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方案设计总说明第一章 总则1.1 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建设项目总用地约6967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44600.02平方米,其中地上有210473.66平方米,地下有34126.36平方米。整个小区高度在100米以内,为一类高层住宅,耐火等级设为一级。整个小区场地地处滨江,交通便利。主地块东西宽290米,南北长560米,基地呈三角型缓坡,场地高出滨江大道3米左右。基地现状已经做场地平整。1.3 设计依据 1.3.1、重庆浩立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设计任务书1.3.2、重庆市规划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地字第建500113200900128号及附图1.3.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3.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1.3.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1.3.6、重庆市相关规划设计管理条例1.3.7、国家规定的相关的设计规范及规划设计要求1.4 设计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1.4.1、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处理好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人与交通、人与城市空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城市绿化开放空间之间的和谐,创造一个宜于人居的高档居住社区。1.4.2、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优化用地结构,配套建设各项目设施。1.4.3、坚持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推广新技术。1.4.4、贯彻环保、安全卫生、绿化、消防、人防、节能、节约用地的设计原则。1.4.5、遵循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的场所意义和精神需求,整体构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1.4.6、 注重空间环境整体性。整体布局采用顺应地形,有机结合滨江资源和城市交通环境,运用“景观轴”、“城市轴”将基地环境整合优化,体现“以人为本”的城市绿化生态居住环境的理念。建筑布局充分注重城市景观、居住环境、视线走廊、人们行为活动需求、城市增值因素和区域位置的远、近期可持续发展和开发。1.4.7、 开发建设的适应性。充分注重内外环境功能的综合性、适应性、超前性和建设的有序性,力求以现实而科学的技术经济手段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效益,为城市市容增光添彩,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4.8 、建筑的标志性和文化艺术品质。注重现代建筑的时代感、地域性和知识经济、信息化的聚集效应。1.4.9、严格遵循“重庆市规划局关于城市空间环境和建筑景观规划的执行规定”中对两江四岸范围内的建筑规划设计要求。第二章 总平面设计2.1 场地概述本项目位于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建设项目总用地约69672平方米,整个小区场地地处滨江,交通便利。主地块东西宽290米,南北长560米,基地呈三角型缓坡,场地高出滨江大道4-7米左右。基地现状已经做场地平整,交通便捷,市政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是建设居住建筑的理想地点。2.2 总平面布置2.2.1、规划目标:营建优美的居住社区,带动城市局部经济的发展腾飞,创造宜人的高尚居住环境,在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同时提升用地的经济效益,使工程达到功能组织合理、用地配置得当、结构清晰、道路顺畅、配套齐全等要求,创造出“以人为本”尊重环境,舒适优美的居家空间,同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2.2.2、总体布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构想。2.2.3、总体布局符合规划、消防、人防、环保、防灾、减灾等要求。实现可持续性发展。2.2.4、为满足两江四岸建筑规定的要求,沿滨江路商业外边线距离用地边线最窄处为8米。前排商业最大高度13.2米。地块沿城市滨江大道设计长116米,进深18.4米的城市通透开敞滨江入口广场,满足渝规发(2008)82号文件规定的临城市道路一侧须留出长度不小于用地沿道路长度30%且进深不小于15的通透开敞空间的设计要求。前后住宅高低错落,营造丰富的江景线。2.3 竖向设计设计中将场地适当挖填,场地明显高于城市道路,建筑有良好的视觉形象,并为场地内雨水、污水排放提供了便利条件,场地挖填设计后道路最大纵坡为5%,最小纵坡为1%,室外场地的连接方式采用平坡式与台阶式相结合。