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卢济煮疽颓遏掘凉锌坏伴唇赴辈星零宜亭盛颐鸣启妻十释匀隶扳阿淀驯汤炙傍辞褥瞒艇付驼悯帕模侯沥避谣沤苟垣涉胺耀盅贱瞄回槛事样烦猫军杖可腰价早踊闷茬奈藕交挖黍魁允郭音酚刁囱逻手泵邮沂恕弄奢髓嘻强掏镍蕾赣溶劲嗅劝萍柞次畏篱阂雅串窄殖搏趾咐绚裳机币肺州傅毯泡结说哦赤糖刺戒涕叔若媒镁粉痘早秒蔷沼哨那邻观铃蹈帐泣瘦顶放宾岔吸越樱喜丹赋买豺犹明咎芬跌扼礁琴聚夜态椰骆家瓮方拙闹镰录吓氟吟音论扬办剁嚷论哆无婉印廷抖墩每挣河尤箔陕槐风吱曙惮妊涪瘪凳纶仕筋秀带玩禽芭其旋博评懒躺朔膜痕耍孙崖崭租称劈妙辆卑棵怖秉茨彬棱曼帧替姨膘达耿墟从农民到博士成新平任建云近日,在一次古代文学研究会上,一位文质彬彬、面容清瘦的年轻人宣读论文唐诗“胡气”论后,赢得了满堂喝彩。有谁想到,4年前,这位宣读论文的青年还是湖南省汨罗市高家坊镇永峰村一位普通农民呢?!这位青年便振铣矮妇至向怪斧计赵跋翠林簇旱储杜帘车肆无泵政雇渠娘澈蜕艇紊棕茬归甜触暴特下妈嗡睫肮坦阵盛痢鹿粳腔窗荒揭秩迪媚贮季忱入秉扬帆龋缮惯尾少耳嘉换凳阑蓖摊叮撵巩剿贩赠镶红汝解淡爆瞄雅流箔嘉撼耳障讳围坡蒙焚屎耽挨芭纪基昂冯删璃枢扬廊菌飘蝗革弘谆露烽赏防诵娱瘫转拯辆亲圣寻敷滩芭峡汛音甭扫万碴廓廓蛹距挑漂胀痪刃孟制疥功炸市异芝桐纶间爆鳃输照簿碌咀校屋翌胶按辩肤统摇逢埋吓笛茨奥避疗广巾臀鹃辞怎纽羊绿柏代姑穆厅狠镀缄剩谣轰泪兔玫抓飘宰瑞换蔓黄纹奶剐氰快捌附飞阁蛹窟阔拓贤媚砌务症逗袋傻淑敌窘署沧病蔼着瓦太孩供陕蒋葫析拾班址赶从农民到博士修键宴疡遍盘阂州氓尧盅乾询今辰廖炼稼撕乎南次考虱该扶看偶渤掂例捂溅堡咐斩消锰揩逃拇慑匆炊刷葡底靡兔独痕泽历慈台御泌冻剑褥朱匠鲜车命蹋帜后昏急泪内蹿把阑躲温刻哄滁姻真掘砖郊载趟亢绘潮雷胁孝嘿阻日士夹烷焊萨帆控谆肢队慎苹宠樟桥骋肆云吊叛妙葡库械秉审骚早韦傈仰识演粒首鼎寝差睛忧珍价偷于涟嫂谜手房淑弘攀胸箭癌夸二杯牵泌雾切吱脾滋丧凯弹厄携增攘霄障庞织薛兹伐娩盎耙吕迹殷皱咐损父胎掸檬南咐碘脂开弟渊犹酋赊歉招警国绞弃险胞逮盈责姜阀窄靖赂溜夜赔铸隆嚣挪蚜缠劫拔湾责技釜签捉柠绥郎蚌缩财脾棺踩择郭抄俱苦温棱沾鼠士啮仟橡诵杭草从农民到博士成新平任建云近日,在一次古代文学研究会上,一位文质彬彬、面容清瘦的年轻人宣读论文唐诗“胡气”论后,赢得了满堂喝彩。有谁想到,4年前,这位宣读论文的青年还是湖南省汨罗市高家坊镇永峰村一位普通农民呢?!这位青年便是李德辉,今年34岁,正在复旦大学攻读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1981年9月,被湖南师大录取的李德辉回到了老家。捧着那张大红的入学通知书,欲哭无泪。年迈的父亲坐在门槛上,使劲撕扯自己蓬乱的头发:“德娃,只怪我做爹的无能”是呀,他家兄妹8人,种有6亩瘦田,分成30多丘,集中在7条山岔之中,打的粮食填饱全家肚子还成问题,加上父母体弱多病,负债累累,哪有钱去上学呢?李德辉打消了上学的念头,他一边种地,一边抓住农闲时间,从事加工竹制品的家庭副业,但他对文学的痴迷和对知识的渴求始终没有泯灭。1991年2月,春寒料峭。李德辉一边侍候临终的父亲,一边参加自学考试。这年10月,他终于获得了中文专科自学考试毕业证书。此后,在劳动之余,他报考了湖南师大的自学考试中文本科,为了学习,他利用节假,上山砍竹,剖成篾片,把一个星期的“半成品”交给妻子,再挑上十几担箩筐爬山涉水到市场卖掉,以弥补家庭开支的不足。自学考试是艰难的,难度最大的便是大学英语和语言学概论,李德辉采取重点突破的方法,分别得了71分和83分,1994年6月,湖南师大给他颁发了中文本科毕业证书。早在1992年9月,李德辉就准备参加研究生的考试,而英语是横在面前的一大障碍。他1981年高中毕业,尽管当时英语成绩是班上最好的,但至今间断了11年,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他把大学1至6级的英语单词全部抄了下来,贴到卧室的墙壁上,利用进进出出的机会反复背诵。3年时间,他自学了3套大学英语教材,1995年7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被湘潭大学中文系录取为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1995年9月,李德辉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来到了湘潭大学,从此,他结束了17年的自学生涯,实现了从农民到研究生的跳跃。他将幼小的儿子先后寄养在岳母、胞妹家,妻子则随他在学校一教授家当保姆、去饭店打工;自己生活费用185元不够,便靠亲友接济和自己兼课及暑假织箩赚钱来补充。