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科学的本质与科学价值 第三节.doc_第1页
专题2科学的本质与科学价值 第三节.doc_第2页
专题2科学的本质与科学价值 第三节.doc_第3页
专题2科学的本质与科学价值 第三节.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 联系网站删除专题2 科学的本质与科学价值第三节 科学价值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是科学家和哲学家争论至今的一个话题,在科学与价值关系的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的流派。在西方,直到20世纪70年代,“科学价值中立说”一直是占统治地位的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核灾难和全球性环境以及高科技伦理问题的日益突出,“科学价值中立说”不断遭到质疑,科学负荷价值说逐渐成为普遍的观念。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揭示了科学的实践基础,指出科学作为“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是与人及社会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作用。马克思价值论从实践的观点,从人与科学内在联系的观点,深刻揭示了科学价值的内涵和特征。一、西方的“科学价值中立说”近代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休谟(D.HuMe)严格区分了两类命题:第一类是事实陈述,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第二类是价值陈述,回答的是“该不该”的问题,前者诉诸于理性,后者诉诸于伦理,这两类命题没有内在的联系,第一类命题不能退出第二类命题,反之亦然。如原子核分裂或聚合(裂变或聚变)时可以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可以由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给出,这是一个科学命题,但由此我们并不能得出应不应该使用原子弹或氢弹。休谟认为如果将“事实”与“价值”两者相混淆,必将引起“知识上的混乱”。由休谟论题引发了人们对科学与价值的深入思考,也由此形成了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都占据主导地位的“科学价值中立说”。18世纪德国科学家康德发展了休谟的思想,认为科学是关于事实的认识,本身不包含价值的成分,价值标准只是评价的准则而不是形成理论的方法。20世纪之后,这一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Max Weber)提出了著名的“价值无涉”(ertfreiheit)观,强调经验科学只能告诉人们事实“是”什么,但决不教导人们“应当”怎么样,后者完全取决于人们自己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来选择。从“存在”无法上升为“应当”。因此,关于客观世界的经验知识的科学必须拒绝承担价值判断的任务,从而保持科学认识的客观性和中立性。韦伯认为一名科学工作者,在他表明自己的价值判断之时也就是对事实充分理解的终结之时。20世纪30年代以石里克(M.Schlick)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是关乎事实的,价值是关乎目的的;科学是客观的,价值是主观的;科学是追求真理的,价值是追求功利的;科学是理性的,价值是非理性的;科学是可以进行逻辑分析的,价值是不能进行逻辑分析的,因此,科学与价值是没有任何联系的,完全对立的两极。科学价值中立说主张科学与价值无涉,科学是纯粹求真的事业,科学不带价值倾向的、不带感情因素的了解自然界,科学家要坚持客观性和中立性,要“为科学而科学”,在考虑科学问题时对社会采取超然的态度,科学要与政治、伦理等严格区分,以保持其“纯洁”性。科学价值中立说对科学与价值关系的认识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认知与评价,事实与价值加以必要的区分,对具体科学活动是必须的、有益的。科学在于实事求是地反映对象的客观本质和规律,客观真理性是科学的本质属性,也是科学区别于非科学和伪科学的本质特征之一。只有面向客观事实,立足客观事实,而不是立足于个人的目的、利益、需要、兴趣、情感、尊严、地位、名誉、偏好,以及宗教信仰、阶级立场等,才有可能真正达到这一目标。在科学研究中,弄虚作假、马虎轻率、主观臆测、专横固执、迷信权威、压制创新、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等等,都是要不得的。在具体科学活动中,不清除一些价值因素的“污染”,不排除一些主观性要素的干扰,就不可能获得真理。科学价值中立的观点深深影响了爱因斯坦,他曾说:“一切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是真的或者假的,粗略地说,我们对它的反映是是或者否。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情感的。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有什么目标。”(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然而价值中立说却走向极端,从强调科学自身的客观性走向科学脱离任何社会的绝对独立性。如果接受这种观点,科学家根本不必也不应该过问他们工作的社会后果,这显然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1954年,著名物理学家奥本海默(J.R.Oppen-heiMer)因拒绝参加研制氢弹而受到美国政府的审讯。在法庭上,著名物理学家特勒(E.Teller)曾这样谴责奥本海默:“尽人所知,良心是道德的范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是科学的范畴。对每项科学研究来说,致命的是当学者带着先验的道德、政治或哲学成见参加这项工作。科学和这些概念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就像科学对宗教一样没有兴趣。科学对这个世界是无所谓的。如果学者透过道德的眼睛来看科学思想的话,那么,他不仅作为一个道德主义者,而且首先是作为一个学者,就会犯错误。”实际上,很多科学家都是在道德的支撑下做出伟大的功绩的,在他们的科学研究中无不渗透着价值和道德。 