2.4 交通组织2.4.1、本工程主入口设置于地块西南部的城市干道上,主要供居住人员出入。2.4.2、场地内的车行道呈环形布置,以满足车辆进出和消防扑救的要求,场地一共设计了2个地下车库,从场地内的车行道上设置坡道直接到达地下车库, 地下车库一共可停1073辆车,同时沿道路边布置了202个车位的室外停车场,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分别位于道路的不同位置上,车行道系统和步行系统各有不同的主要出入口,实行了人车分流。2.5 配套设施本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244600.02m2,公用配套设施有商业网点、幼儿园、居委会及社区卫生用房、物业管理用房等,详见配套设施一览表。另有变配电房、消防水池和水泵房的污水处理池等设置在地下车库内。2.6 技术经济指标如表 序号名称单位M12-1/01地块M8-4/01地块合计备注1总用地面积m2668922780696822居住总户数居住人数人457022747974总建筑面积m2234808.959791.07244600.02按功能性质划分m2其中居住建筑面积m2181801.26765.01188566.21公建面积m215383.521574.3116957.83配套公建建筑面积m23489.063489.06其他建筑面积m234135.171471.7535586.92含地下车库,设备用房,首层架空等,其中M12-1/01地块首层架空面积1460.56按地上地下部分划分其中地上建筑面积m2202134.348339.32210473.66其中M12-1/01地块首层架空面积1460.56不计容地下建筑面积m232674.341451.7534126.365停车位个1226491275其中地面个17824202地下个10482510736容积率3337建筑密度%22.1033.9122.578绿地率%40.6924.7840.05 配套设施一览表序号名称单位数据备注配套公建建筑面积m23489.061消防控制室m244.812社区公益服务用房(含居委会)m22503文化活动站m25004老年活动站m25005物业管理用房m210606幼儿园m21037.157公厕m2218垃圾收集站m231.299社区保健站m244.81 主要建筑物一览表楼栋名称使用功能建筑面积建筑类别建筑层数防火等级1#住宅及配套19406.26一类33一级2#住宅及配套16636.9一类32一级3#住宅及配套15717.21一类32一级4#住宅及配套24218.62一类33一级5、7#住宅及配套16903.02一类26一级 6#住宅及配套14359.18一类22一级 8#住宅及配套19177.02一类31一级9、10、11#住宅及配套14900.08一类33一级幼儿园配套22164.88多层2三级商业公建及车库22164.88多层3/-1一级车库车库23533.16一类-1一级垃圾站及公厕垃圾站及公厕52.29多层1三级12#住宅、公建及车库9791.07二类16/-1一级第三章、建筑设计3.1主要设计原则 建筑设计因循南方建筑的设计原则。美学主张是传统中式风格现代风格的融合,建筑体形采用最基本的几何形体组合。寻找构图中以基本的几何形体为母题,以朴实的建筑学手法和当今常见住宅建筑设计领域中的最新理念、最新设计手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建筑学诠释。3.2 建筑单体设计根据总体布置,结合场地特点,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满足各单体建筑的使用功能,每幢建筑的建筑面积详见建筑面积计算值明细表。3.3设计定位住宅空间是业主、设计者及消费者三者部分或全部追求的意向。依据市场需要,正确定位定级,有针对性的设计出不同档次,不同面积的住宅套型。建筑标准层层高3.0米,户型设计避免户与户、楼与楼之间视线干扰,保证了户主生活私密性。3.4 建筑平面设计3.4.1、 4#、5#、6#、7#在底层设置架空层面积共1460.56平方米。临街一、二、三层为商业网点用房;其余为纯住宅。采用与地形相吻合的建筑形体为设计构图要素,谦逊地融入城市空间之中,而成为城市元素的一部分。 3.4.2 、 户型设计上充分考虑动、静、洁、污分区;主要房间直接对外采光户型设计大小紧凑实用,户型类型涵盖各个阶层的用户需要,基本满足至少一个主卧室和客厅看江。标准层设计考虑了地震后颁布的“超限”标准,全部住宅实现抗震设计。3.5 立面设计 3.5.1、住宅的立面形式与商业形式都为简洁的传统中式风格,考虑到巴南区现在的建筑风格主要以现代风格为主,本设计的简洁传统中式风格让商业与住宅在形式上脱颖而出。住宅采用米白色墙面,顶部处理成典雅庄重的平屋顶。在小区设计中,充分考虑到滨江天际线,前排住宅最低只有22层,三线观江的住宅高低错落,打造出巴南区滨江沿岸富有魅力的天际轮廓线。 3.5.2、建筑立面造型讲究不同的体块叠加及穿插。不同的体形赋予不同的材质与机理,表达构成元素的几何形体的清晰程度和材料色彩关系的认识。3.5.3、住宅飘板有规律的变化,形成了丰富、整体而又统一的建筑立面肌理,创造出富于个性的空间氛围。建筑顶部通过体块加减的建筑处理手法,建筑处理具有向上无限延伸之感;通过不同的形体,材质以及光影的变化,体现建筑的生命力。3.6 垂直交通设计本设计对人流进行充分的考虑,配套商业网点人流仅由滨江大道直接出入,住宅人流主要从西南滨江大道上设计人行主入口,地块两侧设车库及小区内部车行出入口,其中南侧为车行应急入口。每栋住宅楼都设计有方便残疾人的轮椅坡道,2-3部电梯及楼梯作为竖向交通体,并均由底到顶层层开门,并可以直达屋面。3.7 建筑剖面设计建筑物地面上总层数为16F、22F、26F、31F、32F、33F,其中商业用房大部分为两层,局部为三层,层高分别为5.1米、4.2米,3.9米,住宅部分层高为3.0米;地下车库层为负一层,层高为最小为4.5米,主体结构采用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建筑安全等级为一级,主体结构抗震等级三级。