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数学复习课有效性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负责人:陈文会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2011-6-20目 录关于高三数学复习课有效性教学的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31.1学校发展的需要-31.2高考备考复习及教师发展的需要-3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3三、研究目的与内容-43.1研究目的-43.2研究内容-4四、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44.1研究对象-44.2研究时间-44.3研究方法-44.3.1文献研究法- -44.3.2调查研究法-54.3.3经验总结法-54.3.4教育统计法-5五、课题研究过程-551有效的知识梳理课课型模式教学设计(附件1)-65.2. 1试卷讲评课的教案(附件2)-65.2. 2教学反思(附件3)-6六、研究结果与分析-66.1有效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调查分析(主要部分附调查表附件7)-6611 好老师的标准-6612关于预习及复习-7613例、习题的讲解要求-8614师生交流反馈-8615关于课堂练习、课后作业-9616关于考试-10617自我评价及反思-1062有效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的初建-12621有效知识梳理课的模式初建-12622有效习题训练课的模式初建-12623有效专题复习课的模式初建-13624有效试卷讲评课的模式初建-1463论文(篇)-15631关于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的几点反思 陈玢(附4)-156 3 2浅谈“放缩法”在数列不等式综合题中的应用 陈文会(附5)-15 633数学教学中“纠错”分析 陈文会(附件6)- -15七、问题及今后研究设想-15八、结语-15参考文献-16关于高三数学复习课有效性教学的研究报告天河区七十五中高三数学课题组一、 研究背景1.1、学校发展的需要 我校自建校以来,在校领导的关注下,一直积极进行着办学理念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学校正面临“国家示范性高中的评诂”,为了“实现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数学学科组的良性循环发展。我们反复研究,提出了“高三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 1.2、高考备考复习及教师发展的需要 2007年9月开始广东省实施新课改以来的第一次新高考,2010年6月又以语、数、英、综合形式改革考试方式,对各类学校来讲都是一次次新的考验。我们学校是市“D”类学校,学校生源不容乐观,在高考备考复习中与兄弟学校之间也存在激烈的竞争。同时我们数学科组老师以中青年为主,面对新时代的学生,新时代的高考,我们必需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区小课题研究”的提出,及时为我们老师的业务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本课题是一个应用性研究的课题,直接为天河区高三数学教学及高考服务。主要依据如下。1教育学、心理学中关于教师及学生发展的论述和系统科学的有关理论。2新课程改革与实施理论。3郑毓信.梁贯成 :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 1988 4宁连华:数学学科探究学习的特征及其指导策略J5李连方:反思新教材例习题 培养思维品质J6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设想 (2002.3.18征求意见稿)7我校从最后一名抓起,抓到最后一刻,为了每一位同学的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理念。三、 研究目的与内容3.1研究目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首先对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高三数学整个复习过程进行一次有效的梳理,寻求一种适合我校高三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模式。如对于试卷讲评课,可先做一次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发掘试卷讲评课中普遍出现的问题。然后,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开展研究,构建上好试卷讲评课的最佳方案。最后,构建起一套科学、规范的试卷讲评课的具体操作模式。从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推动教学,使试卷讲评课教学效果最优化。3.2研究内容首先开展对我校高三数学复习课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制定计划再开展对高三数学复习课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以期构建一个优质高三数学复习课课堂教学体系。