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绪论1. 细胞学说:施旺和施莱登两个人共同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体的基本单位。2. 恩格斯把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和达尔文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3. 当时“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是:(1)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2)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3)新的细胞可以通过已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第二章 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4.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5. (1)结构与功能的比较特征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质膜有,且多功能有核膜无有染色体一个环状DNA,裸露两个以上、线状,与蛋白质结合核仁无有多种细胞器无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核糖体70S(50S、30S)80S(60S、40S)光合作用结构核外DNA质粒DNA线粒体DNA、叶绿体DNA细胞壁氨基糖与壁酸纤维素与果胶细胞骨架无有细胞增殖方式无丝分裂以有丝分裂为主(2)遗传装置与基因表达方式的比较特征原核细胞真核细胞DNA量少多DNA分子数1个2个以上DNA分子结构环状闭合双螺旋线状双螺旋基因组数1n2n或者多n基因数少,几千多,几万或几十万大量“多余”的“重复”的DNA序列无有基因中的内含子无有DNA与组蛋白结合不结合或者与少量组蛋白结合与5种组蛋白结合核小体染色质染色体无有DNA复制的明显周期性无有基因表达的调控主要以操纵子方式复杂性、多层次性转录与翻译的时空关系转录与翻译同时同地进行细胞核内转录、细胞质内翻译,严格的阶段性与区域性转录后与翻译后大分子的加工与修饰无有第三章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1.各种显微镜适合观察什么?各种显微镜各自的特点?答:(1)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2)相差显微镜:观察活体材料以及细胞器、细胞核的动态。特点:(3)微分干涉显微镜:观察活细胞中较大的细胞器或大颗粒的运动。特点:(4)荧光显微镜:对特异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定性定位研究。特点:(5)暗视野显微镜:可观察4200nm的微粒子,分辨率比普通显微镜高50倍,适于观察细胞的运动和外部形态,而内部结构观察不清。特点:(6)倒置显微镜:用于观察培养瓶或培养皿中的活细胞。特点:(7)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用于研究亚细胞结构与组分的定位及动态变化。特点:2,电子显微镜的主要技术:(1)超薄切片技术 4050nm(2)负染技术(3)冷冻断裂和冷冻蚀刻技术(4)电镜三维重构技术(5)扫描电镜技术3,单克隆抗体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 1、B淋巴细胞的特点:能分泌抗体。但不能在体外增殖。 2、骨髓瘤细胞特点:可在体外无限生长繁殖。不产生抗体。 3、应用细胞融合技术使骨髓瘤细胞与免疫的淋巴细胞二者合二为一,得到杂种的骨髓瘤细胞。这种杂种细胞继承两种亲代细胞的特性,它既具有B淋巴细胞合成专一抗体的特性,也有骨髓瘤细胞能在体外培养增殖永存的特性。用这种来源于单个融合细胞培养增殖的细胞群,可制备单克隆抗体。 1975年,英国的Kohler和Milstein建立单克隆抗体技术,被称为免疫学的重大技术革命,1984年获诺贝尔奖。第四章 细胞质膜1,细胞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内容:1、细胞膜是由流动的脂双分子层和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2、 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组成生物膜骨架;(自发形成的、封闭的)3、蛋白质或嵌在脂双层表面,或嵌在其内部,或横跨整个脂双层,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性 。