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七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七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七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七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第一学时)教学目标:1 熟读全文,了解纪念碑“雄伟”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2 划分结构,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导入:同学们,当我们打开本册课本的扉页时,首先看到了什么?这彩照给了你什么感觉?这座矗立于天安门广场南端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近百年来为我国的独立、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兴建的。这座雄伟的建筑于1952年8月动工,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作者周定舫在纪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最早刊登在1958年4月23日的人民日报上,后收入散文、特写集北京在前进一书。该文向全国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活动一:走进文本,整体感知1学生速读课文,积累课文中重要的词语词解。 (自读圈画小组交流用小黑板展示关键内容小组间互补学习)2说明文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一篇 说明文,文章正标题表明作者要 ,揭示了全文的主题;副标题点明了全文的 ,它的特征是 、 、 。(自主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3 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朗读开头和结尾两段,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和结构上的作用。(全班齐读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活动二:梳理思路及说明顺序,走近纪念碑1 浏览课文,根据给出的提纲划分课文结构。(自主思考写出段落序号小组交流发言)第一部分( ):说明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纪念碑的总体特征。第二部分( ):具体介绍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碑的构造、题字、碑文以及十幅浮雕。第一层( ):描绘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说明兴建经过和重大意义。第二层( ):介绍纪念碑的题词和碑文、结构和造型,以及概述碑座四周的浮雕。第三层( ):具体介绍10幅浮雕。第三部分( ):抒写瞻仰后的深切感受。2本文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空间顺序为辅。(快速浏览,圈点勾画小组交流板演关键词)(1)在文中标明作者的行踪路线并简要归纳。如:未进入广场越过广场(2)介绍纪念碑时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具体是:台阶平台(碑身四周) 可归纳为:先 后 ,先 后 ,先 后 。(3)介绍大碑座的10幅浮雕,以 顺序和 顺序相结合。活动三:朗读纪念碑的题词和碑文,体会其作用?自定形式朗读小组交流讨论汇报展示,朗读背诵碑文。结语:本节课随着作者的脚步,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徐徐走近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座巍峨、宏伟、庄严的建筑。它是历史的见证,它也是中华民族情感的凝聚。个性调整组内其余人员将重点字词摘录在学习手册上。教学后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第二学时)教学目标:1学习说明文语言的特点。2探究10幅浮雕,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自己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活动一: 检查复习,听写词语,抽背碑文。活动二:走近浮雕,走近那段不平凡的岁月1 作者介绍浮雕时一般是交代事件(包括时间),再现画面,揭示画面表现的意义,但方法有所变化。各小组自选一幅浮雕进行介绍,简要说明浮雕的主要内容。(注意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分析)(自选确定画面小组交流发言全班展示)2作者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十幅浮雕的内容?(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全班展示)小结:作者介绍10幅浮雕的方法不同。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如“销毁鸦片烟”、“武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有的从革命斗争的历史意义谈起(如“金田起义”、五四爱国运动”)有的从历史历史事件的经过介绍谈起(如“五卅运动”、“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变化多姿,避免了行文的呆板。看完了浮雕,我们再来看下说明文的语言。活动三:揣摩品味,感受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特点 (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全班展示)1为了准确说明纪念碑的高度,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打比方等。)2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不用“落成”,而用“建成”“造好”;不用“瞻仰”而用“参观”,行不行?3本文以说明为主,兼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找出几个例子来,体会文中记叙的作用。活动四:话说英雄,个性表达有人说英雄从来都没有固定的含义,国家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的是英雄,面对险情义无反顾的是英雄,为国家、为他人默默奉献自己微薄之力的也是英雄。在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涌现出了一批批英雄,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丰富而诠释了“英雄”一词的内涵。也因为有了他们,中华民族前进的乐章才更加荡气回肠。假如汶川抗震英雄纪念碑落成后,请你拟写一段碑文。(自主拟写组内交流全班展示)课堂反馈1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用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抓住特征以说明为主有机插入叙述;以瞻仰者 顺序为主, 顺序为辅,兼以逻辑顺序。