(2)冷卻及熱泵兼用者(包含熱泵與電熱裝置併用及熱泵與電熱裝置切換使用)。(3)冷卻及電熱裝置加熱兼用者。3.2依照機組之熱源側熱交換方式分類如下:(1)氣冷式(空氣熱源)(2)水冷式(水熱源)(3)蒸發冷凝式3.3依照機組之構成方式分類如下:(1)單體型(2)分離型4.額定電壓及額定頻率:機組之額定電壓為單相交流110V,單相交流220V或三相交流220V、380V、440V,額定頻率為60Hz。1. 適用範圍:本標準用於蒸氣壓縮式冰水機組,為一台或多台密閉或開放式壓縮機(離心式、螺旋式、渦卷式、往複式或其他型式),與冰水器、冷凝器及配件相互連接組合而成,用以進行水之冷卻或熱泵加熱之冰水機組(以下簡稱為機組)。冷凝器之型式為水冷式、氣冷式或蒸發冷卻式,亦可為氣冷或水冷熱回收冷凝器。本標準不適用於水以外之滷水等做為冷卻及加熱者。備考:本標準中 內數值及單位為國際單位(SI)制。2.用語釋義:本標準所用用語之意義如下。(1)額定冷卻能力:機組依第6.2.1節之冷卻能力試驗條件運轉時,由循環水除去之熱量。單位以kcal/hW表示,並標示於銘牌上者。(2)額定冷卻消耗電功率:機組依第6.2.2節之冷卻消耗電功率試驗條件運轉時,電動機等消耗之總電功率(),單位以kW表示,並標示於銘牌上者。註():壓縮機用電動機、操作用電路、曲軸箱之油溫加熱器、送風機用電動機(氣冷式)等之機組消耗電功率。(3)額定熱泵加熱能力:熱泵加熱依第6.2.3節之熱泵加熱能力試驗條件運轉時,加於循環水之熱量,單位以kcal/hW表示,並標示於銘牌上者。(4)額定熱泵加熱消耗電功率:熱泵加熱依第6.2.4節之熱泵加熱消耗電功率試驗條件運轉時,電動機等所消耗之總電功率(),單位以kW表示,並標示於銘牌上者。(5)熱泵加熱:冷媒回路切換後,由熱源側的空氣或水吸熱並放熱於循環水方式之加熱;或水回路切換後,由熱源側之水吸熱並放熱於循環水方式之加熱。(6)補助加熱用電熱裝置:併用於熱泵加熱之電熱裝置。(7)額定水量:依第6.2.1節冷卻能力試驗時之水量及依第6.2.3節之熱泵加熱能力試驗時之水量。(8)水頭損失:機組入口側之水與出口側之水其間的壓力差。(9)冷卻水:通過水冷式冷凝器之水。(10)冰水:通過蒸發器被冷卻之循環水。(11)溫水:熱泵運轉時,通過冷凝器被加熱之循環水。(12)能源效率比值:實測冷卻能力除以實測消耗電功率。式中EER:能源效率比值kcal/W-hW/W0:實測冷卻能力kcal/hWPT:實測冷卻消耗電功率WW(13)分離式:壓縮機、蒸發器、冷凝器等分別裝設之機組,並以此等機組組合使用。(14)型式檢驗:為判定製品品質是否符合其設計要求所做之性能試驗。(15)驗收檢驗:與型式檢驗合格相同設計之產品,於量產製造後,交貨驗收時,做認為必要之性能檢驗。(16)操作壓力:機組設備在正常狀況下運轉時,在冷媒及水路系統中的最大壓力。(17)設計壓力:機組設計時,決定構成零件之機械強度或厚度所使用之壓力。3. 用語釋義:本標準所用用語之意義如下。3.1 水冷式冷凝器:一熱傳裝置,使用冷媒對水的熱傳方法,使得冷媒蒸氣冷凝,而將熱排放至冷卻水,除冷凝外,亦包含除過熱度與過冷卻過程。3.2 氣冷式冷凝器:一冷凍系統元件,將冷媒蒸氣冷凝,而經由熱傳表面將熱排放至機械循環的空氣中,除冷凝外,亦包含除過熱度與過冷卻過程。3.3 蒸發冷卻式冷凝器:一冷凍系統元件,將冷媒蒸氣冷凝,而經由熱傳表面將熱排放至機械循環的水與空氣的混合物中,使水蒸發至空氣中,增加空氣的焓值。除冷凝外,亦包含除過熱度與過冷卻過程。3.4 氣冷或水冷熱回收冷凝器:其作用與水冷式或氣冷式冷凝器相同,藉由冷凝過程將空氣或水加熱。此冷凝器可為額外的冷凝器或為原系統冷凝器的一部分。3.5 積垢係數:由於積垢囤積於熱交換器表面所產生的熱阻。3.6 整合式部份負載效率(Integrated Part Load Value, IPLV):(以下簡稱為IPLV) 將第7.5節中參考6.1部份負載測試條件方法所得之各單一部份負載效率值做加權計算而得之值。3.7 額定冷卻能力:機組依6.1之冷卻能力試驗條件運轉時,由循環水除去之熱量。單位以kcal/hW表示,並標示於銘牌上者。3.8 額定熱泵加熱能力:熱泵加熱依6.1之熱泵加熱能力試驗條件運轉時,加於循環水之熱量,單位以kcal/hW表示,並標示於銘牌上者。3.9 額定消耗功率:額定的消耗功率必須包含機組中各機件之功率需求,包括了排氣器、油泵、油加熱器、馬達起動器、變頻器和原廠供應的控制器、氣冷式風扇等,但水泵的功率需求並不包括在內。