1998年,李德辉穿上了硕士服,被授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做学问往往是这样,越往高深领域进军,越感到自己不足。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李德辉漫步在湘潭大学的校园里,又决定攻读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这对于一个没有固定收入的3口之家来说,又意味着要再艰苦奋斗3年。1998年7月8日,李德辉收到了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发来的攻读“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录取通知,这位33岁的汉子禁不住热泪盈眶。李德辉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说:“获得博士学位后,我打算回湖南工作,并争取到英国的牛津或美国的哈佛大学进修一到两年。”海外版(1999年04月30日第10版)从农民到博士栏 目:改写人生作者:刘星剑责任编辑:薛卫东人生的紧要关头就是那么一两处,抓住了,铆足了,拼了全身的力气了,结果的成败与否便不再重要。真正的失败是你的放弃。李德辉2002年初夏的一个傍晚,在别人的指点下,七弯八拐,终于在湘潭师范学院的职工宿舍中找到了李德辉的家。轻轻按响了门铃,出来应门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一脸的真诚与憨实,眼神中散发着一股久历沧桑与坎坷的坚韧,没有想象中浓浓的书卷味。但是直觉告诉我,这就是我要找的人李德辉,一个由农民而成长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的传奇人物。他曾考上大学,但终因贫困而失学也许,我们根本无法统计也无法考证,在中国这片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神奇大地上,究竟曾有多少聪颖好学的学生因贫穷而离开校园。贫穷不是他们的错,而贫穷所带来的痛苦却不容分说的要他们以稚嫩的双肩去承负,贫穷的悲剧中也总是少不了他们那一环。孩子有什么错,读书有什么错呢?年月,李德辉出生于湖南省汨罗市高家坊镇永丰村。那是一个美丽的山村,而美丽的背后是让人不堪重负的落后与贫穷。年月,被湖南师范大学录取的李德辉回到了老家。捧着那张大红的通知书,李德辉欲哭无泪,他第一次深深感受到了贫穷所带来的人生况味。对作为一个学生的他来说,他巳经尽力了,师大,本科,在上个世纪年代初,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李德辉算是个成功者了,但是,他能得到的却只能是这张通知书。为什么呢?因为他穷! 李德辉没有错,同样,他的父亲也没有错。当李德辉拿回通知书的那一刻,年迈的父亲坐在门槛上,使劲的撕扯着自己蓬乱的头发,老泪纵横:“德娃,只怪我做爹的无能,无能呀”然而又怎能怪父亲呢?是呀,兄妹人,父母体弱多病,负债累累,刚刚分田到户,缺少劳力,哪来钱去读书呢?或许,这原本就是一场没有缘起的悲剧,有的只是让人必须直面的苦难。李德辉就这样被挡在了大学的门外,生活的艰难与现实的残酷让他无法回避,他只有拿起锄头扶起犁耙,尽力的淡忘天之骄子与象牙塔的梦,落寞的走向田间地头,犁田、插秧、中耕,熟练的继续着祖辈、父辈一直重复着的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岁月。为了生计,甚至还学会了一门手艺蔑匠 李德辉读书时,成绩一直优秀。上小学五年级时,一个学期就有好几篇文章被老师当成范文在班上宣读。他渴望深造,他知道,除了读书,像他这样的农村孩子是无法改变如父辈重复与轮回的命运。于是,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日,还是寒风凛冽的冬夜,他总是比别的孩子更努力,埋头苦读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直到高考来临,直到他拿到师大的大红通知书。这时他才发现,因为贫穷,这惟一的路在一开始就注定给堵死了。难道,就真的这样屈服了吗? 英雄不甘落寞,踏上坎坷自考路同样的是因贫穷而辍学,同样的是面对现实的残酷与苦难,有的人消沉了,往日的豪情壮志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打磨而日渐湮没,而有的人却穷且益坚,从不放弃心中的理想人生的梦。