二、科学负荷价值说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核灾难的威胁和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突显,西方社会的科技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传统的科学价值中立说受到了挑战,众多哲学家和科学家开始提出“科学负荷价值” 说,批判传统的科学价值中立说脱离社会、完全从纯客观的角度认识科学理性的作法,这一学说逐渐成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最具代表性和主导性的科技价值观念。主张科学是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统一。美国科学哲学家普特南(H.Putnam,1926-)在理性、真理与历史一书中提出了价值事实的存在。他认为价值与事实是分不开的,价值就是事实的价值,事实也是有价值的事实,“每一个事实都有价值负载,而我们的每一个价值也都负载事实。”他从这种观点出发,批判了传统实证主义从纯客观的角度来认识科学理性的做法。比如我们不应该吸烟,因为有烟里面的尼古丁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一事实。总之,科学价值负荷说认为科学具有价值负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学知识并非纯粹都是客观的,在科学知识体系中就渗透着价值和价值判断因素。诸如事实的选择、体系的建构、理论的评价等也都渗进和充斥着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的价值判断。比如科学美就是一种价值追求。彭加勒认为,科学美具有统一、和谐、对称、简单性等内容。在这里,它们实质上是一致的:和谐,统一,主要是就理论内容来说的;对称,是就理论形式来说的;简单性,则是针对逻辑前提来说的。逻辑简单性是科学家的一种审美理想,一种科学追求的目标。哥白尼根据行星运动应该遵循简单而和谐的关系的原则提出日心说,哥白尼将“一切天体运动必是等速圆周运动”作为一条公理则完全是由于审美的动机。开普勒在发现行星运动第一、第二定律之后十年,他又在伟大著作宇宙的和谐(1619年)中提出了行星运动第三定律,并将之命名为调和定律。开普勒坚信宇宙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他和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一样,认为世间一切物体都有一定的和谐的数量关系。第三定律证明行星世界是一个匀称的(即开普勒所说的“和谐”)系统。哈维根据“宇宙和谐”观念提出血液循环论,凯库勒从对称性原则提出了芳香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方式。在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的著作中,不时会看到植物的美丽曾使他多么惊奇,多么兴奋。他动情地描述蔓脚类幼虫的美丽。20世纪初,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它的美几乎立即使科学家们为之倾倒。法国物理学家法德罗意这样评价爱因斯坦的理论:“这种解释的雅致和美丽是无可争辩的,它该作为20世纪数学物理学的一个最优美的纪念碑而永垂不朽。”由此可见,在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中,对美的追求与憧憬成了一个不可缺少的原动力,美推动着科学家,美激励着科学家,美诱惑着科学家。另外,随着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当代科技本身的伦理问题也日益突出,比如核研究与核伦理、基因研究与基因伦理、材料科学与伦理问题、信息技术与伦理问题、医学伦理、环境伦理、科学研究方法的伦理问题等。第二,科学研究本身渗透着人的价值因素和价值判断。科学共同体之所以能够形成并发挥作用,是因为他们对科学研究有大体一致的信念、理想、态度和情感等;在个人加入科学共同体的科学训练和专业经历中,他们会形成一些共同的价值标准。因此,科学家们作为社会存在物、文化存在物,他们总是处于某种社会文化环境之中,其思想、行为及科学实践也无不总是打上各自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烙印。正如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M.W.瓦托夫斯基所指出的:“诸如真理、一致性和证实这些科学规范本身就是深刻的人类职责的高度凝练的反映”,因此,“科学的价值并不是成为科学所探索的事实的一部分,而是成为科学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是科学的过程和科学的理性的一个特性”。法国数学家、天体力学家、数学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亨利庞加莱(Jules Henri Poincar)强掉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以追求真理为价值导向的:“追求真理应该是我们活动的目标,它是值得我们活动的唯一价值。”国际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雷泽尔(D.Layzer)也指出:“科学以证据、理性争论和对真理的积极探求为价值尺度。”第三,“为科学而科学”、“为知识而知识”,只是一个方面。从根本上说,人们尝试依据科学改造或改变世界,必然是符合人类主体需要的,必然是具有价值意义的。在具体科学活动中,人类的根本目的、利益、需要、信念、理想、态度、情感等无不凝聚在科学家的内在品格、渗透和反映在科学活动之中。甚至可以这样说,脱离社会需要和增进人类幸福这一目标,仅仅为着满足科学家兴趣或少数人好奇心的科学研究,并不是理想的科学研究;客观的、不带任何价值判断的科学家,并不是理想的科学家。尤其在现代高科技风险下,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伦理责任日益突出。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价值1、科学价值科学知识、科学规律具有客观真理性。没有民族性和阶级性。客观真理只标明科学知识具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性质。但不能由此推出“科学知识与人的主观性和价值没有任何关系。”科学知识本身没有好坏之分,表明了科学的评价标准是真假不是善恶,但也不能由此推出“科学知识与善恶等伦理价值没有任何关系。”