3、膜脂的运动方式:(1)沿膜平面的侧向运动(2)脂分子围绕轴心的回旋运动(3)脂分子尾部的摆动(4)双层脂分子间的翻转运动2,膜蛋白的类型(1)外在膜蛋白(外周膜蛋白):分布在膜的内外表面,水溶性 易被提纯,以离子键或弱键与表面蛋 白或脂分子结合(2)内在膜蛋白(整合膜蛋白):不同程度嵌入脂双层内部,亲水区暴露在表面,结合紧密(3)脂锚定膜蛋白:通过共价结合脂分子插入膜的脂双层分子中3,膜内在蛋白与膜脂的结合方式 1)膜蛋白的跨膜结构域与脂双层分子的疏水核心相互作用 2)跨膜结构域两端通过离子键与脂分子极性头部相互作用 3)某些膜蛋白通过自身在细胞质基质一侧的半胱氨酸残基共价结合脂肪酸分子,插入脂双层,进一步加强膜蛋白和脂双层的结合力。4,膜内在蛋白跨膜结构域与膜脂结合的具体作用方式 (1)a螺旋跨膜 单次跨膜(如血型糖蛋白),多次跨膜(如斑细菌视紫红质7次跨膜) (2)由a螺旋形成特异性亲水通道(内侧极性侧链,外侧非极性侧链),如带III蛋白。 (3)由多次跨膜的 片层形成非特异性跨膜通道。5.影响质膜流动性的因素: :(1)脂肪酸链越短,流动性越大。(2)脂肪酸链不饱和程度越高,流动性越大。(3)卵磷脂/鞘磷脂的比值,卵磷脂不饱和程度高,相变温度低,鞘磷脂相反。比值越低,流动性越差。血影蛋白、肌动蛋白、锚蛋白、带4.1蛋白等(膜骨架)6. 膜骨架的定义:是指细胞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参与维持细胞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血影7.血型糖蛋白、带3蛋白(膜内在蛋白)血影蛋白:由一个a链和一个b链组成,长100nm,头与头相连成四聚体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1.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特点:载体蛋白:几乎所有生物膜上都存在的多次跨膜蛋白,既可介导协助扩散,又介导主动运输。不同的膜上各含有一套与该膜功能相关的不同载体蛋白。载体蛋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通过构象改变介导溶质分子的跨膜转运。特点:具有高度选择性;具有饱和动力学特征;存在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抑制。(载体蛋白举例:葡萄糖载体、Na+K+泵等。)通道蛋白:不需与溶质结合,而是跨膜形成亲水通道,使带电离子和适宜大小的分子通过,已发现100多种,大部分具选择性。大部分通道蛋白都与离子的转运有关,因此又称为离子通道。特征:(1)具有离子选择性(离子大小、电荷)孔蛋白除外。 (2)转运速率高,比载体蛋白快1000倍以上 。( 3)离子通道是门控的,有开、关两种构象。分类(根据激活信号的不同)分为三类:电压门通道、配体门通道、应力激活通道。2. Na+K+泵的工作机理:钠钾泵的作用:维持细胞的渗透性,保持细胞的体积;维持低Na+高K+的细胞内环境,为物质运输提供驱动力;维持细胞的静息电位。 ATP驱动泵:(1)P型离子泵(2)V型质子泵(3)F型质子泵(4)ABC超家族3. V型质子泵:存在于动物细胞胞内体膜、溶酶体膜、破骨细胞和某些肾小管细胞的质膜、植物、酵母和其它真菌细胞液泡膜。利用ATP水解供能从细胞质基质中逆H+梯度将H+泵入细胞器。4. 协同转运:定义:由钠钾泵或H+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靠间接消耗ATP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如氨基酸、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的运输。(1)、同向转运: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运方向相同。如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细菌吸收乳糖。(2)、反向转运:物质跨膜转运方向与离子转运方向相反。如动物细胞的Na+/H+反向转运。动物细胞中常常利用膜两侧Na+浓度梯度来驱动。植物细胞和细菌常利用H+浓度梯度来驱动5. 胞吞与胞吐作用: 胞吞:根据所吞进物质是液体还是固体颗粒分为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胞吐:将细胞内的分泌泡或其他某些膜泡中的物质通过细胞质膜运出细胞的过程.胞吐作用类型:1、组成型的胞吐作用、2、调节型的胞吐作用6.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大部分动物细胞都是通过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摄取物质。需要配体与特异性受体结合,目前已发现20多种受体,如LDL受体、胰岛素受体、肝细胞表面的转铁蛋白受体等。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是一种选择性的浓缩机制,保证细胞高效率的摄取特定的大分子,又避免了吸收细胞外的大量液体,比非特异性的胞吞作用效率高1000多倍。第六章 细胞的能量转换1.