地下室外墙为钢筋砼墙体,并且代挡土墙;中间筒体为现浇钢筋砼结构;地下一层及地上除设剪力墙和挡土墙外,根据上部柱网设矩形框架柱,住宅部分按框支剪力墙要求设计。所有楼屋面板均为现浇砼板。第四章环境景观、灯饰工程与绿化设计 4.1 环境、景观、绿化设计项目根据用地地形、植被、景观现状、注重生态保护,在总体设计(总平面设计)中,设计的绿地总面积为27905m2。整个地块公共集中绿地为10783.5m2,且公共集中绿地宽度大于8米,面积大于居住区建设总用地面积(69672m2)的10%。地块沿城市滨江大道设计长116米,进深18.4米的城市通透开敞滨江入口广场,满足渝规发(2008)82号文件规定的临城市道路一侧须留出长度不小于用地沿道路长度30%且进深不小于15的通透开敞空间的设计要求。 景观设计采用欧式与自由式相结合的设计手法,在入口处设置入口广场,采用中心景观轴线,或随交通线路自由布置等多种方式点、线、面的设置情况,设置水池、假山、喷泉、叠水、广场、雕塑、花池、踏步、小品、亭、廊、台、榭等,根据景观视线分析,在何处种植何种树木、花草,使之一年四季均有良好的观赏效果,以期达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最佳效果。4.2 灯饰工程设计 根据项目情况的实际描述。本工程绿化主要由新城小区统一考虑,但在总图设计及建筑设计中尽量考虑水平与垂直绿化相结合。室外灯饰及周边绿化、建筑物竖向绿化等,形成点、线、面相呼应。创造良好的商业及居住环境。线的绿化主要为沿建筑物周边种植的行道树和绿篱,面的绿化主要集中在小区的集中绿化地。第五章、结构设计5.1 设计依据5.1.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5.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5.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5.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5.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1.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5.1.7、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2002)5.1.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01)5.1.9、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5.1.10、应遵循国家其它有关规范、规定。5.2 设计参数5.2.1、 场地特征及适宜性:场地适宜修建高层建筑。 5.2.2、 基本风压: 房屋高度80m,风荷载取0.40kN/m2;房屋高度80m,风荷载取0.45kN/m2。5.2.3、 场地基岩特征:场地表面为回填土,填土下有2-3米鹅卵石层,基岩为中风化岩层,较稳定,适宜建筑。5.2.4 、使用荷载(活荷载)标准值:商业网点 3.5KN/m2车库 4.0KN/m2消防车道 20KN/m2 消防楼梯 3.5KN/m2楼梯、前室、走道 2.5KN/m2住宅: 2.0KN/m2卫生间: 2.0KN/m2阳台: 2.5KN/m2电梯机房: 7.0KN/m2空中花园、露台: 4.0KN/m2上人屋面: 2.0KN/m2不上人屋面: 0.5KN/m2车库顶面覆土厚度根据建筑做法定5.3 结构设计5.3.1、 本工程所在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故本工程的抗震设防烈度按6度计算和设防,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加速度为0.05g。5.3.2、 场地土类别按类场地计算。5.3.3、 结构的抗震等级: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80m,抗震等级按四级; 房屋高度80m,抗震等级按三级;框支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80m,框支框架、剪力墙底部加强区抗震等级按二级,非底部加强区按四级;房屋高度80m,框支框架、剪力墙底部加强区抗震等级按二级,非底部加强区按三级;车库:按四级。5.3.4、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5.3.5 、结构选型:车库:框架结构;住宅: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填充墙采用中空页岩多孔空心砖,容重不大于8KN/m2.5.3.6、 拟采用主要基础类型:采用大直径人工挖孔桩。5.3.7 、边坡:重力式挡土墙,并根据场地条件采用其他形式挡墙。5.3.8、 按规范设置伸缩缝及抗震缝。5.3.9、 主要结构材料:钢材HPB235,HRB335,HRB400,CRB550。混凝土强度等级如下:竖向构件:车库同相连住宅部分住宅:房屋高度80m,4层以下C40,48层为C35,814层为C30,以上C25。房屋高度80m,5层以下C45,57层为C40,710层为C35,1015为C30,以上C25。梁、板等水平构件:C30C25,其中转换层为C40(C45)。第六章、给排水设计6.1 设计依据6.1.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6.1.