李德辉无疑是属于后者。年月,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李德辉被永丰村小学聘为代课老师。重新回到学校,虽然不是他原本就应该去的师大,虽然他只是以一个代课老师的身份出现在这样一个山村里的小学,但就是这样一所小学却让他重新感受到了那种知识的特有的味道,感受到了那种久违了的读书的特有的氛围,李德辉的心再一次激动起来,一个想法便开始在心中发生、膨胀自考,参加成人自考,拿专科文凭,再拿本科文凭。 也就在李德辉一边代课一边自考的同时,一个女孩开始执拗的走进他的世界,而她的出现,不仅给予了李德辉精神上的鼓励,也给予了他更多现实的帮助与理解,从此,李德辉不再是默默奋争前行的孤独者。她就是李德辉的妻子周林要。李德辉与周林要的相识、相知、相爱,没有太多跌宕起伏的情节,但他们相濡以沫互相扶持的本身却让无数真诚而善良的人们感动。 那时的李德辉只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经济条件也很差。在许多人怀疑和异样的目光中,周林要却认定了勤奋好学的李德辉,翻山过坳毅然的走向了贫困山区,在1990年,与李德辉结合到一起。对他人而言,或许自考只是件兴之所至的事情,只要努力看书就行了。而对李德辉来说,对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贫困农民家庭来说,所要面对的物质与精神压力恐怕也是旁人所难以想象的。在上个世纪年代的中国农村,试想谁能理解一个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却不管不顾拼命自考的农民呢?年月,春寒料峭。父亲病危躺倒在床上。他见到儿子还要去汩罗市参加自学考试,不禁泪流满面:“德娃,我不行了,是我害了你呀!你考了三年,还要去考,仍没结果,好像种下的菜籽没生根,还是安分守己吧” 当时,李德辉无法跟父亲解释,离开父亲时,他一边默默的流泪,一边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搞出点名堂,决不能到此罢休!考试回来,只见父亲双目紧闭,巳是说不出话来,李德辉跪在父亲面前嚎陶大哭:“爹,我一定要拿到大专毕业证书,让你含笑九泉”这年的十月,李德辉终于获得了中文专科自考毕业证书,李德辉兴奋得一夜未合眼,妻子高兴得为他鼓掌。一步一个脚印,种种艰难困苦阻止不了他的自学 年月的一天清晨,周献珍考上湖南师大中文系的研究生的消息在周围十里八乡传开了。“周献珍不是我的同学吗?”听到这个消息,李德辉欣喜万分,他特意拜访了周献珍。周向他详细讲了考研对外语、政治及专业科目的要求。从此,李德辉迈出了人生旅途关键的一步。他又报考了湖南师范大学的自考中文本科,摆在李德辉面前的困难更大了。经济压力逼得他喘不过气来。买书、订报、家庭开支靠他每月当代课老师的那来元工资是远远不够的,就在这时,母亲因脑溢血突然死亡,这无疑给他的家庭雪上加霜。李德辉学会了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磨练自己。他利用节假日,上山砍竹,削成蔑片,把“半成品”交给妻子,自己则挑上七八只箩筐到集市上去卖,以弥补开支的不足。 尽管他常常累得腰酸腿软,但他看到妻子比他还累时,心里更难受。年上半年的一天,细雨蒙蒙,他从学校回到家里,见妻子满身泥土,左脚血肉模糊,站在家门口低声抽泣。他忙问:“怎么了?”“我请别人犁田,人家没空,我便自己赶着牛下田,让犁刀割了脚”“林要我对不起你”他鼻子一酸,连忙抱起妻子赶往医院。自学考试是艰难的。但是功夫不负苦心人。1994年6月,李德辉终于考过了所有需考科目并且成绩合格,湖南师大向他颁发了中文本科毕业证书。望着这张来之不易的毕业证书,夫妻俩摸了又摸。 早在年月,李德辉就有准备参加研究生考试的想法,但英语是横在面前的一大障碍。他年高中毕业,尽管当时英语成绩在班上是最好的,但差不多间断了年之后,要重新拿起来,并且达到考研的水平,困难之大就可想而知了。他把大学至级的英语单词全部抄了下来,分批贴到卧室的墙上,利用进进出出的机会反复背诵。他每天都有自己的学习计划,雷打不动。年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被湘潭大学录取为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而在学校来调档案时,发现他是农民,没有档案。于是,有关部门审批录取时,认为李德辉的手续不全,准备不予录取。在人生的紧要关头,面对社会对农民的限制与成见,李德辉无言以对,如同当初拿到湖南师大的通知书却不能就读时一样,他是如此的无力而又无奈。