主要内容有如下四个方面。(1)有效的知识梳理课课型模式;(2)有效的习题训练课的基本模式;(3)专题复习课的有效基本模式;(4)数学试卷复习讲评课的有效教学模式。四、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4.1研究对象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高三全体学生4.2研究时间课题研究全面开展阶段的总体时间为一年,即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4.3研究方法4.3.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利用各种参考书、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文献资料了解高三年级数学复习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4.3.2调查研究法以七十五中高三年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发放相关调查表给学生,全体调查高三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态度,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对于作业、课堂例习题讲解要求等,为研究优化有效性的高三复习课的教学方法提供依据。4.3.3经验总结法运用调查、筛选、验证等实施方法与分析、综合逻辑方法,根据教学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现象,把实践结论上升到理论高度,用以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4.3.4教育统计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搜集、整理、计算研究数据,分析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知识水平、思想状况、心理状况等方面的书面材料,检验优化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具体策略。五、课题研究过程研究阶段研究时间工作内容第一阶段2010年9月11月1、相关理论研究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在借鉴其他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本课题研究的视角和内容,加强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完善开题报告。2、完善课题设计听取有关专家对研究设计的可行性建议;同时对课题设计的有关内容进行修改或补充,使本课题研究在兼具科学性、规范性的同时,更加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3、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整合教材,设计学习情况调查表。第二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5月1、调查分析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对广州市第七十五学高三数学复习讲评课的实际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和分析,特别是分析我校长高三数学复习讲评课目前的现状,寻找不足及可改进部分,并研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方案操作针对广州市第七十五学高三文、理科的重点班及平行班,通过实施高三数学复习课的四种不同类型进行比对研究实践。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拍摄课堂录像。第三阶段2011年5月2011年6月1成果鉴定;2形成论文、教学设计;3撰写研究报告。负责成员陈文会、常阳蓉、陈玢、黄娇51有效的知识梳理课课型模式教学设计附件(算法复习课:黄娇) 第17页5.2. 1试卷讲评课的教案附件(2011广州一模试卷讲评:陈文会2011-3-18)第2页5.2. 2教学反思附件(2011高三一模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教学反思陈文会)第2页六、 研究结果与分析6有效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调查分析(主要部分)调查表格附7第48页6.1.1 好老师的标准1你心目中的好数学老师是(表1)班级A希望数学老师知识渊博B教学功底扎实C机智幽默D语言通俗E耐心细致和蔼可亲理20.140.290.360.00.21理30.00.470.180.050.30文70.150.070.380.070.33文80.230.1860.1630.070.558总计0.070.280.160.080.41 18、你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气氛(表2)班级A、活跃的B严肃的C无所谓理20.860.030.16理30.730.080.19文70.320.320.36文80.860.020.16总计0.670.210.12由表1及图可知,文科生中期望老师耐心细致和蔼可亲的两个班中分别占33,55.8,均高于理科班的学生。