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讲义(ppt 71页).ppt_第1页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讲义(ppt 71页).ppt_第2页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讲义(ppt 71页).ppt_第3页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讲义(ppt 71页).ppt_第4页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讲义(ppt 71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 3 1 itt06 1 第六讲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2020 3 1 itt06 2 前言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影响关系 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影响关系 东亚经济的崛起 印证了国际贸易对于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 最近30年来尤其是入世后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与国际贸易的急速扩大之间 又似乎在诉说着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贡献甚巨 本章主要将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作为主要的考察对象 2020 3 1 itt06 3 第六讲知识框架树 2020 3 1 itt06 4 6 1经济增长与PPF曲线的变动 PPF曲线反映的是特定技术下的资源禀赋约束情况 反过来说 PPF曲线反映的是特定资源约束条件下的技术约束情况 经济增长是资源禀赋扩张或者是技术水平提升导致的经济产出增加的现象 增长是资源禀赋的约束放松 或者是技术约束放松的结果 约束放松的结果体现在PPF曲线向外扩张上 2020 3 1 itt06 5 经济增长与PPF曲线的向外扩张 假定中国是一个劳动充裕的国家 按照H O定理 中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X 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Y 图6 1中横轴表示劳动密集型产品X的产出量 纵轴表示资本密集型产品Y的产出量 经济增长前 生产可能性曲线位于PPF0的位置 经济增长后 PPF曲线向外扩张 包括扩张到PPF1 PPF2 PPF3三种情形 2020 3 1 itt06 6 增长的种类 平衡式增长与非平衡式增长 第一种类型的经济增长 导致了两种产品等比例地得到了扩张这种增长为平衡型经济增长 Y 0 2020 3 1 itt06 7 增长的种类 平衡式增长与非平衡式增长 第二种类型的经济增长 导致了两种产品的产出都扩大 但是出口型产品X的扩大更加明显这种经济增长称为出口偏向型经济增长 2020 3 1 itt06 8 增长的种类 平衡式增长与非平衡式增长 第三种类型的增长 也导致了两种产品的产出都得到扩张 但是进口竞争型产品Y的扩张更加明显这种经济增长称为进口竞争偏向型经济增长 后两种偏向型的经济增长 又统称为非平衡经济增长 2020 3 1 itt06 9 增长的源泉 经济增长有两种源泉 一种要素禀赋的增长 另一种是技术进步 平衡型经济增长 要么是劳动和资本这两种要素等比例增长带来的 要么是这两种要素的使用技术出现同等程度的提升带来的 2020 3 1 itt06 10 增长的源泉 出口偏向型经济增长 表现为出口产品的产出扩张更大 要么是出口产品密集使用的劳动的增长较非密集使用要素资本的增长更大 包括前者增长而后者完全没有增长 所致 要么是劳动的使用技术比资本的使用技术进步更大所致 进口竞争偏向型经济增长 表现为进口竞争性产品增长更大 则要么是资本要素量的增长大于劳动要素量的增长导致 要么是资本的技术进步较之于劳动的技术进步更大导致 2020 3 1 itt06 11 技术进步的类型 技术进步划分为两种类型 如果劳动的技术进步非常迅速 导致出现劳动替代资本现象的出现 这种技术进步称为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如果资本的技术进步非常明显 导致资本替代劳动现象的出现 这种技术进步称为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如果资本和劳动的技术进步同样大 称为中性技术进步 图中各增长后曲线分别代表那一种技术进步 2020 3 1 itt06 12 6 2罗勃津斯基定理 理论表述 理论表述 在产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 某种要素的禀赋量增加 将导致密集使用该种要素进行生产的产品的产出增加 却导致非密集使用这种要素进行生产的产品的产出减少 在使用两种生产要素生产两种产品的模型中 罗勃津斯基定理反映了特定要素的禀赋变动对两种产品产出的不同影响 2020 3 1 itt06 13 罗勃津斯基定理的几何演绎 1 图6 2横轴表示劳动密集型产品X的产出量X 纵轴表示资本密集型产品Y的产出量Y图中的Pr曲线表示X产品的相对价格PX PY 要素增加前 最优生产点是E点 对应X Y的产出分别为X0和Y0 2020 3 1 itt06 14 罗勃津斯基定理的几何演绎 2 首先考虑出口产品所密集使用的要素劳动增加 而资本没有增加时候的情况 当劳动增加时 由于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所以PPF曲线如图中所示由原来的PPF0向PPF1扩张 图中两条相对价格曲线斜率相同 表示要素增加前后产品的相对价格不变 PPF1曲线与相对价格曲线相切于A点 该点就是劳动增加后的最优生产点 A点与E点对照 劳动密集型产品X的产出大幅增加 而资本密集型产品Y的产出出现下降 