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具体而全面的介绍,热情赞颂了革命先烈 革命精神,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 。2说明顺序一般分为 、 、 。本文中作者介绍纪念碑主要采用了 顺序,在介绍浮雕时采用了 顺序和 顺序相结合的方法,使文章写得有条不紊。个性调整明确各组任务。教学后记: 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第一学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2学习按空间顺序说明中山陵的布局。学习过程:课前熟读课文,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在学习手册上积累重要词语。导入:认识孙中山,交流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及思想。出示孙中山的图片,问:认识这个人吗?(学生介绍孙中山的生平、思想及贡献。)孙中山(1866-1925)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广东香山(中山)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的思想:民主博爱、天下为公孙中山的贡献:领导中国革命对于孙中山这样举世景仰的伟大的革命家,他逝世后,如果请你设计他的陵墓,你认为,将他葬于什么样的地方、建造怎样的陵墓比较合适?(学生讨论、发言、交流)出示一组紫金山、中山陵的图片给学生欣赏。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笔墨,去瞻仰巍巍中山陵。活动一:浏览课文,初步把握内容说明文明学习的“十五字”方法:明对象、抓特征、理顺序、找方法、品语言。本文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朗读文章,完成下列空格:明对象 ;抓特征 ;理顺序 ;找方法 ;品语言 。(自由朗读自主填空小组交流汇报展示)2结合课文611段,填写“探究练习二”的平面示意图,并归纳说明顺序。(小组内阅读填表小组代表尝试解说图表抽组展示)3 假如你是导游,请从文中筛选相关信息,任选上面的一处旅游景点拟写导游词。(自主阅读并拟写小组交流汇报展示)活动二:紧扣文眼,理解“巍巍”的含义仔细阅读课文,文章哪些地方显示了中山陵“巍巍”这一特征?如何理解“巍巍”二字的含义?(自选下列提示的任一角度,组内思考交流全班汇报补充)从地理位置的选择,理解中山陵的“巍巍”从设计方案的择优,理解中山陵的“巍巍”从总体规划及周围环境的特点,理解中山陵的“巍巍”用具体的数字说明中山陵的“巍巍”用一些建筑直接表现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和伟大形象。个性调整教学后记: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第二学时)教学目标:1结合有关数字说明和描写的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洁和生动;2通过课文的学习,加深对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的了解,从“巍巍”的中山陵中感受到他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不朽,继续培养自己对革命者的崇敬和缅怀之情。活动一:揣摩赏析,体会语言特色 知识链接:一篇优秀的说明文语言通常有两大特点:一是准确简洁;二是生动形象。根据这两种语言特色,说明文的说明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平实说明;一是生动说明。平实说明就是用一些平淡朴实的语言进行说明,而生动说明就是用一些形象优美的语言对事物进行描写,也是为了更好的说明事物。过渡语:本文语言准确、简明。表现在大量运用确凿的数字进行说明;充分运用限制词、修饰语。本文虽然是一篇介绍中山陵的说明文,但是语言生动优美,请你找出这样的句子,朗读它,并在句子旁写好批注。1请以第9段为例,读一读,圈点勾画,体会如何将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相结合的。除此处外,还有吗?(各自朗读交流,找出平实或生动之笔在朗读中品味描写的精彩之处感受精彩描写的作用)2.本文语言的准确,除了大量运用确凿的数字,还体现在充分运用限制词、修饰语。如:“长约7千米”“浩荡的大江之滨”“显得分外雄伟高大”等等,你还能列举吗?活动二:品味情感,感悟人格魅力1写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与写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营造中山陵的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自主思考小组交流,板演关键词全班展示,相互补充)2自选喜欢的段落,朗读体验,激发内心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 课外俱乐部孙中山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便要奋斗。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待明日。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个性调整教学后记: 凡尔赛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多种说明方法结合使用的写法。2揣摩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3感受凡尔赛宫这颗“人类艺术宝库中灿烂的明珠”的独特魅力,感受人类的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导入新课:凡尔赛宫,是世界驰名的法国王宫,被誉为“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我们虽不能一睹风采,大饱眼福。但我们可以跟随吉祖英的笔迹,去欣赏、想像凡尔赛宫的美妙。活动一:自读热身,预习检测1给下列划线内容注音或写字。摒弃 镶嵌 静谧 恬静 参天 轶事 加冕心旷神y 波光lnln 气势pngb 络绎不绝2谈谈你所了解的凡尔赛宫。提示:从凡尔赛宫的建筑时间、建筑特色、政治、历史、旅游等任一方面介绍均可。 过渡语:刚刚我们看到了不凡的凡尔赛宫,但是也留下不少疑问,现在请同学们自己研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活动二:自读比拼,问题探究以“十五字”学习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内可朗读,可默读,可轮读自主探究以下问题,可查找、勾画、批注组内交流补充,选题汇报班级交流,相互补充1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说明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的?一是二是三是四是2、本文在介绍凡尔赛宫时,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3、试从文中找出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是什么?(提示:摹状貌生动说明,增强文章的文学性。试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品读)4、本文在介绍凡尔赛宫的修建情况时,插入了一段历史轶事,有何作用?5、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反馈。