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学习总结.doc_第1页
2009学习总结.doc_第2页
2009学习总结.doc_第3页
2009学习总结.doc_第4页
2009学习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学习总结2009年,是我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第一年,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理论水平,我重读了清华大学考研教材微观经济学(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和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另外我还对国学和历史比较感兴趣,先后读了孙子兵法(由于比较晦涩只读到第十篇地形篇,共十三篇)、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易中天著)、王立群读之秦始皇、王立群读之项羽、王立群读之汉武帝,还通过看经典英文电影和电视剧来锻炼听力和口语,主要看了以下作品教父三部曲、阿甘正传、越狱一至四部、绯闻女孩一、二部。一、重读经济学体会中国改革开放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是,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也绝非易事,我们不仅需要从自己的实践中总结教训,更需要从别人的实践中获取经验,还要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改革。市场经济虽然对我们这个共和国来说是全新的,但市场经济的运行在发达国家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市场经济理论亦在不断发展完善,并形成了一个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虽然是出于西方学者之手,研究的都是西方国家的经济问题,但是他们归纳的许多经济学理论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行为,这些理论应该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要想迅速稳定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经济,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国家在内先进经济理论与知识。我将微观经济学(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和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与国内的经济学教材对比发现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国外教材比国内教材注重案例分析,国内教材几乎没有案例或只有很少的案例分析,国外教材每节后面都有案例分析,理论和案例的篇幅基本上是各占一半。也就是国外教材更加偏重实际运用,国内教材只偏重理论知识。下面以卡特尔定价分析为例说明。国外教材关于卡特尔定价会给出欧佩克石油卡特尔和西佩克铜卡特尔两个例子,应用同一个定价模型,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画图比较繁琐,这里只做概述说明)。在对欧佩克的定价模型分析中,指出因为总需求和非欧佩克的供给都是缺乏弹性的,故对欧佩克的需求也相当缺乏弹性,因而此卡特尔具有相当的垄断势力,它利用垄断势力将价格抬到比竞争性水平高许多之处。同时指出,在长期中,需求和供给都会有较大弹性,这意味着欧佩克的需求曲线要有弹性得多,因此在长期中欧佩克无法保持比竞争性水平高出很多的价格,以1982-1989年期间实际油价下跌说明是因为长期中需求和非欧佩克供给的调整。对西佩克的定价模型分析中,指出对铜的需求比对石油的总需求较有弹性。因为其他材料,如铝,可以和容易的代替铜。另外竞争性的供给也很有弹性。在短期中,如果价格上升,非西佩克生产也很容易的扩大供给(部分是因为能得到来自非金属的供给)。因此西佩克的潜在的垄断势力是很小的。最后得出结论:成功的卡特尔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产品的的总需求一定不能是价格弹性很大,二是该卡特尔必须几乎控制所有的世界供给,若不是这样,非卡特尔生产商的供给就绝不能使价格弹性很大的。整个推导的过程非常严密,以事实为依据,结论令人信服。而国内教材,会直接给出结论,要么弄几个公式导出个结论,让人觉得一头雾水,因为某些公式的得来本身也不是很严密,再加上没有事实做基础,很难令人信服。中国人好多事讲个大概就行了,有的时候不求甚解,西方人这种严密的思维,绝对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二、国学鉴赏孙子兵法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历代军事家的高度评价,成为必读兵书的首选,尊称为“兵经”,而且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我们祖先的智慧。孙子兵法包含的军事思想异常深刻和丰富。在战争观方面,孙子提出“慎战”、“安国全军”等一系列基本原则。他重视民心背向,主张进行正义的战争,这和毛泽东提出的“人民战争”理论如出一辙。而且主张“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从而把战争提高到了国家存亡的高度。中国宋、明两次亡国,以及近代被列强入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孙子所追求的用兵理想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重要的全胜的战略思想以及其主要手段“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对中国历代兵学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兵者,诡道也”是孙子兵法的核心作战指导思想,提出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一系列精辟、卓越的见解。