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大学生“啃老族”现象摘要:在分析“族化”现象原因的基础上,现在社会上越来越被热议的“啃老族”等群体的出现,使我们更加清楚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性,本文对大学生就业现状,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政策措施关键字:族化 啃老族 就业 当代社会人们越来越习惯用“某某族”来概括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和价值诉求等独特而内在趋同的某一特定群体。国家语委发布的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列出的171条汉语新词中,冠以“族”的术语如啃老族,洋漂族,乐活族等共15个。这些词基本上都是对中国某青年群体的特殊符号化解读,因此与社会学上的社会群体不同,族内个体间关系是松散的,彼此之间不存在持续的互动,没有形成群体意识和群体规范,更谈不上一致行动的能力。这些类群或则“族群”是为了统计分析上的需要,人为划分出来并名称化的说法或名称。一、大学校园族现象原因分析剧烈的社会变革使大学校园现象也呈现蔓延之势,从生活状态相关的宅一族、啃书族、玩乐族、生意族,到跟消费习惯相关的月光族,透支族,辣奢族,再到跟就业相关的考试族,毕嫁族,空巢族等,名目繁多,不胜枚举。1.大学生校园“族”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青年性和时代性两方面来说,从青年性来看,青年时期是一个过渡时期,也是一个转变期和不稳定期,是动荡多变躁动不安为特征的一个人生过程。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日益膨胀,青年大学生的主体自我尚在形成过程中,他们会产生程度不同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与寻找归属感的愿望就会反映在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上。另一方面,在这个变动不居的时代,人们固有的生活模式在消解,以往的思维方式正失效,社会许多群体的生活状态出现了“不稳定性”,“族”,“奴”现象正是其典型表现。由于高等教育转型,大学扩招,就业形势严峻,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因此大学生群体中校园族群现象的盛行。2.就业压力剧增引起的就业焦虑成为“族”现象产生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就就业压力的影响来看,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0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平均规模达到近700万人。大学生就业焦虑是大学生对可能无法实现的就业目标所产生的焦躁不安情绪体验。近几年就业压力常态化导致就业焦虑泛化,因就业压力产生的焦虑,情绪不稳定等现象普遍存在于大三,大四学生中,甚至逼向低年级大学生。金融危机和就业压力大背景下,有不少大学生才就读大学就开始担心就业。低年级学生的焦虑主要来自于种种“听说”,自己其实并未有过亲身经历,这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脆弱问题。二、大学生“啃老族”的现状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存在二十多岁、大学毕业的成年子女仍靠父母养活的现象,他们被称为“NEET族”。NEET是个外来词,最早产生于英国, 专指那些在义务教育甚至大学教育结束以 后,不升学也不工作,仍然靠父母生活的 年青人o NEET是个国际 化现象。1998年法国时代杂志(快报)上 用袋鼠族来形容这类人;美国将之称为“银 餐具综合症”;而德国则有 赖巢族一说o据日本政府 公布的统计资料,2005年大学生NEET达 9 8万人之多。当今中国“啃老族”已经成为一种现象,“依赖症候群”不断扩大, 可怜了天下父母心恩深似海,却无奈世上儿女累,一个人可以成不了名成不了家,建不了功立不了业,但必须成人自立,至少要自己养活自己。而本该是勤奋工作的年纪,现在却依然要由父母供养着,这与其说匪夷所思,不如说发人深思。那么,“啃老族”谁之过呢?在对“啃老族”予以斥责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冷静思考一下,谁造就了“啃老族”? 1家庭教育先天不足,致使责任感丧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形态不断改变,传统家庭教育的 方式已不可能完全适用于今天的家庭生活。 首先,在抚养过程中“养身”往往胜过“养心”。传统的“养身之道”,主要表现为父母关注子女身体是否高大健壮等生理性指标,要远远超过其人格是否成熟健康等精神性指标。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养身之道”,才造就了“孩子在父母面前永远是孩子”的性格依附哲学,使得孩子从精神上无法断奶、经济上难以独立。其次,由于受到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家庭在教育上急功近利,片面实行注重“职业”和“智力”的唯学习论。