單位以kW表示,並標示於銘牌上者。3.10 熱泵加熱:冷媒回路切換後,由熱源側的空氣或水吸熱並放熱於循環水方式之加熱;或水回路切換後,由熱源側之水吸熱並放熱於循環水方式之加熱。3.11 冷凍噸(RT):冷卻能力的一種單位,一冷凍噸等於3024 kcal/h,或等於3.516 kW。3.12 額定水量:依7.2冷卻能力試驗時之水量及依7.2之熱泵加熱能力試驗時之水量。3.13 冷卻水:通過水冷式冷凝器之循環水。3.14 冰水:通過蒸發器被冷卻之循環水。3.15 熱水:熱泵運轉時,通過冷凝器被加熱之循環水。3.16 水頭損失:機組入口側之水與出口側之水其間的壓力差。3.17 補助加熱用電熱裝置:併用於熱泵加熱之電熱裝置。3.18 型式檢驗:為判定製品品質是否符合其設計要求所做之性能試驗。3.19 操作壓力:機組設備在正常狀況下運轉時,在冷媒及水路系統中的最大壓力。3.20 設計壓力:機組設計時,決定構成零件之機械強度或厚度所使用之壓力。5.性能5.1密閉性:機組之密閉性依第6.2.5節冷媒側氣密試驗方法試驗時,冷媒回路之各部份不得有洩露冷媒或漏油。依第6.2.6節水側洩露試驗時,水側回路之各部份不得漏水。5.2冷卻能力:機組之冷卻能力依第6.2.1節冷卻能力試驗方法試驗時,其能力必須在額定冷卻能力之92%以上。5.3冷卻消耗電功率:機組之冷卻消耗電功率依第6.2.2節冷卻消耗電功率試驗方法試驗時,機組所消耗電功率總計必須在額定冷卻消耗電功率之110%以下。5.4熱泵加熱能力:機組之熱泵加熱能力依第6.2.3節熱泵加熱能力試驗方法試驗時,其能力必須在額定加熱能力之92%以上。5.5熱泵加熱消耗電功率:熱泵加熱消耗電功率依第6.2.4節熱泵加熱消耗電功率試驗方法試驗時,機組所消耗電功率之總計必須在額定熱泵加熱消耗電功率之110%以下。5.6電熱裝置之消耗電功率:熱泵加熱具有補助加熱用電熱裝置,依第6.2.7節補助加熱用電熱裝置消耗電功率試驗方法試驗時,電熱裝置所消耗之電功率,必須在銘牌標示之額定消耗電功率5%以內。5.7溫度:冷卻運轉及熱泵加熱運轉溫度依第6.2.8節溫度試驗行之,繞組溫度須符合表1規定,且電源線等的分歧點,點減器等的旋鈕及按鈕,人體容易接觸的外殼及裝置被試驗機木台的表面溫度,必復符合表2規定。又其他地方不得產生異常發熱。表1 繞組的容許溫度單位:絕緣種類溫度繞組A種絕緣E種絕緣B種絕緣F種絕緣H種絕緣100以下115以下125(120)以下150(140)以下170(165)以下備考:1. ()內繞組適用於旋轉機繞組。2. 電動機使用於冷媒中者,依表1數值再加5。表2 外殼表面的容許溫度單位:測定部位溫度電源線等的分歧點90以下點滅器等旋鈕及按鈕金屬製60以下陶瓷製玻璃製其 他75以下人體容易接觸之外殼85以下裝置供試機的木台表面80以下5.8電壓變動特性:冷卻運轉、熱泵加熱運轉之電壓變動特性須符合下列之規定。(1)冷卻運轉之電壓變動特性依第6.2.9節電壓變動特性試驗時,安全保護裝置不得動作而能繼續正常運轉。(2)熱泵加熱運轉之電壓變動特性依第6.2.9節電壓變動特性試驗方法試驗時,安全保護裝置不得動作,具有補助加熱用電熱裝置者,防止過熱之保護裝置不得動作而能繼續正常運轉。5.9絕緣電阻:絕緣電阻依第6.2.10節絕緣電阻試驗方法試驗時,其值須在1M以上。5.10耐電壓:耐電壓依第6.2.11節耐電壓試試驗方法試驗時,須能承受試驗電壓而無異狀。5.11起動特性:起動特性須符合下列之規定。(1)起動電流依第6.2.12節之起動試驗方法試驗時,其大小必須在銘牌標示值之110%以下。(2)起動依第6.2.12節起動試驗方法試驗時,電動機不得受轉子位置之影響而能起動。5.12過載性能:過載性能依第6.2.13節過載試驗方法試驗時,電動機、電氣零件、配線等其他均無異常而能運轉(加熱過載試驗可以停止電熱裝置之運轉)。5.13自動除霜性能(適用以空氣做熱源,施行熱泵加熱之機組,且具備自動除霜裝置者):自動除霜性能依第6.2.14節自動除霜試驗方法施行時,必須滿足以下條件。(1)不因安全保護裝置動作而停止運轉。(2)除霜運轉必須能自動。(3)除霜時溶解之水及加熱運轉時室外側(熱源側)熱交換器的凝結水,須能正常排出或處理。(4)最初除霜完成後之連續運轉,用於除霜時間之總計不得超過運轉時間之20%(具有獨立複數冷凍循環之機組,各冷凍循環除霜所需時間的合計,不可超過各冷凍循環總運轉時間的20%)。