2020 3 1 itt06 15 罗勃津斯基定理的几何演绎 3 当资本增加时 导致PPF曲线由原来的PPF0向PPF2扩张 PPF2曲线与相对价格曲线相切于B点 该点是资本增加后的最优生产点B点与E点对照 资本密集型产品Y的产出出现了大幅增加 而劳动密集型产品X的产出出现下降 2020 3 1 itt06 16 罗勃津斯基定理的逻辑解析 1A 劳动增加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增加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为何资本密集型产品会减少 2020 3 1 itt06 17 罗勃津斯基定理的逻辑解析 1B 主要产生于PPF曲线的隐形假定 所有的要素全部充分就业 劳动增加以前 劳动和资本都被充分雇用 劳动增加后 按照所有要素都必须充分就业的假定 增加部分的劳动必须全部被使用掉 2020 3 1 itt06 18 罗勃津斯基定理的逻辑解析 2 一个自然的解决办法是增加能够大量使用劳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X的生产 X的生产是两种要素劳动和资本的联合生产 必须有资本和新增的劳动配套才可以使用 但是 这个时候所有的资本都已经被使用要么用到了X的生产上 要么用到了Y的生产上 唯一的办法 就是减少Y的生产 从而腾出必要的资本 来与新增的劳动配套使用 2020 3 1 itt06 19 罗勃津斯基定理的逻辑解析 3 虽然减少Y的生产在腾出资本的同时也会同时释放出劳动 但是由于其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资本的释放速度会快于劳动的释放速度 只要合理地调整 最终可以利用释放出来的资本和释放出来的劳动与新增的劳动组成恰到好处的搭配 可以使得要素劳动增加后 资本和劳动这两种要素都被充分雇用 正是这种腾出资本的要素搭配使用方法调整 导致了资本密集型产品Y的产出的减少 2020 3 1 itt06 20 罗勃津斯基定理逻辑解析图 2020 3 1 itt06 21 6 3资本积累 技术进步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一个国家的不断的要素积累和持续的技术进步会导致经济增长和相应的社会产出能力的不断扩张 反过来 经济增长会加速要素禀赋积累和技术进步 二者相互促进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国家就进入一个稳定增长和发展的轨道 尤其是资本这种非天然资源性要素禀赋 会在经济增长中不断得到积累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越来越大 2020 3 1 itt06 22 技术进步的另一种视角 技术本身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投入要素 技术积累类似资本积累一样 技术进步可以看成技术这种投入要素的累积过程 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以后 技术进步的贡献将变成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要素积累与经济增长的相互良性互动 将主要体现在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 现实中 有相当多的技术进步主要的表现方式是物化在资本上的高效新资本 或者是物化在人身上的人力资本 2020 3 1 itt06 23 学习重点与主要模型假定 本节主要考察资本积累及其引致的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尤其重点关注一个小经济体在这种经济增长中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假定消费者偏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商品的相对价格是外生的 经济体较小 增长导致的供给和需求的变动 都不至于会影响到商品的世界价格 2020 3 1 itt06 24 资本积累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几何解析 1A 图6 3横轴表示劳动密集型产品X的数量X 纵轴表示资本密集型产品Y的数量Y 分析时期包括三个时期 启动期t0 增长一期t1和增长二期t2分别相当于现实中台湾的1970年代 1980年代和1990年代 2020 3 1 itt06 25 资本积累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几何解析 1B 图中有三条斜率一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X的相对价格曲线Pr 表示在三个时期相对价格没有发生变化 PPF0 PPF1 PPF2分别表示t0 t1 t2三个时期的相应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2020 3 1 itt06 26 资本积累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几何解析 2 在1970年代 台湾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充裕型经济体 图中的PPF0曲线偏向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在相对价格曲线为Pr0的时候 社会最优生产点和最优消费点分别为A点和B点 相应的贸易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ABC 表示台湾出口X产品相当于AC的长度 进口Y产品相当于BC的高度 由于台湾的充裕要素是劳动 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符合要素禀赋理论 2020 3 1 itt06 27 资本积累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几何解析 