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时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1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Wv图象,下列符合实际的是()解析:根据实验探究知道Wv2,故Wv图象应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一部分,故B对,A、C、D都错答案:B2利用重锤下落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实验中,下面叙述正确的是()A应该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B应该选用点迹清晰、特别是第一点没有拉成长条的纸带C操作时应先放纸带再通电D打点计时器应接在电压为46 V的直流电源上解析:因为要记录重锤自由下落的情况,所以操作时应先通电再放纸带,且用交流电源,因求证mghmv2,故不需要称物体的质量答案:B3某同学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将纸带固定在重物上,纸带穿过电火花计时器或打点计时器先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靠近计时器并静止然后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得到的纸带如图乙所示O点为计时器打下的第1个点,该同学对数据进行了下列处理:取OAABBC,并根据纸带算出了A、B、C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A0.12 m/s,vB0.17 m/s,vC0.21 m/s.图甲图乙根据以上数据你能否大致判断Wv2?解析:设由O到A的过程中,重力对重物所做的功为W,那么由O到B过程中,重力对重物所做的功为2W.由O到C过程中,重力对重物所做的功为3W.由计算可知v1.44102 m2/s2,v2.89102 m2/s2,v4.41102 m2/s2,2,3,即v2v,v3v.由以上数据可以判定Wv2是正确的,也可以根据Wv2的图线来判断(如图所示)答案:能判断4在用自由落体运动探究外力做功与动能关系时,某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选得纸带如图所示,其中O点是起始点,A、B、C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三个点,该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O点到A、B、C各点的距离,并记录在图中(单位cm)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重物质量为m,当地重力加速度g9.80 m/s2.(1)这三组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读数要求的是_(2)该同学用重物在OB段的运动来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先计算出该段时间重力做的功为:_,接着从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O数起,图中的B点是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9个点,他用vBgt计算B点对应的重物的瞬时速度,得到动能的增加量为_(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这样他发现重力做的功_(填“大于”或“小于”)动能的增加量,造成这一错误结论的原因是_.解析:从有效数字的位数上不难得出15.7不符合有效数字的读数要求(2)重力做的功为:WGmghOBm9.8012.42102 1.22m,vBgt9.800.16 m/s1.568 m/s,动能的增加量Ekmvm1.56821.23m.EkWG,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计算重物速度时,认为重物下落加速度为g,而实际由于重物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作用,故重物的加速度小于g,将重物的速度算大了应该用AC段的平均速度计算,即vB(T0.02 s)答案:(1)15.7(2)1.22m小于认为重力加速度为g而将重物的速度算大5在“探究恒力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1)某同学的实验设计方案如图所示,该实验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此,实验时在安装正确、操作规范的前提下(已平衡摩擦力),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2)如图所示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B、C、D、E、F是该同学确定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距离如图所示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要验证合外力的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除位移、速度外,还要测出的物理量有_解析:(1)只有当钩码的重力远小于小车的总重力时,才能近似地认为小车受到的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2)C点的速度等于BD段的平均速度,故vC.要探究合外力做的功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生暴雨考试题及答案
- 前置胎盘考试题及答案
- 铁路维修考试题及答案
- 教师资格证面试题及答案
- 日语试题试卷及答案
- 税法总论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东省合成氨工艺操作证理论考试练习题库(含答案)
- 2025年阜阳市颍泉区选调区内教师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达州市大竹县城区学校考调教师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注册会计师模拟题和答案分析
- 数学集体备课汇报展示
- 食品生产企业采购管理制度
- 2025年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技师培训试题(含答案)
- 《鸿蒙应用开发项目教程》全套教学课件
- 四川省广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电缆测试技术课件
- 政协大走访活动方案
- 个人养老金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氧化钪行业需求状况及未来趋势前景研判报告
- udi追溯管理制度
- 新能源产业园区厂房物业管理及绿色能源应用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