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doc_第1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doc_第2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doc_第3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doc_第4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选自司马光居安思危)【注释】上:指唐太宗。傥:通“倘”,倘若。1下面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C.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D.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发于声而后喻()(3)四夷俱服() (4)诚自古所希(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君谓计将安出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病复作,则不可救矣C.国恒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_(2)病虽愈,犹宜将护。_5.通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问题。(1)甲文探讨了和 两个问题,论述了“ ”的道理。(2)乙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2)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近学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之。育将鬻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官至太傅。 (太平御览学部)【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注释】豕(sh):猪。蒲:水杨树。鬻(y):卖。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每句断两处。代 育 还 羊 豕 给 其 衣 食 令 育 与 其 子 同 学。置 胆 于 坐 坐 卧 即 仰 胆 饮 食 亦 尝 胆 也。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人恒过”中的“过”和“其主笞之”中的“笞”用法相同,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B “生于忧患”、“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轻锐尽死于齐、晋”中的“于”意思不同。C“必先苦其心志”和“乃苦身焦思”中的“苦” 都可翻译为“使痛苦”。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中的“则”、“育遂博通经史”中的“遂”和“乃苦身焦思”中的“乃”都可翻译为“于是、就”。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_女忘会稽之耻邪?_(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_4.【乙】文中的王育坎坷成才的经历可以用【甲】文中“ ”来概括;【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其主要内容。5.【甲】文中列举的六个历史人物,同【乙】文中的王育、【丙】文中的越王勾践在经历上的共同点是什么?【甲】【乙】【丙】三文给了你什么启示?(3)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上:指唐太宗。守成:保持成就。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忽:不注意,不重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创业与守成孰难 (4)征与吾共安天下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C莫不/得之于艰难 D.玄龄与吾/共取天下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_(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_4回答下面的问题。(1)【甲】文第2段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文段的论点。试对此作简要说明。(2)【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四)【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朱熹.治国先齐家(有改动)注释:悌(ti):指弟弟应该绝对服从哥哥。慈:指父母爱子女。帅:同“率”,率领,统帅。诸:“之于”的合音。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入则无法家拂士。 (2)人恒过。(3)而能喻诸人者 (4)尧舜帅天下以仁 2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_(2)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_3.两篇文章都有谈到“治国”“论国”的内容,但观点各不相同?请分别加以概括。(五)【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上谓黄门侍郎王珪曰:“开皇十四年大旱,隋文帝不许赈给,而令百姓就食山东,比至末年,天下储积可供五十年。炀帝恃其富饶,侈心无厌,卒亡天下。但使仓廪之积足以备凶年,其馀何用哉!”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黄门侍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馀:是“余”的繁体字。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行拂乱其所为(2)比至末年 (3)侈心无厌2.翻译下列句子。(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2)但使仓廪之积足以备凶年,其馀何用哉!_3.【甲】【乙】两文都表达了忧患意识。【甲】文中表现忧患意识、阐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乙】文中表现隋炀帝正是因为缺少忧患意识,导致国家灭亡的句子是。(用原文回答)(六)【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节选自太史公自序)【注释】次:编次,整理。李陵之祸: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在汉武帝面前为其辩解,因此被下狱问罪,处以宫刑。缧绁(li xi):原是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引申为监狱。羑里(yu):古地名,今河南汤阴县北。陶唐:即唐尧,五帝之一。麟:猎获一只白麟。文中借指汉武帝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年。1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1)曾益其所不能 (2)降大任(3) 乃喟然而叹曰 (4)故述往事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2)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_3用“”为【乙】文最后一句断句(共两处)。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4【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5对【乙】文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记叙了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忍辱完成史记创作的过程。B司马迁借圣人贤士发愤著述的事来表明自己身处逆境自强的人生态度。C司马迁作史记是为了表达为李陵辩护一事的懊悔和对汉武帝的怨恨。D列举圣人贤士的事例,也含蓄地抒发了司马迁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七)【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然后知生于忧患 衡乃穿壁引其光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时人畏服之如是 B、愿得主人书遍读之得道者多助C、勤学而无烛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乃与其佣作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_(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_4.甲 乙文两文都阐述了人才的成长过程,但甲文侧重写_对人才的影响;乙文侧重写_是成长的必须。5.联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说说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八)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1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只标一处)(1)舜发于畎亩之中 (2)与百姓同其劳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所以动心忍性征于色、吴既赦越 与百姓同其劳 3.翻译下列句子。(1)人恒过然后能改。_(2)女忘会稽之耻邪?_4. 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_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_。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_来概括其主要内容。5.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九)1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2下边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曾益其所不能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入则无法家拂士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逐之C.必先苦其心志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D曾益其所不能,曾不能损魁父之丘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是孟子,名 ,字 ,战国时 、 、 。是 学说继孔子之后的代表人物,有“ ”之称。5.孟子是记录 。6.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一个人要担当大任就要先经受艰苦的磨炼,具体来说,磨炼就是要在精神上要,在生活上要,在经济上要,在做事上要。(用原文语句回答)7.孟子认为,磨炼对一个人的好处是。8.文章先从正面论述,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有从反面论述,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从而顺理成章的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9.孟子认为国家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灭亡(用原文的话回答)?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举例说明。10. 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11.11.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你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12.下面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3.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这与本文表达的观点相类似。14. 孟子在文中以6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先经受磨炼。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哪两句?(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试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15.唐代诗人杜牧在泊秦淮一诗中写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晚唐正是在这些耽于享乐的人手中亡国的,这正是“”。杜牧的这句诗是批判、谴责的,如果从正面告诫这些人应该用“”这句话。16.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17. 请列举能够证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名言和论据各一则。(十)甲人恒过,然后能改;.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选自齐东野语)注:血指:伤指刳(k)取:割取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殒:死亡1、解释句子的加点词(1)征于色 (2)入则无法以家拂士(3)江南蟹雄,螯能敌虎(4)悉可俯拾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_3、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 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十一)【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牺牲:(2)衡:2.翻译下列句子。(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_(2)人恒过然后能改。_3.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如果没有曹刿这样的贤士就不会取胜,这个事例恰恰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用原句回答)4.找出【甲】段中集中体现曹刿政治思想的句子,【乙】段中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分别抄写在下面。(5.从【甲】段或【乙】段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一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十二)【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