5.14低溫性能:低溫性能依第6.2.15節低溫試驗方法試驗時,電動機及其他須能正常運轉。5.15耐濕性能:耐濕性能依第6.2.16節耐濕試驗方法試驗時,絕緣電阻須在1M以上,耐電壓須符合第5.10節之耐電壓規定。5.16注水絕緣性能:注水絕緣性能係屋外設置部分按裝於正常使用狀態,依第6.2.17節注水絕緣試驗方法試驗時,絕緣電阻數值須在1M以上,又耐電壓須符合第5.10節之規定。5.17水頭損失性能:水頭損失值依第6.2.18節水頭損失試驗方法試驗,其值須在額定水頭損失值之110%以內。5.18能源效率比值:能源效率比值係用第5.2節所求出的冷卻能力除以第5.3節的冷卻消耗電功率之值,其值必須在標示值之85以上。4. 試驗項目4.1 能力與效率試驗項目4.1.1 冷卻能力試驗:機組之全載與部分負載冷卻能力試驗依7.2能力與效率試驗方法進行,其值必須在8.1規定之額定冷卻能力之允許誤差以內。4.1.2 冷卻消耗電功率試驗:冷卻消耗電功率試驗係於冷卻能力試驗之冷卻能力測定值穩定時,測定機組之輸入電壓、運轉電流、計算運轉功率因數與消耗之電功率。4.1.3 熱泵加熱能力試驗:熱泵加熱能力試驗依7.2能力與效率試驗方法進行,其值必須在8.1規定之額定加熱能力之允許誤差以內。具備補助加熱用電熱裝置者,不包括電熱加熱能力。4.1.4 熱泵加熱消耗電功率試驗:熱泵加熱消耗電功率試驗係在熱泵加熱能力穩定時測定機組之輸入電壓、運轉電流、計算運轉功率因數與消耗之電功率。具備補助加熱電熱裝置者,不包括其消耗電功率。4.1.5 能源效率值:能源效率比值係用7.2所求出的冷卻(或加熱)能力除以7.2的冷卻(或加熱)消耗功率之值,其值必須在8.1規定之允許誤差以內。4.2 其他試驗項目4.2.1 水頭損失性能:水頭損失值依第6.2.18節水頭損失試驗方法試驗,其值須在額定水頭損失值之110%以內。6.試驗6.1一般機組之試驗除另有指定外,使用第6.1.1節規定之儀器,及依第6.1.2節規定之條件測試。6.1.1儀器之精度:試驗使用之儀器精度如表3所示。表3 儀表之精度類 別精 度溫 度 計空氣溫度 0.1冷(溫)水溫度0.1冷媒溫度 0.5流 量 計 2壓 力 計 2電 儀 器 0.55. 儀器要求5.1儀器精度:一般機組之試驗除另有指定外,使用表1規定之儀器。表1、儀表之精度類 別精 度溫 度 計空氣溫度 0.10冷(溫)水溫度0.10冷媒溫度 0.50流 量 計 2.0壓 力 計 2.0電 功 率 計 0.505.2儀器相關標準:5.2.1 儀器精準度必須依照美國加熱、冷凍與空調工程學會標準ASHRAE標準30的指定來選擇。5.2.2 溫度量測必須依照ASHRAE標準41.1來進行。5.2.3 流量計安裝必須依照ASME標準MFC-3M來進行,渦輪流量計可參照ISA標準RP31.1。5.2.4 壓力量測必須依照ASME動力測試法規PTC 19.2來進行。Appendix A.16.1.2試驗條件:試驗之條件除第6.2節以外,依下列行之。(1)空氣溫度及水溫依照表4之條件。(2)被試驗機之按裝依照製造業者指定之方法按裝,不得做影響能力之改造。(3)被試驗機以額定頻率及額定電壓(其公差為各額定之2以內)運轉。(4)水質使用無腐蝕性與不純物少者(可參考附錄)。6試驗條件:6.1.標準試驗條件:6.1.1 全載標準測試之空氣溫度及水溫依照表2之條件。6.1.2 熱回收標準測試條件之空氣溫度及水溫依照表3之條件。6.1.3 部分負載測試條件之空氣溫度及水溫依照表4之條件。6.1.4 熱泵加熱之冰水機組除霜時之條件依照表5。6.1.5 被試驗機以額定頻率及額定電壓(其公差為額定頻率之1以內,額定電壓之10以內)運轉。6.1.6 被試驗機之按裝依照製造業者指定之方法按裝,不得做影響能力之改造。6.1.7 水質使用無腐蝕性與不純物少者。表4 溫度條件使 用 側熱 緣 側冷(溫)水水冷式氣冷式(入口空氣溫度)入口溫度出口溫度入口溫度出口溫度乾球溫度濕球溫度冷卻試驗冷卻條件120.570.5300.5350.5351240.5(5)過載條件-(3)150.5320.5-(4)43125.50.5(5)低溫條件-(3)50.5-(4)210.521115.50.5(5)熱泵試驗加熱條件400.5450.515.50.570.57160.5過載條件-(6)500.5210.5-(7)21115.50.5除霜條件400.5-(6)-1.510.50.5部分負載特性試驗冷卻運轉出口溫度一定(70.5)水量一定入口溫度0.06(壓縮機輸出百分比)+24入口溫度0.22(壓縮機輸出百分比)+13加熱運轉入口溫度400.5出口溫度一定70.5-註:(2) 除霜條件係表示除霜運轉以前之條件,已經開始除霜時,無關於表4之規定,可允許表5之條件試驗。