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的异同:2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1)线粒体与叶绿体中含有DNA、RNA、核糖体、氨基酸活化酶等,说明二者具备自我繁殖的基本组分,具有独立转录和翻译的功能。(2)参与组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蛋白有上千种,但只有少部分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合成,绝大多数蛋白质是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基质的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转移到线粒体或叶绿体内。 所以说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自主程度是有限的,其生长和增殖受核基因及自身基因两套遗传系统的控制,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3.内共生起源假说:内共生起源假说的提出与内容:1970年Margulis提出了内共生起源假说:P163内共生起源假说的证据:(1)二者基因组在形态、大小、结构上与细菌相似。(2)二者有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合成机制与细菌类似。(3)线粒体和叶绿体的两层膜有不同的进化来源,外膜与内膜在结构和成分上差异很大。外膜与细胞的内膜系统相似,内膜与细菌质膜相似。(4)二者繁殖方式与细菌类似,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5)线粒体和叶绿体能在异源细胞内长期生存。(6)线粒体的祖先可能来自反硝化副球菌或紫色非硫光合细菌。(7)发现介于胞内共生蓝藻与叶绿体之间的结构蓝小体,其特征在很多方面作为原始蓝藻向叶绿体演化的证据。第七章 真核细胞内膜系统、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1. 细胞质基质: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称为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是细胞的重要组分,其体积约占细胞质的一半。2. 细胞质基质的成分:(1)、与代谢相关的数千种酶类及其它一些蛋白质。(2)、细胞质骨架(微丝、微管、中间纤维)。(3)、各种代谢中间产物,如脂类、糖、氨基酸、核苷酸、核苷酸衍生物等。3. 细胞质基质的功能:(1)许多中间代谢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2)、细胞质基质中细胞骨架具有多种功能。(3)、参与蛋白质的修饰l 辅酶或辅基与酶的共价结合l 磷酸化与去磷酸化l 糖基化l 对某些蛋白质的N端进行甲基化修饰l 酰基化(4)、控制蛋白质的寿命: 蛋白质N端的第一个氨基酸残基决定了蛋白质的寿命。蛋白质的降解通过泛素降解途径。(5)、降解变性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6)、热激蛋白帮助变性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重新折叠,形成正确的分子构象。4. 泛素:5. 分子伴娘:6. 内质网的功能:1,蛋白质的合成是糙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1)向细胞外分泌的蛋白质。(2)膜的整合蛋白。(3)构成内膜系统细胞器中的可溶性驻留蛋白。2,光面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重要场所。3,蛋白质的修饰与加工。4,新生多肽的折叠与组装。5,内质网的其他功能如解毒功能。6,合成类固醇激素。7,参与糖原分解。8,储存Ca+的功能。7. 高尔基体的功能:高尔基体是细胞内大分子运输的重要交通枢纽,还是糖类合成的工厂。1、高尔基体与细胞的分泌活动: 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包括分泌性蛋白、细胞膜上的膜蛋白、溶酶体中的酶、细胞外基质成分等都是经高尔基体分泌出去的。2、蛋白质的糖基化及其修饰:膜蛋白、分泌蛋白、溶酶体中的水解酶都是糖蛋白,糖基化修饰主要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行。但寡糖链的合成没有模板,而是靠存在于不同部位的不同的酶合成。3、将蛋白质水解为活性物质:几种加工方式:(1)、在高尔基体中切除N端或两端的序列形成成熟的多肽,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血清蛋白等。(2)、合成时为多个相同重复序列,在高尔基体中水解为多个相同的活性多肽,如神经肽。(3)、同一蛋白质前体可以加工成不同的产物。4、进行膜的转化功能:高尔基体的膜无论是厚度还是在化学组成上都处于内质网和质膜之间,因此高尔基体在进行着膜转化的功能,在内质网上合成的新膜转移至高尔基体后,经过修饰和加工,形成运输泡与质膜融合,使新形成的膜整合到质膜上。