学生普遍希望自己的老师教学功底扎实,重点班的学生不仅如此,更希望自己的老师知识渊博。表2显示希望数学课堂气氛活跃的比例占到67,这一点在统计的2、3、8班中更加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在文科重点班7班,希望数学课堂气氛活跃与严肃的比例各占32,还有高达36的同学抱着无所谓的态度。6.1.2关于预习及复习28、课前预习(表29)班级A长期坚持B有预习习惯但不坚持C很少预习D从不预习理20.440.420.110.03理30.190.330.400.08文70.200.240.320.24文80.050.410.420.12总计0.100.300.460.1419、你有课后马上复习的习惯吗(表30)班级A有,并能坚持B经常有C偶尔有D没有E老师说了才复习理20.030.030.700.240.0理30.050.140.400.380.03文70.200.200.120.280.20文80.050.160.540.090.16总计0.060.120.450.240.13对于课前预习由表29可知,很少预习及从不预习的占60,能坚持不懈的只有10;在课后复习习惯调查中,偶尔或是要老师提醒或是没有的同学占82,经常有课后复习习惯的同学只占18,而能够坚持的只有6。说明,在学习的主动性方面,学生做得还很不够。6.1.3 例、习题的讲解要求6、老师讲授习题时,当给出习题后你希望(表12)班级A老师马上讲解B、待自己理清思路后老师再讲C待自己解出后老师再讲D老师提示学生解答理200.690.130.18理300.630.370文70.080.600.120.20文800.690.290.02总计0.010.640.260.097、难题经老师或同学讲解后(表13)班级A反思自己解不出的原因B欣喜问清楚后在做一遍C感到自己无能干脆放弃D抄做一遍理20.430.440.100.03理30.470.420.030.08文70.360.280.280.08文80.300.400.070.23总计0.250.420.050.288、在上数学课中,当听不懂时你的态度是(表14)班级A当场提问B不想听C希望老师讲慢一点D着急但不敢提问E想问但希望有别人提出理20.210.230.430.050.08理30.170.060.570.060.14文70.600.040.080.040.24文80.230.050.480.120.12总计0.250.130.470.060.09表12表14表明,在老师讲授习题时,当给出习题后只有1的同学希望老师马上讲解,有90的同学希望在自己解出该题后或是充分思考后再讲解。当易到难题时,重点班的同学更容易受到心理打击,例如7班有28的同学表示感到自己无能干脆放弃,3班只有3,有习惯反思自己解不出的原因只有25。在上数学课中,当听不懂时,重点班的同学更喜欢问,如7班有60当场提问。希望老师讲慢一点总体占47,表示不想听的占13。不想听的比例在各别班级差异较大,如2班同学该选项占23,3班同学该选项只占6。在课学教学上,各班老师要更有针对性,对2班同学要更有耐心、细心,讲解要更通俗易懂。在学法指导上要加强,进一步培养同学们课后解题反思的能力。6.1.4 师生交流反馈9、造成你不敢提问的原因(表15)班级A怕别人笑话自己的问题,而不敢提出问题B老师讲的太全太细,你已经没有问题了C我不喜欢提问D老师讲的一切都对,不需要提问理20.440.110.180.27理30.270.240.460.03文70.710.170.040.08文80.140.330.510.02总计0.310.280.230.1821、你问老师问题的频率(表16)班级A经常问B偶尔问C从不问理20.080.840.08理30.080.780.14文70.360.400.24文80.100.850.05总计0.140.720.14 表15、16反映重点班的同学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有高达71的同学怕别人笑话自己的问题,而不敢提出问题;同时又有36的同学表示经常问老师问题。在表示从不问问题的比例中重点班的占24,也是最高的,出现两个极端。总计中经常问及从不问的各占14,表示偶尔问问题的占72。22、除了学科问题,你经常和老师交流吗(表18)班级A经常交流B偶尔交流C从不交流理20.080.510.41理30.030.620.35文70.520.280.20文80.020.550.43总计0.130.530.34从表17来看,在课堂上对于老师的提问思考后回答的占75,讨论后回答占15,不思不答只跟着抄的占10。其中C选项中文、理科生有明显的差异,文科7班、8班各占12、10,理科2班、3班各占3、0。这说明文科班学生对于老师的依赖性比理科班的同学对老师的依赖性明显要高。在平时的师生交流之中,经常交流的占13,偶尔交流的占55,从不交流的高达34。从总体分析来讲,我们老师要鼓励同学相互交流,尤其是问题有一定难度时,不要急于把结果抛给学生。在文科班及普通班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多给时间让同学们去思考一,去练习。在课外,要进一步增进师生交流,及时了解同学在数学学习上的实际需要。6.1.5 关于课堂练习、课后作业24、你对作业和考试中不会做或做错题的态度(表22)班级A自己思考B问老师C问同学D不想也不问理20.320.180.520.0理30.250.110.610.03文70.150.420.350.12文80.210.210.580.0总计0.330.160.450.06 26、你的作业完成情况是(表23)班级A独立完成B帮助完成C抄袭理20.780.140.08理30.710.290.0文70.830.130.04文80.570.430.0总计0.620.300.0832、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表24)班级A独立按时完成B能按时完成但有抄作业的行为C有时不完成作业D经常不完成作业E不想做理20.370.130.470.030.00理30.600.310.060.030.00文70.600.160.080.080.08文80.770.090.120.000.02总计0.530.150.260.040.02表22及表23、24显示,今年这一届我校同学在数学作业完成方面,总体形势较好。