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8251-2019 聚烯烃管材、管件和混配料中颜料或炭黑分散度的测定》相比于《GB/T 18251-2000 聚烯烃管材、管件和混配料中颜料或炭黑分散的测定方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1. 标准名称调整:新标准将名称中的“分散的测定方法”修改为“分散度的测定”,更加精确地反映了标准内容,强调了对分散程度的量化评估。

  2. 技术内容更新:新版标准引入了更先进的测试技术和分析方法,以适应近年来材料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具体技术细节的改进包括但不限于样品制备、测试仪器的选用及操作流程的优化。

  3. 试验条件和程序细化:2019版标准对试验条件做了更明确的规定,如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的设定更为精确,确保了不同实验室间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同时,对测试程序的描述也更为详细,便于操作者理解和执行。

  4. 术语和定义明确化:新标准对相关专业术语给出了更清晰的定义,有助于减少理解上的歧义,提升了标准的适用性和指导性。

  5. 质量控制和数据处理要求增强:增加了对测试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明确了数据处理方法,包括统计分析的运用,确保测试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6. 参考标准更新:引用的其他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进行了更新,确保与现行的标准体系保持一致,提升了标准的先进性和国际兼容性。

  7. 附录和示例新增:可能包含新的附录内容,提供更详尽的操作指南、计算公式示例或常见问题解答,增强了标准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9-08-30 颁布
  • 2020-03-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18251-2019 聚烯烃管材、管件和混配料中颜料或炭黑分散度的测定_第1页
GB∕T 18251-2019 聚烯烃管材、管件和混配料中颜料或炭黑分散度的测定_第2页
GB∕T 18251-2019 聚烯烃管材、管件和混配料中颜料或炭黑分散度的测定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 18251-2019 聚烯烃管材、管件和混配料中颜料或炭黑分散度的测定-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CS8314030G 33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T182512019 代替 GB/T182512000 聚烯烃管材 管件和混配料中 、 颜料或炭黑分散度的测定 Methodfortheassessmentofthedegreeofpigmentorcarbonblackdispersion in ololefin iesfittinsandcom ounds p y pp , g p (ISO18553:2002,MOD)2019-08-30发布 2020-03-01实施 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发 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8251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给出的规则起草 GB/T1.12009 。 本标准代替 聚 烯 烃 管 材 管 件 和 混 配 料 中 颜 料 或 炭 黑 分 散 度 的 测 定 与 GB/T182512000 、 , 相比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GB/T182512000 , : 将 显微镜 最小放大倍率为 修改为 具有适当的放大倍率 见 “ : 70” “ ”( 3.1.1); 增加了分散尺寸等级使用 的显微镜 见 100 ( 4.2.1); 增加了分散表观等级使用放大倍数至少为 的显微镜 见 70 ( 4.2.2); 修改了试样质量要求 见 ( 4.1.1.1); 增加了试验制备压片方法的注意事项 见 ( 4.1.1.1); 修改了试样幅宽要求 见 ( 4.1.1.1); 修改了试样厚度要求 见 和 ( 4.1.1.2 4.1.2); 删去了显微镜型号 放大倍数 增加了试样的厚度 每组试样的平均等级和每个试样的等级 每 、 , , , 组试样中的最具代表性的表观等级和每个试样的表观等级 任何偏离试验方法的细节 以及可 , , 能影响结果的任何因素 如制样中产生的气泡 杂质等 见第 章 , 、 ( 6 ); 修改了附录 的表 并加注进行说明 见附录 A A.1, ( A)。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 聚烯烃管材 管件和混配料中颜料或炭黑分散 ISO18553:2002 、 度的测定 。 本标准与 的主要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ISO18553:2002 : 删除了 中 本标准规定了两种试样制备方法 压片方法和切片方法 4.1 “ : 。”; 细化了对于样品表观等级确定的描述 见 增加了该段对资料性附录 的引用 便于标准 ( 5.2), D , 使用 ; 对试验报告中任何偏离试验方法的细节 以及可能影响结果的任何因素 进行了示例说明 见 , , ( 第 章 6 )。 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 纳入了 的修正内容 见 减少了粒团计数的工作量 ISO18553:2002/Amd1:2007 ( 4.2.1), ; 附录 表 增加了 注 粒径大小取整数 小数点后第一位非零数字进位 A A.1 “ 4: , ”。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 。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 本标准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归口 (SAC/TC48) 。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 山东胜邦塑胶有限公司 亚大集 : 、 、 团公司 北京北化高科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家节水器具产品质 、 、 ( 量监督检验中心 北京燕山石化高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白蝶管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工商大 )、 、 、 学 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 (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卢晓英 景发岐 李瑜 王宁 李筱竹 李君 杜斌 唐辉 徐海云 : 、 、 、 、 、 、 、 、 。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GB/T182512000。 GB/T182512019 聚烯烃管材 管件和混配料中 、 颜料或炭黑分散度的测定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聚烯烃管材 管件和混配料中颜料或炭黑粒子和粒团的尺寸和分散度的测定方法 、 。 本标准适用于聚烯烃管材 管件和混配料 测定炭黑时 本标准适用于炭黑质量分数小于 的聚 、 。 , 3% 烯烃管材 管件和混配料 、 。2 原理 从管材 管件或粒料上取少量样品压在显微镜载玻片之间加热压缩制备试样 也可以使用切片机切 、 , 片制备试样 。 在显微镜下观察试样 测定粒子和粒团的尺寸 并与试样分级表 见附录 表 相比确定等级 , , ( A A.1) 。 粒子或粒团的分散尺寸等级由六个试样等级的平均值来确定 。 若需要分散的表观等级 通过与显微照片 见附录 图 的对比来确定 , ( B B.1) 。3 试验仪器 31 总则 . 311 显微镜 具有适当的放大倍率 见 带有校准的正交移动标尺 能够测量出粒子和粒团的尺 . : ( 4.2), , 寸 其照明应避免光学效应 , 。312 载玻片 厚度约 . : 1mm。32 压片装置或仪器 . 321 烘箱或加热板或其他加热设备 温度控制在 之间 . : 150 210 。322 手术刀或其他合适的刀具 用于切割试样 . : 。323 压具 重物或者弹簧夹 以保持压力 . 、 : 。33 切片装置或仪器 . 切片机 能切出规定厚度的薄片 见 : ( 4.1.2)。4 试验过程 41 试样制备 . 411 压片方法 . 4111 用手术刀沿产品的不同部位切割六个试样 测定颜料分散时 每个试样质量为 . , ,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