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说 导学案参考答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韩愈及其相关知识 2 积累文中 闻 无 师 道 贻 于 等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及通 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3 理解本文所论述的教师的作用 从师的重要性 端正学习的态 度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2 点拨法3 激疑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 知识链接 1 关于 说 说 古代议论 说明一类的文章的总称 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 文体 它与 论 无大异 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文章 辨体序说 指出 说者 释也 解释义理而以己之意述之也 可 见 说 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可以先叙后议 也可以夹叙夹议 一般为 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说 与 论 相比要随便些 像 捕蛇者 说 马说 爱莲说 都属 说 一类文章 说 古义为陈述和解 说 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 解说 的道理 来理解 师说 意思 是解说关于 从师 的道理 中学阶段出现的这种体裁的文章还有有 爱 莲说 马说 捕蛇者说 少年中国说 黄生借书说 等 2 作者介绍 韩愈 768 824 字退之 河阳 今河南孟县 人 祖籍昌 黎 因为昌黎韩氏是望族 所以后人又称他为 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 郎 故又称 韩吏部 死后谥 文 也称 韩文公 他幼年贫穷 刻苦 自学 25岁中进士 29岁以后任宣武节度使属官 后来任国子监祭酒 吏部侍郎等职 中间曾几度被贬 他的整个中年时代是不得志的 韩愈 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 竭力主 张 文以载道 提出了 惟陈言之务去 辞必己出 的口号 对当时和 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 著有 昌黎先生文集 四十卷 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 他的 散文 题材广泛 内容深刻 形式多样 语言质朴 风格刚健 气势雄 壮 因此苏轼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 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 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之首 3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 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 韩愈和柳宗元一起 提出 文以载道 文道结合 的观点 主张学习先秦 两汉 言之有 物 言贵创新 的优秀散文 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 文风 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 好古文 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 文 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 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 文 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 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 放出来 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4 写作背景 这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 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 士时写的 文章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 批判了当时社会 上 耻学于师 的陋习 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 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 韩愈为什么 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原来他说的 师 有其独特 含义 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 也不是指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的 启蒙教师 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 能够 传道受业解惑 的人 韩愈既 以这样的人自我标榜 也以好为人师而著称 新唐书 本传说他 成 就后进士 往往知名 经愈指授 皆称韩门弟子 唐代 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 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 崇文 馆和国子学 他们无论学业如何 都有官可做 韩愈写 师说 的社会 背景 可以从柳示元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中的一段话里看出 柳宗元 说 由魏晋氏以下 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辄哗笑之 以 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 犯笑侮 收召后学 作 师说 因抗颜 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 指目牵引 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居 长安 炊不暇熟 又挈挈而东 如是者数矣 由此可见 韩愈作 师 说 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 是难能可贵的 实际上 可以把 师说 看作韩愈提倡 古文 的一个庄严宣言 六 朝以来 骈文盛行 写文章不重视思想内容 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 丽 尽管也产生了一些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 却导致了文学创作中浮靡 之风的泛滥 这种风气 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 在唐代 韩愈不是第一 个提倡 古文 的人 却是一个集大成者 他无论在文学理论还是在创作 实践上 都有力地促成了 古文运动 的兴起 发展 并身体力行 培养 了大批有志于古文创作的年轻人 二 基础知识 一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传道 chu n 句读 d u 或不焉 f u 巫 w 医 谀 y 可以怪也欤 y 郯子 t n 苌弘 ch ng 师襄 xi ng 老聃 d n 经传 zhu n 李蟠 p n 以贻之 y 二 语言知识积累 1 通假字 1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 通 授 教授 传授 2 或师焉 或不焉 不 通 否 指不从师学习 2 古今异义 