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占87,在别人帮助下完成的占30,抄袭的只占8。在不同的班级又有一定的差异性,重点班7班能独立完成的高达83,但抄袭的有4;而文科8班及理科3班的同学中却没有人抄袭。数据表明,重点班的同学作业负担可能过重,导致不能完成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提醒我们老师要精讲精练,不要搞题海战术。6.1.6 关于考试10、你对于考试(表28)班级A、考试前总心慌怕考不好B十分害怕,有焦虑情绪C、胸有成竹自信能考好D若无其事E以“这次未考好就再努力下一次考好”稳定情绪F认真对待一丝不苟理20.150.030.200.130.290.20理30.210.050.180.160.160.24文70.160.120.400.120.080.12文80.330.050.090.140.300.09总计0.220.100.150.130.200.20 对于考试,感觉良好的占15;十分害怕,有焦虑情绪10;考试前总心慌怕考不好的占22。合计考前焦虑的占32,这种情绪在文科8班较明显合计38。在考试之中能认真对待的占20,有阿Q精神的占20。无所谓的占13。总体来讲,文科生的考前心理压力较大,重点班的同学考前自信心更强,如7班同学占40。6.1.7 自我评价及反思 2你对自己的未来(表8)班级A十分憧憬B相当忧虑C充满信心D没有考虑理20.400.150.350.10理30.410.160.270.16文70.480.000.480.04文80.420.230.300.05总计0.440.150.330.083. 你对自己的评价(表8)班级A勉强及格B虽然已尽力,但能更好C我已尽了最大努力D不可救药理20.450.470.050.03理30.370.570.000.06文70.280.480.240.00文80.330.600.000.07总计0.360.460.110.07表8显示,重点班的同学对自己的未来期望值比较高,而且对未来充满信心,如7班同学表示对自己的未来十分憧憬的比例占48,充满信心的占48。而2、3、8班的同学分别有15、16、23的同学表示对自己的未来相当忧虑。在自我评价方面有7的同学认为自己无可救药,46的同学认为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4你最苦恼的是(表9)班级A家长对自己不理解B师生关系不如意C学习成绩搞不上D经济条件太差E同学关系不如意理20.100.080.740.030.05理30.060.030.880.030.00文70.110.070.560.220.04文80.120.050.760.070.00总计0.130.080.710.050.03表9反映同学的主要苦恼是学习成绩搞不上去,这一点占71,其次是家长对自己不理解,占13,师生关系不如意的占8,经济条件不好的占5,同学关系不如意的占3。这提示,数学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的问题,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要深入到家庭与家长形成合力,才能更有效地提升数学教育效果。11.如果学习成绩不理想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表10)班级A自己对学习不感兴趣B父母给的压力太大无法承受C老师教得不好D自己不够勤奋没有努力E上课听不懂理20.150.050.000.770.03理30.030.000.000.940.03文70.120.320.080.280.20文80.000.000.050.950.00总计0.120.090.040.710.0413、当你的心情感到压抑而需要倾诉时,你会向(表11)倾诉班级A父母B老师C同学朋友日记本E陌生人理20.110.000.650.210.03理30.060.060.700.180.00文70.280.320.200.200.00文80.090.000.730.180.00总计0.150.060.680.100.01表10及表11显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仍然是当代家长的主流,尤其是重点班的同学,他们表示父母给的压力太大无法承受的占32。当感受到心情压抑而需要倾诉时,绝大多数同学会选择同学或朋友,只有15的同学会选择父母,其中有10的同学会选择日记本(这一点上没有文、理生的区别)。数学成绩不理想普通班的同学更多的表示是自己不够努力,该比例高达80以上,说明我校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较强。62有效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的初建62有效知识梳理课的模式初建 知识梳理课的教学流程总体思路一课前四个准备1研讨高考课标 2. 分析教材 3. 确定重难点 4. 精选内容二教学指导思想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三备考四个策略1吃透考纲, 重“核心”, 过好“理解关” 2善于梳理,重“归纳”,过好“体系关” 3优化讲评,重“双基”,过好“练习关” 4关注盲点,重“覆盖”,过好“补漏关” 四教学流程1. 知识体系重建,重归纳,用好知识框图。2明确考点,定方向。3课前热身,重基础。4典例分析,促“三基”。5课后提升,促“能力”。