8. 溶酶体概念:是由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囊泡状细胞器。溶酶体膜的特点: (1)膜上有质子泵 (2)膜上有载体蛋白,用于水解产物向外转运 (3)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初级溶酶体 :从高尔基体反面膜囊脱落下来形成,0.2-0.5um。内含多种水解酶:蛋白酶、核酸酶、糖苷酶、脂酶、磷脂酶、磷酸酶、硫酸酶等60多种。PH为5左右。次级溶酶体 :初级溶酶体与来自细胞外部的胞饮泡、吞噬泡或内部的自噬泡融合形成的复合体。是正在进行消化作用的溶酶体,形状不规则,较大。(注:溶酶体的标志酶是酸性磷酸酶。 植物液泡具有溶酶体的功能。)溶酶体的发生:溶酶体酶在内质网上合成进行N-连接的糖基化进入高尔基体顺面膜囊在N-乙酰葡糖糖胺磷酸转移酶的作用下转移GlcNAc-P到甘露糖残基上在中间膜囊去掉GlcNAc-P,形成M6P标志与反面膜囊受体结合以出芽方式形成有被小泡与晚胞内体融合受体返回高尔基体重新利用溶酶体酶分选的其它方式 1、有M6P标志的溶酶体酶被分泌到胞外,然后通过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运至溶酶体。 2、不依赖M6P途径的溶酶体酶,如溶酶体膜蛋白;酸性磷酸酶9. 信号假说:分泌性蛋白N端序列作为信号肽,指导分泌性蛋白到内质网膜上合成,然后在信号肽引导下蛋白质边合成边通过易位子蛋白复合体进入内质网腔,在蛋白质合成结束之前信号肽被切除。10. 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与类型蛋白质分选的两条途径:(1)翻译后转运途径: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转运至膜围绕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细胞核及细胞质基质中的特定部位。(2)共翻译转运途径:开始在细胞质基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然后在信号肽的指引下转移到糙面内质网,边合成边进入内质网腔,随后经高尔基体加工,转运至细胞膜、溶酶体,或分泌到细胞外,或留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根据蛋白质的分选机制可将蛋白质转运分为4类:(1)蛋白质的跨膜转运。(2)膜泡运输。(3)选择性的门控转运。(4)细胞质基质中的蛋白质的转运11. 膜泡运输的三种类型:COPII有被小泡、COPI有被小泡、网格蛋白有被小泡(详见课本p205)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1. 细胞通讯的概念: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与靶细胞相应的受体相互作用,然后通过细胞信号转导产生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2. 细胞通讯的方式 (1)细胞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细胞间通讯。(2)细胞间接触依赖性的通讯。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质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它细胞。主要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3)动物细胞间通过间隙连接、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使细胞质相互沟通,通过交换小分子物质实现代谢偶联或电偶联。3.第二信使与分子开关:(1)cAMP的发现:肾上腺素使血糖升高的实验。(2)第二信使学说:胞外化学物质(第一信使)不能进入细胞,它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而导致产生胞内第二信使,激发一系列生化反应,最后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第二信使的降解使其信号作用终止。1971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3)目前发现的第二信使:cAMP、cGMP、IP3、DAG、Ca2+4.分子开关的分类:(1)磷酸化与去磷酸化:通过蛋白激酶使靶蛋白磷酸化,通过蛋白磷酸酶使靶蛋白去磷酸化,从而调节蛋白质的活性。1992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2)GTPase开关蛋白:结合GTP活化,结合GDP失活,包括三聚体G蛋白和单体G蛋白。1994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5.