事实上,知识可以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事实可以改变观念。比如牛顿力学与机械自然观;事实可以成为道德的支点和依据。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价值是一种主体性的属人现象,是人在现实的活动过程当中通过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与客体建立的一种关系。所以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价值的本质就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价值同人的需要有关,有其客观基础,这种客观基础就是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所固有的属性,但价值不单纯是这种属性的反映,而是标志着这种属性对于人的积极意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是建立在科学的实践观基础上的,认为价值的基础是实践,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在现实的人同客体实际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即在社会实践中确立的,实践是理解各种价值现象的钥匙。科学是在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劳动过程中即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产生于发展起来的,归根到底是满足人类需求的实践活动产物。因此,所谓科学价值,就是指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科学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它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的。2、 科学的内在价值人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求真、客观与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怀疑、批判与创新的科学思想,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的科学方法,是科学的内在价值,是科学文化的核心。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不仅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衡量他们的科学活动,评价科学研究活动中科学探索的动机、科学活动的目的、科学方法的可靠、科学事实的选择、科学体系的建构、科学理论的评价等方面,而且用它来评判科学活动的成果。所以,科学价值判断渗透在客观知识体系中成为科学认识的有机组成部分。3、 科学的社会价值科学的社会价值是指科学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意义。其一,科学带来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所谓物质价值,是指科学认识自然界,或对自然物进行加工,使之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所谓精神价值是指科学的进步对人的精神文化的作用和影响,重大科学理论的创立往往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思维方式。科学的社会价值包括科学知识的价值、科学道德的价值和科学美学的价值。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虽然是科学的内在价值,但它成为人们进行科学活动的规范准则时,又表现出社会价值的功能,其中包括科学发展所形成的优良传统、认知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等。其二,科学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物质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物质生活的改善亮光方面实现的。其三,科学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对人类精神文化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道德观念的更新以及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等方面。4、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科学价值的核心。默顿(Robert K. Merton)在1942年发表的科学的规范结构一文中对科学的社会规范进行了详细的探索和研究。他认为:科学的精神特质是指约束科学家的有情感色彩的价值观和规范的综合体。这些规范以规定、禁止、偏好和许可的方式表达,并借助于制度性价值而合法化。这些通过格言和例证来传达、通过法令而增强的规则在不同程度上被科学家内在化了,于是形成了他的科学良心。可见,默顿所言的科学精神是指一种非物质的东西,如气质、境界、规范、观念等,可将其概括为:科学共同体行为规范所体现的一种理想的精神气质(ethos).科学精神的涵义是历史地演变的,不同的价值观念就会有不同的有关科学精神的界定。科学精神有广发而深刻的内涵:其一,普遍主义。首先,是指科学成果具有普遍适用性,不依赖于任何独特的个人或社会。其二,共有性。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和重大成果不是某个人的私有财产,它们属于全社会所有,是人类的共同遗产。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知识体系或科学定律,如哥白尼体系、牛顿定律等,并不表明一种知识的私有权,而只是一种标志性的和纪念性的符号,用于对科学家本人所作贡献的尊重和承认,以及其名誉地位的给予和肯定。其三,求真及无私利性精神。求真是指在科学活动中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的精神。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唯一目的就是追求客观实际的知识,追求真理。科学家所作出的科学成果必须要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