五小结归纳,反思提高。62有效习题训练课的模式初建习题训练课的教学流程总体思路一课前习题命制 习题编写需在课标的指导下,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中所出现的共性问题,针对不同的班级及同一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同学,选取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来组织命题。训练的题目、问题需体现错因归类;习题要体现层次性、梯度性。二教学指导思想以问题为中心,以试题为载体,重在强化重点知识、纠偏和补漏,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应试解题能力为目标,达到巩固知识,正确运用方法、规律的目的。三备考策略先练后讲,讲练结合,精讲精练;优化讲评,及时归纳。四课堂教学流程1、先学生练习,教师视察;2、展示基础问题,指导学生自我纠正;3、展示共性问题,合作纠正,教师点拨,归纳方法。4、变式跟踪,提升能力;5、学生交流归纳解题方法技巧。6、回归课本,查缺补漏。7、布置整理错题本,做好批阅准备。五训练讲评“注意”点训练讲评时简单的问题归类让学生组内交流,重点问题课堂展示交流。(1)给学生充分的训练时间; (2)把握题目涉及的知识点,一定要做到精讲精评; (3)让学生交流答案、借鉴经验、感悟思路、提升能力;(4)及时小结归纳,反思提高。讲评讲评就是有讲有评,要让学生讲,让老师评。 六课后反思针对训练过程中错题率较高的问题及学生思维障碍点,做好设计二次过关试题的准备,题目设计要与出错率高的题目相类似,并体现变式。 62有效专题复习课的模式初建 专题复习课的教学流程总体思路一课前准备研讨高考课标,关注核心内容及高考热点,确定重难点、教学策略,精选内容。二教学指导思想关注热点,提升综合能力。三实施原则(一)针对性原则复习必须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考查重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二)自主性原则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的全过程,特别是让学生参与知识梳理、板演批改、错误剖析、规范整理、总结归纳等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效地所学知识和方法(三)系统性原则在复习过程中,必须根据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系统规划复习和训练内容,使学生分散的知识得以系统化(四)发展性原则复习要重温已学过的知识,但这种重温不是简单的重复,而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发展,同时向外延伸拓宽,方法要灵活四、教学流程1、自学学案. 课前提供自学学案给学生预习使用,完成基础知识回顾题组. 2、点拨指导.教师要明确提出本专题的考试要求和复习要求,必要时附之以具体题目来说明. 3、典例剖析:流程图(1)尝试做题.(2)解法展示(3)思路分析与错误剖析(4)方法规律总结(5)注意问题点拨 对具体题目可根据具体情况,对上述五个方面适当调整或删减或合并.4、变式训练. 针对典例解决过程中出现的有共性的问题,紧扣典例,通过变形条件、变形结论、变形问题设计角度、变形考查方式、变形题型等手段进行再训练,从而达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举一反三、熟练掌握通性通法、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提升学科能力的目的.5、反思总结.重点反思和总结解决本专题问题的通性通法、应当具备的各种意识、最容易犯的典型错误、最易出问题的解题环节(如审题、计算、推理等)、应当注意的问题等.6、反馈检测.精选一组题目,检查学生对本专题知识与方法的掌握情况.五、实施应注意的问题(一)突出重点,合理设计专题(二)基本方法和常规题型要再熟练、再强化(三)准确把握题目的难度和数量(四)讲练不能偏废,给学生留足“悟”的时间62有效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模式初建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流程总体思路一、课前三项工作1. 数据统计 2.比较分析 3. 确定重点二、讲评五个原则1、及时性(趁热打铁) 2、针对性(选题典型)3、延展性(借题发挥) 4、激励性(增强信心)5、互动性(再现情境)二、课内教师讲评的要点(一)讲思路:1、考题的题型符合高考说明的哪些考点2、这些考点的解题思路3、学生考试情况分析(二)讲联系:1、本次考试的内容与过去复习中的内容联系2、本次考试的能力点与过去复习的能力点的联系。3、本次考试的能力点和题型与高考能力点和和题型的联系。三、课后三个任务1、考试小结; 2、订正试卷; 3、迁移练习。63相关研究论文6.3.1论文1关于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的几点反思 陈玢(附件4第27页)6.3.2论文2浅谈“放缩法”在数列不等式综合题中的应用陈文会(附件5第30页)6.3.3论文3数学教学中“纠错”分析陈文会(附件6第42页)七、 问题及今后研究设想这次课题研究贯穿整个高三教学过程,主要针对四种不同课型进行研究。相对小课题而言,研究的面有一点广,受时间及水平限制,研究得不够深入。