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6.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6.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1.5、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 2003年版6.1.6、甲方及本院各专业提供设计资料和要求。6.2设计范围6.2.1、室内给排水 6.2.2、室内外消防给水 6.2.3、室外给排水6.3 给水6.3.1、给水水源:本工程设计从小区西南面分别引入路DN200给水管, 市政供水服务高程为海拔高度230m。6.3.2、本小区用水量。规划住户1499户,按每户3.2人计,用水指标按250升/人日计,加上幼儿园、商铺及绿化道路浇洒用水,计算出小区最高日用水量约为:1736.8M3 /日,最高时用水量为167.1m3/h水量计算见下表:序号用水单位用水量指标数量最高日用水量(m3/d)时变化系数kh最高时用水量 (m3/h)1居民250L/人d5229人13072.51362商业8L/d16958135.71.213.63物业及服务50L/人d120人61.51.14幼儿园50L/人d120人621.25道路及绿化浇洒2.0L/d2790555.87车库地面冲洗2.0L/次3412668.38未预见水量15815.29合计1736.8167.16.3.3、供水方式。小区内生活用水采用市政直供和生活给水泵二次加压供水结合的方式保证小区生活用水。小区内建筑绝对标高在海拔高度230m及以下的用水点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绝对标高在海拔高度230m以上的采用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供水。超压楼层采用减压阀减压,阀后压力为0.35MPa。6.3.4、给水管材室外生活给水主干管采用给水球墨铸铁管,橡胶圈接口。低区室内给水管采用给水用PPR管,热熔连接;高区、泵房出水管和屋顶明装给水管则采用钢塑复合管,丝扣连接。6.4 排水:6.4.1、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排水体制。雨污水均采用暗管组织排放,污水管管径为d300-400mm,雨水管管径为d300d700mm,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污水经管道收集进入生化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6.4.2、雨水。小区雨水根据重庆市暴雨强度方式推求雨量。P-设计重现期,屋面雨排水采用5年。室外雨排水采用3年,t取5min,地面综合径流系数为0.7。汇水面积:F=69672m2 。室外总雨水量 Q=1960L/s 。小区屋面雨水及室外雨水经组织汇集后排入小区雨水管沟,经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阳台排水经阳台排水立管收集后排入室外排水明沟或室外散水。空调排水经空调排水管收集后排入室外排水明沟或室外散水。6.4.3、污水小区最高日生活排水量按最大日生活用水量的90%计算,约为1440m3/d。在小区2#楼东北侧设500 m3生化池一座,10#楼东南侧设600 m3生化池一座,商业西南侧靠近滨江路处设置200 m3生化池一座。133楼西北侧单独设置140 m3生化池一座。6.4.4、排水管材。室外排水管采用UPVC或HDPE双壁波纹塑料排水管。室内排水系统采用UPVC螺旋消声排水管及专用管件、接头,橡胶圈卡口连接。第七章、电气设计7.1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建设项目总用地约6967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44600.02平方米,其中地上有210473.66平方米,地下有34126.36平方米。整个小区高度在100米以内,为一类高层住宅,耐火等级设为一级。整个小区场地地处滨江,交通便利。主地块东西宽290米,南北长560米,基地呈三角型缓坡,场地高出滨江大道3米左右。基地现状已经做场地平整。 7.2设计依据:7.2.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7.2.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7.2.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7.2.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116987.2.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7.2.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7.2.7、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7.2.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7.2.