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文化论文——浅议汉字与交通文化.doc_第1页
汉字与文化论文——浅议汉字与交通文化.doc_第2页
汉字与文化论文——浅议汉字与交通文化.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字与文化论文浅议汉字与交通文化汉字是世界古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根基所在。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到目前的简体汉字。中国汉字种类繁多,形近繁多,笔画繁多。从是在公元前14世纪左右起,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直到今天,各种字体纷纷诞生,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这是祖国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是汉字文化传承的有力体现。作为同源的文化现象,中国道路交通与汉字紧密相联,体现了共同的文化心理。我们可以借助汉字字形,对中国古代交通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交通从整体上分为交通道路和交通方式两大类。交通道路有陆路(行、路、道、街、術、衢、巷、曲),水路(河、海、江、川、津、渡、浦、港 )“行”的甲骨文:从整体上看像是一条路,分出两个岔道。金文:与甲骨文几乎相同,只不过岔道变成了直路,看起来像是一个十字路口。小篆:与甲骨文、金文相似,象形意义却被极大地削弱了。说文解字中解释:“行,道也。”指出了“行”的本义为道路,而平常我们了解的一条道路就是“/ /”,两条交叉的道路就是。当然,在远古时代,道路不可能像现在我们看到的那样笔直,所以,甲骨文的每一划也都有或多或少弯曲。“行”字的象形文字,体现了古代交通四通八达之意。说文行部:“行,人之步趋也。从彳从亍。”步,行也。趋,走也。二者一徐一疾。皆谓之行。统言之也。引伸为巡行,行列,行事,德行等。 道,由“辶”(辵,念chu)和“首”组成。辵,上为“彳”(念ch)下为“止” 。“道”的甲骨文:,小篆:。从它的写法看出,“彳”在甲骨文中是左边半个十字路口形(亍,右边半个十字路口形);“彳”在小篆中像人的股、胫、足相连,人走路要大腿、小腿、脚连动。所以,彳,与行走有关。止,上为脚指,下像脚掌,就是人的足,是趾的本字。所以,辵,义即行走。“首”,就是人头,象形,上为头发,下为面部。“道”,本义就是人行的道路,“一达谓之道”,就是说,它是一条直达目的地的路,正道,没有岔路、旁门邪道。引申出来就有更多的意思了,比如途径,真理,道德准则,政治主张,思想体系,宇宙的本原和规律等等。“曲”的甲骨文:,金文:,小篆:、。甲骨文、金文的曲字,像一把曲尺之形,其本义指弯曲,与“直”相对。而小篆中的“曲”字,则像一条弯曲的道路,道路不仅有直也有曲。“曲”字还可引申为曲折、隐秘、婉转等义。“曲径通幽”,形容道路弯曲。“河曲智叟无以应”,形容道路弯曲之处,隐蔽之处。“川”的甲骨文: ,金文:。说文:“川,贯穿通流水也。”本义指贯穿流淌的河流,水道。古人造字,以两道折线表示岩壁耸立的两岸,中间的虚线表示急湍的水流。诗 小雅 :“百川沸腾”,管子 度地:“水之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都有河流、水道之意。我国有很多河流,比较大的(流域在一百平方公里以上的)约有五千多条,总长度为四十二万多公里,其中最主要的有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和淮河。这些河流分布在我国南北各地,联系着千百条支流和湖泊,特别是在我国的东部和南部,构成了四通八达的水上运输网。著名的大运河把这些河流从南到北联结了起来,使得我国古代的水运尤其发达,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交通方式有徒步类(步、走、奔、趋、涉),车马类(车、两、匹),舆轿类(轿),舟船类(舟、船、航、舶)“步”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本义是两脚在大路上交替迈进。甲骨文 = (行,四通八达的大路)+ (两个“止”,代表两脚一前一后南北方向移动)+ (两个“止”,代表两脚一前一后东西方向移动),表示在大路上行走。有的甲骨文简化字形,省去东西方向的两脚,有的甲骨文连大路形象“行”也省去。不管“步”字之后如何演变,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它与道路是离不开的,有了脚在路上行走,交通才有了意义。“车”甲骨文: 。车的甲骨文像某种器械两边各有一个轮子,中间是“甲”形的箱体,表示保护性的设备,人在箱体中可以避免受到攻击。淮南子说山训:“圣人见飞蓬转而知为车。”续汉书舆服志:“上古圣人,见转蓬(即蓬草团随风旋转)始知为轮。”左传定公元年:“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车”的本义是有轮子、靠牛马驱动的战斗工具,而后发展成一种交通运输工具。 “桥”,原也指一种交通工具。史记河渠书:“禹抑洪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陆行载车,水行载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桥。”集解引徐广曰:“桥,一作檋(ju),檋,直辕车也。”“桥”“轿”二字古时可相通。古代的贵族人家,出门都是以乘坐轿子代替不行,在很长的时间内,轿子这种交通工具都是上层社会人身份地位的象征。“舟”的甲骨文:,金文:,小篆:。甲骨文像一只木船,有船舷、船头和船尾,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画出了龙首高昂的船头。古人称水上交通工具,狭长者为“舟”,宽大者为“船”。汉字中航、舫、舰、艇、艘等,这些以“舟”为部首的字多与水上交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据考证,至迟在大约七千年前,我国已开始使用独木舟,比车马出现的时代要早数千年。根据古汉字的字形,我们去体会汉字与交通之间的联系。以竖画为主笔,清秀柔顺,刚柔并济,兼之以撇、捺,体势开张,生动灵活,不仅体现出交通运输的独特之处,而且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汉字文化的内涵。中国交通与汉字的这些相通不是偶然的,,它与中华民调的和谐与秩序的文化理念相呼应,正如论语中所说:“乐者天地之和,礼者天地之序。”汉字与交通中所追求的境界其实都反映了中国人对人与人、物与物、物与人之间和谐有序的生存状态的向往。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字也与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