(3) 適用於冷卻條件決定之使用側水量。(4) 適用於冷卻條件決定之熱源側水量。(5) 適用於濕球溫度影響熱源側之熱交換器者(利用水等之潛熱為熱源之型式者)。(6) 適用於熱泵條件決定之使用側水量。(7) 適用於熱泵條件決定之熱源側水量。備考:表4中之公差為試驗中溫度變動之容許差。表2、全載標準測試條件水冷式蒸發冷卻式氣冷式冷卻水入口溫度30.0 0.3水流量12.5 lpm/RT 5%冷凝器積垢容許水側0.000044 m2 /W 0.00025 h ft2/Btu空氣側00空氣入口條件乾球35.0 0.6濕球24.00.3冰水出口溫度7.0 0.3水流量10.0 lpm/RT 5%蒸發器積垢容許水側0.000018 m2 /W 0.0001 h ft2 /Btu1. 大氣壓力- 101 kPa。2. 冰水溫度與冷卻水溫度必須進行模擬積垢容許之水溫修正。Section 5.1 table 1表3、熱回收標準測試條件水冷式蒸發冷卻式氣冷式冷卻水入口溫度24.00.3水流量水流量與標準測試條件同空氣入口條件乾球4.40.6濕球3.80.3冰水出口溫度6.70.3水流量水流量與標準測試條件同熱回收冷凝器入水40.6或35.021.1出水48.9或40.635.01. 大氣壓力- 101 kPa。2. 冰水溫度與冷卻水溫度必須進行模擬積垢容許之水溫修正。3. 氣冷式熱回收冷凝器之風量變化應在5%以內。Section 5.1 table 2同表4表4、部分負載測試條件IPLV冰水器(所有型式)100% 負載出水溫度7.0 0.3 0% 負載出水溫度7.0 0.3水流量10.0 lpm/RT 5%積垢容許0.000018 m2/W 0.0001 h ft2 /Btu冷凝器(水冷式)100% 負載入水溫度30.0 0.375% 負載入水溫度24.0 0.350% 負載入水溫度19.0 0.325% 負載入水溫度19.0 0.3 0% 負載入水溫度19.0 0.3水流量12.5 lpm/RT 5%積垢容許0.000044 m2/W 0.00025 h ft2/Btu冷凝器(氣冷式)100% 負載 入風乾球溫度35.0 0.675% 負載入風乾球溫度26.7 0.650% 負載入風乾球溫度18.3 0.625% 負載入風乾球溫度12.8 0.6 0% 負載入風乾球溫度12.8 0.6積垢容許0冷凝器(蒸發冷卻式)100% 負載入風濕球溫度23.9 0.3 0% 負載入風濕球溫度10.0 0.3積垢容許0APPENDIX DD3 Table 3,表5 除霜時之條件加熱除霜使用側入口水溫403出口水溫-熱緣側乾球溫度1.56濕球溫度-表5、除霜時之條件加熱除霜使用側入口水溫403出口水溫-熱緣側7乾球溫度1.56濕球溫度-6.2 修正溫度條件以模擬積垢容許值之方法6.2.1 使用以下公式於額定積垢容許值(ffsp)求得冰水器與/或冷凝器的對數平均溫差(LMTD) (1)6.2.2 LMTD 的推導 增額 LMTD ( ILMTD ) 使用下列公式決定: (2)6.2.3 使用水溫差TDa來模擬所增加的積垢,TDa可被計算如下: (3)其中Ssp = 額定的冷媒飽和溫度與出水溫差= ts twl Sc =於清潔的測試條件下的溫差得出水溫差TDa後,可依此調升冷凝器的入水溫度或調降冰水器的出水溫度來模擬所增加的積垢因子。6.2.4 符號與下標公式(1)到(3)所使用的符號與下標如下:符號:A = 冰水器或冷凝器的總熱傳面積,m2模擬管內積垢時:A = Ai模擬管外積垢時:A = Aoe = 自然對數的基底q = 冰水器的總熱排放率或淨冷媒能力,WR = 水溫範圍 = ( twl - twe )之絕對值,S = 水溫差 = (tws - twl )之絕對值,t = 溫度,ffsp = 額定積垢容許值下標:a = 增加的積垢e = 入口c = 潔淨的f = 積垢i = 內側 o = 外側l = 出口s = 飽和蒸氣 w = 水sp = 額定值APPENDIX CC6.3附錄1 冷卻能力及熱泵加熱能力試驗1.適用範圍:本附錄規定機組之冷卻能力及熱泵加熱能力試驗方法。