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7.2.10、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版)7.2.11、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7.2.12、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本次设计中各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有关部门提供的市政条件。7.3设计范围7.3.1、小区供、配电系统及公共用房照明设计7.3.2、商业、住宅各户设计到配电箱为止。7.3.3、消防系统设计7.3.4、电视、电话、网络系统设计7.3.5、配合园林设计单位预留小区照明电源 7.3.6、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设计7.4 负荷指标及负荷估算见表2表2 电力负荷指标及负荷估算表建筑功能公建面积(m2)住宅户数平均负荷指标负荷合计(kW)需要系数计算负荷(kW)W/m2kW/户普通住宅1499581700.453676商业1695810016960.81357车库及设备用房34126103410.7239其 它5000.8400小 计 1070756727.5电源 拟在小区地下室内设10kV开闭所,10kV电源由本地块西南面的市政道路上引来,供电容量为7500kVA。 10kV电源电缆沿电缆沟敷设至小区前,再埋地引入10kV开闭所。7.6 应急电源本工程应急电源采用自备柴油发电机组,共设1台,发电机容量为500kW,应急电源与市电机械闭锁运行。7.7电力线路敷设小区室外电力线路采用穿钢管的形式敷设小区道路下,供给各建筑部分用电。7.8电力线路敷设拟在底下室内设5个变电所(1B-5B),总计变压器安装容量为7440 kVA。其中1B-4B变电所变压器容量均为(2630kVA),共计5040 kVA,供住宅用电;5B变电所变压器容量为2400kVA(1X1600+1X800),供小区商业及其它公用配套设施用电。7.9 防雷、接地小区建筑除均幼儿园为三类防雷外,其它建筑均为二类防雷建筑,按规范对各建筑设置防雷设施。保护接地型式采用TN-S(TN-C-S)制。7.10 消防小区建筑消防保护等级确定为一级,消防控制室设在2号楼首层。7.11通信普通住宅每户考虑一门电话,公建用房按0.01门/m2计算,另考虑15%裕量,本小区约需电话2000门。电话电缆由小区西南面的市政道路引入,电话设备间设在地下车库内。数据通讯采用宽带接入,设备间与电话设备间共用。7.12 电视普通住宅每户考虑一个电视接口,商业、幼儿园等场所预留200个电视信号点容量的前端设备机,共约需电视用户点2000个。电视系统采用城市有线电视网,小区有线电视电缆由本地块西南面的市政线路引入。7.13 弱电线路敷设弱电线路采用管廊埋地敷设。第八章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8.1 设计依据:8.1.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8.1.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8.1.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8.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8.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8.1.6、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50/5024-2002)8.1.7、建筑专业提供的建筑平面图 8.2 设计范围本工程暖通的设计范围为小区地下车库及各单体建筑的通风及防排烟设计。设计主要依据为建设方及地方有关部门提出的要求,建筑设计方案及有关空调、通风设计规范、消防设计规范等。8.3 通风系统8.3.1、 地下室停车库设有机械排风(兼排烟)系统,不具备自然进风条件的防烟分区设机械送风系统,通风换气次数按6次/小时计。8.3.2、地下设备房分设排风系统。水泵房排风量按8次/小时换气,变配电室排风量按机器实际发热量计算。送风均为自然进风。8.3.3、发电机房设独立送排风系统,发电机自带排烟系统。8.3.4、公共卫生间排风按10-15次/小时计算。8.4 防、排烟系统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及合用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其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采用自然排烟。地下停车库排风系统兼作排烟系统,排烟量按6次/小时换气计算,不具备自然进风条件的防烟分区设机械送风系统。85燃气设计8.5.1、建筑物内共有住户1499户。燃气用量按1.5m3/户.日计,并考虑5%不可预见用气量,商业部分按照居民用气的20%估算,共计3090m3/日。8.5.2、燃气由城市燃气管道供应,由位于小区西南面的市政道路接入,管径为DN150。8.5.3、室外中压燃气经调压箱调压后,经庭院燃气管道送至住宅用户使用,住宅用户每户设置流量计单独计量。8.5.4、室外燃气管道采用PE管,直接埋地敷设。第九章、消防设计专篇9.1概述本项目位于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建设项目总用地约6967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44600.02平方米,其中地上有210473.66平方米,地下有34126.36平方米。整个小区高度在100米以内,为一类高层住宅,耐火等级设为一级。整个小区场地地处滨江,交通便利。主地块东西宽290米,南北长560米,基地呈三角型缓坡,场地高出滨江大道3米左右。