就有效性的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而言, 除了进行课型研究外,还应考虑到每个学生存在着的差异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因材施教,做好个别辅导,防止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有所发展。后续研究可针对其中某一种课型进行更深入的调研。八、 结语 顾泠远教授对于一节好课评价的四个原理:一是情意原理,二是序进原理,即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三是活动原理,即让学生动起来,四是反馈原理,当堂训练,当堂反馈。对于上好高三数学复习课,除了从四个不同的课型入手研究外,还可以从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等方面进行探讨,该研究课题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与完善,希望此研究能给天河区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一定的帮助。参考文献1.陆祥雪.如何上好数学试卷讲评课J.中小学数学2009 第78期:11132.冯菊美.试卷讲评课的教法J.中小学数学2009 第1期:26283.蒋宗尧.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基本功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年:146148.4.吕炳君.教育新理念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739.5.怎样解题波利亚著 阎育苏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年6.谈高中复习中如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孟凡春 中学数学月刊1999年3月7.新课程程背景下教学反思的新视点 李莉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8年3月总第87期8.如何上好数学试卷讲评课 孙保华 许网青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8年3月总第87期9. 高考备考选题应与时俱进 彭海燕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0年6月上旬10. 高考复习课应以“问题”为核心 李锋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0年6月上旬附件51有效的知识梳理课课型模式教学设计(黄娇)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教学内容算法复习课(第一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复习算法含义,三种基本结构及五种语句。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掌握一些简单的算法设计并会进行简单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算法的复习,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程序化思想。教学重点算法在实例中简单应用:如读流程图并写出正确的运行结果教学难点设计算法及条件语句与循环语句应用。教学方法及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学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教学过程(含复习、引入、新授、学生活动、扳书设计与归纳小结)算法考点分析(结合课件):1)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2)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3)理解五种基本语句:输入、输出、赋值、条件、循环语句;主要应用方向:概念题(三种语言,三种结构,算法语句)读懂程序语言(求输出结果,该算法问题是?)大题(编写程序)()输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for 语句, repeat语句)()实际问题设计思想:_让学生明确考纲,做到有的放矢。_二课前热身(自主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1(2010浙江理数)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输出的S=57,则判断框内位 (A) k4? (B)k5? (C) k6? (D)k7? 2、下列各式中的S值,能设计出算法求解的是: s=1+2+3+100s=1+2+3+100+s=1+2+3+n(n1,且nN)A B C D 3.(2010辽宁文数)如果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输入,那么输出的等于(A)720 (B) 360 (C) 240 (D) 1204.(2010辽宁理数)如果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输入正整数n,m,满足nm,那么输出的P等于(A) (B) (C) (D) 设计思想:_从10年高考题出发,回顾基本知识点。_三典例分析例1:阅读下列for语句写的算法,说明此算法的 处理功能设计思想:_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加深对算法语句的理解力。