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苏高考物理考试说明.doc_第1页
2012年江苏高考物理考试说明.doc_第2页
2012年江苏高考物理考试说明.doc_第3页
2012年江苏高考物理考试说明.doc_第4页
2012年江苏高考物理考试说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学科一、 命题指导思想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是有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择优录取。高考,是高校选拔考生的主要依据,同时对中学教学又具有较强的导向性。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学科(江苏卷)命题将按照“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组织实施。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物理科学与技术、社会的联系,关注物理知识在现代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激发学生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试题应有较高的信度、高效,较强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二、 考试内容及要求(一) 能力要求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应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目前,高考物理要求考查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并能应用于简单的实际物理问题。2、 推理能力能够从有关物理概念和规律出发,在给定的简化情况下,导出物理学中的定理或公式。能根据具体物理问题中已知的事实和条件,结合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结论或作出正确判断,并能够大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3、 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问题的本质,建立适当的物理模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把较为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并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作出正确的判断或得出合理的结论。能够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关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初步解决实际问题。4、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的问题找出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根据数学的特点、规律进行推导、求解和合理外推,并根据结果作出物理判断、进行物理解释或得出物理结论。能根据物理问题的实际情况和所给条件,恰当运用几个图形、函数图像等形式和方法进行分析、表达。能够通过分析所给图像找出去其所表示的物理内容,用于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5、 实验与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表2中注明“实验、探究”的内容,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价。能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问题的答案提出假设;能制定实验方案,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所给的实验仪器去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以上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察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二)内容和要求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和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我省2012届高中毕业学生的教学实际,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内容有4个模块,选考内容有3个模块,考生须从3个模块中任选两个作答。具体模块及内容详见表一,考试内容范围及要求见表2,单位制及实验技能的要求见表3。对知识内容要求掌的握程度,在表2中用、标出,、的含义如下:.基本要求:对所列知识要了解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较高要求: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定义及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表一 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模块必考内容选考内容物理1运动的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物理2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选修31电场电路磁场选修32电磁感应交变电流传感器选修33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固体、液体和气体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选修34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光相对论选修35碰撞与动量守恒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象性表2 考试内容范围及要求物理1内容要求说明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非惯性参考系不作要求2 路程和位移 速度和速率 加速度3 变速直线运动 4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探究)5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6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只限于用作图法或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7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与探究)8 重力 形变与弹力 胡克定律9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摩擦力 动摩擦因数10 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只要求解决一个平面内的共点力平衡问题11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不要求定量求解加速度大小不同的链接体问题12 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探究)物理2内容要求说明13 功和功率14 重力势能15 弹性势能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不作要求16 动能 动能定理17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18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和探究)19 能源和能量耗散20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21 平抛运动22 圆周运动 线速度 角速度 向心力加速度23 匀速圆周运动 向心力有关向心力的计算,只限于向心力是由一条直线上的力的合成的情况24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定量计算不作要求25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地球的表面附近,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6 第一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定量计算只限于第一宇宙速度选修31内容要求说明27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点电荷28库仑定律29 静电场 电场线 电势能 电势 等势面30 电场强度 点电荷的场强 电势差电场的叠加最多考虑两个电场强度的叠加31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32带点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只限于带点粒子进入电场是速度平行或垂直的情况33电容 电容器34电流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35欧姆定律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36电阻定律37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实验 探究)38描绘小灯泡的福安特性曲线(实验探究)39电阻的串联和并联40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 探究)41电功 电功率 焦耳定律42磁场 磁感应强度 磁感线 磁通量43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周围磁场的方向44安培力计算限于导线跟磁感应强度平行或垂直两种情况45洛伦兹力46带点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计算限于速度和磁感应强度垂直或平行47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的基本原理选修32内容要求说明48 电磁感应现象49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50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限于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运动方向垂直的情况,有关感电动势的计算不作要求51 互感 自感52 交变电流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和图像相位的概念不作要求53 正弦交流电的函数表达式54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55 理想变压器限于单相理想变压器56 电能的传送57 传感器选修3358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阿伏伽德罗常数59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探究)60 分子热运动 布朗运动61 分子间的作用力62 温度和内能63 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的微观结构64 液体的表面张力对侵润的不侵润现象、毛细现象解释不作要求65 液晶66 气体实验规律 67理想气体68 热力学第一定律 69能量守恒定律 能源与环境 能源的开发和应用选修3470 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和图像71 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实验、探究)72 受迫振动和共振73 机械波 横波纵波 横波的图像74 波长 波速和频率(周期)的关系限于单方向传播75 波的干涉和衍射76 多普勒效应77 电磁波谱 电磁波及其应用78 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率79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 探究)80 光的全反射 光导纤维81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82 激光的特性和应用83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与经典时空观的区别84 同时相对性 长度相对性 质能关系定量计算不作要求选修3585 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86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 探究)87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只限一维碰撞的问题88 普朗克能量子假说 黑体和黑体辐射89 光电效应90 波粒二象性 物质波91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92 氢原子光谱93 原子能级94 原子核的组成95 原子核的衰变 半衰期用半衰期公式定量计算不作要求96 放射性的应用于防护 放射性同位素97 核力与结合能 质量亏损98 核反应方程99 重核裂变 核聚变表3 单位制及实验技能的要求主题要求单位制 知道中学物理中涉及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包括小时、分、升、电子伏特等。选修33包括摄氏度()、标准大气压、毫米汞柱。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单位符号实验 会正确使用的仪器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温度计(选修33)等 认识误差问题在试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偶然;能够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 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三、 考试的形式及试卷结构(一)考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