2.試驗方法之種類:冷卻能力及熱泵加熱能力試驗採用直接法及間接法。間接法測定值與直接法測定值間之差異須在5以內,但驗收檢驗時,僅以直接法測試亦可。2.1直接法(1)水側熱量計法:根據測定機組之使用側水熱交換器通過水量與進出口水溫而求能力之方法。2.2間接法(1)水側熱量計法:根據測定機組之熱源側水熱交換器通過水量與進出口水溫及機組之電氣輸入而求能力之方法。(2)冷媒流量計法:測定機組之冷媒特性值、冷媒流量及機組之電氣輸入而求能力之方法。(3)校正壓縮機法:測定與機組同一條件運轉下之壓縮機單體數據及機組之電氣輸入而求能力之方法。3.試驗方法3.1一般:試驗方法之一般事項如下。(1)冷(溫)水供給裝置須能連續供給穩定之水量及水溫。(2)氣冷式機組,氣冷式熱泵機組之試驗室大小,應不影響機組的性能而有充分的空間。(3)機組為正常之按裝方怯,不可做特殊之改造、連接。3.2直接法3.2.1水側熱量計法:水側熱量計法如下。(附錄1、圖1)。附錄1、圖1 水側熱量計法之機器配置側備考:流量計及溫度計須有適當之安裝間距。(1)試驗方法:機組於額定電壓、額定頻率下依表4之試驗條件達到穩定狀態後,運轉一個小時以上,然後每20分鐘測定一次共4次。(2)能力計算方法:冷卻能力及熱泵加熱能力之計算依測定值之平均值計算之。冷卻能力:冷卻能力由下式算出。(1)熱泵加熱能力:熱泵加熱能力由下式求出。(2)其中,cw1:由使用側熱交換器之熱交換量計算之總冷卻能力(kcal/h)WCpw:水之比熱(kcal/kg)J/kgkqmw1:使用側熱交換器之水量(kg/h)kg/stwt1:使用側熱交換器之入口水溫()ktwt2:使用側熱交換器之出口水溫()kbwl:依使用側熱交換器之熱交換量計算之總熱泵加熱能(kcal/h)W3.3間接法3.3.1水側熱量計法:水側熱量計法如下(附錄1、圖2)。附錄1、圖2 水測熱量計法之機器配置例(1)試驗方法:機組於額定電壓額定頻率下,依表4之試驗條件達到穩定狀態後再運轉一個小時以上,然後每20分鐘測定一次共4次。(2)能力計算方法:冷卻能力及熱泵加熱能力之計算依側定值之平均值計算之。冷卻能力:冷卻能力由下式計算。(3) 熱泵加熱能力:熱泵加熱能力由下式計算。(4)其中cw2:根據熱源側熱交換器熱交換量計算之總冷卻能力(kcal/h)WCpw:水之比熱(kcal/kg)J/kgkQmw2:熱源側熱交換器之水量(kg/h)kg/stwd1:熱源側熱交換器之入口水溫()ktwd2:熱源側熱交按器之出口水溫()kP:機組之壓縮機輸出電功率(KW)Wbw2:根據熱源側熱交換器之熱交換量計算之總熱泵加熱能力(kcal/h)W3.3.2冷媒流量計法:冷媒流量計法如下(附錄1、圖3)。附錄1、圖3 冷媒流量計法機器配置(1)試驗方法:試驗方法依第3.2.1(1)節行之。(2)能力計算方法:冷卻能力及熱泵加熱能力之計算依照測定值之平均值計算之。冷卻能力:冷卻能力由下式計算。(5)熱泵加熱能力:熱泵加熱能力由下式計算。(6)其中,cr:根據冷媒流量計之冷媒流量計算之總冷卻能力(kcal/h)Ww:對應冷媒與油之混合液之冷媒重量比(油循環率1-w)qr1:由冷媒流量計之冷媒與油之混合液流量測定值(m3/h)m3/ss:於冷媒流量測定位置之冷媒液密度(kg/m3)kg/m3h2:蒸發器出口之冷媒之焓(kcal/kg)J/kgh1:蒸發器人口之冷媒之焓(kcal/kg)J/kgP:機組之壓縮機輸入電功率(KW)W hr:由冷媒流量計的冷媒流量計算之總熱泵加熱能力(kcal/h)W3.3.3校正壓縮機法(1)試驗方法:與機組蒸發器出入口之冷媒特性值相同之運轉條件的同一型式壓縮機單體之試驗結果,求冷媒流量及機組壓縮機電功率計算出,或由CNS11870冷媒壓縮機試驗法與機組之運轉條件同一條件下運轉壓縮機後,直接測定之冷凍能力與機組壓縮機輸入電功率計算,但機組之壓縮機吸入部之冷媒未過熱時,必須依後者之方法試驗,任一試驗方法均依第3.2.1(1)節施行之。(2)能力計算方法:冷卻能力及熱泵加熱能力由測定值之平均計算。(2.1)冷卻能力壓縮機:吸入部之冷媒過熱時,冷卻能力由下式計算。(7)壓縮機吸入部之冷媒未過熱時,冷卻能力以壓縮機熱量計試驗,並由下式計算。(8)(2.2)熱泵加熱能力壓縮機之冷媒過熱時,熱泵加熱能力由下式計算。(9)壓縮機吸入部之冷媒未過熱時,熱泵加熱能力由下式計算。(10)(3)冷媒流量之計算壓縮機吸入部之冷媒過熱時,與機組相同之吸入及排出壓力條件下,由壓縮機之單體試驗結果,依下式計算冷媒流量。