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总结.doc_第1页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总结.doc_第2页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总结.doc_第3页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总结.doc_第4页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总结篇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总结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总结摘要: 本文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概括介绍了防止裂缝发生的措施,可在工程实践中参考应用。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 控制措施1、前言在核电站施工中,各厂房从筏基不管从一次性浇筑的面积还是混凝土的方量均达到大体积混凝土标准,所以各厂房筏基均应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求进行施工。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如何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一直是很多建筑单位努力研究和探索的课题。要有效地控制混凝土裂缝,必须从根本上分析它。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2.1裂缝的类型裂缝按其形成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是由荷载引起的裂缝;另一类是有变形因素(非荷载)引起的裂缝,如由材料收缩、温度变化、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膨胀)以及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本文主要探讨由温度因素引起的裂缝。2.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机理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由于结构截面大,水泥用量多,水泥水化所释放的水化热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和收缩变化,由此形成的温度收缩应力是导致钢筋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种裂缝有表面裂缝和贯通裂缝两种。表面裂缝是由于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的散热条件不同,温度外低内高,形成了温度梯度,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表面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而引起的。贯通裂缝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在强度发展到一定程度,混凝土逐渐降温,这个降温差引起的变形加上混凝土失水引起的体积收缩变形,受到地基和其他结构边界条件的约束时引起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所可能产生的贯通整个截面的裂缝。2.3筏基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筏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由于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散热速率不一样,在其表面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从而引起较大的表面拉应力。同时,此时混凝土的龄期很短,抗拉强度很低,温差产生的表面拉应力,超过此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表面裂缝。此种裂缝一般产生在混凝土浇筑后的第3天(升温阶段)。篇二: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总结混凝土裂缝控制施工技术总结1、工程概况沈阳南站市政交通工程(一期工程)主体结构为东、西广场地下空间部分,涵盖旅客出站通道、地铁、公交枢纽、出租车蓄车场、社会停车及商业配套等功能。共涵盖6条匝道桥,地下空间主要包括一个地下两层建筑(局部为地下一层),公交车站候车大厅为出地下室顶板一层框架结构。本工程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采用筏板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混凝土采用裂缝控制技术。 2、施工安排 2.1施工机械设备主要施工机械统计表表2.2劳动力安排主要劳动力统计表2.3测温仪器3、施工方法工程在比较干燥、寒冷的沈阳施工,为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及提高混凝土的成型质量,项目部技术人员重点对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温度的计算、养护材料的选用、温度应力的计算、各种资源的合理配备及施工方法的正确运用等进行了充分研究,最终确定了针对性较强的具体施工方法。 3.1混凝土用原材料3.1.1采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3.1.2掺入适量的级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水化热;3.1.3掺入聚丙烯腈纤维改善混凝土性能; 3.1.4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030mm; 3.1.5采用泵送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泵送性能; 3.1.6采用抗裂防水剂增加混凝土抗压防渗能力;3.2混凝土裂缝预控在混凝土浇筑前通过对混凝土里表温差、保温材料及温度应力的计算,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裂缝控制: 3.2.1根据混凝土内部温度的计算,在混凝土浇筑后第三天混凝土中心温升至45左右,比当时室外温度(-5)高出50,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因温差过大产生裂缝,先在混凝土的外露面盖一层塑料薄膜,再将两层麻袋盖在薄膜上,薄膜间与麻袋间互相搭接,确保混凝土无外露部位,以保温保湿;3.2.2根据温度应力的计算,与该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相比较后,发现不会因温差导致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产生。 3.3底板钢筋安装3.3.1底板钢筋为双层双向钢筋且底板较厚,为了确保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钢筋保护层的控制也非常关键。底板底钢筋保护层厚度为30mm,底板顶钢筋保护层厚度为20mm。在底层钢筋安装前,提前用比混凝土高一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制作30mm厚垫块,垫块制作好后,用水进行养护,确保其强度,避免垫块在施工过程中被压碎。在底层钢筋安装时,按1m1m的间距布置30mm厚垫块。上层钢筋安装时,采用18螺纹钢做支架,保证底板上下两层钢筋间距及上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按1.5m1.5m的间距进行布置;3.3.2 安装墙、柱等部位的插筋时,用14螺纹钢在四个方向进行斜撑,保证插筋竖直且不动摇。墙体立筋、水平筋安装后,随即安装拉结筋,以保证墙体的厚度及整体稳定性。3.4混凝土浇筑3.4.1浇筑前的准备工作(1)模板、钢筋、预埋件及管线等全部安装完毕后,重点检查了模板的加固、上下层钢筋的间距、钢筋保护层厚度、插筋的可靠程度、预埋件及管线的位置和数量等,针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及时整改;(2)浇筑前,安排了专人负责未来一周天气状况的查询并测量记录每日的现场实际气温,便于提前作好针对性的防雨、防风等措施,保证混凝土施工的顺利进行;(3)安排施工员负责混凝土浇筑全过程的指挥协调,做到不待料、不压车、各工种有序作业;(4)将底板垫层上的垃圾等杂物及钢筋上污染物清理干净,承台、电梯井坑里的积水抽干净;(5)混凝土浇筑前,对各种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保养,避免施工中出现故障;(6)提前准备好塑料薄膜、麻袋等养护材料; (7)在浇筑前,用精密水准仪在墙、柱、剪力墙插筋上测得高出底板面50cm的标高,用红漆做标志,以此红漆为准拉通线,用50cm高木条量尺寸初步调整混凝土面标高,随后用精密水准仪进行复核。3.4.2混凝土浇捣过程控制(1)在浇捣过程中,先从承重墙等超深部位开始浇筑且分次浇筑,(墙高4.2m,分3次浇筑);再分区浇筑梁板。(2)浇筑时控制好初凝时间,在混凝土初凝前,再进行第二次振捣,确保在底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出现冷缝;(3)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推移式移动间距篇三: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分析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分析摘要:现代建筑中混凝土的应用已经非常的普遍了,混凝土因为取材广泛,坚固耐用,越来越深受设计者的喜爱。混凝土的坚固性和耐久性是建筑界公认的,但是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裂缝却会对混凝土的坚固性和耐久性造成致命的打击。因此,施工中控制混凝土的裂缝一直是一个严峻的课题,本文就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和控制措施做以论述。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原因;控制技术;措施自从1900年的万国博览会首次展示了混凝土在很多方面的应用后,人类建筑史混凝土时代从此开始。伴随着建筑技术在全球的快速发展,混凝土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混凝土因为其坚固、耐久、美观性已普遍收到建筑界公认,几乎是最完美的建筑材料,但完美中的瑕疵就是混凝土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裂缝。裂缝会影响建筑的坚固性和长久性,因此,掌握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采取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