1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求学的人 读书人 今义 有专门学问的人 2 句读之不知 古义 句子停顿的地方 今义 看字发出声音 3 小学而大遗 吾示见其明也 古义 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 对儿童 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4 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远矣 古义 一般人 普通人 今义 许多人 5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古义 特指代词 所 介词 以 相当于 用来 的 今义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6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 不一定 今义 用不着 不需要 3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道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道相似也 道德学问 余嘉其能行古道 道路 传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流传 贤 其贤不及孔子 才能 师不必贤于弟子 高明 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老师 吾从而师之 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 以 为师 吾师道也 学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 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 从师 惑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疑难问题 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 惑矣 糊涂 知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识别 动词 师道之不复 可知矣 知道 了解 4 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 现象并加以解释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名词 师 用作动词 从师 或师焉 名词 师 用作动词 从师学习 不耻相师 名词 师 用作动词 学习 吾从而师之 名词 师 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 以 为师 而耻学于师 形容词 耻 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 以 为耻 孔子师郯子 名词 师 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 以 为师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形容词 惑 活用作名词 疑难问题 是故圣益圣 愚益愚 前面的 圣 愚 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圣 人 愚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 后面的 圣 愚 均为形容词 活用作名词 圣人 愚人 补充 名词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以形容词最常见 其次是 名词 还有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 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 基本 格式是 名 形 动 宾 以十宾十为十名 形 动 例如 吾从而师之 名词 以 为师 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 以 为奇异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动词 以 为耻 5 解释文中 之 其 字的用法 之 课文中出现25次 它的用法如下 作代词 择师而教之 指代人或事物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 表示统一关系 相当于 这 类 这些 作助词 有四种情况 古之学者 连接定语与中心词 相当于 的 师道之不复 可知矣 放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的标志 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 在动词 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 凑足音 节 无意义 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君将哀而生之乎 作代词 指代自己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作助词 定语后置的标志 作动词 到 往 如 吾欲之南海 其 课文中出现17次 用法如下 作代词 有四种情况 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 固先乎吾 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 翻译 为 他 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 那些 古之圣人 其出人也远矣 复指 作主语 他们 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兼语 他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作定语 他们的 作语气副词 有两种情况 圣人之所以为圣 其皆出于此乎 表猜测 大概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表感叹 多么 6 指出下列句式的类型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 也 表判断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也 表判断 不拘于时 学于时 第一个介词 于 表被动 第二个介词 于 介宾 短语后置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之 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而耻学于师 介宾短语后置句 师不必贤于弟子 介宾短语后置句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之 省略句 人 爱其子 择师而教之 省略句 人 问之 士大夫 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 省略句 士大夫 则群居而笑之 省略句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固定格式 庸 乎 表示反问 意思 是 难道 吗 三 初读课文 概括各段的内容 第一段 阐述从师的道理 第二段 评述当时不从师的不良风气 第三段 以圣人为例 进一步阐述师道 师生关系 第四段 交代写作缘由 四 学生找出文中能表明中心论点的句子 使用自己的话概 括中心论点 1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 讲授学业 解答 疑难问题的 这两句是论述教师的作用 说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这是构成中心论点 的一项重要内容 2 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的地方 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无论地位高低 无论年纪大小 道理存在的地方 就是老师存在的 地方 