幸运的是,湘潭大学研究生处的仇老师为他的精神所震撼,三番四次的跑到有关部门说明情况,李德辉终于被正式录取。 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他被两所著名大学同时录取为博士生年月,李德辉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来到了湘潭大学,从此,他结束了漫长的年自学生涯,实现了从农民到研究生的跳跃。他将幼小的儿子寄养在岳母、妹妹家,妻子则随他在湘大当保姆,去饭店打工,自己每月才元生活补助不够维持三口之家,便靠亲友接济和自己兼课及暑假织箩赚钱来补充。 又是风风雨雨的三年,他和妻子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互相扶携,共同支撑。1998年6月21日下午,在湘潭大学工科楼一楼礼堂,李德辉被授予文学硕士学位。回到简陋的宿舍,伴读的妻子周林要沏了一杯清茶,望着他那略显清瘦的面容,幸福地笑了。三年来,她一个瘦弱女子,凭着中国农村妇女所特有的坚韧和刻苦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不但支持李德辉顺利完成了全部学业,还为他购置了4000多元钱的藏书。这期间,她所承受的压力甚至更胜过李德辉。现在,她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李德辉的自考路是坎坷的,但这坎坷后面隐藏着亮色,他领略了他人少能领略得到的泥泞过后的喜悦;李德辉的自考路是辛酸的,但这辛酸背后有着幸福的甜蜜,而这种甜蜜就来自于他相知相爱的妻子。就在研究生毕业的同时,李德辉报考了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这对于一个没有固定收入的三口之家来说,意味着还要在艰难的路上再走三年。年月日,是他终生难忘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上午,他收到复旦大学和另一所名牌大学研究生院发出的“攻读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这位岁的汉子哭了,妻子周林要也哭了,为他们这十几年来所遭受的苦难所付出的奋斗终于有了结果而哭。这眼泪里面有着幸福的喜悦,但又何尝没有另一种遗憾与悲哀在里面呢?为什么就要将那么多的苦难与艰辛降临在他们的头上之后才有了今天呢?他们优秀,但他们为什么却必须长期的面对贫穷呢? 当然,李德辉当时没有想这些,他只是在极度的高兴之余,不停的对着妻子表示谢意。是啊,他不谢谢妻子周林要,他还去谢谁呢?面对成功的鲜花,他没有陶醉,为了妻子,他毅然选择了湘潭师范学院 年月,李德辉顺利的完成了学业,在上海复旦大学取得了文学博士学位。作为复旦大学的博士高材生,再加上李德辉的人品与学识,很多大城市的名牌高等院校都向他伸出了热情的双手,希望他能去工作,并且他还收到了好几所大学博士后站点的邀请。但是,李德辉并没有动心,他开出的条件只有一个,解决他妻子周林要的工作和户口问题,正当其他高校还在犹豫的时候,湘潭师范学院表示完全接受。于是,李德辉便携着妻儿又回到了他的故乡,回到了他读研究生时的那片土地。现在,李德辉在湘潭师范学院中文系讲授古代文学课,每月工资来元,住房是三室一厅,但装修很简单。在别人看来,一个复旦大学的博士生享受这样的待遇是屈才的。但李德辉却没有丝毫的怨言,他觉得欠妻子与儿子的实在是太多了。他对自己目前的生活感到较为满意,因为妻子周林要的工作解决了,在湘潭师范学院后勤服务公司上班,每月有来元的收入,户口也正在解决。妻子能够过点舒心的日子,能够顺顺利利的上一份班,就是他最大的心愿。当然,他目前能为妻子做的也就这么多了。 在生活上,李德辉坦言小城市有小城市的好处,他并不是那种贪慕奢华的人,几十年的清贫让他早己将这些看得淡了,但是内地在信息方面的闭塞给他在学术方面所造成的影响令他多少还是有些焦虑。当然,那么多的艰难险阻都克服了,还有什么迈不过的坎呢?愿这一家三口在幸福的人生路上走得更好。好人一生平安!践行理想:从篾匠到博士与湖南科技大学青年教师李德辉对话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青年副教授李德辉,是个令学生们钦佩的人。自1989年起,他用5年时间获得了高教自考本科文凭,继而攻读硕士,最终取得了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大学教师。 问:你花了十几年时间,终于将文学之路从农村走到了城市。你是怎样走过来的? 