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2310-1990 是一项中国国家标准,全称为《感官分析方法 成对比较检验》。该标准规定了在感官评价领域中,如何进行成对比较检验的方法与步骤,旨在通过科学的程序来评估两种产品在感官特性上的差异。下面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概览: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化妆品、纺织品等多种消费品,以及其他需要通过人的感觉(如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来评价其特性的产品。成对比较检验特别适合于检测两种样品之间是否存在可察觉的差异。

基本原理

成对比较检验是一种基本的感官评价方法,它要求评价员同时或相继对两个样品(样品A和样品B)进行感官属性的比较,判断两者是否相同或存在差异。评价过程中,评价员通常不知道哪个样品是参照样品或试验样品,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

试验设计

  1. 样本选择:明确测试目的,选择合适的评价员群体,确保评价员具有代表性和相应的感官敏感度。
  2. 样品制备:确保所有样品在外观、温度、数量等方面一致,避免非测试因素干扰评价结果。
  3. 随机分配:样品以随机顺序提供给评价员,减少顺序效应带来的偏差。
  4. 编码:使用盲法测试,即样品进行无识别标记的编码,确保评价的公正性。

实施步骤

  1. 培训评价员:对评价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他们理解测试目的和方法。
  2. 试样呈现:按照预定方案向评价员提供成对样品,要求评价员指出哪个样品在特定感官属性上更好或不同。
  3. 数据记录:详细记录每位评价员的判断结果,包括偏好或差异的判断依据。
  4. 统计分析: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如配对t检验、符号检验等)处理数据,以确定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解释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判断两种样品在感官特性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如果差异显著,可进一步探讨差异的来源及影响因素。