这就直接使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对自我缺乏一个清晰的认识,或不愿考虑个人的品质、努力目标、须扮演的角色以及价值观等。 2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导致无所适从 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情况形势严峻,不好找工作,即便找到工作在生活上也不可能完全独立,因此只能在家“啃老”。社会发展和变革期导致生活成本急剧攀升,也是催生“啃老族”日众的重要因素之一。只升不降的生活必需品之物价等因素带给年轻人的消费压力,也很容易让其因无力承担而无所适从,于是其向父母和家庭伸手求援,便成为其自身生存的“第一大要务”。对许多家庭来说,并不因为孩子失业在家而感到经济上的不堪重负,有的父母甚至认为自己的孩子还未长大,使得许多大学毕业生缺少独立性,耐挫力差,出现成功恐惧,频繁换工作或是不愿工作。为了避免失败,他们逃避选择工作的机会,对就业产生恐惧,这种恐慌心理表现为既害怕就业,又希望就业,最终导致无所适从 3自身行为养成的不足,导致消极就业观许多大学生之所以沦为“啃老族”,一方面是因为工作“苦”、“累”。他们表示,自己会不断地寻找那些不那么累的活儿,但是,他们就是无从下手或者根本就不想下手。另一方面,在社会转型时期,用人单位普遍存在人才“高消费”现象。这种供求关系的冲突,使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在双选过程中丧失优势,缺乏信心。多次受挫的职场经历以及未就业先失业的形势,使得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出现了偏颇。于是,一部分大学生就坐、等、靠,有人甚至认为找不到工作是因为自己父母没钱没关系,从而更多地将不能就业归因为社会存在不公平等外在原因,而不是从自身能力以及所付出的努力等 方面审视自己,从而产生消极的就业观三、如何解决“啃老”现象从以上可知,“啃老族”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式,以及个人的能力不足导致的。对于第一个原因我们现在无能为力,但是对于第二个原因,我们自己是能够改变的。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可以培养和维护的,我们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便会逐渐把自己调整到一个较好的社会适应状态。1主动参于社会活动 必须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客观现实,不逃避现实也不做无根据的幻想,从而把自己置于各种事物之中,了解它,掌握它,并进一步改造它 2积极调整,选择对策 对社会现实生活保持良好的接触,不回避现实,主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当个人需要与社会现实矛盾时,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妥善处理环境与自身的关系,创造条件使自己始终处于有利的环境中。3采用心理防御措施 不论改造环境还是改变自己,都要有一个转变和考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某种困扰,为解决这种窘境,不妨采用心理防御,来达到解脱的目的。 4保持身心健康 人生活中除了需要营养、体育锻炼、休息等生理方面的满足外,也需要家庭、友谊、支持、理解、尊重,需要通过人际关系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生命的滋补品。为了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应该提高和培养处事与处人的能力。 除此之外进入社会,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去沟通,去交流,去搞好人际关系。只有把人际关系搞好了,才能出色的表现自己,同时这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个非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应商评价评价标准供应商选择方案
- 高职院校教学计划与课程设计指南
- 农学领域农业智能化应用手册
- 心理危机处理原则总结推广方案落实
- 设备调试技术规范与质量控制
- 古诗词教学创新教案设计方案
- 2023年度医保工作总结报告
- 二年级语文培优课后练习合集
- 2024年临床执业医师经典例题【夺冠】附答案详解
- 二年级语文多音字专项辅导资料
- CJ/T 528-2018游泳池除湿热回收热泵
- 化工工艺报警管理制度
- 学校管乐团协议书
- T/CSWSL 021-2020饲料原料大豆酶解蛋白
- T/CCAS 007-2019水泥产能核定标准
- 生鸡肉买卖合同协议书
- 银行承兑转让协议书
- 浙江省杭州市2025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分拣系统设计-洞察阐释
- 8S标准培训教材
- 红领巾在新时代的使命与责任主题演讲稿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