膜泡运输但种类型:(1)、COPII有被小泡 负责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2)、COP1有被小泡 负责从顺面高尔基网状区到内质网膜泡转运。(3)、网格蛋白(笼形蛋白)有被小泡 负责蛋白质从高尔基体TGN向质膜、胞内体、溶酶体、植物液泡的运输。分子伴侣: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分子可以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或装配,这一类分子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称为分子伴侣。第九章 细胞骨架1.细胞骨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经非离子去垢剂处理后的细胞,可以在细胞质内发现一个复杂的纤维状网架结构体系,这种纤维状网架结构通常被称为细胞骨架。2.细胞骨架的基本类型:微丝、微管、中间丝。3.细胞骨架的主要功能:(1)结构与支持作用。(2)胞内运输作用。(3)收缩和运动。(4)空间组织。(5)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6)作为多种蛋白、酶和细胞器的支持点。4.微丝装配的踏车行为: 在体外组装过程中微丝的正极由于肌动蛋白亚基的不断添加而延长,而负极由于肌动蛋白亚基去组装而缩短,这一现象称为踏车行为。5.分子马达:主要指依赖于微管的驱动蛋白、动力蛋白和依赖于微丝的肌球蛋白。利用水解ATP的能量沿微管或微丝运输细胞器或膜泡6.中间丝:中间纤维是一类来源于同一基因家族,具高度同源性的蛋白。其共同特征是中间有一段310个左右氨基酸残基的螺旋区,而且高度保守,长度4050nm。非螺旋化的头部和尾部差异很大。7. 中间丝的功能:(1)、为细胞提供机械强度支持: 在细胞内与微管、微丝相连,并与细胞质膜和胞外基质相连,赋予细胞一定的强度和机械支持力。(2)、核纤层蛋白为核膜和染色质提供支架(3)、中间丝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大题:1、细胞中同时存在几种骨架体系有什么意义?是不是物质和能量的一种浪费?2、如何理解细胞骨架的动态不稳定性?这一现象与细胞生命活动过程有什么关系?第十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1,核孔复合体的结构:横向看,NPC由周边向中心分为环、辐、栓三种结构亚单位。 纵向看,NPC由核外向核质分为胞质环、辐(+栓)、核质环三种结构亚单位。2.核孔复合体的功能:核质交换的双向选择性亲水通道:1 、通过核孔复合体的被动扩散。2、通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3.通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特点:a、对运输颗粒大小的限制,功能直径1020nm,甚至达26nm。b、是一个信号识别与载体介导的过程,需消耗ATP,并表现出饱和动力学特征。c、具双向性。既能把复制、转录、染色体构建和核糖体亚单位装配等所需的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组蛋白、核糖体蛋白等运到核内,又能将翻译所需的RNA、装配好的核糖体从核内运到细胞质。核糖体蛋白、snRNA甚至可以多次穿过NPC。4.染色体DNA三种功能元件:(1)自主复制DNA序列。(2)着丝粒DNA序列。(3)端粒DNA序列。5.电镜下核仁的超微结构与胞质中的大多数细胞器不同,它没有被膜包裹。尽管核仁的大小、形态和超微结构明显地随所研究的细胞类型和细胞的代谢状态不同而变化,但3种基本的核仁结构组分仍可通过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加以识别。5.核仁的超微结构:1、纤维中心(FC):是被致密纤维包围的一个或几个低电子密度的圆形结构,主要成分为rDNA 和RNA聚合酶1,这些rDNA是裸露的分子。FC代表染色体NORS在间期核的副本。2、致密纤维组分(DFC):呈环形或半月形包围FC,由致密的纤维构成,通常见不到颗粒,是rDNA进行活跃转录的区域。 有rRNA及特异性结合蛋白存在。3、颗粒组分(GC):是核仁的主要结构。由直径15-20nm的颗粒构成,由不同加工阶段的核糖核蛋白(RNP)颗粒构成。6.核仁的功能:(1)rRNA基因的转录。(2)rRNA前体的加工。(3)核糖体亚单位的组装第十二章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1. 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周期:迅速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开始,经过物质积累过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标准细胞周期分为:G1、S、G2、M四个时期。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由G1期决定2. 