3 到了1980年代 台湾历经1970年代的资本积累 出现了迅猛的经济增长 而且增长是偏向于资本密集型产品Y 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性地扩张到图中的PPF1 贸易三角形变成了图中的直角三角形EFG 表示台湾依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X 数量等于EG的长度 进口Y的数量等于FG 2020 3 1 itt06 28 资本积累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几何解析 4 与上一期比较 台湾的出口和进口商品的种类没发生变化 贸易分工方向没有发生改变 贸易量上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出口的X的数量比之于之前出现了下降 EG稍短于AC 进口的Y也出现了一定的下降 随着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过程中资本的积累 经济增长 但是比较优势依然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2020 3 1 itt06 29 资本积累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几何解析 5 到了1990年代 历经前2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 台湾的资本积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进一步的经济扩张 增长愈加偏向于资本密集型产品Y的方向 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曲线偏向性地扩张到图中的PPF2 2020 3 1 itt06 30 资本积累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几何解析 6 贸易三角形变成了图中的直角三角形HJK 表示台湾的进出口贸易格局发生了质的变化 出口的不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 数量等于JK的长度 进口变成了劳动密集型产品X 数量等于HK的长度 2020 3 1 itt06 31 资本积累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几何解析 7 与上一期比较 台湾的出口和进口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贸易分工方向出现逆转 长期的资本积累 终于导致台湾的要素禀赋出现逆转 资本取代劳动成为了充裕要素 最终导致了台湾的比较优势由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变到资本密集型产品 2020 3 1 itt06 32 6 4恶化性经济增长及其成因 恶化性经济增长 immiserizinggrowth 指导致社会福利下降的经济增长 其产生的原因与 谷贱伤农 所縕含的道理并无二致 恶化性增长仅仅是 谷贱伤农 的国际版本而已 2020 3 1 itt06 33 恶化性经济增长 几何解析 1 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分析对象是一个大国 充裕要素是劳动 再假定增长由充裕要素劳动的增加引起 增长前后 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而且偏好不发生改变 2020 3 1 itt06 34 恶化性经济增长 几何解析 2 增长前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PPF0 商品X的国际相对价格曲线由Pr0表示 无差异曲线成图中U0的形状 相对价格为统一的国际相对价格 最优生产点为A点 最优消费点为B点 2020 3 1 itt06 35 恶化性经济增长 几何解析 2 贸易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ABC 国家出口X的量等于AC的长度 焦点是出口 国家能够达到的社会福利水平是与相对价格曲线相切的无差异曲线U0所表示的效用水平U0 2020 3 1 itt06 36 恶化性经济增长 几何解析 3 增长由劳动的增加引致 增长后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更加偏向劳动密集型产品X 如图中的PPF1所示 大国出口商品X的数量的世界占比很高 增长后的大量出口 导致了商品X的价格大幅下跌 国际相对价格曲线变得更加平坦 如图中的所示 偏好没有改变 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就不会发生改变 2020 3 1 itt06 37 恶化性经济增长 几何解析 4 增长后最优生产点为E点 最优消费点为F点 贸易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EFG 表示国家出口X的量等于EG的长度 国家能够达到的社会福利水平是与相对价格曲线相切的无差异曲线U1所表示的效用水平U1 与增长前比较 国家的福利水平非但没有提高 反而是大幅降低了 EG远大于AC 2020 3 1 itt06 38 恶化性经济增长的逻辑解析 开放经济条件下 经济增长带来两个效应产出效应贸易条件效应产出效应指产品的产出量增加对福利水平的影响 导致福利增加贸易条件效应指产出增加后出口增加或者进口减少对福利的影响 可正可负增长发生在大国的出口部门 福利影响为负增长的福利效应由两个效应综合决定 一旦负的贸易条件效应大于正的产出效应 则导致总体福利水平下降 就表现为恶化性增长 2020 3 1 itt06 39 大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几何解析 1 图6 5使用了提供曲线模型 能够非常明了地反映贸易条件的变化 图中OA0 OA1分别表示经济增长前后A国的提供曲线 OB0表示B国的关于Y的提供曲线 增长后 由于A国生产了更多的X产品 