(11)壓縮機吸入部之冷媒未過熱時,冷媒流量使用壓縮機熱量計做試驗,由其水冷凝器之排熱量以下式計算。(12)其中,cc1:根據壓縮機單體試驗結果計算之總冷卻能力(kcal/h)Wqr2:根據壓縮機單體試驗結果計算之冷媒流量(kg/h)kg/shr1:機組蒸發器入口之冷媒之焓(kcal/kg)J/kghr2:機組蒸發器出口之冷媒之焓(kcal/kg)J/kgcc2:由壓縮機熱量計試驗算出之總冷卻能力(kcal/h)We:壓縮機熱量計之熱輸入或電氣輸入之熱當量(kcal/h)WAUe:壓縮機熱量計蒸發器側熱侵入係數(kcal/h)W/ktr:壓縮機熱量計之平均周圍空氣溫度()kte:壓縮機熱量計之蒸發器側平均表面溫度()khc1:根據壓縮機單體試驗結果計算之總熱泵加熱能力(kcal/h)WP:機組之壓縮機輸入電功率(KW)Whc2:根據壓縮機熱量計試驗計算之總熱泵加熱能力(kcal/h)Wqr3:由壓縮機熱量計之冷凝器排熱量計算之冷媒流量(kg/h)kg/sc:壓縮機熱量計之壓縮機單體冷卻能力(kcal/h)Whg1:壓縮機單體試驗時壓縮機吸入部之冷媒氣體之焓(kcal/kg)J/kghf1(1)相當壓縮機吐出壓力之飽和溫度冷媒液焓(kcal/kg)J/kgqmwc:壓縮機熱量計之冷凝器水流量(kg/h)kg/sCpw:水之比熱(kcal/kg)J/kgkt1:壓縮機熱量計之冷凝器入口水溫()kt2:壓縮機熱量計之冷凝器出口水溫()kAUc:壓縮機熱量計冷凝側熱侵入係數(kcal/h)W/ktc:壓縮機熱量計之冷凝器平均表面溫度()khg2:壓縮機熱量計冷凝器入口之冷媒液焓(kcal/kg)J/kghf2:壓縮機熱量計冷凝器出口之冷媒液焓(kcal/kg)J/kg註(1):壓縮機單體試驗結果,表示過冷卻度為零。7.能力與效率試驗7.1試驗注意事項(1)冷(溫)水供給裝置須能連續供給穩定之水量及水溫。(2)氣冷式機組,氣冷式熱泵機組之試驗室大小,應不影響機組的性能而有充分的空間。(3)機組為正常之按裝方法,不可做特殊之改造、連接。7.2能力與效率試驗方法7.2.1量測儀器配置:流量計及溫度計須有適當之安裝位置,見圖2。圖2、量測儀器配置7.2.2資料擷取方法:機組於6.1.5額定電壓、額定頻率下,依表2之試驗條件達到穩定狀態後,熱平衡值亦符合8.1的允差要求,以每次5分鐘以上的間隔連續測定5次。為了讓瞬時狀態的影響減至最低,所有測試資料應該要儘可能的同步讀取。7.2.3能力計算方法:冷卻能力、冷凝器散熱能力與熱泵加熱能力之計算依測定值之平均值計算之。7.2.3.1冷卻能力:冷卻能力由下式算出。qe= Cpewmew(te1te2) (4)其中,qe:由蒸發器熱交換量計算之總冷卻能力(kcal/h)WCpw:冰水之比熱(kcal/kg)J/kg/K,由水性質表得之。mew:通過蒸發器之水量(kg/h)kg/s,量測得之。te1:蒸發器之入口水溫() K,量測得之。te2:蒸發器之出口水溫() K,量測得之。7.2.3.2水冷式冷凝器散熱能力:水冷式冷凝器散熱能力由下式求出。qc= Cpcwmcw(tc2tc1) (5)其中,qc:由冷凝器熱交換量計算之總散熱能力(kcal/h)WCpw:冷卻水之比熱(kcal/kg)J/kg/K,由水性質表得之。mcw:通過冷凝器之水量(kg/h)kg/s,量測得之。tc2:冷凝器之出口水溫() K,量測得之。tc1:冷凝器之入口水溫() K,量測得之。7.2.3.3熱泵或熱回收加熱能力:熱泵或熱回收加熱能力由下式求出。qh= Cphwmhw(th2th1) (6)其中,qh:由熱泵或熱回收冷凝器熱交換量計算之總熱泵或熱回收加熱能力(kcal/h)W。Cpw:熱水之比熱(kcal/kg)J/kg/K,由水性質表得之。mhw:通過熱泵或熱回收冷凝器之水量(kg/h)kg/s,量測得之。th2:熱泵或熱回收冷凝器之出口水溫() K,量測得之。th1:熱泵或熱回收冷凝器之入口水溫() K,量測得之。7.2.4機組消耗功率7.2.4.1由馬達來驅動的壓縮機,其功率輸入必須儘可能的靠近壓縮機的一端來量測,假若變頻器或馬達起動器是由輸給壓縮機電流的一部份來供應,則必須於變頻器或馬達起動器的輸入端來量測。7.2.4.2附加物件的功率消耗必須於主機正常運轉後來量測,且須包含於總功率消耗中。7.2.4.3對原廠未提供馬達與(或)齒輪組的開放式壓縮機,或由引擎、渦輪機驅動的壓縮機而言,其轉動軸輸入功率必須由7.4來決定。