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案(初稿)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教学设计课题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授课时数2课时授课教师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和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把握孟子“浩然正气”和“大丈夫”以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思想的基本内涵。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因为是选修课,教法上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做到导而不牵。 学生自主学习。 布置学生充分预习,能通解大意,找出自己的疑难不解处在课堂上交流,让其他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疑难。 加强诵读。 对经典多加诵读,通其意,咏其韵,味其情,达其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的基础上,分别分析三个选文,从而揭示问题本质,最后联系实际,找到课堂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了解社会,学会做人做事。 从孟子的“养气说”中借鉴立身处世的智慧,从而对人生获得一种借鉴和指导。 重点把握孟子“浩然正气”、“大丈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思想的基本内涵。 难点孟子“养气说”在当世的现实意义和实现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的熏染。 教法合作探究法、自由阐述法、启发质疑法教材分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本先秦诸子散文中第二单元孟子专题中的内容。 先秦诸子的散文以深邃的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泉。 孟子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 教材是按不同的主题将孟子的文章进行整合编排而成的,而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孟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养气学说。 现在教育说提倡的是学以致用,不仅要了解孟子的思想,更要通过了解孟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自己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时值民不聊生的战乱岁月,失去道德规范的权力泛滥成灾,各种势力竞相角逐。 秦用商鞅,楚魏用吴起,齐用孙膑、田忌,各种学说的能人均显赫一时,唯独一位儒者默默地约车治装,离开一个又一个诸侯国,奔赴自己的前程,他清瘦的、茕茕孑立的背影,在愈驶愈疾的马车上轻轻摇晃,渐行渐远。 沿途破败的景象勾起了他的无限悲愤,只听一声长啸伴着古老的马车吱吱呀呀,从天尽头传来,久久回响。 一位圣人就在这颠簸的马车上渐渐走向历史的前台,为千秋歌颂、万世景仰!历史一路走来,他那一身“浩然正气”不知影响了多少忠心为国、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 特别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我们又怎么才能像那些英雄人物一样具有这样一身“浩然正气”呢? 二、知人论世【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 战国时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又与孔子并称“孔孟”。 性善论和“养气说”是孟子的重要哲学思想。 【写作背景】战国中期,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合纵联横,互相攻伐。 而孟子学成之后,游说诸侯,所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即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被认为脱离了客观实际。 因此其主张不曾被诸侯采纳。 于是退居讲学。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说他“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作孟子七篇。 三、预习检查 11、记字音诐(b)辞畎(qun)亩傅说(yu)胶鬲(g) 22、归纳文言现象识通假行有不慊于心慊,通“惬”,快心,满意无若宋人然无,通“毋”,不要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闵,通“悯”,忧虑往送之门,戒之曰戒,通“诫”,告诫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衡塞法家拂士拂,通“弼”,辅助思异义今日(病)矣古义疲倦,倦困今义指生病,有病(丈夫)之冠也古义男子今义指女子对其配偶的称呼人恒过,(然后)能改古义这样以后、此后今义连词,指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辨以其外之也(名作动,把?看成心外之物)丈夫之冠也(名作动,加冠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使动,使?乱,使?改变,使?屈服)活用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使动,使?困苦,使?受累,使?挨饿)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人恒过(动作名,内,外)(名作动,犯过错)析句式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定语后置句(应为“宋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之)人”)助之长者,揠苗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舜发于畎亩之中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应为“舜于畎亩之中发”)行有不慊于心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应为“行有于心不慊”)管夷吾举于市,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被动句(“举”表被动,被举荐、被提拔) 四、通晓文意 1、课前学生对照注释通读自译,标注出疑难点。 2、学生分组提出通译中遇到的疑难点,由老师或同学帮助解决。 3、重点语句翻译。 多媒体显示例句,指名学生翻译。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五、研习文本(一)孟子公孙丑上齐读短文并思考(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老师补充说明) 1、何谓“浩然之气”?(或“浩然之气”有何特点?)(用原文回答)明确“至大至刚”,“塞于天地”形态“配义与道”性质 2、培养浩然之气要注意什么问题?(用原文回答)明确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3、义和气是什么关系?(用原文回答)明确 (1)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2)是集义所在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3)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4、揠苗助长的寓言有何作用?