6、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和同桌进行交流。(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活动三:随堂演练重点研讨文中第1-3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自主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第1段交代了凡尔赛宫的_,并用_ 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凡尔赛宫的艺术价值。 第2段先交代了凡尔赛宫修建和竣工的时间,接着用_的方法说明了_,从中可以看出凡尔赛宫分为_和_两大部分。 说明凡尔赛宫的宫殿建筑,布局严密、协调的具体内容是 。 第3段用_和_的说明方法,这一段具体说明了凡尔赛宫的_。 知识博览 世界十大著名宫殿1.白宫 美国总统官邸,在首都华盛顿,是一座白色的二层楼房。后成为美国政府的代称。2.白金汉宫 英国王宫,在英国伦敦。3.克里姆林宫 在俄罗斯莫斯科市中心,现亦作为俄罗斯政府的代称。4.凡尔赛宫 法国封建时的帝王的行宫,在巴黎市西南凡尔赛城。5.故宫 是明、清两朝最大的皇家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场所。现辟为国家级博物馆供中外游客参观游览。其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布达拉宫 在中国西藏拉萨的红山之巅,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宫堡式古建筑群。7.托普卡普皇宫 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金角湾及马尔马拉海的交汇点上,是从15世纪到19世纪奥斯曼帝国的中心。8.贝勒伊宫 伊斯坦布尔的著名宫殿。9.莱尼姆宫 位于英国的牛津郡。今天这座杰出的宫殿建筑已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单。10.卢浮宫 1981年,法国政府对这座精美的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从此卢浮宫成了专业博物馆。值得一提的是卢浮宫正门入口处有一个透明金字塔建筑,它的设计者就是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个性调整教学后记:短文两篇预习设计一、教学目标1熟读并翻译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词义及文言虚词的用法。2体会文章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的写法。3了解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二、黄鹤楼简介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丽。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而崔颢的黄鹤楼诗,一直被认为是千古佳作,很多人都能背育。因这首诗,使很多人产生了对黄鹤楼的怀念,当黄鹤新楼落成之后,它的丰姿令人振奋,是很自然的事。关于黄鹤楼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炜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炜,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崔颢的诗与此有关。三、预习设计(独立完成以下任务)1熟读短文两篇,注意字音和句读。 将两则短文中难读、难写的字词整理在下面,并查阅字典给难读的字词注上拼音。(不少于10个) 把你认为朗读有难度或需要着重注意朗读停顿的句子整理在下面,并用“/”划分朗读停顿。(不少于4句) 2借助注解等资料弄懂课文中字词句的意思并能顺畅地翻译全文大意(尽量字字落实),把预习的成果写在下面供上课交流。 解释加点的字词。城西南隅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遂以名楼 耸构巍峨 高标 上倚河汉 重檐翼馆 四闼霞敞 坐窥井邑 瓜洲步 富人于五所园 非显者刺 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 缘坡 后厅临大池 以实奇 奇峰绝壑 槛外 灌木蒙丛 颓然碧窈诸园亭 俱以假山显 可无憾矣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 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3你在预习时还有哪些疑惑或困难?写下来与小组成员讨论。 个性调整教学后记:黄鹤楼教学设计(第一学时)一、 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重点的实虚词。2体会作者对黄鹤楼的多角度描写。二、学习过程导入:历史上人们将修修建在湖北武昌的黄鹤楼,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和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因有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声名益显,岳阳楼也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更为人所知。惟有黄鹤楼,它名扬四海,主要由于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黄鹤楼诗和李白等诗人有关黄鹤楼的吟咏,并非因为一篇文章而名闻遐迩。有关黄鹤楼的文章,过去是不是没有人写过呢?事实并非如此,唐人阎伯理写的这篇黄鹤楼记就是现存最早的一篇一千多年前的关于黄鹤楼的碑记。首先,我们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活动1:小组交流预习设计1,各组自选一名同学在小黑板上展示该篇课文难写难读字词并能配以适当的讲解,各人补充笔记各组将难以断准确的句子写在小黑板上,小组间互动解决,没有定论的提交班级讨论自由展示:凡是愿意朗读课文的同学起立齐声朗读课文。 活动2:小组交流预习题2中关于黄鹤楼一文的内容各小组分工展示重点字词及句子翻译(脱稿展示)自主口头翻译课文小组内互动,以提问形式巩固记忆小组间随机提问重点字词句的解释。 活动3:思考下列问题:(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全班展示组间补充修改)1黄鹤楼有何特征?你是从文中哪些词看出的?2作者写黄鹤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有何作用?3有人认为重修可以使具有文化内涵的古代建筑焕发出新的生机,而有人却又认为这样会破坏原来的建筑风格和建筑美感,你认为呢?活动4:黄鹤楼语言优美精练,多用对偶,请从文中找出两例,并再写出有关黄鹤楼的诗文名句。活动5:课堂检测。(独立完成组内互阅当堂订正与记忆)1填空。黄鹤楼与 、 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有 之称。短文用了 、 的修辞手法,突出黄鹤楼 特点,抒发了作者 的 感情。2说说下列加点的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城西南隅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遂以名楼 重檐翼馆 上倚河汉 坐窥井邑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4句式强调:省略句 遂以( )名楼。判断句 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