细胞增殖:细胞物质积累与细胞分裂的循环过程。3. 细胞增殖的重要性:(1)、细胞增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2)、是生物繁育的基础。(3)、受到严密的调控机制监视。(4)、是整个生命活动的最基本保证。4. 所有细胞根据有无周期分为三类A.连续分裂细胞(周期中细胞):如胚胎细胞、骨髓干细胞、上皮基底层细胞、植物分生组织细胞等。B.终端分化细胞:如肌肉细胞、血细胞、上皮细胞等。C.休眠细胞(G0期细胞):如成纤维细胞、肝细胞、淋巴细胞等。5. G1期(1) G1期发生的生化事件:RNA、蛋白质的合成、糖类、脂质的合成,中心体复制,细胞体积增大。(2)起始点与限制点(检验点):G1期晚期的一个特定时期,通过此点则细胞走向分裂,进入S期。否则不能分裂。由外在因素(营养、激素)和内在因素(CDC基因)共同控制。6.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运动的动力机制:A、染色体列队:染色体列队是启动染色体分离并向两个子细胞平均分配的先决条件。(1)Mad2蛋白和Bub1蛋白使动粒敏化,易于捕捉微管。动粒与微管结合后消失。(2)列队机制:牵拉假说和外推假说。(3)后期信号的启动(后期促进因子复合体APC):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之前, Mad2蛋白和Bub1蛋白抑制APC 的活性。B、染色体分离:后期A和后期B两个阶段假说(1)后期A:动力蛋白结合到动粒上,由ATP提供能量,带动动粒和染色单体向微管负极运动,动粒微管的正极末端解聚,动粒微管缩短,染色体移向两极。(2)后期B:由移动素类蛋白(KRPS)和胞质动力蛋白参与。KRPS在极性微管的重叠区搭桥,并向正极行走,使两极之间的距离拉长。同时胞质动力蛋白在星体微管和细胞膜之间搭桥,向星体微管负极移动,进一步将两极拉长。7. M期周期蛋白与分裂中期向分裂后期转化细胞周期运转到中期后,M期周期蛋白A和B降解,CDK1激酶活性丧失,蛋白去磷酸化,细胞周期由中期向后期转化。1、周期蛋白A和B通过泛素化途径降解。2、后期促进因子APC活性被激活,调节M期周期蛋白泛素化途径降解。导致向 后期转化。后期促进因子APC的发现:1995年发现青蛙卵中的cyclosome,非洲爪蟾卵中的后期促进因子APC为同源物。APC具有E3活性。至少由15种成分组成。调控APC活性的正、负调控因子:CDK1激酶和位于染色体动粒上的Mad2蛋白和Cdc20等对APC的活性起调控作用。8.APC(后期促进复合物):9.DNA复制执照假说:认为在细胞中必然存在一种因子能够在G1前期或G1期与染色质结合,对染色质的DNA复制发行“执照”。,引导DNA复制的起始,当DNA复制一旦完成,该执照即行消失,避免DNA再次复制,;在M期,细胞核膜破裂,胞质中的执照因子与染色质接触并与之结合,使染色质获得DNA复制所必须的执照。Mcm蛋白是其主要成分之一。第十三章 程序性细胞死亡与细胞衰老1. 细胞程序死亡的概念:研究发现,不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其细胞死亡往往受到细胞内某种由遗传机制决定的“死亡程序”控制,所以也被称为程序性死亡(PCD)。2. 动物细胞死亡的三种方式:(1)凋亡。(2)坏死。(3)自噬。l 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异同。二者的主要区别是;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膜反折,包裹断裂的染色质片段或细胞器,然后逐渐分离,形成众多的凋亡小体,凋亡小体则为邻近的细胞所吞噬,整个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HSE管理年度工作总结范本
- 电子设备手工装接工国庆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房产测量员节假日前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关于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六篇
- 高三化学备考经验分享与技巧
- 小学五年级英语教案及反思示范
- 生态学中捕食者-食饵动态模型及应用
- 小学班级文明养成活动方案
- 初中物理电路故障诊断指南
- 车辆冲洗作业记录表范例
- 光纤技术考试题及答案
- 林则徐虎门销烟课件
- BIM概述课件教学课件
- 退火炉施工方案(3篇)
- 高层办公楼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健身房股东协议合同范本
- 待灭菌物品的装载
- 《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2025》解读
- 2025年中远海运集团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可测试性设计DFT课件
- 排污许可证管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