注意事项

  • 确保试验环境控制得当,减少外界干扰。
  • 评价员应处于良好的身心状态,避免疲劳影响判断。
  • 适当安排休息,避免感官疲劳累积。

该标准为感官分析提供了一套标准化流程,有助于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广泛应用于产品质量控制、新产品开发及市场调研等领域。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12310-2012
  • 1990-04-10 颁布
  • 1990-12-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12310—90感官分析方法学─成对比较检验(doc 7页).pdf_第1页
GB12310—90感官分析方法学─成对比较检验(doc 7页).pdf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12310—90感官分析方法学─成对比较检验(doc 7页).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GB1231090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54951983感官分析方法学成对比较检验。1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于检验两个产品间感官特性差别的方法。检验之前首先明确是单边检验还是双边检验。本标准适用于定向差别检验、偏爱检验、培训评价员。2引用标准GB 10220感官分析方法总论GB 10221.110221.4感官分析术语GB 3358统计学名词术语及符号3方法提要向评价员提供一对样品,其中一个样品可作为对照物。感官检验后,评价员描述自我感觉,并说明检验结果。4设备检验负责人按产品性质和样品数量等选择设备。使用的设备不应影响检验结果。应优先使用符合检验需要的标准化设备。5抽样应按被检产品的抽样标准进行抽样。如果没有这样的标准或抽样标准不完全适用时,则由有关各方协商议定抽样方法。6检验的一般条件6.1环境应符合GB 10220所规定的条件。6.2评价员6.2.1条件应符合GB 10220所规定的条件,所有评价员应该具有同等的资格和检验能力。6.2.2评价员数a.定向差别检验:7名以上专家或50名以上优选的评价员。b.偏爱检验:30名以上初级评价员。可能时可增至100名至数百名。c.评价员的培训:人数随检验而定。6.3预先讨论和检验检验前,评价员和检验负责人之间可就有关问题和样品的性质进行讨论,但这种讨论不应影响以后的评定。从待分析的样品中,选23个具有代表性风味的样品进行讨论。此法不适用于偏爱检验。当上述检验涉及对外来风味检验时,预先检验应当包括一个没有任何外来风味样品的检验,或者同时检验外来风味的样品。预先检验一般可使用对照物。7检验步骤7.1被检样品的制备7.1.1准备足够数量的样品。7.1.2应以同一方式(相同的设备、容器,相同数量的样品)准备各种配对的样品组,使评价员不能从提供样品的方式中得出有关样品性质的结论。7.1.3检验样品对的温度应相同,如果可能,检验组间的样品温度也应相同。7.1.4盛样品的容器编号,应随机选用三位数字,每次检验的编号应不同。7.2检验技术7.2.1提供样品应使样品A、B和B、A在配对样品中出现次数均等,并同时随机地呈送给评价员。为避免感官疲劳,在连续提供几个成对样品时,应将样品量减少到最低限度。7.2.2提问要特别注意提问的方式,避免导致评价员在回答问题时,有某种倾向性。根据检验目的,可提问下列问题a定向差别检验:两个样品中,哪个更?(甜、咸)。b偏爱检验:两个样品中,更喜欢哪个?c培训评价员:两个样品中,哪个更?7.2.3技术的选择负责人可从下列技术中任选一种:a“强迫选择”。当评价员认为样品间无差异,也要求他指出哪个样品更,或更喜欢哪个样 品。记录格式见附录A。b允许回答“无差异”或“不偏爱”。无论选择哪种技术,记录表格中只能提出一个问题。如要提问一个以上的问题时,样品要重新编号并分别提问。8结果的表达与解释负责人对答案进行核对和说明,应用实例,见附录B。8.1选用“强迫选择”时则:a单边检验,参考表1,统计肯定答案的数字。表 1单边检验答案数不同显著水平所需肯定答案最少数0.050.010.001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607080901007789910101112121313141515161617181819192020212222232324242526262727282829303031313237434854597891010111212131414151516171718191920202122222324242525262727282829293031313232333434404651576310111213131415161617181819202021222223242425262627272829293031312132333434353636374349556166b双边检验,参考表2,统计答案总数(取两数中的大值),以确定两个样品间是否有明显差异,或者其中之一受到明显的偏爱。表 2双边检验答案数不同显著水平所需每个样品答案最少数a0.05a0.01a0.001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6070809010078891010111212131314151516171718181920202121222323242425252627272828292930313132323339445055618910111112131314151516171718191920202122222324242525262727282829303031313233333434354147525864111213141415161717181919202121222323242525262727282929303131323233343435363637374450566167c当表中n值大于100时,答案最少数按以下公式计算,取最接近的整数值。式中:K:单边检验双边检验0.05K=0.820.05K=0.980.01K=1.160.01K=1.290.001K=1.550.001K=1.658.2回答“无差异”或“不偏爱”时,按下列两种方法之一处理:a.忽略不计。即从全体评价员答案的总数中减去这些答案。b.给这两类答案各分配一半“无差异”或“不偏爱”的答案。“无差异”或“不偏爱”的答案占有较大的比例时,说明两上样品之间的差异低于评价员的觉察阈。可能是检验方法有缺陷,也可能是一些评价员发生了某种生理变化或对所参与的检验缺乏积极性。9检验报告检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 提出问题;b. 有关样品情况的说明;c采用的检验参数;d是否使用了对照物;e检验介绍(例如对某些特殊食品);f检验次数和专家或评价员(优选或初级)人数;g检验技术,是否使用了“强迫选择”,是单边还是双边检验;h检验结果及其统计解释;i检验日期、时间和条件;j检验负责人姓名。附录A答案格式(补充件)A 1定向差别检验试验目的日期对照物姓名问题:两个样品中哪个更检验对样品号样品号样品更评语A 2偏爱检验试验目的日期对照物姓名问题:两个样品中,你更喜欢哪一个?检验对 样品号样品号喜欢的样品 附录B应用实例(参考件)B 1例题检验负责人选择5显著水平(即0.05) 双边检验 单边检验两种饮料编号为“798”和“379”,两种饮料编号为“527”和“806”,样品其中一个略甜,但两者都有可能使评 “527”配方较甜,向评价员提问哪个样品价员感到更甜。 更甜?B 2检验B 2.1定向差别检验两种饮料以均衡随机顺序呈送给30名优选评价员问题:哪一个样品更甜? 问题:哪一个样品更甜?答案:18人选择“798”答案:22人选择“527”12人选择“379” 8人选择“806”从表2可得出结论,两种饮料甜度无明显差异。 从1表可得出结论“527”显然比“806”更甜。B 2.2偏爱检验两种饮料重新编号,并以均衡随机的顺序呈送给名初级评价员。问题:更喜欢哪一个样品? 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