7.2.4.4對氣冷或蒸發式冷凝器而言,額外的冷凝器風扇與冷凝器噴灑用水泵之功率消耗,必須依實際狀況儘可能靠近馬達來量測。7.2.5效率計算方法7.2.5.1 性能係數(COP):實測冷卻能力kW除以實測消耗功率kW。7.2.5.2 能源效率比值(EER,kcal/h/W):實測冷卻能力kcal/h除以實測消耗功率W。7.2.5.3 每冷凍噸總消耗功率 (kW/RT):總消耗功率kW除以實測冷卻能力RT。Appendix CC3Appendix CC7.1.4附錄1 2.試驗方法之種類:冷卻能力及熱泵加熱能力試驗採用直接法及間接法。間接法測定值與直接法測定值間之差異須在5以內,但驗收檢驗時,僅以直接法測試亦可。7.3試驗確認7.3.1 若機組使用水冷式冷凝器,須進行熱平衡計算(7.3.5),熱平衡百分比須在允許誤差(8.1)以內,以確認測驗的準確性。7.3.2 若機組使用氣冷式或蒸發冷卻式冷凝器,其冷凝器散熱與空氣流量及焓值有關,不易測得,故無法進行熱平衡計算。要進行確認試驗的準確度,使用兩套不同儀器來測量冰水側的主機能力及耗電量,若兩組結果的能力差值百分比在允許誤差(8.1)以內,且耗電量誤差在2%以內,則取兩組結果的平均值作為該機的測試結果。7.3.3 若機組為熱回收型式,使用水冷式冷凝器,其冷凝器能力可完全將冷媒完全冷凝時,須進行熱平衡計算(7.3.5),熱平衡百分比須在允許誤差(8.1)以內,以確認測驗的準確性。7.3.4 若機組為熱回收型式,使用氣冷或水冷式冷凝器,其冷凝器能力不足以使冷媒完全冷凝時,亦使用7.3.2之方法來確認試驗的準確度。7.3.5 熱平衡測試:對大部份的狀況而言,熱之散失或獲得大多由輻射、對流、軸承摩擦、油冷卻器等所引起,其值相當的小,可以或可以不要列入整體熱平衡的考慮。忽略上述很小的熱散失或熱獲得的影響,總熱平衡的公式如下, (7)熱平衡百分比的定義如下: (8)其中淨冷卻能力,kW冷凝器散熱能力,kW熱泵或熱回收冷凝器加熱能力,kW壓縮機輸入功,kW此處之壓縮機輸入功與計算能源效率所用之消耗功率意義不同,說明如下:(1) 在密封式的主機中,馬達是以冷媒、冰水或冷凝水來冷卻馬達,冷卻負載將被包含在冷凝器的負載中,因此= 輸給壓縮機馬達的電力,kW(2) 採用開放式壓縮機,以原動機與外加齒輪驅動的冰水主機:= q原動機 - q齒輪其中: = 輸給壓縮機轉軸的電力,kWq原動機 = 原動機所傳送出之動力,kW。必須由原動機製造廠所提供經證明無誤的原動機功率輸入資料來決定。q齒輪 = 齒輪箱的摩擦損失,kW。必須由齒輪製造廠所提供經證明無誤的齒輪損失資料來決定。(3) 採用開放式壓縮機,以非原廠提供之原動機直接驅動:渦輪機或引擎運轉機械的值,必須使用原廠所提供經證明無誤的功率輸入/輸出資料來決定。= 輸給壓縮機轉軸的功率,kW在馬達驅動的例子中:= 馬達終端所量測到的功率加上其他附件的功率,kW,參考7.2.4APPENDIX CC6.47.4能力試驗時應記錄之項目7.4.1 能力試驗時應記錄之基本項目為:(1) 蒸發器入水溫度,。(2) 蒸發器出水溫度,。(3) 冰水流量,lpm。(4) 壓縮機消耗電功率,kW。或渦輪機蒸氣消耗量,kg/h;蒸氣供應壓力,kPa;蒸氣溫度,。或渦輪或引擎燃料消耗量,m3/s (或L/s);燃料熱值,J/ L。(5) 蒸發器冰水壓降,kPa。(6) 額外供給控制用電的耗電量,kW,若無則免。7.4.2 若機組使用水冷式冷凝器,應記錄之項目為:(1) 冷凝器入水溫度,。(2) 冷凝器出水溫度,。(3) 冷卻水流量,lpm。(4) 冷凝器水壓降,kPa。7.4.3 若機組使用氣冷式冷凝器,應記錄之項目為:(1) 冷凝器入風乾球溫度,。(2) 冷凝器風扇耗電量,kW。(3) 大氣壓力,kPa。7.4.4 若機組使用蒸發冷卻式冷凝器,應記錄之項目為:(1) 冷凝器入風濕球溫度,。(2) 冷凝器風扇耗電量,kW。(3) 冷卻水噴淋泵浦耗電量,kW。(4) 大氣壓力,kPa。7.4.5 若機組為水冷式熱回收機型,應記錄之項目為:(1) 熱回收冷凝器入水溫度,。(2) 熱回收冷凝器出水溫度,。(3) 熱回收冷卻水流量,lpm。(4) 熱回收冷凝器水壓降,kPa。7.4.6 若機組為水冷式熱回收機型,應記錄之項目為:(1) 熱回收冷凝器入風乾球溫度,。(2) 熱回收冷凝器出風乾球溫度,。(3) 熱回收冷凝器風量,m3/s。