基地现状已经做场地平整。 9.2总图消防地块四面设计环形消防通道,并设有消防场地用于扑救;建筑物与周边建筑物之间的间距符合城市规定的防火间距 ,满足消防扑救的需要。消防控制室设在2号楼首层。9.3建筑消防9.3.1、防火和防烟分区地下车库设备层设多个防火分区,每防火分区小于4000平方米;临江的商业建筑为地上局部3层,地下1层的多层商业建筑。1#、9#、10#、11#楼为地上33层,地下1层的一类高层住宅, 耐火等级为一级, 2#、3#为地上32层,地下1层的一类高层住宅,耐火等级为一级,塔楼部分每个标准层为自然一个防火区;标准层均设计有二部楼梯(剪刀梯),二部电梯。电梯前室,楼梯间均为乙级防火门,开向走道的管井门为丙级防火门,开向前室的管井门为乙级防火门,并层层封堵。建筑出入口在消防扑救面一侧。建筑梁高均大500,并且合用前室开窗面积大于3平方米,满足自然排烟。剪刀楼梯间采用加压送风防排烟,防排烟满足规范要求。4#、5#、6#、7#楼地上层数分别为33层、22层、26层、22层,吊一层临江商业建筑,地下均为1层,套坡地高层防火规范,为一类高层住宅, 耐火等级为一级。8#楼为办公、商业和住宅的综合楼,一层为商业和办公入口,2层为办公和住宅入口及其配套用房,住宅入口面对消防扑救面,3-5层为办公,6-31层为住宅。12#楼为16层二类高层住宅,裙楼两层为商业用房,3-14层为住宅。9.3.2、安全疏散在每个防火分区内均可双向疏散;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均满足规范要求;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和各疏散出口的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建筑物的内走道、疏散楼梯和各疏散出口的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9.4消防给水9.4.1、 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版)。(5)建筑灭火器配置规范(GB50140-2005)(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3年版) 9.4.2 消防标准(1)室内外消火栓用水量在本工程内取8楼作为计算标准, 该建筑按一类高层综合楼设计。(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地下车库为标准,按中危险级II级设计9.4.3、消防水源室内外消防用水均贮存在本工程地下车库的消防水池内。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为V=864m3,共分两格,每格有效容积为V=432m3。并从本工程西侧的城市给水管道接入DN200mm进水管一条,作为消防水池补水使用。9.4.4、消防水量室外消火栓:30L/S, 火灾延时3小时,水量324m3。室内消火栓:40L/S,火灾延时2小时,水量432m3。自动喷淋:30L/S,火灾延时1小时,水量108m3。一次火灾总消防用水量:864m3。9.4.5、消防给水系统(1)室外消防给水系统室外消火栓管网呈环状形敷设,干管管径为150 mm。室外消火栓沿道路布置,间距不大于120m。在地下消防泵房内,共设2台室外消火栓给水加压泵,一用一备。(2)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小区内消防用水由地下消防水泵房及屋顶水箱联合提供。屋顶消防水箱设在1#楼顶,消防储水量为18吨,其安装高度能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处的7m水柱的静水压要求。在地下消防泵房内,共设2台室内消火栓给水加压泵,一用一备。建筑室外设置3套水泵接合器。为保证最低层消火栓处的静水压不大于1.0MPa,故采用减压阀进行竖向分区。(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地下车库、综合楼、商业部分等处设置自动喷淋给水系统;每个防火分区设一套独立的水流指示器,湿式报警阀控制的喷头数不超过800个,湿式报警阀设在地下室消防泵房内;自动喷淋给水系统采用68闭式喷头。在地下消防泵房内,共设2台自喷加压泵,一用一备。室外设置2套水泵接合器。各系统消防泵选用如下;室外消防泵:型号XBD5/30-125D/2-L,流量Q=30L/S;扬程为H=50m,一用一备;室内消防泵:型号XBD14/40-150D/8-L, 流量Q=40 L/S;扬程为H=140 m,一用一备;自动喷淋泵:型号XBD14/30-125G/8-L, 流量Q=30 L/S;扬程为H=140 m,一用一备;9.4.6 化学消防(1)在柴油发电机房,储油间和变配电室设气体灭火系统(2)各建筑内根据其面积和火灾类别,在适当位置配置一定数量的手提式g干粉灭火器。9.4.7消防排水在小区地下车库修建消防集水池若干 座,每座有效容积V=2 m3,池内安装污水泵 2 台,一用一备。在消防电梯井底部设集水坑,坑内废水通过排水管排至消防集水池内。9.4.8 消防管材 (1)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扣及沟槽式卡箍连接。(2)室外消火栓给水管采用管内壁喷塑外壁涂石油沥青球墨铸铁给水管,橡胶圈接口。(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给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DN100mm者采用丝扣连接,DN100mm者采用沟槽式卡箍连接。4消防压力排水管采用热浸镀锌钢管,沟槽式(卡箍)、丝口或发兰连接。