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父母的唠叨 -.doc_第1页
怎样看待父母的唠叨 -.doc_第2页
怎样看待父母的唠叨 -.doc_第3页
怎样看待父母的唠叨 -.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怎样看待父母的唠叨(二稿)高照实验学校 朱建琴【活动构思】很多人做了父母后管不住自己的嘴,老是喜欢对着自己的孩子唠唠叨叨。孩子慢慢长大,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有一种强烈追求自主的欲望。当强烈的独立意识与父母充满关爱的唠叨发生冲撞时,他们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长大了,有时心里明知父母的唠叨是为了自己好,也会反感,觉得父母麻烦多事,甚至和父母产生摩擦,破坏亲子关系。通过本次辅导活动,让学生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共同探讨、积极应对唠叨的好办法,这也是本次辅导的主要目的。【活动目标】1.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父母唠叨的原因,理解父母培养自己的良苦用心。2. 能从父母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学会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活动准备】课件、辅助工具【教学过程】热身活动:你帮我来梳梳头同学两个一组,面对面站着,模仿梳头、扣纽扣,为体会父母的付出做铺垫。一、 日常问题是个大问题【团体进入角色A】出示:世界第一难题婆媳关系,世界第二大难题:作业和唠叨1、师问:同学们,你们当中有哪些同学能主动把自己的作业给爸爸妈妈看呢?2、学生:交流。(你不能、我要你、你必须)3、师评价:大家的这些表现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你们长大了,都希望自己能独立去做自己的事情。(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排除紧张情绪,创设一种开放、安全、温暖的氛围。)二、衣食住行是一份大爱【团体进入角色B】回忆刚才的热身活动1、师:同学们,爸爸妈妈也在盼着你们健康快乐地长大,在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为你们做了很多很多,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他们关爱的点点滴滴。2、生:交流。(回忆起生活中一幕幕感人的细节,重温那份感动,感知父母的不易,为以下环节作铺垫。)3、师:总结:同学们都是会关心爸爸妈妈的孩子,能理解父母工作的忙碌,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关爱。三、父母唠唠叨叨大有文章【团体转换角色A】爸爸妈妈有那么多的烦心事,有时看到我们达不到他们的要求,难免会显得着急,有时就会不停地唠叨。你有这样的经历吗?1、请学生表演小品放学回家后(第一篇)。【剧本演绎角色扮演内容信封中】剧本内容:(阿亮放学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不久妈妈回来了。) “阿亮,在干什么呢?写完作业没有”妈妈一边换拖鞋一边问道。“一会儿再写吧。”阿亮“快写作业去,快去呀!”(妈妈话音刚落,爸爸也回来了。)爸爸还没放好提包忙问:“亮亮,今天表现怎么样?还有”爸爸还没问完。亮亮就已经不耐烦了,没好气地说:“不怎么样,还不是老样子。”说完就看他的电视。这时,爸爸瞪着眼睛4、讨论:阿亮为什么会烦恼呢?5、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还会什么时候在你耳边唠叨?他们往往喜欢说什么呢?(学生举手发言) 6、实话实说: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听了爸爸妈妈的唠叨后,心里是一种什么感觉?(设计意图:让孩子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7、我们再来听听爸爸妈妈的心里话,他们为什么总是要唠叨我们?当我们不听或嫌烦时,爸爸妈妈心里又是什么感受呢?四、解决唠叨问题是大学问【团体转换角色B】叨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当自己的想法、做法与父母长辈的愿望不一致时,你是怎么做的?1、出示四种爸爸妈妈唠叨的情景。2、学生充分交流。3、教师适时点拨小结方法:(1)安静聆听法, (2)转移注意力法, (3)自我讽刺法, (4)解释说明法,(5)写信表达法,(6)撒娇做鬼脸法。头脑风暴:怎样对待父母当然唠叨4、看小品表演放学回家后(第二篇)【剧本演绎角色扮演内容信封中】剧本内容:(阿亮放学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不久,妈妈回来了,妈妈进门就问:“亮亮,写完作业了吗?”“妈妈,看一会儿电视就去写,放心吧!”亮亮笑眯眯地帮妈妈拿拖鞋。妈妈笑了笑,就做饭去了。亮亮刚要坐下来,这时,爸爸也回来了,刚进门就问:“亮亮,今天表现怎么样?”亮亮调皮地一笑:“还好,老爸,我这个儿子不会给你丢脸的。”说完又继续看电视。“亮亮,今天的日记准备写什么内容”爸爸又问了许多问题,亮亮没有发火,只是静静地听着思考讨论:亮亮是怎样对等长辈的叨唠的?(让学生用前面出示的方法来解答。)五、集体的力量是一种大力量(头脑风暴) 以后我们会怎样对待父母的唠叨(写在纸片上)爱心树六、唠叨课程大结局:播放父亲的MV:教师结语:同学们,老师还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呢,有一位教授已经60多岁了。门外寒风凛冽,教授要出门去作报告。他那80多岁的母亲,年迈多病,在病床上,发出断断续续的、低沉的声音:“儿啊,多穿点衣服吧”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再大也仍旧是孩子,我们就像父母心中的风筝,永远让他们牵挂。很多人长大以后对父母曾令人心烦的唠叨又有了这样的感受:唠叨是浓浓的关爱;唠叨是温暖的呵护;唠叨是母爱的重叠;唠叨是父爱的附加。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听不进父母的唠叨,有自己的想法,这很正常,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