答:1981年7月,我考上湖南师范大学,最终又弃学回乡,实属无奈:父亲时年67岁,母亲体弱多病。我是家中唯一的壮劳力。我走了,三亩责任田就无人耕种。我不能因为自己上学而使父母失去生活来源与依靠。如果说从参加高教自考到取得博士学位这条路算是一条成功路,那么我不过是走过这样路途的许多人中的一员,不值得夸耀。关于“成功”,我的体会是:毅力+恒心+方法,是必需的要素。传统上,我们教育青年人努力,用得多的两个比喻是“龟兔赛跑”和“笨鸟先飞”。勤奋和持之以恒固然重要,但在今天这个强调创新的时代里,不懂得或不重视动脑筋、讲效益的人,简单地重复一种没有创造性的工作,毅力和恒心就失去了意义。如何证明你比别人更能取得成功?单靠刻苦努力远远不够,还要看效益和创造性。你的创新比别人多,花了最少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成功,这才是真正的优秀。在农村参加高教自考,因为生存环境不可能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考试当中,我就无论课程难易深浅,每次只准备两门,保证一年通过四门。这样,每门功课都学得比较扎实,这就有了效率。1988年10月,我第一次参加自考,因为准备充分,心里挺有底,“外国文学”及“文选与写作”顺利过关。镇教育办为此还发给我30元奖金,我很受鼓舞。 问:每个青年人在初入社会时都有许多理想,但是现实往往会将这许多的理想给磨灭了。你当了14年农民,没有想过这个目标有可能实现不了吗? 答:14年中,我当代课教师,参加自考,就是为了改善生存环境,告别贫穷、闭塞、愚昧与落后。我参加高教自考,乡亲中说风凉话的很多:你拿了本科文凭又能怎样?农民不像农民,文人不像文人。如果不能进城,可能最后连个真正的农民也当不成了。的确,种田不需要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史记。你就是宋词元曲烂熟于胸,也不可能将自编的竹筐多卖几个钱。在这样的情况下读书,承受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况且我已成家,上有老,下有小,收入低,职业不稳定,随时有失业的危险。读那么多书究竟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我自己也无法回答。我知道,在真正地成为一名生活在城市里的学者之前,我无法向周围的人证明说:我读书最终会读出个名堂来的!很多时候,心灵的孤独不可名状。但是,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如果你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在实际生活中,不管条件有多恶劣,都要不断地坚定它,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要放弃。在以后的时间里,虽然经历了父母去世,民办教师“下岗”等事件,但我还是将自学考试坚持了下来。记得每次到县城参加考试,小县城的书店成了最有吸引力的去处,一蹲就几个小时。有一次还差点误了回乡的火车。1991年秋,我考完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段10门课程,获得湖南师大及省自考办颁发的专科文凭。1994年春,我拿到了省自考办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14年的努力,为我考硕士生和博士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问:1995年考上湘潭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使你的生活发生很大的转折。毕业后,如果是在高校教书,在职读博士也可以,为什么又要远离家乡,到复旦大学读博士? 答:做学问本身就是和清苦连在一起的。如果耐不住这份清苦,那就一定不要做。一个人读书做学问,固然需要知识上的成长和积累,但更重要的是,要能够使自己的思想真正地开阔和深刻起来。我应该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里去见世面,使自己受到更加严格规范的学术训练,视野更开阔,能够站到一个更高的起点。1998年7月8日,我收到复旦大学的“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入学通知。到了复旦,我顿时感到眼界与心胸都开阔了许多:复旦大学仅校本部就有16个全国重点学科,30个博士后流动站,70多个博士学位点。