97 防排烟设计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及合用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其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采用自然排烟。地下停车库排风系统兼作排烟系统,排烟量按6次/小时换气计算,不具备自然进风条件的防烟分区设机械送风系统。98消防电气本工程消防保护等级确定为一级,消防控制室设在2号楼首层。消防用电设备由变电所及发电机分别提供电源,发电机房设在地下车库内,报警系统另配UPS电源。第十章、防雷设计专篇10.1设计依据10.1.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10.1.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10.1.3、建筑专业提供的建筑平、立、剖面图。10.1.4、由当地气象台(站)提供的年平均雷暴日数10.2建筑物的防雷设计10.2.1、 本工程一类高层建筑按二类防雷建筑设计,多层建筑按三类防雷建筑设计。10.2.2、 二类防雷用12热镀锌园钢沿屋顶女儿墙及水箱间屋面四周作明装避雷带,屋面作暗装避雷网,避雷网格焊接连通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的避雷网;三类防雷用12热镀锌扁钢沿屋顶女儿墙及水箱间屋面四周作暗装避雷带,屋面作暗装避雷网,避雷网格焊接连通成不大于20m*20m或24m*16m的避雷网。避雷带作法详防雷与接地安装D501-14。10.2.3、 装在屋面的金属部件均应与明装避雷带焊接连通。屋面不锈钢装饰杆及屋面构架内的钢筋(216)均应与钢筋砼柱内作引下线的钢筋焊通。不同高度的避雷带用10热镀锌园钢连接成网。10.2.4 、引下线利用柱内或剪力墙内的钢筋,选取柱内竖向主筋,自下而上的连续焊接连通。凡被利用作引流装置的混凝土柱内的钢筋每个柱至少不少于两根,主筋钢筋的直径 16。钢筋接头处搭接焊接,钢筋交叉处加跨线焊接。而且必须双面焊接,跨线直径 12。园钢与园钢搭接时,搭接长度(焊接长度)为园钢直径的6倍,与扁钢搭接时搭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2倍。10.2.5、 进入建筑的金属管道,及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应在入户处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利用建筑物金属体作防雷及接地装置。10.2.6、 全部金属构件一律镀锌处理,如在焊接过程中镀锌层受到损坏,应补刷红丹一度防腐漆二度。本工程穿越屋面的管线应作防水密封处理。10.2.7 、为防侧击雷,从三十米起每两层沿建筑物四周设水平均压环;均压环圈利用圈梁内216主筋四周贯通焊接,并与各柱内作防雷散流引下线之主筋焊接。10.2.8、 用8园钢外墙上所有金属窗、构件、玻璃墙预埋件与防雷引下线焊接连通。10.2.9、 凡靠窗边预埋扁钢60*6 L=100一块,塑钢窗框与预埋扁钢块连接,可焊接或螺栓连接,根据窗安装的具体情况决定。在塑钢窗台边预埋扁钢位置在距本层地面1米处。10.2.10、 为预防雷电电磁脉冲引起的过电流和过电压,在变压器低压测、配电干线、楼层总箱、重要设备供电配电箱、由室外引入室内的电力线路等入口配电箱设电涌保护器。10.2.11、 本工程利用基础的钢筋设计了一个联合接地系统,此系统包括主楼建筑的防雷接地、消防火灾自动报警接地、电话机房接地、各机壳走线槽接地、保护接地等。联合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如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设人工接地极。第十一章、环境保护本工程设计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分别采用以下措施进行处理。11.1场地内采用雨污分流制,厨房废水经隔油器处理后排入小区的污水管,与生活污水一起排入污水处理装置,经生化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城市下水道。11.2生活垃圾:每户采用袋装,由物管公司定时收集送入垃圾收集点,每天再运至城市垃圾处理场。11.3地下车库采用机械排风,发电机房的油烟气采用管道高空排放,厨房的油烟采用变式排气道高空排放。11.4设计中所选用的设备均选用低噪声设备,并采用取相应的减震措施。11.5建筑和装饰材料严格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选用不散发污染物的材料。第十二章、建筑节能12.1建筑节能设计12.1.1、气候特点重庆市巴南区为城乡结合地区,最热月平均温度2530,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热湿是夏季的基本气候特点;该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010,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冬季气温虽然比北方高,但日照率远远低于北方。建筑节能,即在建筑中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筑能耗指建筑使用能耗,其中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照明、电器等方面的能耗。