在 物以稀为贵 物变滥则贱 的影响下 A国必定愿意以更多的X去交换同等量的Y 所以图中A国的提供曲线由OA0右移至OA1 2020 3 1 itt06 40 大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几何解析 2 增长前后贸易的均衡点分别是E0点和E1点 对应的相对价格分别为Pr0和Pr1 相对价格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 明显的贸易条件效应恶化是导致恶化型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 2020 3 1 itt06 41 出现恶化性经济增长的条件 恶化性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理论性的 实际中出现的几率非常小 出现恶化性经济增长 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 对象国一定是一个大国 2 增长发生在出口部门 3 出口产品的外国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 4 出口国的出口主要依赖对象中的出口商品 2020 3 1 itt06 42 恶化性增长条件解析 对国际市场价格有影响的国家称为贸易上的大国 否则称为小国 只有大国的情况下 经济增长导致的某个产业的出口或者进口才有可能影响到国际价格 从而影响到贸易条件 进而才影响到国家的社会福利 只有增长发生在出口产业部门才有可能导致负的贸易条件效应 出口产品在海外市场上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的时候 出口的大量增加 才会导致出口产品的大幅下降 进而形成较为明显的贸易条件效应 当一个国家的出口主要依赖少数或者单一的出口产品时 该种产品的出口对这个国家的社会福利的影响才会足够大 以至于导致社会福利整体的负增长 2020 3 1 itt06 43 6 5进口替代型发展战略与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 经济增长是经济运行的主要目标之一 对于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至上命题 开放经济前提下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 以进口替代型发展战略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最为典型 2020 3 1 itt06 44 6 5 1进口替代型发展战略 现象与本质 进口替代型发展战略是指发展中国家通过各种国内市场保护的措施 支持国内的工业产业部门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建立起来并生产 利用国产的工业产品替代进口的工业产品 以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目标的发展战略 实行的措施通常包括 较高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外汇管制本币的人为高估 2020 3 1 itt06 45 进口替代战略 小国案例 1 考虑一个小国不如说1980年代的菲律宾 小国的出口和进口都不会对国际价格产生影响 一个劳动充裕的国家生产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X进口部分资本密集型产品Y 部分自产 假定征收的关税被完全浪费掉 不存在税收返还国民的情形 此假定单纯只是为了问题的简单化不妨考虑为该国将征税收入用于无偿援助其他国家 2020 3 1 itt06 46 进口替代战略 小国案例 2 图6 6中的PPF0表示经济增长前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Pr1表示劳动密集型产品X的国际相对价格 增长前 实行完全自由的国际贸易 国内的相对价格曲线与国际接轨 由同一条曲线表示 2020 3 1 itt06 47 进口替代战略 小国案例 3 如果菲律宾推行进口替代 对进口产品Y实施了比较高的关税 则势必导致国内市场上进口竞争产品的价格攀升 PY上升 出口产品X的价格由国际市场决定的情况下 不会发生改变 PX不变 国内市场的相对价格将会出现下降 相对价格曲线将会变成图中的直线Pr0的形状 2020 3 1 itt06 48 进口替代战略 小国案例 4 经济增长前 自由贸易时的最优生产点和消费点分别为A点和B点 贸易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ABC 国家能够达到的福利状态为U2 实施高关税后 国家的最优生产点和消费点分别为E点和F点 贸易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EFG 国家能够达到的福利状态为U0 国家的福利水平出现下降 当年主张进口替代的经济学家说 动态的收益最终会覆盖静态损失 2020 3 1 itt06 49 进口替代战略 小国案例 5 经济增长后 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扩张到PPF1 在继续推行进口替代战略的情况下 关税措施依然存在 相对价格曲线维持不变 最优生产点和消费点分别为H点和J点 国家能够达到的福利状态为U1 U1小于U2 增长后的国家福利水平依然没有能够超过增长前自由贸易状态下应该能够到达的水平 2020 3 1 itt06 50 进口替代战略的本质 结果与大国的悲惨的增长的情况惊人地一致 实际上 为了推行进口替代而实施的关税政策 导致了事实上的 本来只有大国才有可能遇到的 贸易条件效应 生产商决策所用的相对价格进口替代战略所引致结果的本质 人为地创造了悲惨的增长 2020 3 1 itt06 51 进口替代战略的本质 自我封闭的政策 导致了资源配置的扭曲 使得按照比较优势原理 本来应该能够配置到出口产业的资源 沿着被扭曲的价格信号被配置到了进口竞争产业 扭曲的资源配置 一来导致静态的福利下降 二来导致增长质量下降 动态的福利增长也不如人意 如果能够迷途知返 于增长后及时放弃进口替代 