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拿来主义说课稿 拿来主义说课稿我所说课的篇目是拿来主义,它是高中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四册(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的第一篇。 拿来主义一文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方面的一篇杂文。 鲁迅先生的杂文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犀利幽默”是其语言特点。 因果论证、比喻论证是其突出的论证方法。 另外本文形成于本世纪30年代,作者写此文有极强的针对性,这与今天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半个多世纪之久。 根据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领“拿来主义”的真正含义,懂得“拿来主义”基本精神在当前改革开放中的现实意义。 2、体会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3、学习本文运用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尤其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 高中的二年级的学生,对议论文体已熟知了,但对议论文的把握程度还只停留在运用引证和例证这两种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来阐明一个道理的水平上,而其它的论证方法如较常见的因果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还未掌握,并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尚在进一步形成中。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文特点,我确立本文重点及难点如下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透过词语的表面,分析文章中的深刻内涵,并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2、学习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理清思路,体会作者推理的逻辑性。 教学难点 1、体会鲁迅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2、掌握因果论证、比喻论证法。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情出发,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进行教学;第二,重视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并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其次采取如下方法第一,充分预习。 利用早读或者一堂课的时间,要求学生自己研习本篇课文。 (内容包括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掌握生字生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 逐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学能力;第二,分解重点、难点。 本课将分两课时进行,把因果论证和比喻论证的学习依次安排第 一、第二两课时中,以确保学生真正做到一课一得;第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堂上的随机情况,通过问题式教学法、概念比较法、拓展探究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包括理清文章层次,分析17自然段,分析因果论证方法,掌握作者论证的内在逻辑性。 导入新课故事导入冯骥才出访法国,在一次出席法国人欢迎他的宴会上,许多西方记者蜂拥而至,接二连三地向他提一些问题。 其中一个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骥才幽默地答道“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冯骥才的回答顿时博得了众人的喝彩和掌声。 冯先生机智的回答表示出了我们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那么对文化遗产我们又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呢?今天让我们走进鲁迅的拿来主义,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下面我主要谈一下我是如何突破因果论证这一重点即难点的。 在此我所把握的总的方法是提出问题,给学生搭知识台阶,引学生思维上路,也就是说教者从学生实际出发,紧扣教材,由浅入深地设置一连串有内在逻辑性的问题,一环紧扣一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经过独立思考或共同讨论,得出每一问题的准确答案,在这里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故我决定从如下三步着手第一步从“果”入手,切中要害问题 1、文题“拿来主义”的内容是什么? 2、第7自然段用了“所以”一词表示结果,而“原因”又是什么呢?即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第1题的设置针对全体学生,意在引导学生学会读书,抓住要点,同时为第2题的提出做铺垫;第2题的设置有一定难度,意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此就很有必要搭知识台阶。 第二步由浅入深,设置问题问题分为三阶梯度,每梯度的问题即为一个高度的台阶,学生每得出一个答案就登上一个台阶,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一梯度可设置这样一些问题 1、什么是“闭关主义”? 2、什么是“送去主义”? 3、作者依次摆了哪些事情来说明的? 4、如何理解这两句话A但终“不知后事如何”;B也可以算显得的一点进步了。 C叫做“发扬国光”。 第二梯度可设置这样一些问题 1、“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实质是什么?有何区别和联系?(“闭关主义”误国,“送去主义”卖国,其后果是“送来”了侵略。 都是卖国投降政策。 “闭关”导致“送去”。 ) 2、作者是怎样批驳“送去主义”的? 3、“抛来”“抛给”“送来”“拿来”的含义各是什么?(分别是中性、嗟来之食、侵略)第三梯度可设置这样两个问题 1、作者为什么批驳“送去主义”?有几点原因? 2、作者对“送来”的态度如何?为什么?至此第一步的第3题的答案就圆满了。 设置三个梯度习题的根据,主要是针对学情,因材施教。 第一梯度适合全体学生、第二梯度适合多数学生我们时刻要以课本为蓝本,重在培养素质,以上习题主要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包括分析8-10自然段,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方法。 比喻论证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论证方法,是本课时重点中的重点。 对此重点的突破,我主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 采用讨论和训练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方法,交逐步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第一步先搭知识台阶,由教者交待什么是比喻论证。 在此主要体现教师为旨的原则。 第二步分析89自然段,讨论这一部分论证方法在此主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第八段设置问题 1、对待文化遗产有哪几种态度、行为,作者是如何评价的?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2、“大宅子”“孱头”“昏蛋”“废物”各比喻什么?第九段设置问题 1、对整个文化遗产是否一概而论,分为几类?分别如何对待?(用书上话回答) 2、“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姨太太”各比喻文化遗产中的哪一部分?设问意图第1题是基础,从而进行知识迁移形成能力,而且为第2题搭台阶,逐层深入,再采用设问、类比启发并辅之以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三步明确比喻论证与比喻句、比喻论证与类比论证的区别,加深对比喻论证的理解。 问题1.第三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判断下面这段话是否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割断历史,只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 让学生讨论和回答,使其在分析对比中加深对比喻论证的理解,逐步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 第四步对第 8、9两段综合提问。 重新阅读第 8、9段,想想作者为了更清楚地阐明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除了使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之外还用了什么方法?启发作者的目的是要阐明“拿来主义”的做法,为什么还要分析“孱头”“昏蛋”“废物”的表现呢?(将性质截然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这种论证方法叫对比论证。 对比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增强论证效果。 )本文的论证方法除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之外,还有其他的论证方法吗?(留作课下思考,启发第3段)第五步合作探究,讨论第10段课文最后只有短短的五句话,但是却精确、中肯地提出改造民族精神和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真知灼见。 这五句话提出了五个问题(用书上的原句回答) 1、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 2、对文化遗产应该怎样区别对待? 3、正确继承文化遗产能起到什么样的积极作用? 4、正确继承文化遗产,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5、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何在?第六步设计练习课堂练习“拿来主义”在今天还适用吗?可以用在哪些方面呢?课外练习 1、模仿画线句,再写两个结构与之大体相同的比喻句。 有人说,人生之美在于平凡而伟大的选择;有人说,人生之美在于抗争、拼搏的经过;有人说,人生之美在于坦然面对平凡而真实的结局但我认为,人生之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土工膜铺设专项施工方案
- 儿童保健家长试题及答案
- 申请养殖项目方案范本
- 黔西南州普安县县直单位街道考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真题2024
- 管桩接桩施工方案 筑龙
- 滨江区防水材料施工方案
- 重庆大型蓄水池施工方案
- 2025年江苏地理教师真题及答案
- 2025年电大管理会计试题及答案
- 高校岗前培训考试考几门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杭州上城区总工会公开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互联网+特殊教育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医院信息安全保密培训课件
- 文化人类学课件完整版
- 碳达峰碳中和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 《海洋学》第二章 地球及海洋概观
- GH/T 1091-2014代用茶
- GB/T 12642-2013工业机器人性能规范及其试验方法
- ESG专题研究报告
- 【初中历史】商鞅变法优秀课件31-川教版
-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概述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