现在是什么意思?明确孟子借助这个故事是想要说明“浩然之气”是靠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 因此,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但也不妄自助长它。 现在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5、“浩然之气”的定义对我们人格的修养有什么启发?明确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道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合乎道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此为“直养”;若行事无道和义,气则萎靡不振,就会丧失气,此为“害”。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长期坚守自己的良知,在危难面前依然坚守信念。 小结“浩然之气”是“至大至刚”的正义之气,只要用正确的方法修养培育它,又一点也不损害它,那么它就会充满整个天地之间。 “浩然之气”的修养,必须同义与道相融合,否则就不会有气势。 (二)孟子滕文公下 1、指名学生朗读短文。 2、本章关键词是什么?论题是什么?明确大丈夫;何谓大丈夫。 3、讨论何谓大丈夫?(用原文回答)明确孟子认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学生回答后点拨有浩然之气的人,坚持道义就像磐石一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本章开篇提到非常厉害的两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公孙衍和张仪,孟子认为他们称得上“大丈夫”吗?明确景春是从内心里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的。 他判断大丈夫的标准是张仪、公孙衍他们表现在外面的威势和个人的为所欲为。 而孟子认为公孙衍和张仪不是大丈夫。 情感上是不认同二人的行为的。 4、历史上哪些人可以称上大丈夫呢?(学生自由阐述,教师总结)明确精忠报国的岳飞、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亮剑中的李云龙等。 5、浩然之气与所谓大丈夫的气节,它们的共同点在哪儿?明确浩然之气也好,大丈夫的气节也好,凸显的都是对仁义道德的持守和坚定的践履。 小结孟子借女子出嫁当顺从丈夫的事例,讽刺公孙衍和张仪通过阿谀苟容来窃取权势,不是真正大丈夫该做的事,并明确地阐述了什么是大丈夫。 (三)孟子告子下多媒体播放配乐诵读,学生听读思考。 1、孟子列举的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明确都社会底层,都经过艰苦磨练,成就一番大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作为。 2、请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 3、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作者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例证法、道理论证法。 4、孟子的这个观点对我们这些正在为学的学子有何启发?明确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增长才干,有所作为。 5、讨论忧患则生,安乐则死,孟子在本章中大写特写成就大业的贤人经历的诸多磨难,有何用意?明确强调欲成就大业必先经历磨难的洗礼。 小结短文通过举例、讲道理来论证了要成才必先经受磨练的观点,激发人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 六、主题特征主题思想浩然正气,即至大至刚的昂扬之气;以天下为己任、担当道义、无所畏惧的勇气;君子挺立于天地之间无所偏私的光明磊落之气,廉正清明之气。 有了这三气,即可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 写作特色善用寓言,说理形象;善用排比,增强说理气势;善用典型事例,增强说服力。 七、课堂小结“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人们的善良心性只要“持其志,无暴其气”,“从其大体”、“居仁由义”,不被欲望所障蔽,那么就能“不失其赤子之心”,永葆其“浩然”正气。 如果有人问你,你是否具有浩然之气,我想,只要你心中有着一份坚守仁义道德的信念,那么你可以很坚定地告诉他,我有。 我们只是普通人,也许这份信念、这股浩然之气还不够让你去做一些舍身炸碉堡、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誓死不屈的壮举,这本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着对自己良知的坚守,那么这个世界就已经会很美好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的这份坚守能够在长年累月中仍始终如一,那么,每个普通人也能在异乎寻常的历史考验面前,表现出巨大的勇气。 其实,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可能成为大英雄。 八、板书设计 九、高考链接(一)名句默写 (1)富贵不能淫,_,_。 (孟子滕文公下)(1996年高考29题) (2)入则无法家拂士,_,国恒亡。 (孟子?告子下)(xx全国卷1)(二)文化经典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10分)(07福建卷8)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注】充虞孟子弟子。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3分)译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4分)译 (2)上述对话中,孟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怀?(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答 十、方法指导文化经典阅读思路疏通文意理解思想学会评价【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孟子的这三篇文章,要让学生明确何谓“浩然之气”,如何养此“浩然之气”,什么是“大丈夫”精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观点对学子们的启发,进而以课文为依托延伸到课外,找到课堂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药销售团队培训
- 商业销售代销合同
- 2025原告代理人证据收集与证明合同
- 商业融资及债务清偿合同实例分享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报告
- 2025幼儿园校车司机驾驶经验分享与技能提升聘用合同范本
- 少先队执勤培训大纲
- 2025年度建筑行业绿色施工技术合同
- 2025版海运货物绿色港口与船舶排放控制合同
- 2025-2030年新能源行业光伏组件生产技术创新趋势分析报告
- 2024年国家电投集团黄河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航海英语会话(一)
- 道路工程安全技术交底
- 高三数学备课组高考数学经验总结
- 鼎捷T100-V1.0-票据资金用户手册-简体
-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系列讲座城乡规划的监督检查
- 第一单元知识盘点(含字词、佳句、感知、考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有答案)
- 钻井工程钻柱课件
- 小学硬笔书法课教案(1-30节)
- 周口市医疗保障门诊特定药品保险申请表
- 校园物业考评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