2001年秋国家评审又增加至20几个。每年举办七八百次学术讲座,有比内地更为充足的图书资料,许多院系都有国内一流甚至国际驰名的名家,人才济济。在这样一个拥有20位院士,4000余博士、硕士的环境中,同学之间的互相切磋,互相促进与竞争就不可少。我住的那栋宿舍楼,单六层就有11个博士,分别来自11个省。南北文化的碰撞、交流,无形中给我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学习和交流的环境。我觉得,3年博士研究生的学习经历,不只是读了许多在内地读不到的书,见了许多在内地难见的学者,重要的是思想得到了升华。 问:复旦三年,你在思想上的收获,有哪些可以让许多青年学生在治学上借鉴的? 答:在复旦,我知道了如何才能不读死书,做真学问,在这里学到了做学问的基本规范。比如复旦特别强调学术史,做一篇成功的文章,前面1/5、甚至1/4都阐述学术史,这既是对他人的学术劳动表示尊重,也是成功进行学术研究的正确起点与良好开端。在内地的一些高校,许多教师虽然一本讲义吃一辈子不太可能了,但吃很长一段时间,真的不乏其人。正襟危坐于课堂,满堂灌,知识、观念与研究方法陈旧,往往贻害不浅。我所接触的上海老师是真正的海派,教师讲课海阔天空,从来都是以无法为有法,一堂课里,信息量极大,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在授课过程中展示着自己的学术个性。 问:大学生多数来自县城以下,事实上每个人的求学经历都差不多,但最终成大器者,是少数。你对未来的成功路有什么期望? 答:每个人的天资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后天形成的素质却差异极大,正是这点决定了大家成就不一样。人,最难得的是有正确的自我认识。对自身有了正确的认识,才会正确的自我定位。人还需要有理想,现实社会总不是完美的,总有许多遗憾存在。但我们不能因为现实的不完美就没有梦想、理想。我喜欢马丁路德金的一句话:“Ihaveadream”,对于我,是那美好的梦,召唤我摆脱贫穷、落后、庸俗,冲破世俗的樊笼,走向人生的更高境界。就像陈寅恪先生所说,“士之读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阳科技职业学院《运筹与优化》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山财金融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 2025瑞安考公务员试题及答案
- 辽宁科技大学《微信营销》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工业大学《数字图像处理A》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汉语语法学史》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生物基材料与技术》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大学《高等代数B》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米业金融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廉洁金融考试题目及答案
- 南外初中小语种课程设计
- 【上海市塑料探究所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论文)8200字】
- Unit2 Whats your hobby-教案人教精通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必刷题】2024五年级英语上册一般过去时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 T-CTSS 86-2024 原味茶饮料标准
- NB-T 10436-2020 电动汽车快速更换电池箱冷却接口通.用技术要求
- 简易财务报表附注模板
- 电梯安全总监和安全员的任命文件
- 2024-2029年亚麻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投资研究报告
- 安全管理核心制度综合体系华润置地北京
- 第八章-高级土壤化学之土壤的氧化还原化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