_例2:设计算法,输出1000以内整除15的所有整数,并且求它们的和。法1. 法2.设计思想:_选择本例题可培养学生一题多解能力,明确算法设计的不唯一性;同时对算法中循环语句的当型及直到型循环进行对比教学。_课堂随练(由学生交流、协作完成,培养学作合作能力)1、下列对算法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A 一个算法应包含有限的操作步骤,而不能是无限的B 算法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应该是确定的C 算法执行后一定产生确定的结果D 一个问题只能设计出一种算法2.(2010陕西文数)右图是求x1,x2,x10的乘积S的程序框图,图中空白框中应填入的内容为D(A)S=S*(n+1) (B)S=S*xn+1(C)S=S*n(D)S=S*xn解析:本题考查算法S=S*xn3、写出下面程序的结果.S:=o,i:=2;Repeat S:=S+i;i:=i+3;Until i18输出 S.(1)(2)Mul:=1;For i:=1 to 7 doBeginMul:=mul*i;End.输出mul.4、设计算法,求100以内所有奇数之和.能力提升(学生交流,老师讲评)5、设计程序,计算 并输出结果.6、设计程序,求出满足 的最小的整数n.7.用算法框图表示用二分法求函数在区间上的零点(精确到0.01)。8某次考试,满足100分,规定者为良好,者为及格,小于60者为不及格,编写程序实现当输入一个同学的成绩时,就输出这个同学属于良好、及格还是不及格。设计思想:_设计一组相关练习,巩固提升本节知识,加深对算法的认识。_板书设计算法复习课第一课时知识点归纳典例分析1典例分析2法1) 法2)方法点评作业布置作业:能力提升未完成部分及备考指南相关部分.1. 教学反思:讲清基本算法语句的特点;2. 教学中设计算法时,最好先给出相关流程图;3. 在循环结构中,注意当型循环与直到型循环对比教学;4. 把握住考纲,不要太深入;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授课人: 黄娇附件25.2试卷讲评课的教案2011广州一模试卷讲评陈文会 2011-3-18一学习目标 (1)立体几何了解并体会立体几何中的运动变化;了解立几与其它数学知识的综合(如立几与函数、不等式、解几、概率的综合)。进一步巩固立几中求角度相关知识。 (2)函数方程 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函数、不等式的理解;掌握处理恒成立问题的常规方法;了解函数与方程及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进一步体会分类讨论数学解题思想.二本卷分析 1本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班平均76.5,各小题得分如下表: 题号T 1T 2T 3T 4T 5T 6T 7T 8T 9T 10平均分4.874.94.83.24.13.12.12.14.733.3题号T11T 12T 13T 14T 15T 16T 17T 18T 19T 20T 21平均分4.54.42.224.94.89.9 9.3 6.5 6.2 3.6 0.4 2分析三角函数、概率统计等基础知识点掌握较好;立体几何、圆锥曲线、数列、函数等知识点掌握较差;主要存在概念不清,运算出错、理解题意不清等问题。三试卷讲评与强化训练 一【立体几何】立几07年异面直线判定、归纳一般结论;折叠、与函数结合、求最值、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08年三视图;锥体中求线面角、证线线垂直、求面积(与平面几何结合)09年线面关系判定;正方体中求 体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证线面垂直2010年三视图;锥体中线线垂直、求面面成角(与平面几何结合)考题再现1,3,58如图2所示,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2,长为2的线段MN的一个端点M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影诊实验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历史铁路答题题库及答案
- 安全考试简答题目及答案
- 道具采购合同6篇
- 企业经济指标保证承诺函5篇
- 安徽中考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安徽b级考试试卷真题及答案
- 农村信用社铁岭市西丰县2025秋招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
- VE1考试题目及答案
- 卫生主题征文题库及答案
- 丰都县龙兴坝水库工程枢纽及附属工程
- 做更好的自己+学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大化集团搬迁及周边改造项目污染场地调查及风险报告
- 医疗机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专业解读
- 智能化公共广播系统
- 马克思列宁主义
- 成人癌性疼痛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2019
- 演示文稿小儿雾化吸入
- 知行合一-王阳明传奇课件
- T-CSAE 204-2021 汽车用中低强度钢与铝自冲铆接 一般技术要求
- 节水灌溉技术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