废弃高企的关税 实行自由贸易 则增长后的社会福利可以达到图中显示的U3 事实上 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 原来实行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纷纷放弃了这种效果不佳的发展战略 转入自由贸易或者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 2020 3 1 itt06 52 6 5 2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 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指一个国家依照本国的比较优势 通过实行自由贸易 不断利用出口自国的比较优势产品积累资本 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发展战略 配套的政策通常与进口替代刚好相反 1 降低贸易壁垒 2 放松或者废除外汇管制 3 低估汇率 4 实施出口补贴等促进出口的产业 贸易政策 2020 3 1 itt06 53 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本质 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基本理论支撑正是6 3节中的经济增长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国家福利状态不断得到提升 而且实现了工业化 成功地实现国家比较优势的转换 1950年代后的日本 1970年代以来的亚洲四小龙和1980年代以来的中国 以及1990年代以来的越南 其实都沿着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道路推进经济的发展 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东亚经济奇迹的背后 正是要素积累和经济增长与比较优势动态转换的具体应用实施结果 2020 3 1 itt06 54 6 6荷兰病与去工业化 荷兰病 theDutchdisease 与去工业化 de industrialization 说的是一回事 它指的是一个国家巨大的新矿藏的发现和开发或者某个非制造业的爆发式增长 在给该国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 带来传统制造业萎缩的现象 通常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发生的 荷兰病名字的由来 与1960年代荷兰发现了北海天然气后该国发生的历史有关 2020 3 1 itt06 55 资源的诅咒 经常有学者把中东 非洲的资源富国与东亚的资源贫国加以对比 然后把结论归结为 资源的诅咒 经济学家萨克斯 J Sacks 的实证研究表明 资源丰富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比资源贫瘠国家的要慢 陈志武教授也持有同样的观点 财富的易得性 慢慢毁灭了国民的创造力 资源贫乏的国家除了勤奋 百分百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别无它途 资源短缺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2020 3 1 itt06 56 荷兰病产生的原因 一般均衡分析 1 荷兰病的产生 其实是罗勃津斯基定理起作用的结果 假定在发现北海油气田之前 荷兰原来出口传统制造业产品X 进口油气产品Y 荷兰是一个小国 对国际价格不存在影响力 生产X需要使用一组资本和劳动的要素组合 生产Y需要使用一组能源和资本的要素组合 2020 3 1 itt06 57 荷兰病产生的原因 一般均衡分析 2 发现油气田前 荷兰是一个资本和劳动组合丰富的国家 所以出口X 生产可能性曲线如图中的PPF0所示 X的国内相对价格与国际相对价格接轨为Pr0 最优生产点为A点 生产X Y分别为XA YA 2020 3 1 itt06 58 荷兰病产生的原因 一般均衡分析 3 油气田发现后进入开发的中前期 由于其带来的巨大财富的贡献 经济得到增长PPF曲线向外扩张到图中的PPF1 偏向于能源密集型产品Y 国际价格依然没有变化 如图中的Pr1 与Pr0斜率相同 最优生产点为B点 对应的X Y的生产量为XB YB 2020 3 1 itt06 59 荷兰病产生的原因 一般均衡分析 4 传统制造业的生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 由原来的XA减少为XB 原来的进口竞争性产品Y则由YA增加到YB 这种产出结构的变化 体现的正是罗勃津斯基定理所揭示的结果 2020 3 1 itt06 60 荷兰病产生的原因 一般均衡分析 5 随着油气田的开发完善 经济增长更加明显 PPF曲线进一步偏向能源产品向外扩张到PPF2 相对价格曲线为Pr2 与原来Pr0的斜率相同 没有出现变化 最终 最优生产点为C 对应X Y的生产量分别为XC YC 2020 3 1 itt06 61 荷兰病产生的原因 一般均衡分析 6 XC远较XA和XB为小 意味着传统的制造业出现了更大规模的萎缩 相反 能源产业的产品Y则大幅度增加到YC 荷兰的出口结构出现颠覆性的局面 从出口传统制造业产品为主 变成出口油气制品为主 罗勃津斯基定理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2020 3 1 itt06 62 荷兰病的根本原因 荷兰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新生能源产业 强力夺取了原来传统制造业部门所使用的资源 在原来已经充分就业的情况下 新生的能源产业所需要的生产要素 只能从原来的制造业部门的减产中腾出来 从而导致了去工业化现象 历史显示 荷兰当年是出口产业出现了萎缩 其他传统产业并非如此 为什么 其他传统产业的表现如此不同 2020 3 1 itt06 63 荷兰病为什么只产生于出口部门 1 房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