这一句论述了择师的态度和标准 意思是说 从师是为了学道 应 不论其地位高低和年纪大小 这是构成中心论点的另一项的重要内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人应该从师学习 从师是为了学道 应不论其地位 的高低和年纪大小 五 找出与课文中心论点的密切关系的句子 分论点 并 解释说明 1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这一句是从反面证明中心论点 人应该从师学习 2 圣人无常师 这一句包含着广泛学习的意思 世上学问门类众多 人总是各有所 长短 要想得到广泛的知识 就要向许多内行的人学习 体现了以有道 者为师的观点 从正面证明中心论点 3 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 是而已 这一句是进一步澄清从师学习的目的 阐明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扫除从师学习的障碍 这是对中心论点的深入阐述 合作探究 六 内容探究 1 分析第1段 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第一层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 指两汉以前 学者 指学习的人 不同于今天所说有专门学问 的人 作者要以 古之学者 为榜样来宣扬师道 所以文章一开始就把它 提了出来 必有师 把学者之所以有成就 有专长归结为从师的结 果 这句不仅起到点题作用 而且笼罩了全文 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 范围 成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二层 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 传道 受业 解惑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句中的 所以 是两个单音 词 所 具有代词性质 以 是介词 构成 以所 介宾短语 但习惯上 这两个字倒置着用 所 指代 老师 译为 他 以 译为 靠 全句 译为 老师 是靠他来传授道理 教授学业 解释疑难问题的 句中 的 道 包含 仁 义 等具体内容的儒家之道 即儒家的政治 哲 学 伦理 文化 教育等思想观点 业 就是下文的 六艺经 传 惑 就是上述 道 和 业 中的疑难问题 第三层 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 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 第四层 正面提出择师标准 凡先闻道者 都可以为师 前一分句 用排比句 一口气连用八个 吾 字 句中 亦 作假设 关系的连词 如果 讲 后一分句 用反诘句 加强语气 夫庸知其年 之先后生于吾乎 句中 庸 和 乎 表示反诘语气 知 是 管 追究 这句译为 哪管他们的年龄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第五层 归纳上文 提出从师的原则 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 之所存 师之所存 无 作条件关系的连词 无论 讲 所存 名词性所字结构 译为 地方 句中 道之所存 作主语 师之所存 作谓语 全句译为 无论 地位 高低贵贱 无论 年纪 大小 道理存在的地方 就是老师存 在的地方 这里作者表达了不耻下问 能者为师的进步思想 2 分析第2段 思考 1 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说说这一段与第1段是怎样联系 的 中心句是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分论点 第1段正面阐明了从师的重要性 提出了从师的标准 这一段以第 1段为立论根据 批判当时土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从反面论证第1 段所提出的观点 说明从师的必要 2 这段文字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 这段文字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第一层 提出分论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第二层 针对时弊 从三方面对比 剖析 不从师 的症结 今之众人 古之圣人 圣益圣 愚益愚 疑问语气 为子择师 自身耻师 小学而大遗 否定语气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讽刺语气 3 分析第3段 思考 这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作者从哪一角度来论证的 运用 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这一段是正面论证 用历史事例论证第1段中的论点 第一层 提出分论点中心 圣人无常师 此段中心句 第二层 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 作者举出孔子询官于 郯子 访乐于苌弘 学琴于师襄 问礼干老聃的事例并引用孔子的名 言 进一步推出 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 业有专攻 的结论 是对第一段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 的观点的深化 也是对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进一步批判 4 分析第4段 思考 1 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作者赞扬李蟠 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 也是对士大夫们 不从 师 的有力批判 既针砭时弊 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2 这一段与前文有什么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风湿免疫科风湿性疾病诊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教师资格高频难、易错点题及参考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5年广西农业农村厅直属事业单位招聘128人笔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农发行牡丹江市林口县2025秋招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2025年人教版8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专题攻克练习题(详解)
- 2025年反射疗法师大赛理论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监理师考试题目及答案
- 驾校译音考试题及答案
- 农发行娄底市涟源市2025秋招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
- 农发行吕梁市孝义市2025秋招笔试价值观测评题专练及答案
- 先心病介入封堵治疗
- 全国各大媒体的报料热线电话号码
- 数控heidenhain说明书TNC直接提供两种加工孔模板的循环
- GB/T 42453-2023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通用技术要求
- JJG 860-2015压力传感器(静态)
- GB/T 22231-2008颗粒物粒度分布/纤维长度和直径分布
- GB/T 18253-2000钢及钢产品检验文件的类型
- GB 500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 液化气站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与奖惩记录
- 高中生励志奋斗与梦想课件
- 《中职地理》配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