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问的艺术.doc_第1页
语文教学中问的艺术.doc_第2页
语文教学中问的艺术.doc_第3页
语文教学中问的艺术.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教学中的追问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的追问,既可以使学生更深入、更正确地理解文章,也可以帮助教师应对课堂中“突发性”的回答,化解尴尬,展现机智。另外,教师追问也要注意3点:尊重学生,把握时机,深厚的文化底蕴。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中的这段话,表明在教学中“问”的方法,是先易后难。而追问作为一种语文教学的方式,如果运用恰当,将会使课堂教学异彩纷呈,精彩无限。那么,什么是追问呢?它是在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或深化或纠偏,“穷追不舍”,有利于学生的正确理解。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不少教师的追问不注重艺术性,过于简单。诸如“还有吗”“好不好”之类的追问,表面上营造了热烈的气氛,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有损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的教师追问超出学生知识范围,问题过难,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有的教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而适当引导,学生思维水平难以提高。追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艺术,教师要重视课堂追问的艺术性,把握时机,充分发挥追问的效能。 1 巧妙追问,有助深入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入,回答时往往缺乏多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学生很容易停留在字词的表面,回答很肤浅;如果教师不能进行很好的引导,便会让课堂交流停在表面,此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巧妙、有效的追问。例如宁鸿彬老师在上皇帝的新装1一课就巧妙地进行追问,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使学生能辨别皇帝的过分换服装和爱美的区别。 2 巧妙追问,有助正确理解 新课程极力倡导学生解读文本的个性化。所谓“一个千读者有一个哈姆雷特”,也是有道理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认识和鉴赏的原因,学生在个性解读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偏差、错误的情况。有的学生的回答让人啼笑皆非,可能会造成尴尬的场面,那么教师是盲从还是拒绝呢?显然,教师可以尊重学生但不能盲从学生,可以通过巧妙的追问,表达教师拒绝的本意。例如郭初阳老师在上愚公移山1一课时,进行独特的文本解读,学生思维很活跃,有专家评论“是一堂很富于冲击力的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回答天马行空,自由发挥,个性化的阅读随处可见。然而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郭老师在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时,并没有进行很好的追问,而是持赞同的看法,而且有点盲从的意味,学生无论答什么,教师都表示赞同。或许当时是在公开课,为了激发学生回答,缺少了教师的主导。 相反,小学特级教师王崧舟在上我的战友邱少云2一课时,就吸取教训,成功地处理学生出乎意料的提问,赢得听课者的好评。但是王崧舟老师的成功却来自于失败后的反思。有一次,他上公开课,教的是我的战友邱少云,曾提出问题:“面对这样的英雄(邱少云),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有几个学生都顺着教师分析文章的思路,说邱少云是好样的,是一位伟大的战士,等等。但突然有一个学生说:“邱少云,你真是个傻瓜。”王崧舟老师听到这样的回答,当时就惊呆了,听课的人也惊呆了,谁都想不到学生会这样回答。王崧舟老师迅速作出本能反应:“傻瓜?胡说!坐下!”然后呢,这个学生就灰溜溜地坐下了,王老师也就将剩下的课来个草草收兵,觉得课上得很狼狈。 但王崧舟老师对这节课进行反思:好歹也是一名特级教师,怎么能这样去伤害一个孩子的尊严呢?而且他想,以后上课如果再遇到这样的回答,该怎么应对呢?不能凭本能反应啊。所以,他当天晚上就思考,到了半夜终于想出一个对策。等到下一次上我的战友邱少云时,也碰巧遇到一个学生相类似的回答:“邱少云,换了我,早就挪地方了。”这时王老师通过追问进行化解。他说:“孩子,你是不愿意看到邱少云死,是吗?”学生不住地点头,王老师接着说:“将心比心,谁不想活下去,我理解你,而且我相信,邱少云当时肯定也有这样的念头。但是,同学们,你们再仔细听,作为一名军人,一名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他一定会听到另一种声音,另一种更强烈、更坚定的声音,谁听到了?”随后,学生举手如林,有的学生说:“邱少云,你可不能啊!你一动,身后的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都将被敌人发现,战友们将会遭受重大伤亡,如果你一个人的牺牲能够换来战友们的平安,死也是值得的。”回答十分精彩,当然这节课也赢得听课者的掌声。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而巧妙的追问既可以把学生引向正确的理解,也可以化解教师的尴尬处境,这就是教师的教学智慧。 3 巧妙追问,需要注意3点 3.1 教师要尊重学生教师在课堂中要学会倾听,尽管学生可能运用的是另类的话语方式,尽管他可能将课堂拦腰割断,使教师处于尴尬之境,但是如果用最大的耐心去聆听它,用最大的热心去解读它,用最大的诚心去赞赏它,就会有非同寻常的收获。如王崧舟老师在第一次上我的战友邱少云时,一听到学生说“邱少云是傻瓜”,就让其坐下,根本不听其如何解释,谈何追问?所以,教师要有一颗爱心,学会倾听,尊重学生发表的见解。 3.2 教师要把握好追问的时机准确的追问时机犹如“趁热打铁”,顺势一问,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效果自然事半功倍;相反,如果教师错失良机或追问时机不当,便可能让学生“雪上加霜”,不知所云。有一教师在上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总结时说:“人物描写要抓住特征,莫泊桑擅长人物描写,课文中的几个人物都能表现他们的性格特征。”接着就追问一句:“一名画家用3年时间画了一幅人物画,连毛细血管都能看出来,这样的画与莫泊桑的人物描写相比,谁更有艺术价值?”结果学生不知如何回答,因为这两者之间缺乏可比性,而教师也不知该如何应对,场景很尴尬。 3.3 教师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为学生的回答千奇百怪,是不能进行预设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要迅速地判断,自然地引导,但是在课堂中不允许教师进行长时间的思考,如何能在短时间内进行追问,就需要平时教师的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