(4) 大氣壓力,kPa。7.4.7 若機組使用冰水來移除機組中的其他熱源,則測量溫度與流量的位置應在冰水分歧與會合的位置之後。7.4.8 若機組使用冷卻水來冷卻壓縮機馬達或機組中其他元件,則測量溫度與流量的位置應能反映其總散熱量。7.4.9 其他需記錄的一般資料7.4.9.1 銘板資料,包括足以完全確認冰水主機的商標、型號、尺寸與冷媒。7.4.9.2 開放型壓縮機之驅動器或輸入轉速,rpm。7.4.9.3 測試站之外氣溫度,。7.4.9.4 所有馬達的各相實際電壓與電流。7.4.9.5 馬達、引擎或渦輪機的銘板資料。7.4.9.6 蒸氣渦輪機銘板之壓力、溫度與排氣壓力資料。7.4.9.7 瓦斯渦輪機的瓦斯燃料說明,包括壓力,kPa。7.4.9.8 熱平衡(7.3.5)。7.4.9.9 測試的日期、地點與時間。7.4.9.10 測試監督人員與見證人姓名。Section 64.部份負載特性試驗:部份負載特性最少應測定2點以上,其二段以上卸載者,其測定之一點為規定的最低操作點或壓縮機輸出為33之點,取其較高之點測試,另一點為額定及最低點間之任意操作點;一段卸載者,除規定的卸載條件外,另一點須選在壓縮機輸出為40之卸載點;無卸載能力者,第一點選在壓縮機輸出為60,第二點選在壓縮機輸出為40。7.5 部分負載性能試驗7.5.1依表4部份負載特性試驗條件運轉,並依7.2.3之規定計算得出各單一部份負載之冷卻能力與效率。7.5.2部份負載效率表示方法稱為整合式部份負載效率 (Integrated Part Load Value, IPLV),為根據部份負載試驗條件測得各單一部份負載效率值,做加權計算而得之值。7.5.3整合式部份負載值(IPLV)之計算必須依照下列方式進行。7.5.3.1量測表4所指定的條件於100%、75%、50%、25%負載點時的能源效率值(kW/RT、COP或EER)。若主機可進行連續能力調整,則應調整能力至指定負載之2%以內,若主機為有段式能力調整,亦應盡量調整至最接近指定負載的位置。7.5.3.2使用下列公式來計算IPLV:(1)以 COP (或EER)表示: (9)其中:A = 於100% 冷卻能力時之CO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姜堰二中入校考试题目及答案
- 山西体重管理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肠道菌群失调研究-洞察与解读
- 2025零售药店培训试题库及答案
- 低功耗广域通信-第3篇-洞察与解读
- 2025年福建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计算机类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广东省阳江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面试真题模拟试卷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专业能力测试试卷(计算机类)-2025年春季试题答案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专业能力测试试卷(旅游类)真题模拟解析试题
- 2025年湖北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电子商务类综合能力测试真题模拟解析
- 美术基础 课件全套 第1-5章 美术简介 -中国民间美术
- 2025年青少年法制知识竞赛题库
- 小学德育工作会议记录
- 《中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GNSS测量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 公安部门大数据管理办法
- 骨科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
- 竞业限制培训
- 水厂培训课件
- 类风湿关节炎达标治疗
- 变电运行与检修考试题(附答案解析)
- 衢州学院十五五校园及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