其实,做人的道理也是一样的,人不能墨守成规,该变的时候要善于变通,要懂得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任何真理都是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的,超出了这个范围,有可能演变成谬误,因此,我们不能只认死理,要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要用发展、联系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易经讲“时也,命也”,时变,而我不变,最终只能被时代淘汰,所以要与时俱进。我们为什么要建设小康社会,而不建设大同社会呢?大同社会是最理想的社会,因为我们现在的物质条件还不具备,因时制宜,按照中庸之道,只能退而求其次,所以小平同志提出要建设小康社会而非大同。为什么我们的民族要叫中华?要解释中华,首先要解释,什么是中,什么是华。中国人有句话叫“如日中天”,寓意太阳在天之中。在古代,我们对外夷自称天国。可见中就是天的意思。华指的是华夏儿女,也就是人的意思。中华合起来就是“天人合一”的意思。“天人合一”的思想自远古时代就有,易经以及诸子百家也都包含有这种思想,现在提的科学发展观也都含有这个意思,可见中国人是很讲究“天人合一”的。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和思想家,都按照本阶级、本阶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于是出现了思想领域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各派,史称“诸子百家”。诸子中主要的学派有儒、道、墨、法、名、阴阳、兵、纵横、农、杂等家,在当时思想领域影响最大的是前四家(这里只介绍前四家)。各家的社会理想、政治思想各不相同,其中却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共同之处:即大一统的思想。各种社会理想、政治思想的提出,都不是只为某一国、某一家,而是为了当时所谓的“天下”。诸子百家主要分为两大类:“有为”和“无为”,或者说国家干预与反国家干预,这基本上和经济学的两大类分法基本一致。其中提倡“有为”或国家干预的有儒、墨、法家;提倡“无为”或反国家干预的只有道家。儒家主张推行仁义,墨家主张推行兼爱,法家主张推行法治,他们都要做些什么。道家却主张什么都不做,而且认为越做越糟糕。只有什么都不做,才能实现天下太平。(一)有为儒家崇尚周礼,认为人人安份守已,互相关怀,达至一个大同世界,就是“仁”。“仁”是儒家的核心内容。“仁”就是爱人,君主要体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若要实践仁德,需要忠和恕。忠是尽自己的本份;恕是推己及人。提倡以礼、乐,约束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性情。儒家学说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被历代统治者及学术界所尊崇,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及道德的主流。墨家尚贤尚同。墨家提出“兼爱”,主张爱不应有亲疏、上下、贵贱、等级的分别。他认为天下之所以大乱,是由於人不相爱。主张尚贤、尚同,提倡选任贤才,消除阶级念,使天下大治,主张非攻,反对一切侵略战争。反对奢侈的生活,主张节俭,提出节用、节葬、非乐的思想。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主张以法治国,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法家重视法律,反对儒家的礼,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法律的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件的所有权。兴功惧暴,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兴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提出“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集法家大成,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二)无为道家的“道”是老庄学说的思想中心,是一切事物的根源。道亦是循环不息。道家强调凡事均应“无为”,无须强求,应顺应自然,达至道的最高境界。道家精神在於精神上的超脱,不界限於形驱,只求逍遥及心灵上的开放。“道”是无形及不可见的,是超时空的绝对精神,是宇宙最高本体及一切事物的根源。民生困苦,人们必须放弃逞才、逞智、逞强、逞力、回归朴素、无知的境界,以“无为”治理天下,天下才能和平安定。万物都有对立面,物极必反。因此,人们必须知足寡欲、柔弱不争、顺应自然,抛弃一切礼教的枷锁,才能避免灾祸。三、历史人物我个人认为,秦始皇是中华名族最伟大的人,汉武帝紧随其后。项羽和我一样都是楚国人,英雄盖世,虽然后来失败了,依然值得钦佩。秦始皇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他统一了中国,否则我们还像欧洲那样四分五裂,也就不会形成中华文明。汉武帝的贡献在于他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本蓝图。他们在武功方面是中国最出色的。有些事不真读一下历史还真是不知道,比如焚书坑儒,“焚书”是“焚诗书”,不是所有的书,“坑儒”是“坑术士”,即江湖术士(大多是骗子),不是儒家学者,更不是所有读书人。其实,“焚书坑儒”是统一思想领域的一场政治运动。秦始皇灭掉六国之后,在政治上废除了封建制,推行郡县制;在文化上,用小籇统一了文字;在金融上,统一了货币,统一度量衡。这些政治、经济、文化措施是国家统一的根本要求。但是,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状态仍以它的惯性而存在,大秦帝国仍然没有形成思想领域的统一。从长远看,只有思想统一了,才能保证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的统一措施更加有效。当时盛行的儒家和法家思想比较而言,儒家是保守的,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采取的各种措施都是创新的,是新事物,不符合儒家的理念,因此众人对此议论纷纷。当时六国贵族,也想借着儒家思想回复周朝的分封制,从而取得失去的权势。因此,对于刚刚统一的秦朝来说,统一思想就是维护大一统的关键措施。淳于越咸阳殿上发难、几个术士的欺骗诽谤行为让秦始皇找到推行思想运动的借口与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