节能建筑就是对新建工程的墙体、门窗、屋顶等采用保温隔热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改变室内热环境质量,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建筑能耗受当地气候条件、建筑热环境质量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建筑热工性能、采暖空调设施性能和建筑使用管理情况等诸多方面共同制约,总体关系错综复杂。但建筑节能的关键是建筑设计。12.1.2、在建筑节能的设计中,我们以重庆市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为指南,贯彻了以下设计原则:一、改善建筑热环境,不能以压抑人的情绪提高住宅建筑及配套建筑的质量需求;二、不能以牺牲室内空气质量效果为代价换取节能效果;三、不能影响和妨碍建筑其他功能的实现来改善节能;四、采用新集注、新材料,提高建筑热工性能和和空调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五、在住宅小区建筑的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对建筑节能进行了总体考虑,采用了如下具体措施:六、本建筑建设场地虽然受到城市总体规划的影响,但设计中力求避开建筑东西朝向,且体形系数不超过0.4。房间方正,间间通风采光,开窗方位既照顾朝向又考虑采光通风,均避免了太阳直射,使之春季明媚,夏季凉爽,秋季情浓,冬季温磬。建筑间距宽阔,总图设计避开了建筑之间的对视、遮挡,建筑间距较大,使每栋建筑都有利于冬季日照,提高室温,减少采暖能耗,由于总图布置开阔,建筑内部与外部的气流顺畅,室内通风气流与小区气流自然衔接,充分适应南岸区总体规划形成的局地气候。环境、小区、室内大中小三种气流相辅相成,确保室内外空气新鲜,并强化夏季夜间自然通风,组织良好的穿堂风,利用室外冷风降温,凉爽舒适。巧妙有效利用自然风是节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建筑四周绿地乔木环绕,花园簇拥,美化环境,并削弱夏季太阳辐射对建筑的热作用,从而减少空调能耗。七、本建筑采用的主要节能技术为:1. 墙体:按照国家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采用200厚的多孔页岩砖(KP1)作为主材,与20厚的膨胀珍珠岩保温沙浆复合成新建建筑的节能墙体,增大墙体热阻,减少墙体冷、热桥产生的能耗损失,其传热系数由1.94W/m2降至1.5 W/m2以下。夏季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小于34。2.外窗 采用塑钢节能窗,窗的形式为矩形平窗,不仅外观美观豪华,使用寿命长,而且热工性能良好,使传热系数降至3W/m2以下,夏季配以热反射织物窗帘,使太阳辐射、透过率小于20%。东西向不开窗,南北向窗墙面积比不超过0.3。塑钢窗气密性良好,保证空气渗透量不超过1.5次/小时,;塑钢窗导热系数低,隔热效果显著优于铝合金窗,吸水率小于0.1%,不受任何酸碱磁物的侵蚀,不受废气及盐份的影响;优质塑料异型材采用进口改性剂,原材料中添加防紫外线吸收剂,在-30至70气温骤变之间,在干凉、潮湿、烈日、暴雨中倍受考验,不变色,不老化、不脆化。同时,塑钢窗隔音效果显著,塑钢门窗的隔声性能为30分贝以上,而铝合金门窗的隔声性能为19分贝。实验表明:塑钢门窗距公路16m的隔声效果与钢、铝、木门窗距离公路50m的隔声效果相当。3.屋面 上人屋面,它由结构层、找平层、防水层(复合防水),传热系数小于1.0w/m2k;住宅屋面铺作30mm保温隔热的聚苯板,传热系数小于0.8w/m2k。4.西墙立体遮阳 西墙每层均设计有构造柱,便于安置遮阳构件,增加对夏季西晒太阳辐射的遮挡。八、增加建筑设计特色,综合考虑节能效果与室内空气质量,达到鱼和熊掌兼得。1.合理组织室内气流路线 组织好室内气流路线,防止长厨房、卫生间等室内空气污染损害室内空气质量,是提高新风有效利用率,维护室内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可在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的前提下,相应减少新风量,从而降低新风能耗。因此组织好气流路线也是一种有效的节能措施。2.专设可调式新风口 为简古冬夏季节取暖制冷与室内空气质量,避免“密闭建筑综合症”,以及暴风雨时的室内新风问题,专门设计有可调节进风量大小的新风口,而且采用由下往上排式,不直吹向人体,也不会吹进雨水和风沙。设置在窗上,不仅巧妙的解决了新风,而且窗带来美观、舒适和高雅。这是国内首次借鉴国外的成功设计。新风口主要布置在地下车库和剪刀楼梯中。新风口的形式是,在各窗的上方设置一长条形的新风口,外置百叶窗,内置塑钢推拉窗,可随意调节进风量,百叶新风口的设置给建筑立面和室内均带来美观。3.卫生间均设计有科学合理的通风道 重庆建筑的卫生间大多采用向室外直接排气。排气吹向室外人员停留和通过地带是普遍的现象。这不只是卫生问题,也不利于建筑节能,如当室外空气温度下降,本开窗自然通风,但进入室内空气带着卫生间的气味,只好关窗,用空调带走室内热量,增加能耗。卫生间的通风道科学合理,依靠较强的空气负压能很好的自动排走产生的废气。通风道和新风口设计和运用,以及气流路线的合理组织,使室内空气始终处于动态的流动状态,使室内空气始终保持着新鲜和清新。南方地区多雨潮湿,梅雨季节长,室内潮湿和气压低而造成气闷不适等问题,利用这套系统也得到根本的解决,大大提高了舒适性。12.2给排水节能设计小区消防泵房选用的水泵均为消防专用产品,具有稳压和防止超压的功能,配套电机效率高,节省运行电耗。室内采用分区给水,尽量利用市政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